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机制高平台助力名教师名校长成长
——访东营市教育局局长梁海伟

2016-09-23 03:26季俊昌
现代教育 2016年7期
关键词:东营东营市名师

■本刊特约记者 季俊昌

(作者单位:东营市教育局,山东东营 257100)



◎局长访谈◎

新机制高平台助力名教师名校长成长
——访东营市教育局局长梁海伟

■本刊特约记者季俊昌

引言

近年来,东营市积极落实“人民满意为主旨、优质均衡为主题、教育现代化为主线”的总体工作思路,加快推进教育转型发展,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教育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为做好教育内涵创新发展、科学发展、高质高效高端发展大文章,东营市积极探索师资培训和名校长名师培养新路径,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此,《现代教育》杂志特约记者采访了东营市教育局局长梁海伟,探寻东营市名教师名校长培养的典型做法及成功经验。

记者:梁局长,您好!感谢您接受《现代教育》杂志特约记者的采访。今天的采访,想就名校长名教师培养这一话题,与您进行对话交流。

梁海伟:很高兴接受贵刊的采访。《现代教育》杂志办得很有特色,特别是每期重磅推介的地市专项工作经验,值得我们认真研读并在工作中学习借鉴。我们也希望借助贵刊,与全省的教育同仁分享东营市在名校长名师培养方面的一些认识、做法与经验。

一、东营名教师名校长培养的现实背景

记者:现代教育的高质、高效、高端发展和科学发展越来越离不开“人”的因素。在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人”的因素、特别是教师与校长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对此,想听听您的见解。

梁海伟:当前,我国教育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变革的核心是树立和践行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促进教育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型。对于东营市来讲,今后一段时期,要在继续改善办学条件、扩大教育规模、保障教育机会均等的同时,努力把时间、精力和资源用在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展上,促进教育向更高质量、更高效益的层次发展。通过几年的努力,我市教育转型发展的条件更加充分、基础更加扎实。接下来的工作重点,就是集中精力抓教育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展,各项工作都围绕“质量和内涵”这一中心目标去精心谋划、有序展开和有效推进。质量和内涵的提升靠谁来实现呢?毫无疑问的是要培养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教师和校长队伍。

记者:据说,自您主政东营教育以来,特别重视校长与教师培训工作,十分关注校长和教师的专业发展。这样做,您是基于一种什么样的认识?

梁海伟:没有哪一个时代,像我们今天这样全社会重视教育,重视人才的培养;也没有哪个时代,像我们今天这样推崇名校,崇拜名师。塑造和培养更多的名校长名教师,不仅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是我们整个社会的期许。

众所周知,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教师道德品行的好坏、教学能力的强弱、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世界发达国家很早就把培养优秀教师作为发展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战略措施。在国际“卓越”浪潮的推动下,2014年8月18日我国颁布了《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自此,围绕全面提升教师培养质量的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在全国展开。

一个好教师,可以教出一批好学生;一个好校长,可以带出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成就一所好学校。东营教育事业要想兴旺发达,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建设好校长队伍,大力倡导教育家办学,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献身教育事业、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展现独特办学风格和善于与时俱进的名校长。所以,着力培养一批名校长,或者说培养一批教育家型校长,由此带动全市校长队伍素质的提高,使之能适应当前多元化、信息化的国际趋势,以及基础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无疑是一个越来越值得我们关注的课题。

二、厘清概念是名教师名校长培养的行动基点

记者:您认为,名校长名师这个群体在整个教育队伍建设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梁海伟:这是一个亟需名师名校长的时代,优质的教育需要一大批高水平的名师名校长来引领。校长和教师作为教育政策的直接执行者,对教育政策能否落地、教育目标能否达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直以来,社会上有一种声音,那就是提倡让教育家来办学,让真正爱教育、懂教育、能干会干教育的人来办学。我们大力培养名校长名教师,正是把这些爱教育、懂教育的“教育家”发掘出来。可以说,名校长名师代表着一个地区、一所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社会声誉,名校长名师可以带动一所学校、一个学科、一支队伍,产生“一花引来百花开”的作用。如果把整个教育队伍比作一个雁阵,那么名校长名师就是名副其实的“领头雁”。只有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这个雁阵才能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记者:不同的时期、不同的人对“名校长”与“名教师”的界定可能不太一样。在您的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名校长”和“名教师”?

梁海伟:“名教师”“名校长”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具有发展性的概念,不同时期的名师、名校长内涵是不一样的。所谓名师,是指“有名望的教师”或“卓越教师”。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中对“卓越教师”的界定是“高素质专业化”,具体为“师德高尚、专业基础扎实、教育教学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突出”。我国也有学者给“名师”下了一个定义:名师,就是热爱教育事业,掌握教育教学的规律,在教学中不断反思、总结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具有人格魅力、见解独到,在一定范围内做出突出贡献,形成一定影响的优秀教师。

所谓名校长,有的称为“教育家型校长”,是指具备高远的教育追求、强烈的教育情感、个性鲜明的教育思想、富有成效的教育实践、广泛深刻的教育影响这些特征,其教育实践和教育成就为教育界和社会广泛认可,甚至在教育发展史上能留下难以磨灭印记的校长。名校长所具有的角色要素有教育思想、教学思想、学生观、教师观、职业情感、角色责任、管理能力与管理思想、交往能力、个性特点、成就感、角色认知、问题意识、创新意识、教育理论素养、价值追求等。

记者:东营市的名教师和名校长是怎样产生的?遴选的标准和依据是什么?

