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调查与分析2014年广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情况及成效,分析出目前项目学校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下一阶段加强专业及基地内涵建设的改进措施及建议。
【关键词】示范特色专业 实训基地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7C-0070-04
为贯彻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实施意见》精神,全面推进广西现代职业教育“特色专业+实训基地”工程建设,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14年,广西围绕“14+10”现代工业、现代服务业、特色农业、民族文化产业发展需要,开展中职学校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项目遴选工作,重点支持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等65所学校的建筑技术等65个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促进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增强产教融合能力,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为广西“两个建成”伟大目标早日实现提供技能人才的支持。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对接地方产业情况
围绕“两区一带”主体功能区划及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规划和广西“14+10”产业发展需求,遴选建设了65个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项目建设。其中,对接千亿元产业与战略新兴产业的示范特色专业及基地34个,占专业及基地建设项目总数的52%;对接现代服务业的示范特色专业及基地12个,占专业及基地建设项目总数的18%;对接广西民族特色文化产业的示范特色专业及基地5个,占专业及基地建设项目总数的8%。项目布点重点支持了广西发展的信息技术、汽车工业、机械加工业等,其中对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信息技术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8个、对接汽车工业产业的汽车技术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5个、对接机械工业产业的机械加工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4个。
(二)项目区域布局情况
项目设计坚持均衡发展与点面兼顾结合的原则,充分考虑全区14个设区市覆盖面和各级各类的职业学校的适当比例,支持一所学校建设一个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其中南宁获得项目最多为15所中职学校15个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柳州、梧州、玉林各6个;桂林、贺州各5个;河池4个;北海、百色、贵港、来宾、钦州各3个;崇左2个;防城港只有防城港市理工职业技术学校1所获得2014年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项目支持。2014年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项目建设同时也充分考虑到县级中专均衡发展,共有富川瑶族自治县职业技术学校、都安瑶族自治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和容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等13所县级中专获得机电技术和机械加工等项目支持,占全区82所县级中专数的16%。
(三)项目经费投入情况
广西财政专项总投入32500万元重点围绕实训条件、师资队伍、课程改革、校企合作、合作办学、办学规模等方面加快推进中职学校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财政专项资金到位率100%。项目也极大地促进了各地市区、学校的投入,共投入项目总资金达到36840万元。其中,配套在200万元以上的有5所项目学校,配套100万元以上的有21所项目学校。其中资金配套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广西城市建设学校配套500万元,项目建设资金达到1000万元;桂林市旅游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配套300万元,项目建设资金达到800万元;桂平市第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配套280万元,项目建设资金达到780万元。
二、项目成效
(一)优化专业布局,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强化项目的引导作用,通过项目设计、申报、建设,引导项目学校结合广西现代服务业、特色农业和民族文化产业发展需要,以及本市县主导、特色产业要求,优化专业布局,重点打造一批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着力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横县、昭平县等广西产茶大县的中职学校围绕地方茶产业以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专业为特色核心专业,建设现代农业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为县域特色茶产业发展提供高素质劳动者,促进当地劳动者就业创业,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学校还着力发挥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的社会服务功能,扩大对外培训和产品服务功能,面向行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农村基层广泛开展职工在岗、转岗培训,实施农民工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退伍军人培训等各类培训项目,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提升服务经济社会能力和水平。
广西柳州畜牧兽医学校以“广西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基地”、“广西水库移民劳动力培训基地”和“广西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等25个培训基地为依托,为全区培养了大批畜禽养殖技术人员,校企合作经营的第一教学实习牧场年均为社会提供优质种猪3500头,猪苗8800头,鸡苗2200万羽。广西玉林农业学校以“现代化生态养殖中心”、“玉农101动物医院”校企合作为载体,举行阳光工程技术下乡活动,为周边乡镇村的专业养殖户培训三黄鸡养殖技术,免疫接种鸡苗、诊断,带动玉林及周边地区农民的致富增收,有效助推区域经济的发展。
(二)对接新兴、特色产业,打造示范特色实训基地
围绕广西千亿元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大力支持地方特色农业和民族文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专业对接地方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为主线,强化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在区内建成了一批民族技艺、民族表演等民族文化传承基地、面向东盟合作的国际化特色发展基地、现代养老服务及海洋工程等战略新兴产业基地等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高水平、示范特色实训基地,大大提升了学校服务地方产业发展能力。
