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俊华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商学院,湖北 咸宁437100)
湘鄂豫三省茶文化产业竞争力比较分析
曹俊华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商学院,湖北 咸宁437100)
湖北作为中国产茶大省,拥有发展茶文化产业得天独厚的资源和文化优势,但在“南黑北红”、“东西强省”的夹击下,湖北茶文化产业的发展面临新的威胁和竞争。借助波特“钻石模型”,从“钻石模型”四个基本要素对湖南、湖北、河南三省茶文化产业的竞争力进行对比分析,指出湖北茶文化产业竞争力的优势与劣势,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钻石模型;茶文化产业;竞争力
湖北省作为我国的产茶大省,茶园面积在全国茶园种植中居第三位,产量位居第四位,茶叶的农业产值仅次于浙江、福建,位居第三位,已发展成为全国产茶大省和名优绿茶生产大省。但在“南黑北红”、“东西强省”的夹击下,湖北茶产业的发展面临新的威胁和竞争。在此背景下,基于波特“钻石模型”,对湘鄂豫三省茶文化产业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指出湖北茶文化产业竞争力的优势与劣势,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这对于促进湖北茶文化产业的发展有着比较重要的现实意义。
根据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著名的战略管理学家教授迈克尔·波特“钻石模型”原理,判断一国或地区的产业的竞争优势可以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和支持产业、产业组织四个要素进行分析。湖北、湖南、河南三省相邻,有着比较相似的茶资源条件,在产品和市场等方面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从“钻石模型”的四个基本要素出发,分析湖北与其他两省在四个要素方面的对比优势和劣势。
(一) 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既包括自然资源、劳动力等基本要素,也包括现代化基础设施、人才与新技术等高级要素,其中高级要素对茶文化行业的竞争力影响更为明显。因此,对湘鄂豫三省的生产要素对比主要从资源禀赋、科技支撑、资金支持三个方面进行。
1.资源禀赋
茶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一定的自然、文化资源作为依托,河南、湖北、湖南三省作为产茶大省,生态环境优越,茶文化历史底蕴深厚。
通过对湖北、湖南、河南三省的资源禀赋的对比分析可知,湖北相对于湖南和河南两省茶叶种植面积大,产量高,在全国排名前四位,是名副其实的茶叶种植大省;从茶叶的种类来看,因湖南、湖北气候条件更适宜茶叶生长,湖南、湖北茶叶种类多样,六大茶类齐全,但随着“南茶北种”,河南种植茶叶的局限性渐渐变小,茶叶种类也逐渐多样化;从目前三省的知名茶叶种类来看,绿茶是三省的优势茶类,湖南有君山银针、湖北有恩施玉露、河南有信阳毛尖等知名品牌,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同时湖南的黑茶与湖北的青砖茶、湖北的宜红茶与河南的信阳红分属于同种茶类,在茶产品上具有相似性。因三省相毗邻,湖北应充分将茶产品与自身丰富的茶文化相结合,打造茶文化产品品牌。
湘鄂豫资源禀赋对比表
2.科技支撑
根据搜集的资料进行对比,湖南有茶叶创新中心8个、工程技术中心6个、科技推广站点20多个,湖北已形成以华中农业大学、省农科院为首,各地设相应的市州科研院所的“省——市——县——镇”四级科研机构,便于及时推广先进的茶叶繁育技术和培训茶行业人才;河南文化底蕴深厚,设有河南省茶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茶叶研究所等多所省、市、县级茶叶研究机构,拥有大批专业的茶科技研究队伍。由此可见,在科技支撑上,三省都十分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政府积极投入和扶持,茶业研究机构已初具雏形,为茶叶良种的繁育和种植提供了稳定的技术支持。但三省均存在科技支撑上还尚未形成完善的产学研联动格局、科技推广机构尚不健全、从事茶文化行业的从业人员对茶文化的了解还不系统等问题。
3.资金支持
在资金支持方面,湖北省在《关于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意见》中明确,2010年—2012年间,划拨专项资金1000万元用于支持湖北乌龙茶茶类的开发。在《湖北省茶叶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细则》中指出,各级政府和部门要加大湖北茶叶的发展,增大扶持力度,加强茶文化的挖掘和开发,做大做强湖北茶文化产业。同时,加大茶产业发展信贷扶持力度和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引导茶叶加工、经营企业和茶农增加投入[1]。湖南省政府在2014年《湖南省茶叶产业发展规划》提出,要加大政府投入,鼓励企业、个人、集体等多渠道融资,促进茶叶企业的发展[2]。河南省政府在《河南省茶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发展“六大工程、五大体系”,明确列出实施该项目各阶段的资金投入[3]。由此可以看出,三省关于茶产业的发展,省政府都积极出台相关文件,给予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
(二) 需求条件
