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年河南隶书艺术发展史研究

2016-09-21 03:22王梦笔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书风书家书法艺术

王梦笔

(河南大学 艺术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近百年河南隶书艺术发展史研究

王梦笔

(河南大学 艺术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从书体创作角度而言,隶书创作应该说是当代河南书法的最强项。在梳理河南隶书艺术文化和发展史的基础上,提出河南隶书书家创作的地域性特征,并导致了“书家群”现象的出现。系统的对近百年来河南隶书发展史中的文化现象和隶书书家群的创作风格进行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

近现代;河南;隶书发展史;地域书风

引言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而且不同的时代都有不同的形式来反映时代精神,书法艺术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形式,从实用功能到艺术功能,从记录文字到自觉的反映人的审美情趣,与它自身所处的社会文化思想背景和社会功用密不可分。任何一种书体的产生与发展有它自身的规律,隶书作为一种书体产生于先秦,辉煌于两汉,衰落于盛唐,沉寂于宋、元、明,复兴于清代。当代的隶书创作在继承清代隶书创作思路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开拓。隶书的发展,是一条由实用到艺术,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道路。同时,隶书艺术的发展也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它的发展与完善有它自身的规律。

一、近百年河南隶书艺术发展的背景和地域书风产生的原因

中国书法的现代化进程所展开的是互相联系又互相独立的两个侧面,即所谓的“欧化”和“民族化”。古老的书法艺术在受到清代碑学的影响下,跨入了20世纪。然而,政权的更替、意识形态领域的变革、西学的冲击、使得书法艺术赖以生存的古典文化语境几乎被摧毁了。然而,“恰恰是书法的这种存在绝境最终拯救了书法——书法失去泛化语境,反而使书法从实用性的泥淖中解脱出来而向纯艺术升华”[1]

新中国建立以后,这种现象更加突出,可以说书法已经逐渐地完成了由实用向艺术的转化。“依靠环境的变革和整个文化变革的外部提携,它寻找到一个十分有利的突破口:实用根基的被突然抽掉,对书法而言是因祸得福,为它展示出一条视觉艺术发展的康庄大道,当然,我们只能说这种预示是历史性的。”[2]

本世纪初有两个考古重大事件——甲骨文和简牍帛书、敦煌遗书的发现,对中国近现代的书法艺术影响巨大。就隶书而言,秦汉简牍隶书的发现,使书法家在隶书创作取材领域,有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对现代书家的创新意识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以及作为新的审美对象而与现代人的社会意识相契合。因此,影响近百年河南隶书书家创作的背景主要有两个:一是隶书自战国隶变开始至清末两千多年的深厚文化传统,以及清代碑学对近百年河南隶书书家创作的直接影响;二是近百年来东西方文化相碰撞、交融书法艺术逐渐的脱离实用功能向纯艺术的功能进行转化。

二、近百年河南隶书创作以及书家群体发展情况

河南近百年隶书的创作可谓名家辈出,个性突出,成就卓著,尤其是近30年以来成就更为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审美风格多样化

关注一下近百年河南隶书创作的发展史,其经历了尊碑融帖,碑帖结合,再到关注20世纪出土的简牍帛书。这些书家汲古创新,借古开今,每个阶段都有生活在其间的书法家。呈现出以汉代碑刻隶书为主要取法对象,兼容简牍帛书,最后形成相对统一地域书风的发展态势。如各个时期的代表书家:郦禾农、关百益、陈玉璋、武慕姚、高丽虹、庞白虹、张海、周俊杰、王澄、王宝贵、李刚田、冯志福等人。他们的作品或雄浑、或清奇、或冲淡,可谓蔚为大观。尽管个性彰显,但这些书家隶书作品始终保持着河南隶书艺术创作大的风格格局,那就是以汉碑为基调,以简牍帛书为用,这在近30年来的隶书艺术创作发展中表现的尤其突出和明显。

