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

2016-09-23 09:15简煏秋
新校园·中旬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心理健康

简煏秋

摘 要:游戏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模式,能有效地解决学生的情绪调控、人际交往、自我意识以及心理健康成长等方面的问题。在游戏中,引导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感受,这正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真谛所在。

关键词:心理游戏;心理素质;心理健康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以游戏和活动为主,营造乐学、合群的良好氛围。”指导纲要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2015年,我校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经过对课题“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模式研究”的实践研究,证明了游戏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模式,能有效地解决学生的情绪调控、人际交往、自我意识以及心理健康成长等方面的问题。通过游戏活动,对于解决班级工作中的如成功激励、合作竞争、环境适应、感恩责任、能力拓展等难题发挥了积极作用。笔者结合以下实践案例,阐述心理健康游戏对培养健康心理、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意义。

一、游戏“多元排队”

游戏过程:

第一步,全体学生围成一个圆圈,主持人站在圈内,学生面向圆心站立。

第二步,主持人说明游戏规则,强调在调整过程中不允许用语言交流。第一次,按个子高矮排队,高个子排在主持人右边,按逆时针方向从高到矮依次排列。第二次,请大家按出生的年、月、日的顺序排队,1月1日出生的排在主持人的左边,按顺时针方向从月、日的小至大依次排列。第三次,请大家按体重排队,按顺时针方向由轻至重依次排列。每次排完后,主持人检查是否有人排错了队,排错者需说明理由,大家一起帮助澄清。每一次排队后,都要学生说出自己的心理感受。

第三步,全部结束,进行活动拓展。

首先,在学生表述自己的游戏感想时,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设计排队的条件不同,如身高、体重、年龄等,你所在的位置也可能不同,有时你可能排在前,有时排在中间,有时可能排在最后。通过游戏,要让学生明确,依据某些条件进行排队,不能让自己更靠前,这不是问题,我们要欣然面对,不要纠结那些问题。而依据某些条件排在后面的,可以通过调整方法、改变名次,如身高、体重等因素进行调整,只要注意饮食健康,加强体育锻炼,要改变真的不难,困难在于能不能选择正确、合理的方法,能不能坚持到底。需要说明的是,心理游戏属于心理辅导范畴,解决的是心理问题而不是解决人的具体问题。

其次,要进行游戏拓展。按身高、体重、出生年月等因素排队,说明生活中到处存在可变和不可变事件,对于不能改变的情况,我们要欣然面对;对于能通过调整方法、付出努力而变得符合自己的要求,能满足个人的愿望的,我们必须努力!游戏是那样,学习也是那样。这是一种健康的心理。

二、游戏“看我走过来”

游戏过程:

第一步,事先准备背景音乐设备,再准备一些如球、花、书、报等场景实物。

第二步,活动开始,主持人宣布游戏规则:游戏要求每一位学生面对大家,从起点走过来;在走过来时,可以运用各种道具,但不可以重复别人的表现方式。

第三步,活动结束,评选出最自信、最幽默、最有创意、最具活力等奖项。

第四步,交流心理感受。

首先,教师在评价指导时,要善于捕捉游戏中具有代表性的细节,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在这个游戏中,学生一般会体会:走是一种十分简单的动作,但在这个游戏里,却有五花八门的走法,好像每一个场景都是智慧火花的迸溅。这只是游戏的初步目标,优秀的教师还要继续对游戏进行深度挖掘。要做好这一点,关键在于指导者要具备丰富的经验,活动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其次,在游戏中,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交流。看了同学的表演,很多学生可能捧腹大笑,之后有没有或多或少感到遗憾呢?如“自己为什么没有那样的创意?”“自己为什么没有那样的动作?”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言感受,这样的心理感受远远胜于课堂的理论教育,在游戏中、游戏后进行心理感悟,正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真谛所在。可以让获奖学生说说自己的经验和感受,从而说明培养健康心理和学习能力的重要性,这比教师的语言更具说服力。

最后,教师要鼓励学生:我羡慕获奖的同学,同样也赞赏上场的每一位同学,大家都参与了活动,展示了自己。愿大家通过这个游戏都能得到智慧的启迪与美好的记忆。

三、游戏“瞎子背瘸子”

游戏内容:当场选六名学生,三男三女。男生当“瞎子”,用纱巾蒙住眼睛;女生扮“瘸子”,为“瞎子”指引路,绕过路障,走向终点。游戏规则:其中“绕过”路障的具体规定是:路障若是椅子,须绕行;路障若是气球,须踩破;路障若是鲜花,须拾起,递给女生。听到指令后,男生背起女生,迅速绕过路障走向终点,最早到达者赢。游戏活动分组进行。让游戏者说说心理感受,是游戏设计者需要做充分准备的部分。

进行这样的游戏,主要是针对当今“学生助人为乐的事例少了,同学之间为小事斤斤计较的事件多了”的现状而设计的。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责任感,使学生克服自私,关心别人,团结集体,是目前教育工作亟须解决的问题。游戏目的必须明确:通过活动使学生明白,自私是一种心理病态,认识到由于自私而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使学生懂得应该以友爱、尊重和宽容的态度结交更多朋友;活动的终极目的,是通过主题活动的开展,调控学生的心理,克服和消除学生的自私心,学会与人为善,和谐共处。教师要善于抓住游戏中由于配合不好而导致的负面效果进行分析,然后导出“自私”的危害。

在这个环节里,教师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尽情宣泄情绪;要让他们通过交流自己某件事情所体现的自私情怀,感受因为自私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通过学生的自我了解与交流,使学生从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自私是一种心理病态。自私的人,往往心中狭隘、斤斤计较、缺乏同情心和爱心,不讲社会道德,只顾自己,不管别人的利益是否受到损害;其次,这种人的嫉妒心理特别强,当别人比自己强,或成绩比自己好时,他都会感到难受,会想方设法去诋毁、诬陷、为难别人。

这个游戏讨论的问题比较尖锐,比较适合高年级学生。活动中,要注意控制好场面,预防过激言论产生负面行为,产生事与愿违的效果。在游戏设计前,必须考虑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发生时应对自如。在讨论“自私”危害之后,对自私提出忠告(可以模仿宣言、决心的模式进行):自私的学生不会受到别人的尊重!我们要做个有远大志向的人,要认真地学习,对事要淡定,要拿得起放得下,对人要宽容,要学会换位思考。

在总结游戏时,教师要注意创设轻松愉快的情境,告诉学生,存在着自私心理并不可怕,关键是如何去克服或消除自私心理。教育学生学会宽容,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并播放歌曲《爱的奉献》,让学生在融融的爱意中结束本课内容。

学习是小学生的主要任务,但不是唯一的任务,他们还要生活,要练就健康的身体,培养健康的心理。游戏是小学生喜欢的活动,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带有表演性质的游戏活动,对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游戏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不仅增长知识,而且发展能力。小学生通过参加游戏活动,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组织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有助于增强信心和勇气。

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我们在生活学习中,既不能过分苛求别人,也不能苛求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培养坚强的意志,努力向上;在人际交往中,用真诚和信任去建立友谊。

注:本文系福建省漳州市2014年度漳州市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课题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ZPKTY14068)。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心理健康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心怀阳光,健康成长
浅谈心理素质课程的重要意义
运动过度不利于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幼儿心理素质与良好行为习惯、问题行为的关系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地方高校学生干部心理素质提升探析
心理素质在语文教学中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