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靖,黄丽萍,金晓琼,陆玉萍 (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江苏江阴214400)
·护理·
夹闭术前心理护理干预对Hunt-Hess I~III级前循环动脉瘤患者血压的影响
陈 靖,黄丽萍,金晓琼,陆玉萍 (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江苏江阴214400)
【摘 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于Hunt⁃Hess评级Ⅰ~Ⅲ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动脉瘤夹闭术前血压的影响.方法:将所有65例患者分为干预组(n=33)和对照组(n=32),干预组在入院后持续接受心理干预护理措施,对照组则在入院后第1、2天内仅接受常规护理措施,并在第3、4天后加入与干预组一致的心理干预措施,所有血压值及焦虑评分值均精确记录并建立数据库以便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平均动脉压值与汉密尔顿焦虑评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1~2 d内,在相关护理措施下,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值均平稳下降,两组间平均动脉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组平均动脉压值下降幅度稍高于对照组且更接近于理想值,干预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入院后3~4 d,在同样的护理措施条件下,对照组焦虑评分明显改善,且两组平均动脉压值及焦虑评分值已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加入心理干预护理,改善患者焦虑情绪同时使血压降至更加理想的范围内,降低了动脉瘤破裂的几率,为手术治疗提供了良好的支持.
【关键词】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再出血;护理干预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多种因素作用下导致局部血管异常改变,进而引起脑血管局部的瘤样突起,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的发病原因[1].尽管目前对于其破裂后出血的治疗水平虽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死亡率仍较高[2],在脑血管疾病中仅次于脑梗死和高血压性脑出血.长期的高血压是脑动脉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亦是发生动脉瘤破裂的重要诱因.部分患者在第一次破裂出血后常因为血压大幅度的波动而引发动脉瘤的再次破裂进而影响患者在入院后再接受病因治疗,预后常常较差.因此,如何在术前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保证患者血压在正常较小的范围内波动是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本次研究的重点.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3-07/ 2014-12期间在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接受显微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的65例具有长期高血压病史的Hunt⁃HessⅠ~Ⅲ级患者临床资料,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1临床资料 2013-07/2014-12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收治6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在进行了DSA或CTA检查后均明确为颅内动脉瘤.其中男29例,女36例,年龄42~69岁,平均52.79岁,其中前交通动脉动脉瘤为24例,后交通动脉动脉瘤17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19例,脉络纵前动脉动脉瘤5例.65例患者中有54例既往有长期高血压病病史,其中13例在入院前未规律服用降压药物,血压控制欠佳.所有患者中入院时行头颅CT检查明确存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入院第一次血压测量,最高可达196/124 mmHg,最低为179/110 mmHg,平均血压为182/101 mmHg.
1.2方法
1.2.1分组方法 将所有65例患者分为干预组(n= 33)和对照组(n=32),两组各包括27例高血压病患者,其中未服用药物治疗者分别为被分入各组(7例在干预组,6例在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既往病史、入院前Hunt⁃Hess分级及动脉瘤部位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2血压记录 65例患者入院后均在4 d后接受夹闭术治疗,在此4 d内患者生命体征均监护仪持续监测血压,并由护士计算出平均动脉压并记录在案(平均动脉压=舒张压+1/3脉压差).干预组在入院后持续接受心理干预护理措施,并持续监测患者血压,而对照组则在入院后第1、2天内仅接受常规护理措施,并在后第3、4天后加入与干预组一致的心理干预措施,所有血压值均精确记录并建立数据库便于进行统计学分析.
1.2.3焦虑评分记录 我们对所有患者定期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定患者精神状态:0~6分为无焦虑,7~14分为轻度焦虑,15~21分为中度焦虑,22~29分为重度焦虑,>29分为极重度焦虑.
1.3术前护理方法
1.3.1常规护理措施 患者入院后予以常规护理,主要目的在于改善患者症状的同时维持血压稳定,其中主要措施如下.
1.3.1.1意识、瞳孔及重要生命体征的持续监测与护理 对出现意识加深、瞳孔明显变化以及“二慢一高”等现象(血压升高、脉搏缓慢和呼吸慢),提示存在颅内压升高,应快速通知医生,予以改善颅内压的同时做好防止再出血的相关准备.患者术前常常存在血液吸收热和中枢性发热致脑耗氧量增加,入院后可积极予以物理降温,必要时可给予药物降温.血压变化的密切监测,对于既往无高血压患者,收缩压降低10%~20%即可,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收缩压需要降低原有水平的30%~35%,但注意血压下降过低会造成脑灌注不足而引起脑梗,因此在我们的病例中,所有患者收缩压保持在110~130mmHg范围内.
1.3.1.2头痛呕吐症状的持续监测与护理 持续剧烈头痛伴反复恶心呕吐等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典型症状,这主要来自于动脉瘤破裂出血后造成的颅高压及脑血管痉挛.本次研究资料中的患者在护理期间均有意识,故责任护士可主动向其询问头痛的性质、强度、持续时间[3],在对疼痛作评估后及时向主管医师汇报,可遵照医嘱予脱水降颅压、抗血管痉挛及镇痛等药物治疗.患者入院后会发生喷射状呕吐,
责任护士及时将患者侧卧位并将其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呕吐物,做好口腔护理,同时应立即报告主管医生并给予相应护胃治疗处理.