2.艺术表现的独立化

前文提到,1900年以后书法艺术的艺术功能越来越明显。这种相对古老的书体在这个时期,更加的被书家艺术化。清代碑学的影响和延续虽然对近代的隶书艺术创作起到了启迪,但近代以后的隶书书家正在努力地拉开与清代隶书大家诸如邓石如、伊秉绶、何绍基、赵之谦之间的距离。这是时代使然,同时也是艺术家的责任和对艺术孜孜不倦追求发展变化的结果。

3.书家个人面目的独立化

艺术的魅力就是发展和创新。代表着艺术家个人面目的作品,往往是决定其艺术高度的参考条件之一。纵观近百年的河南隶书书家的创作方向,均能沿统一的脉络,彰显不同的个人风格和时代特征。例如:郦禾农的隶书脱化于汉碑,以《礼器》、《史晨》、《曹全》诸碑为本,博取清代各家之长,加以融会贯通,终成自家风貌,给人以方正遒劲,雍容华贵之感。武慕姚先生隶书,受王瓘和何绍基影响,“因家藏丰富,隶书早年从《汉熹平石经》入手,遍临诸汉碑,故隶书尤为所长。”[3]作品彰显出独特的“武氏印记”。

近30年来,随着书法艺术化进程的迅速推进,又出现了几位当代的隶书名家。例如:周俊杰的隶书,有着独特的个性全貌,书风雄浑豪放。他以《开通褒斜道刻石》为基础, 加之以《张迁碑》的朴厚劲健,《华山》、《礼器》、《曹全》诸碑的变化,又参用行草书的笔墨意趣,以大开通的满章法,表现一种雄强霸悍、真力弥满的艺术趣味。再如王宝贵的隶书取法《张迁》碑、《华山》、《礼器》诸碑。其隶书结体大开大合,章法布白舒朗。有一股纯净、高雅脱俗之气。正因为书法艺术强化了独立的审美价值而且获得了独立的学科地位,才导致近百年河南隶书书家异于前人的独立人格和审美追求。

4.隶书书家创作队伍的专业化

近30年来,河南省隶书书家队伍的专业化,不仅仅在行为上表现出为谋生而产生的职业化倾向,而是在意识上表现出一种对书法艺术追求更高层次的专业精神。伴随着书法艺术本体的逐渐独立,书家队伍的专业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在近10年以来尤为明显。2008年河南省书法家协会隶书专业委员会成立,王宝贵为隶书专业委员会主任,耿自礼、夏京州、邵其波、张伯煊、赵鉴钺、张永乐为副主任,还有近20位委员。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多是在全国的展赛中获奖和入展人员,他们有多数来自于不同的专业创作单位和院校,几乎都受过严格的基础训练,并且都有一定的理论研究能力。隶书队伍的专业化无形中对隶书创作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河南隶书代表书家述评以及对地域书风的影响

近百年来,河南隶书艺术创作发展史上出现过很多位卓越的艺术家。对他们进行艺术批评,笔者认为首先要确立批评的立场和评价的标准。那么,本文对近百年河南隶书名家评价的立场和标准如下:

1.书法风格是否接近河南隶书艺术创作风格发展史的主线。

2.书法风格是否有独立性。

3.书法整体的水准和理论涉猎范围和建树成果。

4.其风格是否影响了近百年河南隶书艺术创作发展史。

笔者选取了近百年河南隶书艺术创作发展史上12位代表书家,他们分别代表了3个阶段的创作成就。(表一)当然,除此之外近百年在河南隶书艺术发展史上还有很多隶书名家,由于篇幅所限,就不在一一列举了。

