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 娟
(焦作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2)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提高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
苗娟
(焦作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2)
自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互联网金融纳入其中,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市场规模得到飞速发展。作为我国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银行面临巨大的冲击和挑战。本文在介绍互联网金融优势的基础上,分析了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压力,进而提出了提高竞争力的相应对策。
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对策
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积极开展网络银行业务,打破了传统的业务的业务竞争模式。根据Analysys易观产业数据库最新发布的《中国网上银行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16年第1季度》数据显示,2016年第1季度,中国网上银行客户交易规模达到555.5万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率为8.9% 。工、建、交、农、中五大行凭借庞大的客户积累分别位列市场前五位,合计拥有70.2%的市场份额,份额占比较上季度略有提升。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互联网金融作为金融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创新产物,成为各商业银行竞争的重要手段。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金融行业越来越具有信息属性,业务经营处理的过程也逐渐向信息化、虚拟化发展[1]。同时,金融机构的同质化也逐渐被呈现出来。和传统金融机构相比,互联网金融具有简单便捷、成本低、可以随时随地为客户提供即时服务的优势。
(一)发展快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快速增长。比如支付宝与天弘基金合作的“余额宝”,自上线以来的1个月,每天资金增加量约为4亿,客户增加量达14万户,导致当期商业银行的居民储蓄存款呈下降趋势。
(二)效率高
通过计算机处理的互联网金融业务,操作流程快速、标准。与传统的营业网点相比,具有不用排队等候、业务处理速度快、体验效果反应及时等优点。比如阿里巴巴的小额信贷,通过资信调查模式和风险分析模式分析电商积累下的信用数据库,极大地缩短了个人贷款时间,从申请到发放仅需几秒钟。
(三)成本低
互联网金融条件下,资金供求双方借助网络平台实现询价、定价、交易,避免了中介的高收费。客户在互联网金融平台上通过对比各种金融业务,能够快速找到适合自己的金融产品,操作方便快捷。此外,金融机构还可以减少开设营业网点的资金投入以及运营成本。
(四)范围广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银行个人业务突破了时间、地域限制,消费者借助网络能够获取到更加广泛、直接的金融资源和服务;同时,以小微企业为主的金融客户,可以利用互联网金融在金融服务盲区获取金融服务,提高资源的优化配置效率,促进经济的发展。
(一)新的金融同行对商业银行造成的压力
当前,商业银行的竞争主要是各银行间的传统业务竞争和网点业务间的竞争。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很多互联网企业逐步涉及互联网金融业务,比如支付宝、余额宝等。它们操作便捷、收费低,可以更好地满足客户网络转账、代收代付和存取款等金融业务的需要[2]。此外,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进一步发展和金融对外开放的深化,国外银行可能借助网络平台以全新的方式进入我国金融市场,这必将给我国的商业银行带来一定的压力。
(二)金融替代品对商业银行带来的压力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在传统业务的基础上,商业银行大力发展网银业务。除电子支付外,还积极建设产品平台、服务平台。随着网银业务的逐渐普及,移动支付、电话支付等支付方式得到推广。此外,许多网络公司也竞相研发自己的支付平台,如财付通、网银在线以及支付宝等,在为客户提供部分商业银行业务的同时,也对商业银行产生替代压力。
(三)客户需求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压力
商业银行除了传统业务的竞争外,网银业务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同时,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介入也促使客户对网银业务提出更高的服务要求。客户在选择服务时,不再局限于某一家银行,也不再局限于银行,可以随时随地更换自己的服务银行或公司。客户通过比较各银行、公司网银业务的价格和服务态度等,选择自己中意的金融服务机构。
(四)供应商方面产生的竞争压力
网银业务的开展,离不开供应商提供的网络技术基础设备,也离不开网络营销中介。这就使得网银业务不仅受到网络技术供应商的制约,还要受制于营销供应商,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商业银行网银业务的发展。由于网络技术供应商对网银业务发展的影响较大,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有可能综合网银业务特点和自身优势进军金融市场,进一步加剧对商业银行的竞争。
(一)提高银行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当前,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缺乏既精通电子计算机又精通金融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很多商业银行的人员都是仅仅会计算机或者仅仅会管理[3]。因此,商业银行应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在工作上,加强对在岗员工综合素质的培养,强化金融知识培训,在管理的同时注重网络营销,不断提高商业银行竞争力。
(二)加强交流与合作
1.加强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交流合作
近年来,第三方支付平台发展迅速,并逐渐成为客户交易的主要入口。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对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截止2015年12月,网上支付用户规模达到4.16亿,增长率为36.8%。其中手机网上支付用户规模达到3.58亿,增长率为64.5%[4]。
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清算业务、资金划拨最终需要商业银行来完成。因此,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实现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交流合作,优化资源配置,提高银行卡的使用率和网银业务量;同时,积极学习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成功经验,根据客户的金融需求以及不同行业电子商务流程的特征,完善电子支付方案。
2.加强商业银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截至2016年6月,我国使用网上支付的用户规模达到4.55亿,较2015年底增加3857万人,增长率为9.3%,我国网民使用网上支付的比例从60.5%提升至64.1%。手机支付用户规模增长迅速,达到4.24亿,半年增长率为18.7%,网民手机网上支付的使用比例由57.7%提升至64.7%。”
3.加强客户体验营销
随着互联网的推广普及,越来越多的网络企业借助自身优势建立了各种网络平台。这种创新型的金融服务有助于发展客户与企业间的交互式营销,却造成了商业银行部分客户资源的流失。因此,商业银行必须加强客户体验业务营销,以客户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完善金融业务服务流程,不断研发新的产品,提升线上线下金融服务质量。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开展体验式营销,是商业银行应长期坚持的一项重要工作。
4.加强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应当在可控性风险、可量化成本以及可披露信息的原则下,有效管理金融产品。第一,分析金融产品的预期收益、存在风险和客户期望的产品价值,尽可能准确地定位产品;第二,对金融产品进行分段评估,并邀请相关人员对研发结果进行评估,以减少金融产品完成后风险出现的可能性[5]。第三,从财务、技术、市场以及监管等角度对金融产品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一旦发现风险评估预期值超过风险控制,应及时采取风控手段,有效化解金融风险。
5.加强科技的研发与应用
网络平台的日益发展,要求商业银行进一步加强科技研发力度,重视科技信息技术的应用层次,从业务操作层向经营管理层、决策层逐步推进。商业银行应当充分了解并发掘客户需求,利用大数据分析支持金融服务产品;有效整合客户数据,升级完善客户管理系统;积极应用新技术,优化业务流程;加强对信息数据的管理,不断完善金融信息系统[6]。商业银行通过进一步完善信息处理机制,可以提升应急处理效率以及预警效率,有效降低业务风险,使得互联网金融业务持续健康地发展。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在为商业银行带来新的发展契机的同时,也使其面临更多的挑战。商业银行应当融会贯通互联网金融理念、完善金融系统、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新的发展 。
[1]耿培军.网络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D].河南大学,2014.
[2]李景.网络金融创新背景下的商业银行发展模式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
[3]路远方.网络金融环境下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分析[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4,(05):59-61.
[4]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www.cnnci.cn”
[5]林杰.网络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J].金融经济,2014,(16):36-37.
[责任编辑:董士忠]
2016-04-01
本文系河南省科技厅规划项目《资本规制视角下的民间金融组织异化与防范》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142400411351。
苗娟(1978—),女,河南济源人,讲师,研究方向为金融学、财务管理。
F830
A
1671-5330(2016)04-003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