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秋娆
摘 要:阅读能够为写作提供素材,写作是学生阅读成果的展示。所以,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要有效地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阅读的作用,为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如何借助阅读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论述,以确保学生在高效课堂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关键词: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策略
随着教育教学竞争愈发激烈,学校对学生能力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课外阅读步入教师与学生的视野的频率也逐渐增高。众所周知,学生的写作意识与写作能力与阅读量有着直接性的关系。而如今的教育把重心偏重于强迫学生记生字、背文章上,往往忽略了阅读教学对学生写作意识起到的作用。
一、阅读教学的意义
学生进行学习的前提是要有兴趣。当学生在阅读时,就能够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进行一种良性的循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就会成为书本的主角,探索书中的奥秘。同时,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意识地积累好词好句,这样学生也能在写作上得到更好的发挥。因此,向学生推荐一些好书,让学生进行阅读,培养自己良好的道德和情操,对于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二、提高阅读能力对写作能力的重要作用
1.广泛的阅读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活动之一,也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保障,更是锻炼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和遣词造句能力的基础。所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并在阅读中感受作者的写作方向、描写方法、修辞手法的应用等等。比如,在阅读《春》时,感受作者在文本中运用的拟人、比喻、排比等。如“‘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句话,采取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反复的阅读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拟人手法的作用,提高自己在写作过程中修辞手法的应用能力,而且也能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为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做好保障工作。
2.有效的阅读能够加强理解,提高学生写作的语言表述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是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表述能力的重要方面。例如,在阅读《爸爸的花儿落了》时,我组织学生在反复阅读之后,对文本描写的故事进行复述活动,该活动的组织不仅检验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的概括能力,而且有效的复述活动也能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述能力。也就是说,复述不是中心思想的概括,也不是全文的背诵,而是用自己的话将故事、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这样的阅读过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有效的阅读能够丰富知识,提高学生写作的语言组织能力。“丰富知识”是指让学生积累一些好词好句,有效地应用到自己的写作活动之中,这样不仅能够给文章增加亮点,同时也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策略
1.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为了通过阅读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对阅读和写作的兴趣,从而使学生积极自主地学习。通过仿照文本阅读中的人物的行为和思想,让学生对文本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产生写作的兴趣。另外,在语文阅读教学课,教师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习惯,并进行相应指导,从而提高阅读水平。除此之外,将一些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在课上进行交流和探讨,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思路。
2.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感悟词语的巧妙。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经典的文本,内容具有一定的深度,词语表达非常精彩。如要成就一篇经典文章,就必须要有精确的词语表达。要想做到对词语的准确表达,作者一定具有驾驭这些词汇的能力。对于一些生字词的学习不能只注重会写,更要会运用,避免学生在写作的时候词不达意。在阅读教学中,我把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的“先抄写生字词再阅读文章”转变为“诵读含有生词的语句后来默写生字词”。其次,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能够概括本段思想的词语。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很好地明白词语的意思,同时也理解了文章。
3.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感悟句子的精彩。学生的学习大多是从模仿别人的作品开始的。教师要采用模仿的方式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让学生模仿《荷塘月色》的景色描写,仿照其中的观察角度和细节对景色展开描述。让学生感悟文中句子的精彩,进行仿写段落,找出其中的中心句。综合多篇文章,让学生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鼓励学生应用多种表达方式和技巧写作。课本中文章的句子是语言的模范,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模范段落,最后组织学生相互交流。
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阅读的价值,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形成语感,提高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进而为学生写作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综合知识应用能力的锻炼和提高。
参考文献:
[1]陈素霞.了解学生——有效教学的根本[J].中国教师,2015(4).
[2]王中会.试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作文写作能力[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