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异化现象及其扬弃

2016-10-08 05:12袁玉芳
广西教育·B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以马克思异化理论为视角,从知、情、意、行四个方面分析高职高专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中的异化现象,并提出实现由工具理性到价值理性的回归、实现内在情感的丰富和升华以及学会学习等三条扬弃异化现象的路径。

【关键词】高职高专生 思想政治教育 异化现象 扬弃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7C-0036-03

目前,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然而,就社会对理想“职业人”的职业素养要求和未来人才高标准来看,现阶段高职高专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许多问题。从高职高专生的接受角度来看,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仍存在各种问题和困惑。我国教育界一直流传一句经典的语句:“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所以在评价教育效果上通常是从施教者的角度而不是从受教者的角度去分析。这导致广大思想政治教育者尽管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不断探索研究、创新各种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但学生却未必会买账。这种思维定式无疑忽视了一个基本事实:解决受教者的接受问题才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关键。本文试图以马克思异化理论为视角,探讨高职高专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的异化现象,为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和教育效果的优化提供依据和借鉴。

一、马克思异化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异化在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所谓的异化,是指的事物在发展变化中逐步走向对自身的否定。马克思认为,人的类特征应该是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但资本主义经济事实(资本主义充分发展,而工人阶级却极端贫穷)却表明:工人劳动创造出来的产品不仅与工人相脱离,而且变成了与他对立的东西,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为正比。本应该为人服务的劳动产品却变成了支配人、奴役人的手段,资本主义制度下人的劳动显然是一种异化的劳动。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与工人阶级之间的剥削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角度出发,从产品的异化、劳动过程异化、人的类本质异化、人和人的关系异化四个方面考察了异化产生的根源,揭示了异化现象是人类的本质力量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它根源于生长方式,并与私有制相互作用,进而阐述扬弃异化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未来社会理想。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从客观实在性出发,对人类社会发展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道主义情怀,为现代社会合理的认识和理解异化,引导人们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积极的对异化进行扬弃,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借鉴。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其目标旨在培养自由、全面发展的人。从根本上说,思想政治教育就是防止人被异化的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实现人类自由发展的途径之一。然而,随着现代科技迅猛发展和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技术理性和西方思想越发成为异己力量,不仅压抑着人的肉体和精神,而且把现代人直接推进生存的困境,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自由全面发展。在高职高专教育领域上,学校教育在“技术万能”、“科技至上”的理性支配之下,教育目标过多侧重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却被逐渐边缘化,在经费投入、教学内容、课时安排上被一再压缩,教育过程与教育目标出现背离的异化现象日趋明显,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令人担忧。

二、高职高专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中的异化现象

高职高专教育是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类型。但因高职教育办学历史不长、办学理念、教学管理模式不完善,加上高职高专生生源素质上的特殊性(参加高考分数较低的高中生、五年一贯制录取的初中毕业生、对口升入高职的三校生),在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各种社会思潮观念的相互交织,高职高专生很难做到的知行统一,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中存在的异化现象尤为突出。

(一)知:“价值观的异化”

知指品德认识,是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的认识及其对人们思想行为是非善恶的判断和评价,集中体现为人的价值观。高职高专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在教育目标上最大的区别在于:普通高等教育是学历教育,而高职高专教育是职业教育,实践教育。因此,高职高专教育比较容易注重职业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人文关怀,忽视人的主体性需求。从整体上讲,高职高专生缺乏一定的豪情壮志和人生追求,在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日益盛行的当下,注重实际利益已然成为很大一部分高职高专生的价值观。加上西方思想文化的冲击和渗透、就业竞争压力和各类诱惑,一些高职生在权衡和抉择中,很容易迷失受教育的根本目的,在考虑学习的内容和投入的时间,首先考虑的不是对人生发展价值如何,而是考虑它对就业是否有利,功利化成为选择学习的唯一标准。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因无法在短期内凸显其价值性,自然被高职高专生认为无足轻重、可有可无。笔者在十几年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实践中,感触最深、最无奈的就是每次上课之前都会接到类似于“学这样的课有什么用?”的问题。

(二)情:“道德感的异化”

情指品德情感,是指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关系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体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促进学生道德的修养和个性的养成。然而,高职高专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过程中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异化现象,再加上恶性社会道德事件通过网络等各种媒体不断发酵,无法使他们的对是非、善恶做出客观的评价。由于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内心中的情感障碍和认知障碍就无法逾越,一些高职生表面上迫于压力被动地接受说教,但内心对思想政治教育缺乏认同感,甚至厌恶和反感。在实践上,他们表现为“双面人”的现象,一方面谴责别人道德缺失,另一方面自己又随意践踏花草、破坏公物;一方面谴责社会诚信缺失,另一方面自己又恶意透支信用卡不还;一方面抱怨社会不公平,另一方面自己又不努力脚踏实地;一方面谴责社会冷漠,另一方面自己遇到弱者又绕道而行。因此,高职高专生在认知情感上存在的差异甚至割裂,直接影响了高职高专生自我成长成才的目标达成,也阻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的实现。