北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旅游服务示范特色专业实训基地对接北海旅游市场,传承北海海洋文化和贝雕特色手工技艺,以南珠系列工艺品加工为特色,校企共建贝雕工艺学习校外实习基地,建立大师工作室,以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传承贝雕手工技艺,为北部湾经济区及南珠文化传承培养文化传承人才,并且“基于现代学徒制培养贝雕民族手工艺人才的研究与实践”成果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河池巴马国际养生旅游学校对接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和现代化养服务业发展战略,重点建设养生旅游、星级酒店管理、旅游服务等专业及基地,2014年秋季学期旅游专业已招收166名学生。南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以烹饪技术专业及实训基地为基础,开发“境外培训”、“国内培训”的两种方式,拓展与越南等东盟国家学校开展太极拳、茶艺、食品雕刻技术等短期培训项目,开发中式烹饪、酒店服务与管理、旅游服务与管理等融入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专业培训班,提升国际影响力。
(三)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提升县级中专办学水平
项目学校以示范特色专业及基地建设为契机,着重加强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资源共建共享等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向县域中职学校集聚,提升办学水平和办学能力。同时,发挥特色专业与实训基地示范引领作用,以帮扶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实训基地建设、教师培训、学生培养、资源共享等方式,积极开展对本地区中等职业学校的对口帮扶,带动中等职业学校发展。2014年,全区有13所县级中专获得专业及基地专项资金6500万元,占自治区财政专项总投入的20%,有效提升办学条件和育人环境,扎实推进县级中专综合改革计划,其中办学效果突出,特色鲜明的是横县职教中心的现代农艺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
横县职教中心以现代农艺技术骨干专业为核心,带动茶业茶叶生产与加工、农业机械维修和现代农业信息技术等专业群发展,建立产、教、培、研融合的专业教学及农业服务平台,逐步扩大专业群在校生规模和涉农技术技能培训,加大与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等区内高职院校开展“2+3”合作办学规模,提升了横县中专培养特色专业技能人才水平。广西物资学校以优质骨干专业为纽带,通过管理下乡、教师下乡、设备下乡、教改下乡等多种途径和方式,与灵山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建立“人才师资互通、设施设备互通、教学资源互通、课程设置互通、就业渠道互通”合作模式,带动灵山职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城乡职业学校合作办学。
(四)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对接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以特色专业、专业群的核心技能训练为基础,通过实训基地教学与实训,构建行业企业深度参与的实践性教学体系,提高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践技能,建立教师企业实践制度,探索“学历教育+企业实训”的专业教师培养办法;落实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技术技能人才兼任职的相关政策。
广西银行学校以商贸服务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为依托,大力推进名师工程、双师工程、国际化工程、双岗双聘工程、全员培训工程等五大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实施,大造了一支由国家优秀教学团队及国家教学名师带领、专兼结合、德技双馨的优秀教学团队。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通过校企合作,以专业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全程建造建筑生产性实训基地,以建筑技术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为载体,专任教师数增加21人,其中高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人数增加20人,兼职教师增加20人,切实有效地打造一支专兼结合、“双栖两用”型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师资队伍。
(五)集成技术优势资源,深化校企协同育人
发挥实训基地人才智力和实训条件等资源优势,以专业建设为纽带,以实训基地建设和运行为突破重点,推进校企一体合作办学开展项目建设,通过“引企入校、引校入企”等途径,促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校企共同研究专业设置、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开发教材、共同组建教学团队、共同建设实训实习平台、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以市场为导向校企共建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协同推动关键技术、工艺、流程研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改造传统产业,实现技术升级,推动行业企业技术革新与发展。
广西机械高级技工学校机械加工专业带动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等专业群建设,充分发挥技术、设备和人才优势,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与生产协作项目年均100多项,产值200多万元。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柳州长虹机器股份有限公司开展生产协作,为其加工航天产品精密零件年均1000余件;为区域内汽车维修企业解决奔驰等德系高档轿车疑难技术问题50多项;校企共建“邹火军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为柳州九鼎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广东三向教学仪器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提供设备改造、技术攻关服务年均10项,为企业创收增效成绩显著。广西石化高级技工学校与南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共建氯碱产品检验中心,开展氯碱产品分析检验业务;与广西轻工科学研究院共建自动化实验室,合作研发“糖汁锤度检测装置”获国家专利,应用于广西农垦防城糖厂、识别糖厂,每年为企业增加近百万经济效益。
三、存在问题
(一)统筹规划不足,项目整体建设缓慢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引导和支持辖区内中职学校推进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但是部分地市和项目学校缺乏对整个地方项目的统筹规划和总体设计,项目整体推进较慢;项目学校实训设备没有根据项目建设方案和任务书按年度任务落实到位,专项经费管理不规范,资金使用进度缓慢,与项目任务进度不匹配。
(二)“重硬件、轻软件”,专业内涵建设滞后
2014年度专业及实训基地项目是为了通过为期两年的建设周期最终建成一批产教深度融合、办学特色鲜明、课程改革与条件建设匹配的职业教育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使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在产教融合、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具有鲜明特色与示范作用。然而,大多数地市和学校把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项目建设资金都用到实训设备的采购、维护保养上,尤其是县级学校,盲目追求实训设施的规模化、现代化、高档化,忽略了学校的软件设施建设,尤其与是与示范特色专业相对应的“双师型”专业教师、核心课程及课程体系、校企合作生产与教学功能的公共实训基地等内涵建设滞后于硬件投入,实训基地依然不能充分发挥其集教学、实训、培训、科研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效益,利用率达不到预期目标。
