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淑清 汪祯学
〔关键词〕沙盘游戏;自我成长;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
大连汇文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关注人性美好方面的积极心理学为理论基础,以形式活泼,实效突出的团体活动为主要载体。心理绘画、沙盘(箱庭)游戏、心理活动训练、元认知干预技术在学校各展英姿。本文仅就沙盘(箱庭)游戏走进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实践历程和各位同仁分享。
一 、作为陪伴师的自我成长
沙盘游戏的专业性很强。作为一门心理治疗技术,要想掌握它、应用它,就要求作为陪伴师的我们用谨慎的态度对待它,练好基本功,并能真正地体悟它。因此,我跟随着张日昇教授、申荷永教授、刘建新教授、魏广东教授、雨杉教授的脚步,读着他们的书,边领悟边实践边积累。截至目前,陪伴学生做团体沙盘游戏已百余次,组织全班上沙盘课也已二百多次。作为沙盘课的主要授课教师,做沙盘现在已经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每次做沙盘时,我的内心感受都是不同的。当我把最初几个沙盘的照片放在一起看时,连自己都大吃一惊:前三个的大河几乎一模一样,后三个的水流也异曲同工;前四个沙盘的左上角都是一座山,山上都站着一个带有神秘色彩的人物;直到第五次沙盘中天鹅在阳光中起舞,那个阴影不见了,海的汹涌澎湃、深邃危险也从第四次沙盘开始转为平和。几十次沙盘做下来,我似乎对“不分析、不解释、不指导”这一理念有了新的认识,更深切地感受到陪伴、欣赏、倾听的魅力,以及“沙盘即表达、表达即治疗”的咨询理念。
不知从何时起,上沙盘课已不光是学生们的期待,也成了我每天的期待。我内心里想和他们一起摆的冲动越来越强烈,终于有一天我没忍住,陪他们摆的同时,自己也摆了一个,那时候,才感觉到,沙盘室的玩具太少了。玩具架上的草和树都被抢光了,我只拿到了一小块草坪,不得已只能拆开来摆。开了一大片海,却一只船都没有找到,找了两圈都没看到,而有一个小组的沙盘里开了一条小河,里面竟有四只帆船,这让我心里有点不平衡,想了想,最后还是和学生商量,讨了一只帆船放在了我的大海里。本来有三个高个子仙女,我拿了一个,刚伸手去拿第二个,旁边伸出一只小手拿跑了,我想也没想就把最后那个拿在手上了,她看我没有让给她的意思,只好拿了个矮个子美女走了。我得意地走回来,将两个仙女摆在了沙滩上,又找了只孔雀在水边和仙女们玩。接下来我去找房子,说来还真奇怪,今天也不知学生们怎么那么爱拿房子,架子上只剩了一个没有屋顶的房子,只好将就了。又去沙架前搜寻,心里突然狂跳了几下,那个白瓷的、妈妈手里举着孩子的,也是我最喜欢的玩具还在!真是幸运啊,赶紧拿回来放在门前的草地上。房前停着一辆白色的漂亮轿车,从车上下来的父亲看到草地上玩的母女,高兴地跑了过来。最后,我给沙盘命名为“我和仙女是邻居”。正沉浸在自己的作品里,感觉有人在窃窃私语,抬头看见几个学生正在那里指指点点,听见一个学生说:“还是老师摆得好。”我有点得意地给学生们讲了我的沙盘故事并请学生为我和我的沙盘合影。那一次,我惊悟,原来孩子们也是我的陪伴师。
这样的经历和体验,对于一个心理老师来说是多么重要啊!只有自己走进去,再走出来的时候,你才能跟学生以心映心。
我觉得沙盘课上当老师的我,和平时的我不一样:当我看到有的学生不知为什么把头埋在沙子里,一抬头,弄得满头满脸的沙子还在那里和同学们一起傻笑;当我看到一个瘦弱的小个子男生左手拿一个大恐龙,右手举着一个大假山张着大嘴,满面笑容,得意洋洋走回小组;当我看到一个女孩子跪在玩具架前,把头伸进那个小缝隙里仔细寻找她想找的玩偶……每当这时,我都会忍不住想笑,内心是暖暖的,充满了快乐。我有一个百宝箱,当沙盘制作接近尾声时,我就会拿出来,供每个组选两个宝物点缀在沙盘里,这常常给孩子们带来意外的惊喜。每当这时,脑子里就会跳出一句话:“快乐着你的快乐,幸福着你的幸福。”
我的沙盘课,在带给学生们快乐的同时,也快乐着我自己。正如《菜根谭》中所说:“面上扫开十层甲,眉目才无可憎;胸中涤去数斗尘,语言方觉有味。”人生在世,能以本色天性面世,能哭能笑,能苦能乐,泰然自在,怡然自得,真实自然,岂不快哉?
