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秀雷
摘 要: 新课程下的化学教学必须打破传统教学和学习模式,必须着眼于以“科学探究”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以问题和情景为导向,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日常生活相联系,促进学生对化学重要性的正确认识,强化学习效果。注重知识体系的建设,有效调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面对新问题,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人能力,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习化学的根本动力。
关键词: 化学教学 学习模式 科学探究 培养能力
传统教学和学习模式已经不再适合当前新课改的客观现实,必须着眼于课堂教学教学进行相应改革,其中,以“科学探究”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效果较理想,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一、以问题和情景为导向
(一)设计有趣的化学实验
化学研究和教学中,实验是最根本的手段,能够真正揭示化学原理、展现化学反应,直观且客观,因此可以非常有效地构建相应情景,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授“Na■O■的性质”这一课时,可以首先向学生展现“棉花滴水着火”,这对学生而言无疑是极富吸引力的。学生对这一现象背后的原理产生极强的探索欲望,教师可以水到渠成地讲解Na■O■的相关知识。如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对教学效果的增强起到极为重要的促进和保障作用。
此外,在对Cu与稀HNO■这一内容的教学实验中,作为无色的气体,NO无法被直观地观察到,可以根据这一现实对实验进行相应的改进:选择一U型管,并且以扎入铜条的橡皮塞予以封闭,将稀HNO■从另一端加入,由此可以较明显地观察到围绕钢丝的气体柱,而U型管左侧液体变蓝,液面下降,这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而言之,如果能够科学设计相关实验,可以真正构建理想的情景,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教学效果。
(二)和日常生活相联系
化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因此教师应当科学地将两者有效结合,将化学知识和学生日常生活相联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促进学生对化学重要性的正确认识,增强学习效果。例如,教师可以展示“食醋祛水垢”的实验,不仅生动有趣,而且和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效果较理想。
(三)注重知识体系的建设
对化学这一学科而言,知识具有紧密的逻辑结构,彼此之间联系紧密,因此对新知识进行讲解前,教师应当首先把握这一新内容和之前所教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而后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进行问题设计,这样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面对新问题,对学生学习积极性、自主性调动都起到极其显著的促进作用。
例如,讲解有关苯酚内容的时,可以首先让学生对“醇”的内容进行相应的复习,进而提问,如羟基和苯环直接相连的化合物是否是醇?具有什么性质?是否和醇类具有不同和区别?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进行相应的探究和实验,而且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人能力。
(四)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客观而言,化学学习较困难且复杂,因此,如学生对某些问题产生争议,应当有着正确的认识,实际上,这种争议恰恰是学生利用自己的思维对知识进行思考和学习的必然结果,也是促进化学学习的根本动力,教师正可以利用这一点,设计相应的实验进行教学。例如,讲解有关乙烯内容时,可以向学生进行“乙烯使溴水褪色”的实验,许多学生会认为溴水的褪色是乙烯的作用,但是少数学生可能认为是乙烯中含有的杂质SO■导致溴水褪色。如此,便产生了相应的争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得以激发,有效保证下一步的教学活动。
二、以探究性实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一)开展探究性实验
实验过程中,应当注意相应的创新和发展,不要刻板地进行实验。例如,讲解二氧化碳的相关知识时,可以首先讲解二氧化碳的制取原则,而后提供相应的仪器设备,让学生自己进行图上设计,而后和学生一起对相应的设计方案进行评价,准许学生自身按照自身设计的、符合安全有效原则的方案进行实践。这样不仅可以非常直观、客观地展现二氧化碳制取的原理,还可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促进学生在实验中进行探究
如今,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许多探究活动都出现在新教材中,因此,教师应当借助这一趋势,提供给学生实践的机会。但是,实践中许多教师由于传统思维和方式的禁锢,导致实验往往无法取得实效。具体而言,许多教师刻板地将其视为教学内容而非方式,将实验当做教学任务,此外,许多学生仅认为化学实验“好玩”,而非学习过程,无法从中真正学习知识,导致整个实验沦于形式,无法真正取得理想的效果。
例如,在二氧化碳的制取实验中,可以分别选取大理石和稀盐酸、稀硫酸及纯碱和稀盐酸三组药品进行实验,而后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实验实现药品的合理选择。如此,不仅可以保障学生对具体知识的学习效果,还可以实现“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对学生未来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鼓励和保障学生的自我探究
学生依靠家庭条件进行相应的实验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利用家庭常见物品进行学习,其要求较低,但是教学效果却极为显著,符合化学和生活紧密联系的属性和原则,提高学习趣味性和目的性。此外,受限于客观条件,学生在家庭进行小实验,必定不会拥有学校实验室水平的设备条件,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有效调动自己拥有的物品,从而促进其想象力和自我研究能力提高。
总之,化学教学中以“科学探究”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以问题和情景为导向,有效构建相应情景;设计有趣的化学实验,揭示化学原理、展现化学反应,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化学知识和学生日常生活相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化学重要性的正确认识,强化学习效果。注重知识体系建设,分析紧密的逻辑结构及彼此之间的联系,有效调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面对新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主性。另外,以探究性实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在实验中进行探究,提供给学生实践探究机会,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鼓励和保障学生自我探究,提高学习趣味性和目的性。此外,通过学生在家庭进行小实验,对课堂实验教学是很好的补充,从而丰富学生的化学实验探究。
参考文献:
[1]陈彦玲.化学复习课中问题优化策略的研究[J].化学教育,2005(05).
[2]柳世明.创设问题情景,激活学生的思维是过程教学的关键[J].化学教育,2005(01).
[3]高敬,毕华林.关于化学课堂提问的思考[J].化学教育,20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