表一 近百年河南隶书代表书家及其主要作品

四、文化地理学与书法艺术的关系以及文化现象的意义

地理环境和书法艺术风格之间到底是何关系?因为每一处地域的环境都有其独特的地理构造风格。来自于地域地理特征的诸如景色、形态、氛围等方面,与艺术家的五官感觉有一种神秘的协调,在形状、体积、态势、节奏、韵趣等方面会给艺术家的心理造成一种表象积累,某个方面特征反复加强,代表性景象图式屡屡摄入,某种形式成为典型的符号。于是,艺术家的心理便自然而然地具有一定的图式。当他审美创造时,他便会下意识地按照这套图式去发现,构思和表达,于是他的艺术风格便与地理环境的特征有了相似之处。

在中国书法历代书论中,关于书风差异的论述最早出现在魏晋时期。有关南北书风的差异问题的批评,到了明清时期阐述的最为详实。清代冯班在《钝吟书要》中认为“画有南北,书亦有南北。”在中国历史上东晋、南北朝时期因地域之分造成的文化色彩差异最为明显,南北朝风格差异极大。南朝是婉约的“江左风流”,而北朝却是雄强恣肆的“碑版气质”。可见,地域背景的直接影响,导致了书法风格的明显差异。

艺术作为潮流和运动的发展,遵循着自己的发展规律和内在逻辑性,并历史的展现着本体的进程。书法艺术如此,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等,均被笼罩在其时代的背景之中,尽管当时的书坛巨匠们为表现个性为目标,然终究逃脱不了时代的局限。但“局限”并非纯粹的束缚意义的制约,也是对他们艺术个性形成的一种推动。例如明代的“华亭书派”、“吴门书派”、清代的“扬州八怪”等等。20世纪80年代随着书法艺术的全面复兴,中国书坛上出现了被理论界称之为“中原书风”的现象,同样是上述规律的例证。20世纪80年代中期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在中国美术馆推出首届《墨海弄潮》展览,当百余件以雄浑、豪放、博雅而不失灵动的大幅作品展出后。那些以三代金文、汉碑、魏碑、王铎为主要取法对象的作品无疑在当时的书坛具有震撼的力量。在随后的几年里又先后举办了第二届和第三届《墨海弄潮》书法展,三次的展览共推出能够代表中原地区书法艺术风格的代表书家几十人,在当代书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中原书风”的出现,从当代书法整个时期气韵、气势、取法、表现形式等上面无疑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地域审美意义,随之对各个地域迅速寻找自己的定位并形成自己的地域书风都起到了极大的参照系的作用。

五、结语

中国书法要发展,没有人文精神,书法将失去其人文艺术的主要特征和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没有创造精神,书法艺术将停滞不前。作为带有河南文化色彩强烈印记的“中原书风”不是一个简单的地域书风,而是代表了中国书法的创造精神。从魏晋以前非经典的书法素材取法,把民间书法艺术化并塑造成当代的经典书风,需要的是卓尔不凡的创造精神。中原地区的先辈们在这条道路上探索和开拓,取得了许多的经验和成果。诚然,一种书风的形成往往需要几代书家不懈而持久的努力。目前,对于地域书风的研究还处于一个薄弱状态,尤其是地域文化和地域艺术的关系;文化地理和书法艺术的关系等方面还需进一步的深入挖掘和研究。

[1]姜寿田.民国书法思想史论[J].书法之友,1998,(01):9.

[2]陈振濂.现代中国书法史[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1993.6.

[3]史树青.武慕姚书法作品集·序言[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 2003.

[责任编辑:郭昱]

2016-04-08

“近百年河南隶书艺术发展史研究”(项目编号:2016—GH—048)2016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资助项目最终成果。

王梦笔(1973—),男,河南开封市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书法史、篆刻史、艺术评论。

J292.32

A

1671-5330(2016)04-0140-04

猜你喜欢
书风书家书法艺术
张红春书法艺术欣赏
马伟书法艺术欣赏
杂说书家之性灵
湖北近现代书家、印家群体的掩名现象
所谓书法艺术
民国时期的北京书风·马叙伦
齐鲁书风万陈锡山书法展
雄强飘逸的书法艺术
大美不言 大朴不雕——记青年书家郭汉亮
民国书家与民国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