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学中“读写结合”有效策略的探索

2016-10-13 03:50李薇
江苏教育研究 2016年26期
关键词:苏格拉底范文读写结合

阅读与写作是英语教学中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的学习内容。而阅读理解能够较全面地检查学生对词汇、文章结构与意义的理解程度,是英语学习综合考察的必要方式,写作则是考查学生运用词汇与语句描述事实与现状、表达自我观点的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重要手段,正是因为这两种考查方式的综合性与全面性,使得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如何克服这些困难,是师生在教与学中经常需要思考的问题[1]。在日常的教学中,如果能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在阅读中寻求写作的素材、观点与结构设计,应该可以让写作更“出彩”。近年来,笔者进行了“读写结合”教学的实践尝试,现以《牛津高中英语》(译林版)第三模块第三单元Project部分中的两篇文章为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人物介绍类文章的写作结构,并能从两篇范文中学到高级的字词句,为己所用,进一步掌握读写结合的写作策略。

一、 本色——在文本中寻找

为了快速切入主题,并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我以一分钟左右的地球版图变迁动画视频导入教学,在影片播放至亚历山大帝国版图形成时,提出第一个问题:“What does the yellow part represent?”学生根据其已有的历史知识,很快回答出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亚历山大帝国。我又指着与亚历山大帝国同时出现的东方的版图问:“What does this part represent?”学生同样快速判断是战国时期的中国。接着提出最关键的问题:“Why was a statue was discovered in China which is far away from Greece?”(为什么会在遥远的中国发现古希腊的雕像?)学生众说纷纭,兴趣盎然。

本节Project的课文提供了两篇人物介绍,都是历史人物,但一个是政治家,一个是哲学家,如何把两者自然地结合起来,在教学时进行顺利的过渡?我查阅了相关资料,找到了一条很有意思的核心线索。在完成第一篇有关亚历山大的阅读教学后,继续提出问题:“Since Alexander was so great a man, what about his teacher?(亚历山大如此伟大,那他的老师会是什么样的呢?)”“A greater man”(一个更伟大的人!)一个学生回答道。“What is his name?”(他是谁)教师继续问道。也许问题较难,学生安静了。“Aristotle?”(亚里士多德吧)一个学生不太肯定地回答。不错,这位同学知识面很广,教师立刻表扬了该同学,并追问:“Who is the teacher of Aristotle?”(那谁又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呢)这一次,学生逐渐聚焦在古希腊的哲学家身上,有人说是柏拉图,有人说是苏格拉底。这时,教师给出答案,亚里士多德的老师是柏拉图,并抛出最后一个问题:“Who is the teacher of Plato?(谁是柏拉图的老师?)”这次,学生几乎一致回答是苏格拉底,同时,对这位亚历山大老师的老师的老师苏格拉底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和景仰之情。

二、亮色——在阅读中发现

课堂教学顺利地进行到对苏格拉底生平的学习。苏格拉底因质疑希腊众神的存在而被判死刑,我在课堂上呈现了苏格拉底死前的一句名言:“The hour of departure has arrived, and we go our ways. I to die, and you to live. Which is better god only knows.”(分别的时刻即将到来,我们将各行其道。我会死去,你们继续活着,可是哪一种才是真正的好,只有上帝知道!)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苏格拉底对于信仰的坚持。当学生发表其对该句的理解和看法时,课堂的预设与生成发生了冲突。一位男生答非所问:“我很困惑,既然苏格拉底否认众神的存在,为什么会说只有上帝知道,这不是自相矛盾吗?”这一意外的提问是教师始料未及的。于是我开始引导学生:“这位同学的问题非常深刻,你们觉得是为什么呢?”大家热烈地讨论起来,最后呈现的答案五花八门,有的说苏格拉底是信神的,只是并非信仰希腊诸神;有的说God only knows其实是一句普通的口头禅,“天知道?”就是“谁知道呢”的意思。还有的说这话是误传,到底是不是苏格拉底亲口说的有待考证。最后,教师顺势总结:“这本身就是一个开放式的问题,没有一成不变的答案。苏格拉底的质疑精神使其成为伟大的哲学家,而今天,同学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质疑精神也让我深受启发。我们学习语言,不仅仅是学习词汇和语法,还要学习语言背后的文化,更要培养我们的敢于质疑权威、探索真理的精神!”