梁海伟:各个地方的教育情况不同,界定和评选名校长名师的标准可能有所差异,但总体来看,名校长名师应该具备一些共同的特质。对于名校长和名师的评选,我市有一个明确的评选标准,既重办学业绩、教学成绩、荣誉表彰、课时工作量等硬指标的要求,又看重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教育理念、知识结构等软指标的考量。在《关于评选东营市首批“名师、名校(园)长”的通知》中,对名校长和名师的推荐条件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比如,名校长推荐人选要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形成自己独特的办学风格;具有较强的行政管理和协调能力,治学严谨,廉政勤政,办事公道等。名师推荐人选要获得过市级“优课”或市级以上教学能手等称号;有足够的课堂教学工作量;在本学科教学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教学业绩突出,等等。

三、东营名校长名教师培养的落地措施及实施成效

记者:名校长名师的培养和产生需要一个过程。您认为名校长、名师的培养需要注意什么问题,或者说着力点在哪里?

梁海伟:名校长名师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在名师名校长培养过程中,我们除了关注外部的力量,更关注其内在力量。我们认为,名师名校长不是捧出来的,应该是磨练出来的;名师名校长不是评出来的,需要时间的积淀和广大同行的高度认同;名师名校长培养应该把握住节奏,应该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其成长规律和社会公平原则;名师名校长应该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辐射效应、示范作用和激励效应。

名师名校长培养的着力点在于,一要唤醒校长和教师的成长意识。通过专业引领,让校长、教师具有自我专业发展的愿望,能够自觉内省、不断反思,使学习和成长成为校长和教师的自觉追求和行为模式。二要与学科建设相结合。学科建设与名师的培养是相辅相成、融为一体的,聚焦课堂、立足学科应该成为名师培养的一个着力点。三要鼓励自主性、个性化发展。只有赋予其宽松的氛围、开放的空间,才能激发校长和教师的独立思想和创新性的办学、教学行为,为教育教学和管理注入源头活水,提供不竭的动力。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东营市在名校长名师培养方面的做法及成效。

梁海伟:近年来,我市不断健全优秀教师、优秀校长培养机制,建立了分层级、递进式、可持续的名师名校长培养机制,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一是实施“名师名校(园)长”建设工程。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名师名校(园)长队伍,2006年6月,市教育局、财政局联合印发了《“东营名师、名校(园)长”建设工程方案》,要求加强对名师和名校(园)长队伍的培训提高和管理使用。《方案》规定,“东营名师、名校(园)长”建设工程以5年为一个周期,每个周期在全市遴选产生一定数量的“东营名师”和“东营名校(园)长”,建立形成名师名校(园)长群体,并通过专家引领式培训学习、实践反思、研读理论、实验研究等措施,将其培养成为在全省、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名师名校(园)长。同时,《方案》规定,市财政每周期给予“东营名师”“东营名校(园)长”每人5万元的专项补助经费,各县区、胜利教育管理中心也要划拨专项配套经费,并出台本辖区名师、名校长培养的有关政策。各县区根据名师建设工程的有关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县区级名师评选和培养培训活动。

二是实施教师梯级培养战略。为完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2014年市教育局印发了《东营市教师梯级培养实施意见》,为全市骨干教师搭建起了“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名师—教育名家”五级培养平台。通过建立教师梯级培养平台,让广大教师找到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做到“人人有目标,个个有追求”,形成了良好的教师梯级发展态势,实现了“分层培养骨干教师,整体提高全体教师队伍素质”的目标。

截至目前,我市共遴选出东营名师102名,东营名师建设工程人选50名;东营名校长25名,东营名校长建设工程人选10名。其中,先后有10名校长被省教育厅评为齐鲁名校长、齐鲁名校长建设工程人选,13名教师被评为齐鲁名师、职业教育齐鲁名师、齐鲁名师建设工程人选。

三是实施“名师工作室建设”工程。为进一步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2014年12月,我市印发了《东营市名师工作室建设实施方案》,要求成立一批名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从市级梯级培养平台评选出的“东营名师”和“东营教育名家”中遴选,名师工作室成员由6—10名相同学科的教师组成。通过组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方式,实现以名师为引领,以学科为纽带,以工作室为载体,以课程与教学改革为方向,示范带动、抱团发展、整体促进教师的素质提升与专业成长。

