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的亲子关系

2016-09-10 07:22徐勤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6年16期
关键词:指导者亲子关系家庭教育

徐勤玲

〔关键词〕家庭教育;亲子关系;指导者

亲子关系有其独特的生物学基础和心理学意义,是人类社会最亲密的关系之一。良好的亲子关系,对于孩子来说,可确保其生存,有助于塑造其性格;对于父母来说,它可能是最能给人带来满足感的人生经历,也是自身成长和发展的机会。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努力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那么,良好的亲子关系应具备哪些特质?父母怎样才能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呢?

法国哲学家卢梭认为,人的成长必须接受教育,“这种教育,我们或是受之于自然,或是受之于人,或是受之于事物。我们的才能和器官的内在发展,是自然的教育;别人教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发展,是人的教育;我们从影响我们的事物获得良好的经验,是事物的教育”。“在这三种不同的教育中,自然的教育完全不能由我们决定,事物的教育只是在有些方面才能够由我们决定,只有人的教育才是我们能够真正加以控制的。”从卢梭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出,孩子的内在发展是父母不能决定的,父母的教育作用就在于利用周围事物的有利因素,促进孩子的内在发展。因此,对于孩子的成长发展来说,父母是外在因素,孩子自身的成长是内在因素。既然这样,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应担当怎样的角色,才能促进孩子的发展呢?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指导”。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他分别阐述了环境的指导作用、社会指导的模式和在教育上的应用。他认为,指导是“把在任何一个时间起作用的冲动集中到某一特殊的目的上,并使一连串的动作有前后一贯的顺序”。“在社会情境中,儿童必须把他的行动方法,参照别人正在做的事情,使他所用的方法适合。这样就能指导他们的行动,达到共同的结果,并使参与者有共同的理解。”“教育的任务就在于通过兴趣和理解的认同达到这种内在的控制。”

一、家庭教育的指导应遵循的原则

杜威的“教育即指导”思想应用于家庭教育中,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就是父母指导孩子发展,父母的角色即“指导者”。家庭教育中的指导,必须遵循方向性、集中性和连续性三个原则。

第一是指导的方向性原则,也就是父母期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英国哲学家罗素说:“我们必须对我们所欲培养的人才类型持有某种观念,然后才能对我们认为最优良的教育持有明确的意见。”父母要对孩子的发展有一个预期的目标,家庭教育要围绕这个目标展开。目标不仅使家庭教育有明确的方向,而且能够调控家庭教育的过程。大多数父母希望孩子将来拥有一个幸福满意的生活,能够与他人合作,在社会生活中贡献出自己的才能。要实现这样的期望,父母就要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健康的体格,优良的品性,求知的愿望和能力,丰富的情感以及审美的情趣,并使这些方面得到和谐、自由、统一的发展。

第二是指导的集中性原则。在父母与孩子的日常生活中,会发生许许多多意料不到的事情。这些看似零散的、孤立的、无目的的事件,从家庭教育的角度看,往往蕴含着教育的时机。父母要善于利用环境中的有利因素,排除不必要的纷扰,把偶然发生的事件转化为孩子发展的契机。这样父母就把指导集中于孩子的内在发展,集中于家庭教育的目标。

第三是指导的连续性原则。这个原则要求父母的家庭教育理念、教育方法贯穿于孩子成长发展的始终,这样孩子的发展才能前后一致,保持和谐。否则,容易使孩子无所适从,从而产生心理和行为的混乱。

二、父母对孩子的指导途径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孩子的指导作用是经由什么途径实现的呢?家庭教育中的指导,是在父母与孩子的共同生活、共同活动中,通过沟通和理解实现的。家庭教育的目标使孩子获得良好的发展,父母与孩子在共同的生活与活动中,通过积极沟通,达到相互理解,形成共同的心理倾向。在这个过程中,父母的教育就如春风化雨一般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于润物无声中达到理想的境地。亲子沟通是一门艺术,需要父母用心体会,在交流与沟通中探索有效沟通的方法和技巧,不断提高沟通的水平,才能取得良好的沟通效果。

首先,父母在与孩子的交往中,要放下权威的架子,以民主的态度与孩子交流,以平等的姿态与孩子对话。民主的交流方式表现在许多方面。父母要给孩子发言权,鼓励孩子就某些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父母要耐心地倾听孩子讲话,并对孩子说的话有所回应,使他感觉到你不仅在听他讲话,而且关注他所说的内容,使孩子有一种受重视和被尊重的感觉。在这样一种民主的家庭氛围中,孩子会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主动地与父母交流。

其次,父母要把孩子当作家庭中平等的一员,让孩子参与家庭中一些事务的决策,征求孩子的意见。让孩子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让他懂得在家庭中的责任和义务。如果这样,孩子就会主动关心家人,关心家里的事情。当孩子参与了家务劳动,父母要真诚地对孩子表示感谢、赞赏和肯定,使他获得心理上的认同感和满足感。这样,孩子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家庭事务和家务劳动,能够从中发展出自我管理能力,懂得关心父母,从而使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更加亲密。

再次,沟通需要共同的话题,共同的话题往往存在于共同感兴趣的事物之中,因此父母要投其所好,关注孩子喜欢的事物。父母可以与孩子共读一本好书,共同观看孩子喜欢的电影,与孩子一起欣赏音乐、绘画,接触自然等。从这些共同的活动中,父母可以了解孩子喜欢的事物,相互之间有共同语言,在沟通中有广泛的话题、丰富的内容,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就能达到沟通的目的。

最后,父母了解孩子的需要并给予有效沟通的帮助,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一条重要途径。比如孩子考试失利一定很沮丧和难过,这时父母首先要接纳并安慰孩子,使孩子的情绪稳定下来;然后,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查找考试失利的原因,帮助孩子制订新的学习策略,督促孩子有效执行新的学习策略,使他在下一次考试中重建信心。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获得了父母心理上的支持和有效的帮助,他从中学习到如何应对挫折,学习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通过共同活动而进行的沟通,使孩子能够理解父母的行为是为他的利益考虑,真正关心他的成长,因而他就会发自内心地尊敬并服从父母;通过沟通,父母也能了解孩子的所思所为,根据孩子的行为和心理反应,及时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使之适合孩子的发展。这正如杜威所说:“如果每个人把他自己行动的结果看作和别人所做的事情有关,并考虑他们的行为对他自己的结果,那么他们就有了共同的思想,他们的行为就有了共同的愿望。在各个人之间有一种了解,这种共同的了解控制着每个人的行动。”家庭教育就是在父母与孩子的共同了解中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作者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胜利庄路12号,济南,250031)

编辑/王 桢 丁 尧 终校/于 洪

猜你喜欢
指导者亲子关系家庭教育
善倾听会提问
亲子舞蹈特定价值的研究
教师在幼儿游戏教育教学中发挥的作用
代孕子女亲子规则认定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发掘有效的指导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