三、彩色——在结构设计中闪亮

“读写结合”的课堂教学实践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用于阅读教学,帮助学生学会把握文章脉络, 提取细节。第二部分用于写作任务的完成。

写作任务的设计分为三步。

第一步:整理归纳两篇范文,把握人物介绍类文章的写作脉络。首先对人物进行简介,其次介绍其主要成就,最后介绍其影响力。

第二步:将范文中高级词汇和句型一一呈现出来。如:

When asked how a statue from distant Greece could have appeared in China, researchers explained that not doubt this was a result of Alexander the Greats influence.

Alexander the Great was the son of a Greek king who defeated many Greek cities in battle.

Though his army had only 3000 troops, he won every battle and many enemy soldiers joined him.

It seemed nothing could stop him from taking control of the entire world.

Alexander the Great spread the Greek culture from Europe to Africa and Asia, influencing the world for centuries to come.

Socrates became the hero of all people who search for the truth.

第三步:设置具体写作任务。在该环节,笔者受到之前课堂的“节外生枝”的启发,更改了写作内容。将预设的海伦·凯勒更改为林肯总统,并增加了作者对所介绍人物的评论部分。在10分钟之后的写作任务呈现环节上,很多学生都在文章结尾发表了自己对林肯的见解,其中多数同学提出了林肯敢于反对当时美国根深蒂固的黑奴制度,宣扬人人生而平等,对历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林肯对不合理旧体制的反抗精神也值得推崇和赞扬。由此可见,写作的呈现不仅是词汇句型的呈现,更是个人思维的表达。

通过阅读与写作结合的教学实践,学生进一步发现了阅读与写作的相辅相承的紧密联系。

第一,阅读牵手写作,读写才能有机结合

就目前而言,不少高中英语老师在处理阅读文本时较为粗线条,课文内涵未得到充分挖掘,很少涉及到课文意义和语篇结构的写作活动。学生在阅读时,与作者的交互是单向的、间接的,这种交互显然弱于人际的直接交互。同时,阅读对于培养学生自身的组词造句能力有限[2]。为了克服这些问题,可以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读”作者的过程中,读者自己“写”,加大互动力度,提高协同效应。因此,在这次教学实践中,“写”成为“读”的落脚点。读写的结合,能帮助学生获取文本所传递的有关历史名人的基本信息,在写的过程中,更能帮助学生借鉴文本中的优美词汇和高级句型,获取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提升语言的衔接与连贯运用能力。

第二,计划不如变化,顺势而为方为上策

现实的课堂总会有层出不穷的意外发生,预设与生成的矛盾如何化解,这对老师的课堂把控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高中学生对外界知识的探索欲望很强烈,也具备了相对成熟的理性思考能力,教师不能机械地按部就班,而应该学会倾听学生,有效地引导他们在较为稳定的课堂环境中生成自己的观点。在很多时候,教师最好的对策就是充当掌控大局的“局外人”,引导学生自行解决各种“意外”。

第三,拓展观照层面,全面提升英语素养

本节课最初的设计是模仿课文写一篇人物介绍,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在写作中模仿课文中的优美词汇和高级句型,提高学生在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衔接过渡能力,这一过程也是助其思维更加条理化和明晰化的过程。然而,一篇好的人物介绍除了借鉴词汇、充分发挥范文的作用等最基本的要素之外,在语法的把握、段落承上启下运用的得体、自己观点的个性化表达,特别是与文中人物心灵的沟通、思维的碰撞等方面,更值得关注,我们应当深入地挖掘写作主题之中蕴藏的深层内涵,为学生提供一个语言和思维双重训练的平台,让读写的结合更加焕发出生命的光彩!

参考文献:

[1] 曾亚平.论英文阅读与写作的相关性及教学启示[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1).

[2] 王初明.互动协同与外语教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10(4).

(李薇,南京市人民中学,210000)

责任编辑:宣丽华

猜你喜欢
苏格拉底范文读写结合
说话前,请用这三个筛子过滤一遍
春色几许(简谱)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读写结合,分散指导,坚持“下水”
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故事两则)
苏格拉底的遗憾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书面表达题参考范文
学滑板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