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翠红 唐堂
摘 要:教学活动中,教与学的双方都须借助于各种反馈信息,不断调整自己的教或学的行为;教学活动结束时,教学双方都要知道有关教或学的结果反馈,从而强化各自适应的行为和巩固成功经验,并使错误得到有效纠正。没有教学反馈,就不是完整的教学。
关键词:初三化学;反馈时机;有效反馈
国内外专家都有研究相应反馈时机和反馈方法。反馈有利于“系统”的共同进步,但是侧重点都是系统中“学生”的进步以及如何反馈和反馈的探讨。如果是系统可以将研究扩展开,整合系统中相关性因素的内容研究还不够。单独思考固然可以达到一定效果,但学生和教师都是系统内的主要载体,必然有一定的联系,教师要整合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天时、地利、人和”,运用时间和空间等维度进行探讨,使教育教学效果最优化。
探讨有效教学反馈的特征,对于改进教学过程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初三化学教学中的时机把握可以使反馈事半功倍。下面详细分析如何把握有效反馈时机。
第一,在新课导入时反馈。根据学生对问题的反馈可知问题所在,后面教学中可以针对性解决。例如,“水”这节课的导入,很多学生会认为水是一种元素,可以利用这个认知错误设置提问,寻找错误想法的纠正方案。
第二,在学生发生惯性思维时反馈。每个阶段的学生由于受所处阶段的自身思维的局限性,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出现一些错误理解等都是正常的,教师要进行纠正和引导,促进学生思维的正确性。例如,学生对误认为催化剂只是加快反应速率,忽略了部分催化剂也会减慢反应速率,更有甚者会认为二氧化锰就是催化剂。教师可以在学生思维出现片面时、思维误入歧途时抓紧提问。尤其在学生无思维活动的时候更要提问,正确恰当的思维是创新的基础。
第三,在重难点处反馈。重难点一直是教师关注的关键点,因此这是教学能否有效的关键。学生对于重难点的理解要比一般的知识点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例如,在化学原子结构的教学中,由于微观粒子的抽象性学生很难理解,这部分教学内容成了教学难点,同时又是化学微观解释宏观现象的重要知识点,教师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如“这些元素的原子的核外电子是怎样排布的?”“每一层各排布了多少个电子?”“用什么形式来表现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示意图?”“原子结构示意图各有什么意义?”巧妙的提问,通过学生的反馈制订掌握重点和难点。
第四,在学生无疑处设置反馈,通过提问引发思考。学生的反馈可能引起新的疑问,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例如,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这堂课,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提问达到推动学生递进思考的作用。教师提出问题“能得到二氧化碳的反应有哪些呢”,学生会思考学过的反应原理,考虑具体的实验操作。再问“反应药品的选择呢”,学生会思考药品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第五,在知识需要迁移时设置反馈。知识的学习不只是考试用,更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化学实验的两类发生装置,学生在制氧气中都有接触,在进行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教学之前,可以提问制氧气的内容,通过反馈给予引导,不仅节约时间,更让学生体会自主解决问题的乐趣。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问题的提出不仅是为了解决课本上的问题,更要为发生迁移所用。
第六,在学生提出认知需要时进行有效反馈。有时候学生会问:“老师,我知道我的化学式书写存在问题,但是我不知怎样提高?”这个时候需要教师给出具体的建议,学生有些时候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教师的评价不能停留在发现问题上,而让学生能够有据可依。
第七,不正确的反馈会干扰学生的思考。人教版初三化学教材将很多重点概念分散得很好,可以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在下一个概念出现前充分消化。但是,有些词汇在给出概念之前就提前出现。教师就要注意反馈时避免未学习到却已经出现的概念,注意避免反馈信息出现混乱。例如,教材中元素的概念在原子之后,原子的概念讲授前就已经有元素出现,解释原子的时候就要避免元素的干扰。
有效反馈的时机是不具体、转瞬即逝的时机,教师需要依据自己的教学经验,结合上面的陈述内容,做出适当的选择。教师要抓住时机,充分挖掘教学的潜力,利用有效反馈,完成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