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立以诵读为主的新课堂教学模式

2016-08-23 06:28李小玉
考试周刊 2016年58期
关键词:朗读语感语文教学

李小玉

摘 要: 语文教学是语言和文字的教学。汉语有其独特的音韵美、节奏美,因此朗读显得尤为重要。《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教学,而且此要求贯穿于各个学段的教学目标中。创立以诵读为主的新课堂模式能让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有声有色进而高效起来。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朗读 语感 记忆 教学模式

语文教学是语言和文字的教学。汉语有其独特的音韵美、节奏美。因此,语文教学中我们尤其要把读摆在首位。所谓“教学千法读为本”,即是指出声的朗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朗读与理解的关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是:日积月累会产生质的飞跃。为什么读书这么重要?因为语文的根本任务是学习语言,学习语言的根本在于获得语感,语感的获得就是读、读、读。

一、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会朗读

朗读,是一种眼、口、耳、脑并用的综合阅读活动,琅琅成韵的诵读与阅览相比,更是直觉体悟语言的一种基本方式。朗读有助于学生语言的积累。在反复朗读吟诵中,使学生感悟品味语言,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水平,获得与作品情感上的共鸣。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阅读文本的语言风格,从不同教学目的出发,设计配乐朗读、个别朗读、两人对读、男女对读、分小组读、分角色读、常速读、快读、慢读、轻声读、高声读、竞赛读、限时读等不同的教学活动。例如在读古诗时,教师先示范朗读,并对学生的朗读从语气、语词、节奏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学生的朗读水平,显然是参差不齐的,不论其读的水平如何,都要求学生说明为什么这么读(教师可引导学生从诗歌内容、情感方面入手分析)。这样,学生边读边学,边读边思,在读的过程中理解了诗歌内容,从而就能够很好地把握诗歌情感,对诗歌蕴含的情感领悟了再来读诗,朗诵水平自然会上一个新台阶。

朗读教学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既能活跃课堂,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但如果朗读教学只为追求气氛的热闹,为读而读,则收不到应有效果。针对当前的教学实际,朗读教学应切忌“读而不思”,真正的朗读教学,应体现教师的教学思想,带有一定的目的要求,决不能流于形式。

二、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感就是通过朗读,把原本诉诸视觉的书面语言转化为诉诸听觉的有声言语的创造性对话活动。朗读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也是有思想潜流和心灵律动的过程,它是提升语感品质,提升言语品位的捷径。

那么,如何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呢?

1.美读

叶圣陶老先生认为“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还要引导学生理解语言对象的内容。因为只有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才能使人的感情更贴切地融入课文里,了解作品中事件的背景,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2.精读

多读精读,积累知识,丰富语感。“语感要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去感知”。显而易见,生活经验和自身的知识积累是语感的源泉。初中生由于生活经历不足,实践经验有限,因此,多读精读,积累知识,将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言语,将是积累、丰富语感的重要途径。中国的语言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并流传到今天,让我们把祖国文章的精美充分吸收。李白的豪放、李清照的婉约、陶渊明的田园之情和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襟,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让学生记住这些,让创造性有所拓展,让学生在“品”中积淀语感。

例如教学刘成章的散文《安塞腰鼓》。文章感情基调是热烈奔放的,要用高亢激昂的语调诵读,但是于细微之处,又有变化。在读到“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时我让学生自己揣摩: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学生用轻柔低缓的语气读完此句后,再次要学生读描写腰鼓的句子:“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引导学生思考:安塞腰鼓是诞生在陕北高原上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为什么没有诞生在杏花烟雨的江南?

这样,不用老师多讲,学生自然就领悟了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安塞腰鼓与厚重的黄土高原是分不开的。所以说,朗读是培养语感的一种好方法,应有加强训练。

三、诵读是记忆的重要途径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感活动与人的认知活动一样,也是大脑的机能,是大脑皮层系统与大脑皮下系统协同活动的结果。课堂上教师有感情的诵读引导,加上学生自己的诵读,使学生听、看、读有机结合,融情绪的感染和语文符号刺激为一体,使情感过程和认知过程相得益彰,自然就能促进品质的提高。

诵读,不仅对于加强语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有重要作用,而且对加强记忆有重要意义。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重理解字、词、句”而“轻把握全篇”的误区,将“诵读法”运用于中学文言文课堂教学刻不容缓。

那么,我们该如何在课堂上实施“诵读法”呢?

首先,通过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文言文在中学语文课程中是最重要,也是最难学习的一部分。因此,初学文言文,基础较差的初中生会感到内容晦涩难懂,学起来比较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课文有形象生动的感性认识,激发他们第一次阅读的兴趣,从而引起学生学习古文的热情,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慢慢领悟和把握古人运用语言文字的技巧和规律。

强调重视朗读,要求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品味、揣摩、感悟、积累,逐步学会欣赏。老师要放手让学生读,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思考、学会读书。在现今课程改革和“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的浪潮中,我认为构建以诵读为主的新型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不失为一种好的策略。

总之,朗读教学在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陶冶情操,丰富语汇,从而提高其语文素养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周小山,主编.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

[2]黄群英.努力探索文言文教学的有效途径[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6(11).

[3]刘良慧.浅议中学文言文的教与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2).

[4]王志英.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J].21世纪中学生作文(初中教师适用),2009(06).

猜你喜欢
朗读语感语文教学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