(三)意:“意志力的异化”

意指品德意志,是指人们利用自己的意识通过理智的权衡作用,去解决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表现为人意志行动过程中的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性,这应该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良好品质。高职高专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学习基础本来薄弱,进入高校后,面对课程难度加深,学习能力的先天不足与新生代独生子女“顺境生活”惯性的影响,在心理承受能力和意志力发展水平等方面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异化。一些高职生一方面感到学习无望、就业渺茫,索性无心上课、厌学逃课;另一方面在困难与挫折面前,不能坚持到底,半途而废,甚至消极逃避;更有甚者,选择厌世自杀。

(四)行:“学习上的异化”

高职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中“行”上的异化表现为学习上的异化。源于价值观异化的影响,在“技术之上、科技万能”的观念影响下,在利益至上的现实主义支配下,高职生在面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以及各系部开展的隐形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往往缺乏主动参与的热情,视思想政治教育为普通的知识传授课,学过便算,学习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就是死记硬背,呈现出上课记笔记,下课印笔记,考前背笔记,开卷抄笔记,考后扔笔记,累手不累心等怪象。把自己置于一个被动的、被强制的甚至自我折磨的局面之中,做不到理论联系实际、更认识不到思想政治教育对自己、国家、民族的意义,从而把自我价值提升与学习对立起来,最终可能导致高职高专生学习的工具化和畸形化。

三、高职高专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中异化现象的有限扬弃

虽然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认为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阶段中的必然过程,但高职高专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中出现种种异化现象,不仅阻碍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也严重影响了高职生成长成才的目标培养。因此,在高职高专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中,应对异化现象做有限扬弃,应积极探索高职高专生思想政治教育优化的途径,既是高职院校实践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升教育效果的必然要求。

(一)实现由工具理性到价值理性的回归

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统合是人类意识的重大进步。工具理性在人类追求科学技术进步、提高人类生存质量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对工具理性的盲目崇拜和滥用也会扭曲和覆盖人性。高职高专生如果以外在的工具性价值和功利化需要来对待思想政治教育,必将无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价值意义和深远影响,使价值理性受到挤压,对理想、信仰的追求也会随之消解,思想政治理论课难逃沦为无足轻重的课程的厄运。因此,高职高专生应该将思想政治教育同专业课程一样,都应该视其为一种积极主动的创造性活动,把他们作为个体不断追求卓越和自由、引导精神成长的基石,实现从工具理性到价值理性的回归。在这个过程中,高职高专生应该以成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积极主动的养成独立的主体意识,从思想政治教育中寻找学习的原动力,接受和认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在参与和体验中领悟人生的真正价值。

(二)实现内在情感的丰富和升华

“思想、观念、意识的产生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高职高专生在情感意志上的异化现象无疑与社会环境密不可分,因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一定要紧跟时代、贴近生活,与高职高专生的日常生活环境结合起来:在教育内容上,对学生重点关注的国内外热点、社会道德事件、校园不文明现象等问题,要有事实、有分析、有引导地进行教育,扫除是非不分、善恶不辨的情感障碍;在教育方式上,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引导、鼓励学生参与各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促进高职生以“参与者”的身份主动寻求知识和身边事物所具有的内在意义,提升自我内在情感的丰富和升华,在实践中提高自身思想觉悟;在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要善于创设各种教育情境,引导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情感体验,鼓励积极稳定的情感培养,消除不良情绪情感,真正做到知情合一。同时,高职院校还应注重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高职高专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情感熏陶。例如,通过鼓励参与校园文化活动提高高职生的艺术鉴赏力和审美能力、通过开展各类纪念日、重大节庆日主题教育活动,提高高职高专生的爱国爱家的道德感,等等。

(三)学会学习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学习—— 财富蕴藏其中》指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四种基本能力。大学生接受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获得生存必需的技能,更应该是获得自我价值提升以及高尚情操的培养能力。目前,高职高专生学习的工具化和畸形化把自我价值提升与学习对立起来,导致学习上的异化:一方面片面追求学习的实用性,另一方面对学习障碍的畏难情绪蔓延。因此,高职高专生必须意识到教育的目的,学会真正意义的学习,养成独立、批判的学习态度,超越实用主义的功利色彩,挖掘思想政治教育中丰富的人文情感因素,把主动学习与自我价值提升统一起来。作为教育者,也必须着眼于满足社会需要和高职高专生的个体需要,从高职高专生的知识背景和实际诉求出发,对课程知识要进行解构和重构,使之更好地与高职高专生的专业知识相结合,便于他们理解和接受。

总之,高职高专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中的异化现象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异化现象的有限扬弃,就要求教育者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围绕现代社会人才培养的目标,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积极引导高职高专生养成独立的主体意识、正确的价值观,提升自我内在情感,实现主动学习与自我价值提升统一。

【参考文献】

[1]员俊雅.马克思异化理论新探[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

[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年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3]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作者简介】袁玉芳(1976— ),女,广西桂林人,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

(责编 何田田)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
运用新媒体进行思想引领的路径探索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