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开明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8-0188-01
初中数学的教学相对其它的科目更重要一些,所以大家都很关注数学教学效果,从学生学习效果来评判教的优劣,决定教法的取舍,只有充分发挥教与学的两方面的积极性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但是,在中学教学中重教轻学的现象仍十分普遍,主要是教师的教学观念和创新意识同教育形式的发展要求还不适应,教学的重心还停留在只研究教材和教法上,忽视了研究学生和指导方法,影响着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将教法和学法同时进行改革。
1.创设悬念情景,调动学习积极性
1.1 在课程的导入阶段设置悬念。在课的导入阶段进行悬念的设置,可以促使学生产生渴望与追求,激发起他们学习新知识的欲望,从而达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听课的目的。例如,在讲三角形的外接圆时,怎样确定外接圆的圆心,我先利用硬纸板做成一些残缺圆,在课前几分钟发给学生,要求学生进行补圆比赛,看谁能够最快想出办法把它补成一个完整的圆。应该怎样补呢?学生在动手之前就会对补圆的方法进行思考,当他们还没有能够想出解决的办法时已经上课了,学生带着还没有解开的疑问走进课堂,头脑中自然就形成一种悬念。这时,老师就指出,今天我们学习任务就是来找补圆的方法,相信在下课时你们一定会找到最合理的补圆方法,把现在还没有完成的任务完成。要合理的补圆,就要用到一个数学知识,也就是怎样确定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
在这堂课的导入方法中我就是利用了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为学生设置了一个小小的悬念。为了能够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在全班同学中显示自己的能力,因此,学生对这一节新课的内容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认真听课,积极思考,从而取得显著的教法效果。
1.2 在新课的讲授过程中设置悬念。在新课的讲授过程中不断向学生提出疑问,时时使讲授的内容增加些神秘色彩,使学生的兴趣始终不衰,积极主动地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得到满意的收获。例如,在讲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节中,可以用演示法引导学生猜想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然后接着问:"能否证明你们得到的结论呢?并且证明方法至少两种"同学们都很惊讶,并且由此产生疑问,议论纷纷,而且进行证明,经过大家积极思考和讨论,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很快得出几种证法。通过这样的悬念设置,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无穷魅力,从而主动热情地学习数学。
2.转变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有效途径
2.1 阅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阅读对于数学的学习同样必要。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将教材中的内容掰开了、揉碎了讲给学生听,忽视了学生"阅读"。现代教育提倡从学会到会学,提倡"终身学习"。因此,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基本前提是学会阅读自学。首先要学会阅读教材。新教材的每一章节内容为学生阅读自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最初我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再回答问题,掌握知识点。随着阅读能力的提高,接着让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教材中的问题,然后总结归纳出重点知识,进一步提高自学能力。接下来,我结合教材特点及教材所编录的数学史料,数学与文化等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近年来,各式各样的阅读理解题已经成为中考热点。适当地进行一些阅读理解的训练,既能打消学生对"数学阅读无用"的想法,又为中考打下基础。
2.2 质疑。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教会学生质疑,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途径。首先教师要创设一个民主的、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给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让他们想尽一切办法去解决,不要打消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比如:在求证多边形内角和公式为(n-2)×180°时,我提供了一种证法,即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引出(n-3)条对角线,它们n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学生在此基础上又提出如下问题:把一个多边形分成几个三角形,还有其他分法吗?由新的分法能得出多边形内角各公式吗?于是,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讨论、探究,学生很快得出另外两种证法。接着又有同学提出问题:让点O动起来,在其它位置能否把多边形也分割成三角形呢?能否得到多边形内角和公式?我肯定了这些想法,鼓励学生课下进行讨论。
2.3 实践。《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力求使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数学与日常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促使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因此,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动手实践,亲身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发展学生创造力,使其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学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后,我指导学生亲身实践,体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过程。首先,学生分小组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设计调查问卷,亲自到学校、街道及公共场所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数据。然后运用计算机整理数据,得出结论及相应的措施。最后,全班进行交流,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
3.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坚持学训并重
哈佛大学有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教学理念:"教师教的具体知识不久就会被忘却,但是经过训练后能力的提高是抹不掉的,学校应有这样的水平训练。"因此,精于施教,强化训练,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前提。教师应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3.1 选材要精。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选取适应初中生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训练,达到优化教材的目的。对教材未涉及到新知识、新内容及时进行补充,并讲透讲好。
3.2 提问要精。提问是巩固所学知识,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程度,师生互动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要适当地处理好提问的对象,难度和时机,要针对某些重难点和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提问,使其获得不同程度的启示和受益。
3.3 作业要精。要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具有典型性的习题。
综上所述,教学与学法同步改革的实质意义在与,教师的教,贵在启发,善于诱导,真正成为教师的主导者;学生的学,贵在自得,使其能愿学、会学和博学。只有这样,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教与学才能达到最佳状态,数学质量才能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