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升刚 孙穗
【摘 要】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创业的必要性,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与思想偏差,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入手提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引导路径。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创新创业 引导路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7C-0165-0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基础和价值准则,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仍存在创业动力不足、社会责任缺失、诚信意识淡薄等诸多现实问题。对此,亟须审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创业的必要性,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入手,实现思想引领,帮助大学生培养创新创业的意识,端正大学生的创业价值观,引导大学生敢创业、善创业、创好业。
一、理论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融通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的主流价值观,其所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二十四字方针所彰显的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党的十八大报告以三个“倡导”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包括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创新创业意识的启蒙、创业实践能力的提升以及创业人格的培育,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次的基本理念恰好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具有融通性,其精神内涵对大学生在创新创业中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价值指导性。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具有指导性。党的十七大提出,“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把鼓励创业、支持创业摆到就业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而高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精神指导,以创新创业教育作为行动抓手,与党中央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养的最高层次;“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营造平等公正的环境奠定了基础,对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启蒙具有鲜明的指导意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诠释了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这也是大学生创业者的基本行为准则,是大学生创业品质培养的价值向导。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创新创业成为当今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之一,而大学生正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上到国家下到各省区市,都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持支持和鼓励的态度,并在政策支持方面提供资金帮助和免费服务。这不仅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营造出全新的环境氛围,更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举措,完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的上承下接,也使得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了更高的价值依托和使命目标。
二、现实诉求: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与思想偏差
(一)面对宏观环境,创业动力不足。国家为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并给予了各种政策优惠,但是教育部数据依然显示,中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大大低于美国的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出现如此大的反差,使得很多大学生创业动力不足,认为国家大力鼓励创新创业仅是一个“口号”,甚至将创业失败的责任归结为国家体制、社会环境以及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失误等等,产生消极的创业思想。当前,高校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多是通过就业压力分析、成功学或经济利益等驱动使大学生产生创业意识,而这些仅仅是创业的原始动力而非核心动力,创新创业的核心动力应该来自国家需要、社会理想、职业梦想以及个人价值的实现。一心想“赚快钱”、追求个人成功,不从社会需求出发,不与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大背景相结合,不仅违背了国家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初衷,更将导致创业的最终失败。因此,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层面进行思想引领。
(二)面对创业压力,社会责任缺失。根据广西发布的201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显示,广西区内18.9万毕业生中,自主创业的微乎其微,只有1112人,仅占毕业生总数的0.65%,其中,高学历代表者——硕士博士创业的就更少,总共只有区区的23人。进一步调查显示,高学历者更倾向于进政府、国企、研究机构、高校和金融机构,而不是加入为社会经济增长提供动力的私营企业、初创企业或自己创业。这说明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过多注重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思想道德的教育和社会责任意识的提升,导致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缺失、企业家精神弱化。在经济新常态下,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由低成本驱动到科技创新驱动转变,大学生也从就业到创业开始转变,但是相对于以服务业为主的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主要还是以制造业为主,很显然,服务业对资金、规模要求低,其环境更有利于创业,而在中国面临的创业压力更大。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自由、平等、公平、法治”的社会主核心价值观,正是为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从而激发当代大学生的创造力,真正迸发出社会的创新活力。
(三)面对社会竞争,诚信意识淡薄。据麦可思就业跟踪调查显示,某高校2013、2014届毕业生半年内的离职率高达28%、29%,个别学院高达40%,而离职率过高不仅会影响到学校在用人单位的声誉,也会使用人单位认为该校毕业生缺乏忠诚度和诚信意识。从离职原因来看,“个人发展空间不够”、“薪资福利偏低”占到前两位。长期以来,大学里的诚信教育都是重灌输轻引导,缺乏应有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也是偏重功利教育,忽视人格培养。与此同时,受多元价值观的影响,当今社会风气浮躁、竞争激烈,大学生就业择业毁约率高、助学贷款坏账率高等种种行为给学校乃至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对学生个人信用度也造成极大危机。大学生创业伊始,资金短缺,管理经验不足,竞争激烈等困难正是考验一个创业者勇气、胆略和智慧的时候,因此,大学生要在社会的创业实践中获得成功,必须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准则,培养良好的创业品格。
三、路径选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引领
青年大学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体,青年大学生的创新创业与国家的宏观背景、社会的总体发展紧密相连,其创新能力决定了国家竞争力和社会的活力。因此,要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思想引领,将创新创业教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融入,端正大学生的创业价值观,让大学生清楚地认识并自觉实践谋取公共利益最大化、维护社会公正公平、追求高尚人格等基本的社会价值取向。
(一)以国家价值目标为根本,引导大学生敢创业。“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制度层面的体现,体现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符合全体中国人民寻求民族复兴的共同愿景。当前,国家大力营造良好的创业就业环境,从国家层面上给予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很多支持,包括大学生创业贷款、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来激励大学生的创业热情、满足大学生的创业诉求。因此大学生创新创业不仅仅是个人行为,而是与国家紧密相联。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北大时曾指出大学生是可爱、可信、可贵、可为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是中国梦实现的开拓者。而国家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中国梦”的顶层设计的完美诠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来端正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全面认识国家的发展目标与自身价值实现之间的关系,深刻理解国民形象与国家形象之间的关系。
(二)以社会价值目标为基础,引导大学生善创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集体层面的体现。改革开放以来,自由的发展越来越广泛和充分;平等正是对自由的维护,只有对自由的维护才能真正迸发出人的创造力和社会的活力;公正法治体现了对当今社会诉求的回应,也是创新创业环境的要求。从本质来讲,大学生创新创业是一种社会行为,需要社会大环境的支持,需要法制建设带来制度保证。因此,在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过程中,大学生必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要一冲动就去创业,决定创业方向的因素不是个人的喜好而是市场的需求。因此,大学生应先到社会中锻炼,了解、掌握创业成功者敏锐、坚韧等特质,然后把这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匠人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厚实创业精神、坚定创业意念,并将实现社会和谐作为创新创业的内部动力。
(三)以个人价值目标为准则,引导大学生创好业。“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体现。作为一名当代中国大学生必须热爱自己的祖国,有国才有家,国强才能民安、民富、民乐;敬业代表着个人的职业价值观,是对所从事职业的尊重,只有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岗位才能为国家、社会和个人创造未来;诚信和友善是为人之道、立身处事之本,是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基础性的价值观。因此,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全过程,用“爱国”来丰富大学生的社会奉献精神,用“敬业、诚信、友善”来增强大学生的职业精神,帮助其体悟创业的厚重与使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成功与否,不能仅以初期创办公司的成败与否进行评判,关键是在于大学生是否具备创新精神、创业人格和创新创业的能力,能否在其所在工作环境里不断创新、并服务于国家和社会。只有从思想和意识形态上进行引领,才能真正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创新创业这一维度根植于大学生心中。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祖国和人民同行努力创造精彩人生[N].人民日报,2014-05-05
[2]余江舟.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融合[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5(3)
[3]张宝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创业教育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6(1)
【基金项目】2016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基于AGIL模型的财经类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以广西财经学院《就业指导课》为例”(2016JGB365)
(责编 何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