根据2014年调查机构欧睿(Euromonitor)和国际茶叶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当前茶叶的消费量在逐年递增,世界人均茶叶消费最高的是土耳其,每人年均喝茶1250杯,其次是爱尔兰和英国,而作为全球茶叶种植面积和产量位居第一的中国,茶叶消费量仅占第19位,中国的茶叶消费市场还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同时,在中国茶叶消费市场上,绿茶的消费总量占据主体地位,乌龙茶和红茶渐渐为消费者所喜欢,茶叶消费群体年龄结构也逐渐年轻化,由中老年人逐渐扩展到年轻人,茶叶的口味、健康特性逐渐为人们所熟知、所认可和接受,茶叶在中国的内销市场潜力巨大。
同时,茶叶作为风靡全球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所具有的降压、提神、抑制癌细胞、抗氧化等保健功效,也越来越被更多追求健康的人们所接受和喜爱,市场需求前景广阔。
(三) 相关和支持性产业
为做大茶文化产业,加强茶文化品牌建设,湖北、湖南、河南三省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扶持相关茶文化产业企业的发展。根据三省出台的茶叶发展规划中提供的数据进行统计,河南省茶叶产业已初具规模,规模大的龙头企业有18家,其中7家属于中国茶行业百强企业;茶叶零售店、茶馆等近万家,在各地市区已形成大、中、小型茶叶市场二三十家。湖北省省政府近年来致力于重点打造国家级和省级茶叶龙头企业,萧市集团茶产业加工园、宜昌国贸采花茶叶科技产业园、咸宁赤壁羊楼洞茶生态文化产业园等茶叶企业被湖北省政府列入重点发展对象,得到了各级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已见成效。湖南省骨干茶叶企业发展较为迅速,其中湖南省茶业有限公司、湖南中茶(三利)、登凯贸易公司等龙头企业为湘茶的发展赢得了较为巨大的发展空间。
总的看来,三省省政府在政策及资金方面都给予本省茶叶企业发展积极扶持,对本省重点茶叶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使三省龙头茶叶企业的打造也有了明显的成效。但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综合实力较弱、发展机制不灵活、茶文化特色与现代化经营理念结合不紧密的问题,有待解决。
(四) 产业组织
首先,茶叶的标准化生产水平基础差,茶园无性系良种普及率方面普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河南、湖北、湖南三省茶园种植技术相对落后,茶叶无性系良种普及率低于全国46.3%的平均水平,大部分茶园建设比较早,普遍存在着茶园基础设施薄弱,抗旱防灾能力严重不足,标准化程度较低的问题。
其次,生产经营粗放。湖南省茶叶企业规模小,经营较为粗放。湖北省全省有大小茶叶企业约5000家,但茶叶龙头企业规模偏小,机制不活,实力不强。河南省企业整体实力不强,精深加工水平低,产品附加值不高,茶叶生产多为农户分散种植和小茶厂加工,龙头企业少,公司与生产基地、农户结合不紧密。
通过对比湖南、湖北、河南三省茶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因素,湖北省应挖掘茶文化产业竞争力的优势,弥补其劣势,重塑湖北茶文化产业的地位,打造湖北茶叶强省和富省。
1.湖北省应充分利用资源禀赋优势
湖北、湖南、河南三省毗邻,茶类种类比较相似,在绿茶、红茶、黑茶方面都有自身的知名品牌,在市场上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面对“南黑北红”的现状,湖北应充分利用自身的文化优势,将茶圣、茶祖等文化融入到茶产业中,并依托湖北特有的荆楚文化,打造系统的荆楚茶文化,与湖南的湘茶文化、河南的中原茶文化区分开来,增强识别度和知名度。
2.加大科技投入,加强良种普及[4]
从湖北三省的生产要素和产业组织这方面的数据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三省相对于浙江、福建等茶叶强省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湖北地处华中地区,高校数量多,但开设茶加工、茶学等专业的院校比较少,缺乏完善的推广体系。湖北省政府应积极加大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建立省—市—县—镇四级科技推广体系,加强标准化茶园的建设和茶树良种的普及。同时,规范茶艺师和评茶师队伍建设,提升从业队伍的知识水平。
3. 扶持大的龙头企业建设
针对湖北龙头企业规模小、实力不强的现状,坚持“扶优、扶大、扶强”,打造“种植—加工—终端市场”的茶产业链,推进全省茶叶产业化经营。
[1]湖北省农业厅.湖北省茶叶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细则[ R].2011.
[2]湖南省农业厅.湖南省茶叶产业发展规划[ R].2014.
[3]河南省农业厅.河南省茶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 R].2011.
[4]许林.湖北茶产业竞争力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3,(7):1-3.
[责任编辑:董士忠]
2016-04-14
本文系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科学指导性项目(课题编号:15G259)阶段性研究成果。
曹俊华(1982-),女,河南许昌人,研究方向主要为旅游文化。
F207
A
1671-5330(2016)04-004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