2014年12月,我市遴选了首批名师工作室主持人60名,按每人1.5万元的标准,共拨付工作室建设启动资金90万元。2015年12月,我市又遴选了47位名师工作室主持人、9位名校(园)长主持人。为加强名师工作室管理,我市印发了《东营市名师工作室管理办法(暂行)》,要求对名师工作室实行分层管理、全程管理,细化对名师工作室的绩效评价,确保名师工作室规范高效运营。

四是加大“名师引进”力度。为更好地引进名师,带动和促进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我市在省内率先出台了《东营市名师引进和管理暂行办法》。《办法》规定,东营市以外的省级以上特级教师、教学名师、名校长或相当层次人员,只要符合相关条件就可提出申请。引进的名师聘期至少5年,期满可以续聘,名师受聘期间享受以下待遇:给予安家补贴30万元;聘期内给予每月1000-2000元的人才津贴;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婚子女、父母可在市内落户等。《办法》的出台为我市吸引教育人才、加强名校长名师培养提供了制度保障。下一步,我们将用好《办法》,积极吸引人才,在充分发挥好引进人才的示范引领、带动辐射作用的基础上,构筑东营教育人才高地。

记者:教师培训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校长、教师成长的重要保证,请您介绍一下东营在教师培训方面做了哪些有成效的工作?

梁海伟:“名教师名校长”是一个发展性的概念,而名师名校长的培养则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成立名师工作室、搭建梯级培养平台,为名师名校长成长提供了载体;而建立灵活多样、时效性强的教育培训实施机制,则为名师名校长的发掘、培养和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近年来,我市以“共创共享教育幸福”为基本理念,面向“三支队伍”(教育行政干部、校长、教师),坚持“三高一保障”(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实施、高质量运行,保障教育培训专项资金足额到位并逐年提高),逐渐形成了以“突出点—拉成线—扩到面”为策略的全员覆盖培训体系。

所谓“突出点”,就是在现有培训资金和条件的制约下,遵循效率原则,首先关注和保障各个教育岗位上的骨干分子,形成优质教育的中坚力量。所谓“拉成线”,就是针对教育队伍日益多元化的培训需求,对教师、校长、教育行政干部这三支队伍分别提出不同的培训目标。所谓“扩到面”,就是充分发挥各个“点”、各条“线”的带动作用,借助现代传媒技术和各类活动载体,加快有效信息的传播,形成优质资源共享的整体培训格局。例如,我市依托东营教育电视台、东营教育信息网等现代传媒技术,创建了“空中课堂”、“网上校长论坛”、“网上工作室”等分享空间,形成了信息化、大众化的师资培训平台,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共享。

四、东营名师名校长培养工作的基本经验

记者:通过您的介绍,我们感到东营市在名校长名师的培养上确实下了大力气、真功夫,取得了很大成绩。请您详细谈谈名校长名师培养工作的基本经验。

梁海伟:是的,我市名校长名师培养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取得了一定的经验,概括起来有以下四点。

第一,制定清晰的发展规划是做好培养工作的前提。制定科学、规范的名校长名师培养五年建设行动规划、年度发展计划、主持人个人成长计划和名师工作室成员专业发展计划,明确总体工作目标、实施策略以及学年工作目标任务、具体活动安排等。建立完善的名师工作室组织管理制度、成员考核制度、定期学习交流研讨制度、专项经费使用管理制度等相关规章制度,确保名师工作室建设规范、有序、高效。

第二,完善教师培训培养体系是做好培养工作的关键。积极创新培训模式,优化培训内容,采取集中培训、置换脱产研修、远程培训、送教上门、校本研修、组织名师讲学团等多种有效途径进行教师培训。加强教师培训需求调研,针对不同类别、层次、岗位教师的需求,丰富和优化培训内容,不断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完善五年一个周期的教师培训制度,建立教师培训管理档案,逐步实现教师培训管理信息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在现代化管理中推进名师名校长队伍建设现代化。

第三,建立监督评估机制是做好培养工作的重要保障。采取有效措施,强化过程监控与绩效考核,开展年度评估和周期评估,形成跟踪指导、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估的长效机制,促进名校长名师可持续的专业发展和示范辐射作用的充分发挥。将评估结果与教育督导考核、学校办学水平评估、评优评先和表彰奖励等挂钩,确保梯级培养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第四,营造良好的环境是做好培养工作的支持条件。把中小学、幼儿园名教师名校长培养纳入教师和校长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制订配套支持政策和措施,积极支持名师名校长学习、研修。加大成果推广与应用,认真开展以名师名校长冠名的教育经验研讨会、名家论坛等,广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及时总结推广他们的教育教学成果,为其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支持环境。

记者:谢谢梁局长接受采访。您让我们对东营市名校长名师培养工作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也让我们看到了东营近年来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取得的成就。我们期待东营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取得更大的成绩、更多的经验,为我省其他市提供典型案例和行动样板。

(作者单位:东营市教育局,山东东营257100)

(责任编辑:高原赵燕朋)

猜你喜欢
东营东营市名师
东营市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
东营市禾成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东营市禾成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东营市禾成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东营凹陷北带中浅层油气运移通道组合类型及成藏作用
名师简介
陕西青年作家采风团走进山东东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