二 、沙盘游戏走进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历程
(一)练习陪伴——小组积累个人经验
2012年7月~2013年7月这一年间,我个人完成了刘建新、张日昇、魏广东教授的培训课程,共114学时。边学习边陪伴学生做团体沙盘70多个,每组6~8人,大部分是初三学生,以班级小组为单位,以班主任奖励的形式来到沙盘室,基本都是初始沙盘。每次做完沙盘之后,我会把班主任请到沙盘室,了解学生在班级的表现,印证我的分析,辨别学生传递给我信息的真假。
比如一个学生,拿的每一个沙具都很小,明明有很大的地方可摆,却总是放在一个同学的沙具后面,摆放的位置很靠边,分享时声音很小,说不敢摆在中间。我提示班主任要关注这个内向、胆小、孤僻的孩子。班主任说你是怎么知道的?她的确是在不在班里都不会有人知道,上课从来不发言的那种孩子。
还有一个男孩子,第一次拿了一个魔方随意扔在了沙盘的中间,最后一次拿了一个白色的塑料袋子里面装的跳棋,随便插在了沙盘靠近他自己的位置上,然后就东张西望起来。学生们在调整时,一致要求把这个塑料袋拿出去,我提示他们规则里面要求,拿进沙盘的沙具不可以再拿出去。这时一个学生拿着这个塑料袋一会放在小熊的屁股底下,一会想埋在沙子里面,商量了好一会,最后把那个长方形的袋子当作大门,把两个巨人分开作为门岗,此时那个男孩长出了一口气。魔方、跳棋都是走一步要看好几步才能玩得转的,在调整的过程中他一言不发,专注地看着其他同学忙,因此我猜测他是个聪明孩子,学习应该不错,开始他并没有认真参与到游戏中来,但没想到自己成为了此次沙盘的焦点。
和班主任聊到他时,班主任说:“那是我班学霸,本来没有他,听别的同学说沙盘多么有意思,说来会会你,特意扮演差生来捣乱的,想不到被拆穿了。”我才知道这也是班主任的意思。每个初学者可能都得经历这样的考验。这一年,我初步完成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行走。
(二)解决陪伴师问题——“小先生”培训
要想实现整班授课,最需解决的还是陪伴师的问题,因此,2013年9月至2013年11月,我们进行了“小先生”培训。从初一10个班各选出10名班干部到学校沙盘室培训6~8次课,作为班级整体授课的小陪伴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每人陪伴一组“小先生”,然后尝试陪伴两组,逐步陪伴四组以上,逐步打破小组界限和班级界限,最后顺利形成50个“小先生”同时授课的格局。
(三)深入实践——实验班尝试授课
2013年11月~2014年1月,我们在七年级选了四个实验班,每班60人左右,按班级小组进行分组,共十组,每组六七人,每周一次课。
(四)全面展开——全年级正式授课
2014年3月至2014年7月沙盘课纳入正式课表,初一年级十个班同时开课,每班隔周一次课。
(五)调整后再实践
2014年9月~2015年7月,在经历了一年的实践之后,我们取消了小先生陪伴这一环节,直接进行了班级授课,仍然是初一年级10个班同时开课,每班隔周一次课。我设置了班主任参与环节,全班共做一个大沙盘的课型。
三、游戏规则的设置与主题分享
(一)游戏规则
摆放玩具的顺序是由事先的抽签或“石头剪子布”来决定的,尽量保证团体中每个成员都有做“第一”的机会,保证游戏的公平性。
每人每次只允许一个动作,如放一个玩具或几个同类的玩具,挖一条河,或堆一座山等。玩具摆好后自己在表格上填写好。
整个制作过程都不允许成员之间说话,无语言的沟通,但成员可以与陪伴师之间有互动。
不能将他人或自己已摆上的玩具拿走或放回玩具架,但允许移动自己或他人所摆放的玩具,并算作一次动作,移动完后在这一轮中就不能再摆任何玩具。
整个制作过程最后一轮中的最后一个人在摆完后还可以有一次调整的机会,对作品进行微调,但不能再添加玩具。
(二)主题及分享
