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小蕙
【摘要】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而得到了快速发展,其招生规模日益扩大,办学质量日益提高。为了做好职院校预算管理实行的财政制度改革工作,必须转变传统的预算管理方法,通过有效措施消除以往工作中的问题,实现财务的科学化、信息化管理,改善预算管理现状,优化管理成效,适应新时期高职院校财务工作需要。本文结合高职院校预算管理现状中的问题,对预算管理完善的措施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 改革 预算管理 现状 完善
一、高职院校预算管理的背景分析
“十三五”规划大力提倡发展职业教育,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而得到了快速发展,其招生规模日益扩大,办学质量日益提高。在职业教育上,国家虽然增加了财政投入,但是由于高职院校发展速度加快,办学资金越来越紧张,加大了高职院校财务负担。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加强预算管理,将有限的资金花在“刀刃”上,提高资金利用率,就显得尤为重要。
近几年来,国家对高职院校预算管理实行的财政制度改革,推行了部门预算、收支两条线管理、非税收入管理等一系列制度,逐渐将高校预算管理权限移到财政部门施行。
高职院校的预算管理是指在科学预测和决策基础上,以数量、金额的形式反映下一年度高职院校的事业发展计划和工作任务而编制的财务收支计划,并以此对各种财务和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预算管理贯穿于高职院校预算编制和执行的全过程,是学院进行各项财务活动的前提和依据。覆盖学院的各个方面,综合性、全面性很强,是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为了做好这一项工作,必须转变传统的预算管理方法,通过有效措施消除以往工作中的问题,实现财务的科学化、信息化管理,改善预算管理现状,优化管理成效,适应新时期高职院校财务工作需要。
二、高职院校预算管理的现状
现阶段,高职院校预算管理模式大同小异,做法没有实质性区别。多数高职院校实行增量预算,按照定额标准来进行预算编制,只有一小部分高职院校采用零预算编制法。一般情况下,高职院校按照财政部和教育部下达的预算编制要求进行预算编制,具体模式是:先分析研究近年来预算编制与执行情况,然后结合学校工作计划初步编制年度预算,之后随着相关工作的展开逐条落实。预算包括收入预算、支出预算两部分。收入预算编制通常是财务根据收入来源与相关部门沟通,如招生、学生处等,对各部门的收入能力进行预测,确定指标,编制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编制充分考虑学校正常运转的需求,按照工作计划进行支出预算编制,合理安排各项支出。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侧重于预算编制,但是预算管理成效不高,经常出现超预算情况。对此,应当深入剖析高职院校预算管理,发掘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改善措施,提升预算管理效果,实现对资金的合理分配和使用,以提高资金利用率。
三、高职院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在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预算管理意思淡薄、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执行和考核缺乏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缺乏科学的预算执行情况分析评价体系等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预算管理意识淡薄、管理形式粗放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没能将预算的编制与年度工作计划有机的结合,导致学院发展规划与预算的编制脱节。除了财务部门,其他部门不参与预算管理工作,只是为预算编制提供需要的基础资料,没有形成全员参与预算管理的局面。在日常工作中遇到预算没有安排的支出,就临时增加、调整,无法做到资金的需求与学院的发展规划相匹配。日常管理过程中存在重核算、轻视预算管理;注重资金的使用,忽略了资金使用后要进行经济效益的分析等现象。
(二)预算编制不科学,缺乏准确性、全面性
在预算编制时有些高职院校仍采用比较粗放的定额预算和增量预算的方法,使所编制的预算存在连续性缺乏、项目难以细化、明细科目不完整,不能进行有效地分析管理;透明度低,使预算和实际支出存在较大的差异等缺点,从而导致预算管理工作失去了其特有的严肃性和有效性;预算编制中各部门上报的资料内容不够细致、全面,使预算编制依据不足,严重降低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全面性与准确性,不符合学校工作的实际情况,保障不了相关工作的顺利推进。
预算编制过程短,时间紧张、滞后,预算编制部门有关人员未经过详细调研、科学论证,不能顾及到方方面面,因为编制预算时不一定掌握学院整体发展规划,致使一些预算项目指标论证不够充分、系统。为了在短时间内完成任务,编制预算过程中考虑缺乏全面性,造成预算计划不完整,在执行过程中不断调整,无法保证学校预算的准确性、合理性和全面性。
我国的高职院校预算年度与学年的时间不一致,高职院校的学费收入以学年为周期,造成本年度必须为次年结余大量资金,否则次年的上半年资金运转将会困难。
存在财政预算和学院内部预算“两张皮”。许多高职院校除了按照财政规定编制和依据会计科目支出项目分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编制上报给财政的预算外,还会依据财政批复,根据学院自身所制定的分配标准,结合教学部门、科研部门、管理部门等的需求来编制,造成部门预算与学校内部预算难以一致。
(三)预算在执行与监督过程中缺乏完善的校园网络预算控制管理系统
按照规定,高职院校应当建立校园网络预算控制管理系统,对预算执行过程监督过程进行全程的动态管控,使预算方案得以贯彻落实并最终实现。但是从实际情况看,高职院校并未严格落实这一规定,建立的预算控制管理系统功能不全,甚至是没有建立这一系统,使预算控制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高,严重降低预算管理成效。
(四)预算执行和监督不严格
有些高职院校出现预算执行不严格的情况,部分领导缺乏全局观念,未按预算安排使用资金,随意批经费,任意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造成预算变更频繁,预算执行刚性不强,对执行预算监督不利。按照规定,预算确定后,应接受各有关部门的监督。但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在预算管理方面只注重预算的编制和执行,不注重执行情况的监督管理,使预算运行效果成为盲点,造成了执行预算和编制预算不一致的局面。