1.3.1.3动脉瘤破裂再出血诱发因素的监测与护理癫痫发作(多见于颞叶出血)、检查反复搬动、大小便后、情绪激动等是诱发颅内动脉瘤破裂再出血的常见危险因素[4],对颞叶出血患者应密切观察有无癫痫发作迹象,对发作患者要迅速向主管医师汇报并积极控制,按时按量给予癫痫药物,床边装好稳定防护栏,防止患者坠床,床边准备压舌板,防止咬伤舌头,
在控制癫痫发作同时应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在接受病因治疗前应保持绝对卧床状态,对于躁动患者给予适量镇静药,指导患者床上大小便的方法,告知其重要性,保持大小便通畅,勿用力排便,必要时给予开塞露通便;限制探视人数,保持病房安静;更换体位或搬动检查时动作应轻柔,避免跌倒.
1.3.1.4呼吸道护理 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因入院前反复呕吐而存在误吸及吸入性肺炎,频繁咳嗽会造成患者血压及颅内压增高,这些均是诱发再出血的重要原因.因此定时给予镇咳祛痰药和行雾化吸入治疗,使痰液易于咳出,尽量避免用力咳嗽并减少咳嗽的频率.
1.3.2干预护理措施 在执行上述常规护理措施的同时,予以心理护理干预治疗,Hunt⁃HessⅠ~Ⅲ级患者仍有认知意识,因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突然,患者对该病认识不足,常常会有濒死的恐慌,加之对治疗费用、治疗效果的担心,还有医护人员关心不足等都可引起焦虑情绪.在入院后有责任护士积极对患者予以语言安慰,嘱患者不可过度紧张,保持情绪稳定,以利于控制病情;同时向患者介绍相关的疾病知识、手术治疗成功的病例;交谈时应注意语言简练、温和、轻松,不可过分夸大病情,应该让其对自己的情况有客观的认识,避免造成或加重患者的焦虑、恐惧的心理.同时在术前给予关心,鼓励,解除患者顾虑,树立信心,使其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在护理患者过程中,我们还根据马斯洛的“人类需要层次理论”将患者的基本需要按其重要性和发生的先后顺序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需要、自尊需要以及自我实现需要等5大层次.注重满足处在不同阶段患者的不同层次需要.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对不同分组的患者干预前后的平均动脉压及汉密尔顿焦虑评分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在入院时的平均动脉压均较高,且所有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焦虑,两组间平均动脉压值与汉密尔顿焦虑评分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2).入院后1~2 d内,在相关护理措施下,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值均平稳下降,尽管该阶段两组间平均动脉压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表1),但干预组平均动脉压值下降幅度稍高于对照组且更接近于理想值,与此同时干预组患者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2).入院后3~4 d,在同样的护理措施条件下,对照组焦虑评分明显改善,且两组平均动脉压值及焦虑评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2).
表1 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在不同阶段比较 (mmHg,±s)
表1 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在不同阶段比较 (mmHg,±s)
组别 n 入院时 入院后第1~2天 入院后第3~4天干预组 33 177.5±2.1 126.3±2.6 124.7±6.5对照组 32 169.0±4.8 138.9±8.2 129.2±5.1
表2 两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评分在不同阶段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评分在不同阶段比较(分,±s)
aP<0.05 vs对照组入院后第1~2天.
组别 n 入院时 入院后第1~2天 入院后第3~4天干预组 33 23.7±6.9 15.5±7.3a 13.1±6.1对照组 32 25.1±8.2 24.8±4.9 14.6±8.7
凡是经过头颅影像学检查确诊的患者都应接受干预治疗,但仍有患者因在术前发生动脉瘤破裂而受影响.长期的高血压是发生动脉瘤破裂的重要诱因. Christopher等[5]已经证明,高血压病是造成颅内动脉瘤发生破裂的独立危险因子.长期高血压病导致脑血管广泛硬化、迂曲等,同时造成动脉瘤壁剪应力增大,从而使其更加薄弱,以至于外界轻微的刺激均能成为动脉瘤再次破裂的诱因.因此术前对于血压的护理有重要作用.而目前经过前人在常规护理技术的不断探索与发展,对于稳定血压的护理措施及技术手段已经十分全面,而在实际护理中,患者自身心理情况的护理干预往往容易被忽视,由于对自身疾病的认识不足,部分患者在住院期间常常发生持续性焦虑状态,该负面情绪会通过交感⁃肾上腺系统导致患者血压升高,增加了动脉瘤再次破裂的风险,为临床治疗工作带来了不可估量的风险.在本次研究中,责任护士在从多个角度有效地对Hunt⁃HessⅠ~Ⅲ级患者进行护理的同时,予以适当的心理干预护理,不仅可以使血压降至更加理想的范围内,同时也因降低了动脉瘤破裂的几率而为手术治疗提供了良好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段国升,朱 诚.神经外科手术学[M].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321.
[2]Negendank WG,Sauter R,Brown TR,et a1.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in patients with g1ia1 tumors:a mu1ticenter study[J]. J Neurosurg,1996,84(3):449-458.
[3]陈梅芳,吕振琪.有关病人疼痛诉求处置的新观念[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21(7):311.
[4]陈 波,徐德保.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30):3170-3172.
[5]Tar1or CL,Yuan Z,Se1man WR,et a1.Cerebra1 arteria1 aneurysm formation and rupture in 20,767 e1der1y patients:hypertension and other risk factors[J].J Neurosurg,1995,83(5):812-819.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94(2016)06⁃73⁃03
收稿日期:2016-04-16;接受日期:2016-04-30
作者简介:陈 靖.本科,护师.E⁃mai1:1653472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