前四次课,主要是明确规则,帮助学生建立规则意识,分享时也是以解读规则及遵守规则的意义为核心。第五次课开始有庄,由庄来定主题,但不告诉组员,规则不变,还是在合作上用心。第八次课开始用水。由庄来定主题,规则自定,意境为:“得趣不在多,盆池拳石间烟霞俱足;会心不在远,蓬窗竹屋下风月自赊。”(《菜根谭》)贵在借境调心,分享时以沙盘故事为主。分享的主题分别为:诚信游戏、解读规则、有效沟通、练习倾听、学会尊重、从容自信、面对挫折、沙盘故事。
四、感悟
2013年7月,我参加了中国沙盘游戏学院魏广东院长和芭芭拉教授的培训,对沙盘的内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很荣幸在这次培训时遇到了雨杉教授,帮我理清了整班上课的思路。陪伴一个组与陪伴一个班的区别,就在于我们能否听得到孩子们的组内分享。
我想说:“花儿不会因为你听不到开花的声音而停止开花,孩子们本来就该活在他们的世界里,活在他们的小伙伴当中,而不只是在教师的视线控制之下,更不该只活在教师的情绪里。”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给学生提供了足够多的玩具、沙箱、水、时间和关爱,剩下的就是将一切交给沙盘,静待花开。
两年过去,不同的学生在沙盘课上的感悟也不同,班主任的重视程度、班级内发生的事件、孩子来做沙盘时的心情、考试前与考试后等诸多因素,都在影响着孩子们做沙盘的表现。我们一般是在沙盘做得很美、孩子们感觉很好、课堂气氛融洽的情况下来让他们写感受,没有定期,不限字数,有话多说,无话少说,真心就好。
篇幅有限,撷取部分以供飨读。
化解悲痛的沙盘
苏小甯
考试失利的我并无心情上这堂课,漫不经心地做完了前续便再无心情,可是周围同学的快乐感染了我,看着一件件可爱的沙具立在细沙之上,心中的不悦一扫而空,融入了欢乐之中。渐渐地淡忘了考试,全身心投入。看着放得方位奇怪的沙具,我再也忍不住,开怀大笑。双手轻抚柔软的白沙,将容器底端的蓝想象成一望无际的碧海,终和晴天相交于边际,内心再无一丝的悲痛,全身心地放松,和同学们一起快乐地玩耍。沙盘能带给我们欢乐,能让悲伤与我们渐行渐远,挥手道别,最终不再相见,轻柔的细沙在手指间游走,心情也终会变得无比愉悦。沙盘是有魔力,会化解悲伤。
我们做小组沙盘时,常有心有灵犀的喜悦,也会有不被别人理解的烦恼,但是沙盘告诉我们,不要急于辩解、急于行动,要顾全大局,要互相做出让步,这样才会使六个人的团队更和谐、更融洽!
今天我做庄
赵博渲
这次我坐庄,我拿了一些草,这次我的组员也开始配合我了,有的拿花配合我的草,有的拿房子配合我的草原,还有的拿乌龟和骑着鲸鱼的小孩配合我的水。我也相配合了别人,拿车配合他们的房子,拿桥配合他们的水,拿孩子配合他们的房子。大家都说这次的沙盘比以前得要好得多,我也认为是这样的!
此次的沙盘能成功,是靠着我和组员之间的默契。我们的沙盘也再一次被老师们拍下来,大家在为沙盘起名字的时候,也选用了我起的名字——“美丽的田园风光”。这时我心里暖暖的,在做总结性发言时,我把我的所思所想全都说出来了,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沙盘课成了学生们最喜欢的一门课,成了班主任奖励优秀学生的奖品。学生们真挚的感言,成了我们不断前行、不断探索的不竭动力。我们把部分感言编辑成册,一本《绽放在花季》让学生们爱不释手。而作为沙盘课授课教师的我,多了许多的快乐、包容和理解。在课上,我扮演着多重角色,做孩子、做妈妈,还要回归做老师,这些不同角色和谐融于一身,增强了我同感共情、洞察分析、沟通表达、觉察领悟的能力。沙盘课,让我和学生共成长。
(作者单位:辽宁省大连汇文中学,大连,116033。该学校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理事单位)
编辑/王 桢 丁 尧 终校/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