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水桥 陈园升 叶锋
(上虞市中医院·312300)
肢伤I号方加理气和胃药治疗下肢骨折的研究
王水桥 陈园升 叶锋
(上虞市中医院·312300)
目的:探讨肢伤I号方加理气和胃药在治疗下肢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下肢骨折患者240名,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将患者平均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2组。观察组:所有患者均给予活血化瘀中药(协定方肢伤I号方),同时加用元胡12g,蒲公英20g,白芍12g,煅瓦楞子20g,川朴花12g理气和胃。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活血化瘀中药(协定方肢伤I号方)治疗。结果:240名患者全部获得随访,A组出现脾胃不和患者19名,B组出现脾胃不和患者42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 。结论:肢伤I号方加理气和胃药在治疗下肢骨折中,临床疗效满意,能有效缓解脾胃不和症状,是一种满意的治疗方法。
活血化瘀 理气和胃 脾胃病 下肢骨折早期
下肢骨折是骨科常见病,活血化瘀中药对骨折早期的疗效已得到很多医生共识,但很多医生很少意识到调理脾胃在骨折早期中的作用。我院对下肢骨折早期患者予活血化瘀(肢伤I号方)同时配伍理气和胃药治疗,效果良好,现作报道。
选取我院下肢骨折患者240名,其中男129例,女111例;年龄21~66岁,平均51岁。
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将患者平均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2组。观察组:所有患者均给予活血化瘀中药(协定方肢伤I号方),同时加用元胡12g,蒲公英20g,白芍12g,煅瓦楞子20g,川朴花12g理气和胃。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活血化瘀中药(协定方肢伤I号方)治疗。肢伤I号方组成:当归10g,川芎6g,赤芍10g,桃仁10g,骨碎补15g,泽兰10g,苏木10g,茯苓10g,丹皮10g,海螵蛸10g,生甘草6g,生地10g。
参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深圳)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主要症状:不同程度和性质的胃脘部疼痛;次要症状:可兼有胃脘部胀满、胀闷、嗳气、吐酸、纳呆、胁胀腹胀等。患者出现主要症状及次要症状中任何一项或多项,判定该患者出现脾胃不和。分别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于第1周、第2周、第3周及第4周出现脾胃不和患者例数。
数据采用 SPSS 11.0 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A、B 二组出现脾胃不和患者人数
240名患者全部获得随访,A组出现脾胃不和患者19名,B组出现脾胃不和患者42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下肢骨折是骨科常见病,骨折后由于骨髓、骨膜及周围软组织内的血管破裂、出血,在闭合性骨折周围形成血肿,因此在骨折早期尽早消除患肢肿胀,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是骨折治疗的重要环节[1]。西药在下肢骨折早期消肿可用药物较少,且副作用大。目前,七叶皂苷钠为骨科常用消肿药物,据报道其所致静脉炎的发生率高达80%以上,还常常引起皮疹、瘙痒、过敏性休克等并发症。
中医药在临床治疗骨折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血不活则骨不能接,因此活血化瘀为中医治疗骨折的首要理论依据[2]。活血化瘀中药能使骨折部位的脉冲迅速下降,增加骨折断端组织毛细血管的开放量,改善循环,促进瘀血消散,代谢产物清除也随之加快。临床研究报道[3]:骨折早期使用活血化瘀治疗能促进骨折愈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能使骨折愈合早期修复性细胞增殖率提高有关。据统计,我科去年住院病人中药处方共2615张、16392贴,其中活血化瘀处方共1699张、10327贴,可见活血化瘀药在临床应用十分广泛,患者也乐意接受。
活血化瘀中药对骨折早期的疗效已得到很多医生共识,但很多医生很少意识到调理脾胃在骨折早期中的作用。活血化瘀之法多应用辛温苦燥之品,其性峻猛,易损伤脾胃,反而加重肿痛[4]。如红花、丹参等活血化瘀药的现代药理研究提示:活血化瘀药对肠管有兴奋作用,易致腹部不适,腹痛腹泻,甚至胃肠出血,抑制消化酶分泌作用,易致胃痛,食欲减少,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另外,骨伤疾病多以损伤气血、气滞血瘀为特点,治疗应以活血化瘀为主。但中医治病既重视辨证论治又强调整体观念,外伤虽是皮肉筋骨的损伤,除导致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功能失调,致肢体肿胀疼痛,功能障碍外,还易使人体气血运行不畅,脾胃功能减弱,而出现食少乏力,精神不振,肢体软弱,大便秘结,脘腹胀满,睡眠质量差等表现[5]。从损伤的临床表现来看,脏腑不合多以脾胃功能失调为主,所以骨科疾病引起脏腑不合多以脾胃来调他脏。李明等[6]认为对骨折患者以调理脾胃,可改善局部骨血流的数量和质量,加速骨形成,缩短愈合时间。赵祯等[7]认为对骨折患者不能一味的活血化瘀, 应同时顾护脾胃之气。脾胃功能健旺,则中气充盛,营血化源充足,骨骼得以濡养而再接合[8],在活血化瘀中药(协定方肢伤I号方)中适当配伍理气和胃药物,以调理脾胃之气,增进食欲,不仅能增强体质,而且也能增强脾胃摄取疗伤药物的功效,促进下肢骨折的肿胀消退或骨折的愈合,从而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本组研究中,对下肢骨折早期患者予活血化瘀(协定方肢伤I号方)中药治疗同时予对脾胃功能的干预,出现脾胃不和患者明显较单纯予活血化瘀中药治疗患者要少(P<0.05),能有效改善患者脾胃功能,减少患者胃脘部不适症状,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同时改善骨折局部血液的数量和质量,促进骨代谢,维持骨生命力,加速骨形成,缩短愈合时间。同时可引起骨科医生在治疗骨折过程中对脾胃功能调护的重要性的认识,所以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1] 李亚平,杨德俊,楚志高,等.血化瘀胶囊在股骨干骨折早期治疗中的应用[J].中医药导报,2010,16( 7) : 57-58.
[2] 黄丹奇.中药促进骨折愈合机制研究的进展[J].中国社区医师,2008,18( 24) : 20.
[3] 李桂兰,王书军,张丽.活血化瘀方药对骨折愈合早期修复性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J].江苏中医药,2005,26(10): 69-70.
[4] 沈晓峰.骨折筋伤从脾胃论治[J].中国民间疗法,2010,12:56-57.
[5] 杨建水,张殿银.调理脾胃在骨折术后早期的临床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4,07:23.
[6] 李明,李曰才,刘方田.调理脾胃促进骨折愈合——附210例疗效观察[J].山东中医杂志,1994,04:156.
[7] 赵祯.以脾胃为中心的中医食疗观在老年骨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体会[J].中医研究,2010,01:57-58.
[8] 马志杰,陈少冬.调理脾胃法治疗骨折迟缓愈合25例[J].新中医,2005,02:72-73.
(2016-10-25 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