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贫困高职生的主观幸福感

2016-08-02 14:44张丽红
卷宗 2016年6期
关键词:相应对策主观幸福感

张丽红

摘 要:大学阶段是人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而很多貧困高职生却在个人理想和现实矛盾中心理上产生了很大的压力,使他们缺乏自信,变得敏感自卑,主观幸福感降低。本文分析了贫困生幸福感缺失的主客观因素,并且从四方面探讨了增强贫困生幸福感的途径。

关键词:高职生贫困;主观幸福感;原因分析;相应对策

贫困高职生一直以来是高职院校一个特殊的群体,贫困生的主观幸福感明显低于非贫困的高职学生,他们的存在已引起学校学生管理部门以及心理健康教师的重视。这些贫困生因为家庭困难,导致主观幸福感缺失,在校期间表现出明显的自卑和抑郁,人际关系紧张、防御心重、甚至有敌对倾向。为了使贫困高职生从思想上真正的解困,高职院校必须根据贫困生的实际状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建议,有针对地提升高职贫困生幸福感。

1 高职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

贫困高职生因家庭贫困导致了一系列心理和行为方面的变化,比如自卑、敏感、敌对、攻击等特点。很多资料表明,贫困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指数很低,在个性上也存在某些缺陷。

(一)心理方面

1.自卑心理

贫困高职生家庭经济上的拮据,往往让他们觉得会低人一等,他们大多数来自农村,子女多、父母体弱多病、家中缺少劳力等使本来就贫困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由于个人经济条件的限制,进人大学后,好多贫困生发现自己在某方面能力不如别人,就认为自己在很多方面都不如人,继而产生了严重的自卑心理。

2.敏感多疑

有些贫困学生因为自卑心理,对周围的人和事防御意识很强,害怕别人瞧不起自己,导致内心极为敏感,一丁点小的刺激就会让他们与自己的事产生联想,同时引发强烈的情绪变化。由于敏感多疑,他们往往在人际关系上出现障碍,变得退缩和孤僻。

3.低自尊水平

通过调查发现,贫困高职明显比非贫困高职的自尊水平要低。贫困高职生由于自卑,疑心重,便显现了低自尊的的典型特点,如有严重的自我批评和不满,悲观主义严重,常常放大失败的后果,做事犹豫不决,害怕犯错,对别人的批评十分介意,并对批评者有攻击和敌对倾向。

(二)行为方面

1.应对方式消极

很多贫困大学生在遇到各种社会生活事件时,不会主动寻求有效的帮助,往往出现攻击或逃避等消极的应对模式,甚至会出抑郁症状。很少使用寻求帮助、积极面对问题等这样积极的应对方式,这与贫困生自我评价低,不够自信有很大关系。

2.孤僻不合群

很多贫困生由于缺乏自信心,不愿和同学主动交往,表现出孤僻内向、不合群的特点,有的甚至出现社交恐惧症。

3.社会支持系统差

由于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的性格和心理差异,决定了他们对“社会支持系统”的感受度和利用度上存在着差异。贫困高职生天性自卑,一方面由于爱面子、担心别人瞧不起自己,而放弃寻求一些相应的社会支持系统;另一方面由于人际交往能力弱,也很难找到合适的情感支持。

2 高职学生主观幸福感缺乏的成因

1.家庭经济原因

家庭经济条件的好坏,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有着显著的影响。也就是说,低收人家庭的高职生的主观幸福感低于高收入家庭的高职生,同样,贫困高职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也明显低于非贫困高职生。

2.家庭教养方式

由于生活贫困,父母忙于为生计奔波,忽视孩子幼年时期的情感需求,使这些贫困生童年时期获得的爱不足,安全感差,使他们成年以后也会变得敏感多疑。在人格的纬度上,形成了内向孤僻不会表达的个性。有研究显示,外向性格与主观幸福感和积极情感呈显著的正相关,反之亦然。

3.自尊水平

自尊是指一个人喜欢、赞赏、重视自己的程度,是对自己的优点、个人价值、重要性等情感上的评价,是自我意识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贫困学生从小到大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使得他们更努力的想证明自己,但自尊感和自卑感却是贫困家庭学生的一对矛盾心理。自卑心理使他们变得内向孤僻,自尊心理又让他们更加要强、好胜、不甘落后,在面对社会和他人对自己的态度时,也相当敏感多疑。

4.社会支持少

贫困生往往是社会最底层,由于基础物资匮乏,个人的人力资源短缺,很难让他们获得相应的社会支持,也正是因为这些,导致在应激状态下,贫困生往往更容易受到伤害。以致于他们的主观幸福感明显偏低。

除了上述这几个主要影响因素外,学习情况、身体健康、就业压力等等都会影响贫困生的主观幸福感。

3 提升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的途径

积极心理学指出,具有积极心态的人更能够发掘自身潜能,更容易形成自我认同,才会有更强的主观幸福感。为提升贫困生的主观幸福感,要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1.提供相应的物质支持

当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收入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时,学校要提供必要的财力帮助、物质资源或所需服务,尽可能帮助贫困生完成学业。可以通过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助学金、奖学金、临时困难补助、减免学杂费等形式,为贫困学生解决经济上的困难。同时,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为他们完成学业做相应的保障。

2.给予贫困生更多的情感支持

情感支持指的是个人的价值受到他人的称赞、尊重和接纳,又称为自尊支持。近些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在校大学生的奖学金、助学金的发放比例,各高校也都有相应的奖学金、助学金、困难补助金计划。但实际上,勤工助学更有助于助心。很多贫困高职生要面对的不仅是经济上的压力,还有心理上的压力,也就是说除了经济困难外,还有的是心理贫困。所以,为了提升贫困生的主观幸福感,我们资助的理念应该从重视经济上的资助转向重视情感上资助。在贫困生的大学期间,除了物质上的资助外,更要重视在精神上帮扶,不仅从生活上关心他们,还要从思想上引导他们。让他们知道:家庭的经济贫困是暂时的,优秀的学习成绩、卓越的个人素质和才能才是最重要的。

3.在贫困生遇到压力时提供心要的信息支持

所谓的信息支持指的是帮助贫困高职生理解、界定和应对问题。当他们面对压力表现出焦虑或无助时,由高校的辅导员、学生管理人员或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来给予他们一些建议、忠告、评价或认知上的指导。使他们有能力应对压力,来有效地解决问题。

4.为贫困生提供“友谊支持”是高校人文精神应有的体现

友谊支持是指与人交往的能力,高校要帮助这些贫困的学生实现与他人合群与交往的需要,使他们能够从生活困境中解脱出来,保持积极的情感状态。高校要开展多种形式的讲座、培训或团体辅导,让贫困生在学习和锻炼中学会与人合作,学会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参与各种活动,让周围的学生多与他们交朋友,让贫困生感受到友情的珍贵,团队的温暖。同时,定期组织贫困学生相互交流,自我成长,能他尽快地摆脱自卑感,从而正确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提升他们自尊水平,最终达到提升主观幸福感的目的。

终上所述,学校和社会都要为贫困生提供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同时贫困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接纳自我,不断完善自我,从而提高幸福感水平。

参考文献

[1] 孔德生 . 贫困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 [J].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5,(2) .

[2]张雯 郑日昌 .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 [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4,(1) .

猜你喜欢
相应对策主观幸福感
关于体育参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
档案工作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
西藏高校大学生自我概念与主观幸福感的特点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
浅议英国“脱欧”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及我国的相应对策
中国啤酒行业发展现状和发展对策分析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浅谈我国社保基金的监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