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受同字

2016-08-02 23:01李守奎
美文 2016年11期
关键词:鼻音礼制古文字

李守奎

孟子曰“授受不亲”,那不仅是思想,也是实施的礼制,男女之间不能亲自交接东西,所以古代戏曲小说里男女主人公即使有意授受,也是一方把一个传情达意的小物件跌落在地,另一方急急捡拾袖起,才子佳人虽然已经动了“淫”思,但“授受不亲”之礼还是守着的。之所以要求授受不亲,就是怕男女因授受而相亲,因相亲而相爱。那个时代男女不能相爱,相爱就是“淫”了。汉代的张敞给自己的媳妇画了画眉,传出来掀起轩然大波。男人得爱国爱家,女人得爱公公爱婆婆。《国语》里记载了一位奇葩老太太,她儿子死了,老年丧子,何其哀哉!她却马上告诫那些未亡人们说:谁都不能伤心欲绝哭哭啼啼,让别人看见会认为我儿子太爱你们了,丢不起这人啊!这是什么逻辑!但这是那个时代的优秀榜样,到了后来,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愈发授受不得相亲了!现在这样的旧礼制被彻底抛弃了,那种丢与捡的恋爱技巧今天用不上,甚至也理解不了了。爱人不要说死了,就是走了都可以放情一哭。我哭我愿意,谁管得着!授受岂能不亲?亲相授受才能相亲相爱,这是今天的交际基本规则。古今的差别不仅是他们坐马车我们乘飞机,观念之差别更如南辕北辙,完全相反。

晋语系中前鼻音韵尾和后鼻音韵尾是一个音位,不加分别,我听“授受不亲”与“授受不清”完全一样。观念或礼制上的授受不亲不对,从语言文字的角度看,授受确实不清。上一篇小文中提到的“施受同辞”说的就是这种“授受不清”。

受,《说文》说:“从,舟省声。”尽管这个舟变得很不像样了,但确实没错。

这是古文字中的“受”字,上面一只手,下面一只手,这不是人的左右手,是两个人的手。一个人持一物授予,另一人伸手接受,字形表达的是一个授受过程,您说这是授呢还是受呢?既是授也是受。西周金文中的册命文书很多,“王受作册尹书”,这个“受”显然是授予;“山(受册命的人)拜稽首,受册佩以出”,这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接受。古文字中至今没有见到“授”字,语言文字中授受之分别大概要晚到汉代。

“受”字中相授受的东西是“舟”。可授受的东西多了,为什么是“舟”?因为“舟”与“受”的读音极近,可以表音。这与前面所说的“教”“学”一样。可教的内容多了,为什么是两个五?因为“爻”可以表音;摆弄算筹的手势多了,为什么是“”,因为“”可以表音。早期形声字就是从这种带有表音成分的表意字演化而来。

授受关系又可以称作施受关系,所以就把语源中这种施受同源关系的词语称作“施受同辞”。其要点包含下面几个方面:

第一,把施予与接收视作同一个过程;

第二,这一个过程中不论是施予还是接收都用同一个词表达,语言形式中不加分别,依靠语境相区别;

第三,早期文字中用同一个字表达;

第四,后来发生了分化,文字上的区分使得这些同源词在书面语中得以分别。

我们今天读先秦古书,好像授受分得很清,偶尔看到一个受字用作授,还得说成是假借,其实这都是后人的分别。

这类现象具有普遍性。授与受授受的是某种物品,教与学授受的是知识,问与闻授受的是声音信息,买与卖授受的是商品,早期语言文字中都是“授受同辞。”

这是甲骨文中的“问”与“闻”,字造得极其经济。一个跪着的人,张着一张嘴,唾沫星子乱飞,为了礼貌,还用手挡着,这是在问;另一侧是一个大大的耳朵,比三星堆雕像还夸张,那是在闻,把一个授受过程用一个人的一张嘴和一个耳朵来表达了。一直到战国时期的楚人那里,闻问还是同一个字,没有分别。

买卖就更不用说了。历史上表示买卖的字词很多,大都同一个字词既可以表示卖也可以表示买,鬻、賣(读yù)、沽、贾(读gǔ)、售等皆是。不信就去查查字典。

语言与文字没能分清,是我们学术不精。分清了语言与文字,再从记录语言的角度理解文字,从文字对语言的影响思考语言则相得益彰。

猜你喜欢
鼻音礼制古文字
给现代人参考的古代礼仪
到底谁是老师啊?
浅谈普通话中的边鼻音教学
古文字中“口”部件的作用研究
礼制规范视域下唐代陵户的设置
新视野下的文字学教学研究
播音学习札记——鼻音过重
古文字讹变问题研究回顾与再探
中国上古礼制中衣服所具功能与灵魂附归问题
明代文官丧葬公文与丧礼制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