韩方杰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数学教师可以通过科学的课堂练习设计实现减负与有效教学的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不同的课堂阶段设计不同的练习,增加练习设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多样的练习实践中,学生积极思维、动手操作,兴致盎然地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下面对数学课堂练习设计进行探析.
一、联系情境,设计课堂导入练习
奥苏泊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指出,在“学习材料对学习具有潜在意义,即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并可以和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相联系”时,学生的学习才有可能不是机械学习而成为有意义的学习.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特点和学习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能形成“有意义的学习材料”,帮助学生实现有意义的学习.
例如,在讲“多位数加减法”前,教师可以将班级的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调查每个同学家庭每月使用水的吨数,并计算出自己小组、大组、全班同学家庭一个月用水分别是多少吨.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如,有的是自己一个人单干;有的是同桌、四人小组合作干的;也有的是先小组中6人集中,互相汇报自己家中一个月的用水吨数,在得到自己小组的数据后,求出自己所在小组同学家庭一个月的用水吨数和,再与其他小组等价交换信息,直至获取全班的数据为止,最后根据获得的八个小组的8个数据,求出全班同学家庭一个月的用水吨数.教师通过组织学生汇报,不仅检查了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而且使学生感受到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这样的导入设计形式多样,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深受学生喜欢,促使他们以积极的心态投入作业的完成过程中.在课堂导入时,教师应善于设计情境练习,使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
二、突出重点,设计课堂探究练习
探究既是学生学习的方式,也是教师教学的重要途径.探究已被列入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和建议,体现注重知识学习过程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从知识学习的被动者、接受者转为主动者、探索者,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例如,在讲“比例尺的应用”时,教师可以出示一道题:在一张图纸上,量得学校操场的长是12cm,宽是8cm.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200,这个操场的实际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学生很快用一般方法计算出来:12cm÷1/200=2400cm=24m;8cm÷1/200=1600cm=16m,24m×16m=384m2.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开始了比例尺解法的探究.不一会儿,他们得出另外一种解法:12cm×8cm=96cm2;200×200=40000;96cm÷1/40000=3840000cm2=384m2.在探究中,学生深刻地体验到比例尺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而不是图上面积和实际面积的比,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出现“图上面积×比例尺=实际面积”错误的可能性.多元解法的探究,深化了学生对比例尺的认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三、强化新知,巧用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是学生学习和探索新知后,教师为巩固这些新习来的数学知识而设计的新颖性练习.在设计新颖的巩固练习时,教师应做到题目新颖能让人眼前一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和期待,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及时得到信息反馈,纠正错误.教材中有不少练习,可以巩固新课所学,教师要擅于挖掘,让其充分为课堂教学服务.
例如,在讲“小数的乘法”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完成课本练习一中的第2题:先填出课本的单价,再计算总价.学生兴致勃勃地动手拿出语文、数学、科学、美术、音乐等课本,一个个查阅课本单价,填写、计算一气呵成.计算后,学生意犹未尽,教师继续对该题进行拓展:你能设计出联系实际的小数计算练习吗?此时,学生纷纷举手回答:你有多少支笔,一共需要多少钱?教室里有多少块玻璃,玻璃一共要多少钱?讲桌上的粉笔有多少盒,需要多少元?等等.学习知识是为了用于实践,数学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非常广泛的联系.教师在练习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走出课本、走向实践,培养他们勇于实践的习惯和发明创造的能力,为他们适应现代知识经济化社会和信息化时代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践证明,教师有效的课堂练习设计是不断激发学生发挥潜能,在原有基础上提高和发展的动力,是推动教师高效教学、学生高效学习的有力“杠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