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与中学地理教科书编写

2016-08-05 03:52赫兴无河南省新乡市新乡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河南新乡453003
地理教学 2016年14期
关键词:意义学习人本主义教科书

赫兴无(河南省新乡市新乡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 河南 新乡 453003)

地理纵横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与中学地理教科书编写

赫兴无
(河南省新乡市新乡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 河南 新乡 45300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将学习分为无意义学习和意义学习,倡导意义学习;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在一定条件下自我挖掘潜能、自我实现的过程;认为学习的目的和结果是促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认为学生要实现有意义学习,必须依靠一定的条件,需要教师注重学生从做中学。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要求在中学地理教科书编写中应采取“意义学习”策略、自主性策略、学法指导策略和“现实问题”策略。

人本主义;中学地理;教科书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由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马斯洛、罗杰斯提出来的,它是当今世界上四大学习理论流派(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之一。它将学习分为无意义学习和意义学习,反对无意义学习,倡导意义学习。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在一定条件下自我挖掘潜能、自我实现的过程;认为学习的目的和结果是促使学生整体人格得到发展,尤其是学习方法的掌握,使学生成为一个完善的人,一个充分起作用的人;认为学生要实现有意义学习,必须依靠一定的条件,其中之一就是需要教师注重学生从做中学,提倡课堂讨论的教学模式、自由学习的教学模式、开放课堂的教学模式。实践表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中学地理教科书编写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意义学习”策略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根据学习对学习者的个人意义,可以将学习分为无意义学习和意义学习两大类。所谓无意义学习,是指学习没有个人意义的材料,不涉及感情或个人价值,仅仅涉及经验累积与知识增长,与具有理智与情感的完整的人无关。而意义学习,是指一种涉及学习者成为完整的人,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是一种与学习者各种经验融合在一起的、使个体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的学习。它认为,有价值、有效果和有益处的概念和技能比较容易学习和保持,学习效果比较好。[1]因此,它反对传统的向学生灌输知识和材料的无意义学习,而特别强调学习内容对学生的个人意义,注重学生的需要、愿望和兴趣等因素,主张进行与学生个人密切相关的意义学习。为了促进学生进行意义学习,中学地理教科书编写应运用“意义学习”策略。“意义学习”策略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中学地理教科书应选取对学生有价值、有意义的地理知识,以激发、维持和增强学生的动机和兴趣。有意义的地理知识既包括“对学生生活有用的地理”,即与学生生活及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尤其是学生熟悉的地理事物、现象和问题。如宇宙知识(主要包括基本特征、物质组成、层次系统、运动演化等)、地球知识(主要包括大小、形状、结构、运动等)、地图知识(主要包括类型、如何阅读和绘制略图等)、地质知识(主要包括岩石圈的运动形式、地质构造的类型和判识等)、地形知识(主要包括类型、分布以及对生产、生活、交通运输的影响等)、天气与气候知识(主要包括天气图的识别与气候的类型、分布等)、水文知识(主要包括水体类型、海水水文特征与运动规律、河湖分布概况与水文特征等)、土壤知识(主要包括类型、分布以及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等)、自然资源知识等。也包括“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即与社会实际联系紧密的地理知识。主要有人类所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如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贫困问题、粮食问题、城市化问题;世界和中国的“热点”地理问题,如全球气候变化、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区域发展、国土整治、自然灾害防治(如地震、滑坡、泥石流、台风、沙尘暴、雾霾、干旱、暴雨洪涝等)等。

第二,中学地理教科书在表述时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地理新知识,以建立起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新知识的联系,促进知识的“同化”。[2]这里的引入不仅包括每章每节的引入,也包括每个新概念、新原理的引入。比如,人教版《初中地理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在讲述气候的概念之前,先呈现了孩子们的谈话:“我们这里一年到头都很热,几乎天天下雨。”“我们这里一年到头也很热,却很少下雨。”“我们这里四季分明。夏季热,常下雨;冬季冷,很干燥。”人教版《初中地理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在讲交通运输的概念之前,先呈现了同学们的生活体会:“我每天骑自行车上学。”“放农忙假的时候,我跟爸爸用拖拉机到供应站拉化肥。”“暑假,我乘火车去外地旅游。”“去年暑假,我乘飞机到美国看望在那里工作的父母。”“我经常乘公共汽车去奶奶家。”人教版《高中地理教科书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由一个生活中的小实验引出热力环流的概念。这样的表述由生活实际引出地理概念、原理,能凸显概念、原理的实用性,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二、自主性策略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在一定条件下自我挖掘潜能、自我实现的过程。这一过程与学生“自我”的形成与发展息息相关,它以学生经验的增长为中心,以学生的自发性和主动性为动力,充分体现着自我实现。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促进学生自发地参与教学过程,中学地理教科书编写需要采用自主性策略,以使教科书在结构、内容、组织形式、呈现方式等方面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性策略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在章节之前呈现学习目标,既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又提示学习内容,引导学习方向。例如,人教版《高中地理教科书必修1》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的首页以问题的形式呈现了如下的本章知识学习目标:

地球上的水是如何循环运动的?

水循环对自然地理环境有什么影响?

世界表层洋流是怎样分布的?

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有什么影响?

人类是如何开发和利用水资源的?