(五)年度预算执行后缺乏有效考核奖惩机制
在预算执行上,高职院校没有建立绩效考核和奖惩机制,造成预算执行考核、奖惩缺位,不能保证预算执行效果。特别是有的高职院校留有机动资金,用于填补预算不足或超支的部门,间接鼓励不严格落实预算计划的行为,降低预算的政策性,造成预算管理不到位。由于缺少健全、严格、科学的预算执行绩效考核与奖惩制度,增加了预算执行的随意性,不利于预算管理工作的实施,影响预算方案实现。
四、高校预算管理完善对策
(一)实行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程序
高职院编制预算必须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总原则,支出预算坚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勤俭节约的原则,不得编制赤字预算。
合理选择预算编制方法。在预算的编制方法上要改变以往“固定预算法”、“定期预算法”编制预算方法,将“弹性预算法”、“增量预算法”、“零基预期算法”、“滚动预期算法”应用到预算编制之中,实现各方法之间的优势互补,以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
细化预算编制内容。各项预算内容应由学院各单位、各部门提出申请上报财务部门,由财务部门结合预算年度总收人情况逐项按项目的重要性、必要性来确定预算内容、安排预算资金。
第一步:下达目标。高职院校高层领导工作组根据学校年度工作计划等确定年度财务预算目标,包括招生收入目标、基础项目建设支出目标等。然后,确定预算编制的政策,下达给各个部门。
第二步:编制上报。各部门按照预算目标和政策,结合本部门的工作计划、预算执行条件编制本部门的预算方案,并整理成册上报给预算编制部门。
第三步:审查平衡。预算编制部门对各部门上报的预算方案进行审查、汇总,然后提出综合意见,以便实现资金的合理分配。在这一过程中,要求预算编制人员做好各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把问题反馈给相关部门,修正后再次审查。
第四步:审议批准。经过审查平衡后,预算编制部门根据各部门预算方案编制总预算方案,上报给领导工作组讨论,查看其中是否存在与预算目标和工作计划不符的预算项目。若有,责成相关部门修正;若没有,通过审议批准,形成最终的预算方案。
第五步:下达执行。在预算方案通过后,下达各部门,要求各部门按照预算方案开展相关工作。
(二)增加全员预算意识
预算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工作,是一种全面管理活动,需要全体人员的参与。为此,在高职预算管理中应当树立全员参与预算管理的意识,由财务部门负主要责任,其他各部门协助财务部门进行财务预算管理。财务预算方案编制的基础资料由各部门提供,执行由各部门负责,其他部门应当肩负起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职责,在学院领导的统一领导下,积极参与到预算管理工作中来。为了达成全员参与预算管理工作的局面,需要建立健全的预算管理责任制,明确各部门的主体责任,确认各部门在财务管理工作中所要负责的工作内容,使各项管理工作得以有效落实,提高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成效。
(三)完善预算内控制度
内控是财务管理的主要手段,也是成效最为明显的一种预算管理方式。只有完善的预算内控制度,才能提高高职预算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度,优化预算管理效果。为此,高职院校根据《预算法》中相关规定,结合学校特点和实际情况编制具有高职院校特点的预算内控制度,强化预算管理,确保预算管理工作落实到位。预算内控制度涉及学校各项活动的方方面面,具体包括预算管理经济责任制度、预算人员管理制度、预算管理监督制度、预算管理考核制度、预算管理奖惩制度等。在完善的预算内控制度下,使预算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人执行,实现事事有人负责,以免预算管理流于形式,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四)提高预算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高职院校应该借助现代化手段——校园网络,建立预算管理控制系统,加强对整个学院及所属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监控,及时了解和传递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帮助学院决策者及时作出反应,调整预算,以保证预算顺利实施,维护预算的严肃性
(五)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对财务预算执行情况和管理情况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工作绩效相挂钩,作为工作人员薪酬多少与奖惩的标准,以激发工作人员参与预算管理的积极性。而且,通过绩效考核评价可以了解学院预算执行情况,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为学院今后的预算管理改进提供依据,便于提高预算管理成效。
五、结论
总之,经过多年发展,高职院校财务预算管理的理论、方法等都得到了极大丰富,预算管理成效日益提高,但是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不能满足高职院校新时期财务工作需要。为此,高职院校应增强财务预算的责任意识、效益意识、节约意识和风险意识,建立规范、合理的预算编制程序,树立全员参与意识,完善预算内控制度,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全方位、全面的进行财务预算管理,尽可能的提高预算管理成效,降本开源,为自身发展提供经济支持。
参考文献
[1]白雪敏.我国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的现状、问题与创新[D].山东大学,2015.
[2]曹金华.高职院校内部绩效预算管理系统的研究[J].高教探索,2011,04:102-107.
[3]周晓杰.高职院校财务预算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湖南大学,2013.
[4]俞红梅.高职院校预算管理的优化策略探讨[J].商业会计,2012,05:76-77.
[5]徐磐.基于绩效评价体系下的高职院校二级预算管理机制研究——以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11:5-10.
[6]骆颖达.高职院校预算管理的优化策略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6,05: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