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成
摘 要: 语文是汉字教学,学的是国语,是母语,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纲要对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期待,它要求现在的课堂教学要构建以自主、合作、探究等为特征的现代学习新方式。因此,在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中要转变观念,善于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真正培养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 中学语文 自主学习 实践策略
自主学习,就是自己主动学习,指学生借助一定的工具或方式,带着明确的学习目标,积极主动地了解并深入学习内容,自觉努力完成学习任务并及时反馈学习状况的学习方式。知识决定命运,习惯成就未来。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至关重要。语文是汉字教学,学的是国语,是母语,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变换角度,改变策略,确立学生的自主学习地位,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引导学生自主研读、自觉参悟、自我提高。在具体实践中,教师要破除传统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变“要他学”为“他要学”。培养学生掌握自我学习的本领,从而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促进自身全面和谐的发展。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兴趣,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这就要求现在的课堂教学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等为特征的现代学习新方式,自主学习是第一步,是前提,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却是前提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感知事物。在教学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基础,备课时对相关问题进行反复推敲和思考,这个问题怎样抛出来才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是以提问的形式,还是以图像的形式;是全班齐答,还是让个别同学来说;是语言表述,还是用其他方式作答呢?每个问题每个环节都要进行精心预设,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课前重视课堂情境创设,使学生的注意力尽快地转移到课堂教学上,带着欲望,带着激情,迫切地等待课堂教学的实施。课中对自主学习的点评,尽量以表扬和引导为主,不足者,要提到要中肯;要表扬学习中的激进分子,也要鼓励学习有困难的;表扬了女学生,可千万别忘了说说男学生。这样既激发了学习兴趣,极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又将自主学习引向了深入,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是说读书和思考要结合起来。古人云:“学贵有疑。”在语文学习中,学生从“读”到“悟”的过程实质是一个从已知领域向未知领域探索发现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学会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是传统的教法是老师先设计好问题,提出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这种方法。如果长期都是老师先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之展开讨论,久而久之,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学习精神就得不到培养,学生就会形成惰性和依赖性。所以,我们必须采用新教法。老师在备课时可以从课文本身和学生的理解出发设计好若干问题,设计的问题的提出要等到学生充分感知教材并有心得体会之后才提出来,而且最好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但是何处发现问题?怎样提出问题?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刚开始时,肯定是有困难的。这就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适时点拨诱导,教给方法,从扶到放,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如阅读《死海不死》时,抓住“死海海水的浮力为什么这样大呢”“死海是怎样形成的呢”这两个设问句,便可以把握住说明顺序:先介绍“死海不死”的现象;然后,介绍了“死海”之所以“不死”的原因;接着,进一步阐述与分析“死海”的成因。这样按由现象到成因的逻辑顺序便十分清晰。这些刚开始时是比较难,如果都能够回答,阅读能力就不错;不能回答,就可以通过合作探究讨论解决,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能得到培养。
三、以生为本,将课堂还给学生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曾明确提出: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这就要求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引导学生去讨论、去理解、去感悟,激励学生互相评价,让学生在宽松舒适的环境中动起来。现在多为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学生已经成为学习的主人,也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有利条件。教师要相信学生,敢于放手,给予学生展示能力的机会,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共同解决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不能“一言堂”,不能包办代替,更不能眼中只有几个“优秀学生”,而不管学困生的“死活”。课堂上我这样做的:一种情况是:学生提出目标——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然后学生自我总结;另一种是:自主学习——精品展示——焦点疑惑共同解决。学生人小心大,重自尊,好面子。大家都在同一个层面上,如果别人会而自己不会,那是很丢人的事;相反,同一个问题,如果别人都不会而只有自己会,那才是令人特快乐的事,将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共性问题,学生凑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地说,自信地笑,学习有激情,人人大收获。将课堂还给学生,学生快乐学,老师放心教,还减轻了负担,何乐而不为。
四、创造宽松与和谐的自主学习环境
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营造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语文教师必须牢固树立学生主体观,确立“人本意识”、“服务意识”,并把学生视为自主的人、发展的人、有潜能的人;要热爱每一位学生,并相信每个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教师应该把微笑带进课堂,把关爱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肯定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勇于发表不同的见解,积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我们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让学生充分调动大脑提高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多采用启发诱导的方法,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留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操作、去思考、去交流,把教师的教学活动转化为学生的主动求知,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如学习鲁迅的《故乡》主要通过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身体和精神两方面所遭受的压迫和折磨,以反映旧中国农民所遭受的病苦,学完这些我就提出:文中杨二嫂是个怎样的人?是可笑,还是值得同情?鲁迅先生为什么要写杨二嫂?……这种引导思考探讨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充分利用资源,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社会是一本书,有着无穷无尽的语文学习知识。我们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进行语文学习,一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高校教学,加强感性认识,丰富学生知识,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加强语文学习。二要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开卷有益,尽量组织学生多读有益的课外书籍。拓展阅读面,积累知识,丰富情感。三是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调查研究,参观访问,将语文融入社会,让学生到社会中学语文。四是引导学生了解民俗文化,继承和发扬传统优秀文化,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使他们的语文素质拥有自身特点,打上时代的烙印,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既不脱离语文教材又不是为生硬地学习课本知识而学习课本知识。这样既发挥资源优势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获得现代社会所需的自主学习的语文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是个大课题,激发语文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才能真正落实学生的自主学习。语文课堂教学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阵地,教师要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享受到自主学习语文的乐趣,自主地喜爱语文;课外是语文教学的延伸,有着无穷无尽的宝藏等待学生开挖,学生只有在生活中运用语文思维,语文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和升华。
参考文献:
[1]刘金玉.高效课堂八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肖川.教育的情趣与艺术[M].长沙:岳麓书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