(三)师资队伍建设不同步,实训基地利用率较低
专业及实训基地项目力图通过多种途径提高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完善教师培养机制,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但是县级中职学校缺少与专业及实训教学总量相应的“双师型”教师现象仍然普遍存在。目前,县级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数量较少,大部分教师由普通高中转过来,也有部分教师忙于教学而缺少一线生产实践、经营管理经验,与市场脱节,导致知识更新慢、实践操作技能较差,很难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对学生技术技能的要求,不能满足日常教学与培训需要。缺乏社会服务意识和能力,部分共享型实训基地内外开放的程度不够,教学实训和社会培训难以成规模,实训基地未能充分发挥其培养培训、科技服务等社会服务能力,阻碍实训基地可持续发展。
(四)校企合作不够深入,共建共享机制缺失
要充分发挥专业及实训基地辐射作用,面向社会承担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考核任务,提升学校社会服务能力,实现资源共建共享,产教深度融合是必不可少的办学途径。现阶段,学校、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等其他社会组织参与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实训基地管理机制不完善,校企合作结构粗放、松散,利益各方没有形成良好互动共建共享平台,实训基地资源产权分解制度、资源运行共享制度和资源收益分享制度不健全,严重阻碍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资源共享的实现,导致资源浪费,服务能力降低。
四、改进措施与建议
(一)加强项目统筹管理,健全项目绩效评价机制
一是教育厅要完善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的质量监测评价制度,积极推行多元评价方式,强化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对项目建设实行事前充分论证、事中监控管理指导、事后效益监测评价的全过程监控和考核,不定期对各校项目建设进展、专项资金使用、项目实施效果等进行第三方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学校综合评价、项目立项、财政绩效奖补的重要依据,纳入地方绩效考核。各地市要在教育厅的指导下,统筹规划、综合协调辖区内项目,完善保障制度。
二是项目学校要根据学校发展定位规划,强化基地管理与运行机制。科学合理制定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项目实施办法和资金管理办法,加强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明确项目建设管理机构与职责、规范过程管理、加强考核监督、建立奖惩制度,对项目建设实行事前充分论证、事中监控管理指导、事后效益监测评价的全过程监控和考核,定期报送项目建设进度及资金执行情况,提高项目质量和效益。
(二)加强示范特色专业内涵建设,带动高水平实训基地建设
一是把注重实训基地硬件建设的思想和理念转换到提升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内涵建设上来,建立集实习、实训、生产、培训、技能鉴定、技术开发“六位一体”的共享性实训教学体系。对接产业链,以示范特色专业为核心,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职业岗位群对实践动手能力的要求为重点,以实训基地项目建设为引导,构建与地方产业发展相匹配的专业群,积极探索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有利于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等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
二是严格把控财政专项经费主要用于课程体系和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教学、实训条件改善、“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国际交流及项目管理等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全方位建设。按照企业真实的技术和装备水平改善实训教学条件,以生产服务的真实业务流程设计教学空间,建成管理科学、运行高效,集教学实训、职业培训、技能比赛与鉴定、生产与技术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高水平示范性专业(群)实训基地,并以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示范带动全区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逐步构建覆盖所有专业的实践教育网络体系。
(三)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提高实训基地利用率
一是利用实训基地集实习、实训、生产、培训、技能鉴定、技术开发“六位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功能,为教师培养培训提供支撑,提高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尤其是加强县级中职学校教师的培养培训。促进专业骨干教师积累企业工作经历,构建校企人员“互聘、互兼”双向交流的合作机制,形成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德技双馨的“双师型”专业群教学团队。
二是构建实训基地网络信息管理平台,提高实训基地信息化管理水平,进一步发挥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示范、辐射作用,面向行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农村基层广泛开展在岗培训以及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退伍军人等培训项目,完善“校内资源共享、校外市场导向”的实训基地管理模式和长效机制,培养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四)促进产教深度融合,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一是深化校企紧密合作,以实训基地建设和运行机制创新为突破重点带动加强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内涵建设,引入企业技术、设备和管理,建立教学与实践一体化的环境,创建兼具生产与教学功能的公共生产性实训基地,通过实训基地建设支撑高水平专业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探索校企联合开展招生招工一体化育人的现代学徒制试点。
二是建立开放服务机制,拓宽实训基地教学、培训、鉴定、生产、研发等功能,注重发挥专业及实训基地辐射作用,围绕地方支柱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校企合作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建立科技服务平台,开展技术咨询、新产品开发、技术推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行业企业技术革新与发展,提升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
【基金项目】2015年度广西高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加快广西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与资源整合研究”(KY2015YB389)
【作者简介】刘雪梅(1983— ),女,陕西西安人,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管理。
(责编 刘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