第二,采用案例式内容组织形式,让学生举一反三,从个别到一般,掌握带有规律性的知识,培养自学能力。[3]人教版《高中地理教科书必修3》在区域问题中就采用了这种组织形式。例如,关于“荒漠化的防治”问题,选用了“我国西北地区”的案例,关于“流域的综合开发”问题,选用了“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案例,关于“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问题,选用了“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案例,关于“资源的跨区域调配”问题,选用了“我国西气东输”的案例。这类案例的内容组织形式,从特殊到一般,适合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应用。

第三,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式课文,引领和促进学生主动建构。这里的活动既可以是读图、计算、思考等地理思维类活动,可以是实验、室外观测、演示制作、板报编辑等地理操作实践类活动,也可以是野外考察、社会调查、规划设计、论文写作等地理课题研究类活动,还可以是演讲、专题报告、讨论、辩论、游戏、角色扮演等地理参与体验类活动。例如,人教版《高中地理教科书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设计有读图活动:

读图1.2 10万年以来的人口增长:

1.农业革命之前,人类主要从事狩猎和采集业。那时的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情况大致是怎样的?

2.农业革命期间,人口数量和增长情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人口数量的变化与农业的发展有怎样的关系呢?

3.从18世纪后半叶的工业革命开始,世界人口增长又有明显加快。这是为什么呢?

第四,章节之后安排作业题,便于学生自我检测评价学习效果。作业题包括节作业和章作业。节作业主要针对当节的教学内容,编排由易到难不同梯度的问题以适应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选择。[4]例如,中图版《高中地理教科书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在节后设计了节作业——“案例研究”:中国人口变化模式和“复习题”:

1.纵观世界人口的发展历史,人口增长大致经历了几个阶段?各阶段人口增长的特点是什么?

2.以芬兰的人口变动过程为例,制作完成1949—2006年中国人口变动过程图。

3.分析比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所处人口增长阶段的异同,并分析原因。

章作业主要是针对该章的教学内容编排综合性的问题,主要用来训练和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与技能的迁移应用能力。例如,人教版《高中地理教科书》在每章后面设计有“问题研究”:“月球基地应该是什么样子”“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家乡的农业园区会是什么样”“绿色食品知多少”等。湘教版《高中地理教科书》在每章后面设计“双语学习”:“Focus on population”“City problems”“European industrial activities”“Environmental pollution”等。

三、学法指导策略

在学习的结果上,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方法的掌握。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指出,“只有学会如何学习和适应变化的人,只有意识到没有任何可靠的知识,唯有寻求知识的过程才可靠的人”,才能适应社会的激烈变化而生存下来,并能充分实现自我。所以,一个具有极高适应变化的能力、具有内在自由特性的人是当今学习的最终和唯一合理的结果。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还认为,当代最有用的学习是学习过程的学习,即让学习者“学习如何学习”,学习的重点是“形成”,学习的内容则是次要的。一堂课结束的标志,不是学生掌握了“需要知道的东西”,而是学会了怎样掌握“需要知道的东西”。为了促使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掌握学习方法,中学地理教科书编写需要采用学法指导策略。学法指导策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学习方法的专题指导。如中学地理教科书可以在各章后安排“查找地理文献”“搜集地理网络信息”“阅读地理教科书”“阅读地理文献”“制作地理资料卡片”“记录地理笔记”“阅读地图”等内容,专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

第二,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除了可在章后安排学习方法专题指导外,还可以在每节内容中融入学习方法的指导。如人教版《高中地理教科书》第一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设计有“填表活动”:

按照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通常将行星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和远日行星三类。图1.5是太阳系其他行星与地球的质量比和体积比,结合该图填写表1.2,并比较地球与其他类地行星。

表1.2 三类行星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比较

又如人教版《高中地理教科书》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也设计有“填表活动”:

填表比较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异同。

运动形式 旋转中心 方向 周期 角速度 线速度自转公转

可以看出这些填表活动实际上渗透了学习方法——比较法,是让学生在填表比较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会比较法的运用。

四、“现实问题”策略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指出,学生要实现有意义学习,从而达到自我生长、自我实现,成长为一个充分起作用的人,必须依靠教师提供一定的条件。教师的任务不只是教学生学知识,也不单是只教学生怎样学,而是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手段和条件,成为学生成长的积极促进者。这其中条件之一就是教师要注重学生从做中学,让学生直接体验现实问题,在切身体验中学会解决问题。也就是教师要善于构建对学生来说既是现实的,同时又与所学课程有关的问题,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中学地理教科书编写需要采用“现实问题”策略,即设计大量的与现实联系紧密的各类问题,让学生在做中学,达到理解掌握与灵活应用地理知识的目的。例如,人教版《高中地理教科书》在每章后面设计有“问题研究”:“为什么市区气温比郊区高”“如何利用南极冰山解决沙特阿拉伯的缺水问题”“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从市中心到郊区,你选择住在哪里”“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南水北调怎么调”等。中图版《高中地理教科书》在每章前面设计有“课题”:“寻找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的证据”“我的一日生活与自然资源”“调查家族人口的增长和迁移”“分析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关注你身边的环境问题”“了解区域地理环境”“认识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等。又如,中图版《高中地理教科书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人口的迁移”在节后设计了“复习题”:“2.分析中国20世纪90年代人口大量涌向深圳等城市,产生‘孔雀东南飞’现象的原因。”

[1] 王有智.学习心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2] 赫兴无.认知同化说指导下中学地理教科书的编写策略[J].地理教育,2012(10):6-7.

[3] 赫兴无.认知发现说视阈下的中学地理教科书编写策略[J].地理教育,2013(6):52-53.

[4] 赫兴无.认知指导说与中学地理教科书编写[J].地理教学,2015(9):10-12.

猜你喜欢
意义学习人本主义教科书
化学“有意义学习”的模型建构及教学建议
意义学习,价值教育
弗洛姆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的启蒙价值*
《备急千金要方》:中医急诊教科书
人本主义视域下的城市环境污染与治理
藏起来的教科书
对一道教科书习题的再探索
意义学习视角下我国翻转课堂的教学视频特点
也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人本主义路径——兼与董涛博士商榷
被藏起来的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