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情与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2016-08-02 13:11史萍
卷宗 2016年6期
关键词:尊重理解信心

史萍

摘 要:在市场经济下,思想政治工作者仅有强烈责任感和事业心是不够的,需要以情感人,动之以情是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成效的前提,晓之以理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对受教育者要言之理,言之有信,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的关键。

关键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理解;尊重;爱心;信心;

在市场经济下,近年来,一些学校出现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淡化的趋势,析其原因,既不是领导班子对新时期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不重视,也不是认识不到位,更不是教育工作者没有责任心和耐心,而是在思想工作方法细节上处理的粗糙之处,致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不尽人意。笔者认为,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使自己在思想工作中具有强大的教育感召力,仅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还不够,还需要在工作方法上下功夫,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将以情感人和以理服人的理念贯穿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过程,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理念和效果。

1 动之以情是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成效的前提

曾经有人提出师德的灵魂就是爱。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夏丐尊先生也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就没有爱,没有爱的教育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心理学揭示的规律告诉我们,爱可以使受教育者如沐春风。愉悦的情感体验可以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心境,从而感知敏锐、思想活跃、奋发向上,而消极的情感体验则可能使学生感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的排斥、否定了他们的思想,从而处于一种被动的抑郁不欢状态,甚至于消极悲观、自暴自弃、不思进取的情况。因此,教育工作者在思想上要让爱贯穿整个教育过程,用真情来打动他们,要充分认识到情感是缩短师生之间距离、化解师生之间隔膜的催化剂,是教育工作者和学生之间彼此理解和信任的桥梁。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爱其生才能乐为教。用自己的真情实感以情载理,以情感人,情理交融,用爱心、信心、耐心对待他们,才能提高思想教育的效果。

首先,在思想教育工作中,要努力地用爱心去理解学生,用真情去感动他们。这种感情是发自于内心的对待教育工作的热爱,发自于对师生情感的向往。教育工作者的对象是有血、有肉、有个性、正在成长的青年群体,而处于青春期的他们是最敏感的,从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形象出现开始,他们就用他们的眼睛和心灵默默地审视着你、评价着你。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句话、一个动作,无不牵动着他们的注意和影响着他们的情绪。特别是当他们在学习、生活、思想上遇到困扰、感到苦恼,心理上出现障碍时,如果教育工作者能把沉甸甸的关怀和爱通过微笑、目光、语言、行动表现出来,让他们感受到爱的温暖,让他们感觉象禾苗一样得到阳光雨露的滋润,他们就会在情感的天平上对你作出评价,从而让感情的法码倾向你,在心里为你留下位置,对你的思想工作就会作出积极的响应,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在思想教育工作中,要特别注意尊重他们的人格,维护他们的自尊心。现在的青年由于物质生活的极大改善,身体和心理的发育都比较早。他们渴望社会、学校、家庭的理解和尊重,渴望一定的独立性。但是,毕竟他们的心理发育还很不成熟,心理承受力不强。如果教育工作者仅简单地把他们作为被教育管理的对象,简单地用批评作为唯一的教育手段,不分场合、不顾他们的感受,对他们严加呵斥,甚至于用挖苦、讽刺、攻击性语言对待他们,那么就会伤害他们的感情,使他们对施教者产生敌对情绪,对正面教育产生排斥心理,思想工作的效果也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必须尊重他们的人格,即使是在批评中也要体现出爱。对于犯错误的他们决不横眉冷对、横加指责,而是要以亲切、平等的心态给予指出。多一些耐心,少一点急躁,多一份信心、少一些唠叨,多一些和风细雨,少一些暴躁,那么学生就会从教育者的关心尊重中体会到温暖、期望、激励,进而感到可信、可敬、可亲、从而获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再次,在思想教育工作中,还要做到知人、识人,打成一片。教育工作者还要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兴趣爱好,熟悉他们多姿多彩的生活,热情地参与到他们所热衷的有益活动中去,和他们打成一片,做他们知心朋友,这是把握他们思想的好途径。活泼、好动、好探求,这是他们的天性。外面的世界五彩缤纷,对他们的诱惑很大,青年人对于感兴趣的、刺激、新鲜事物总想尝试,也就有了各种爱好。对此不能不闻不问,更不能简单定性为“玩物丧志“,而是应该把握他们的心态,正确引导他们的发展健康的爱好。只要是有益身心的,就鼓励他们多学多做,使他们在玩中立志,在玩中掌握起丰富的课外知识,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以适应瞬息万变的世界,而不是把他们封闭在课堂,变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由于参与了他们的活动,就可以经常广泛地接触他们,了解他们。他们也会无拘无束中敞开心扉,不存戒备之心,从而使教育工作者熟悉每个学生的特点,及时掌握学生的情况,了解学生的表现及心理活动状态,全同学生开展工作,为自己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提供便捷。同时,在和他们的共同活动中,由于有了共同语言,更便于沟通感情,使教育工作者得到学生的信任,学生接受施教者的思想教育也就有了情感基础。

2 晓之以理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

对青年进行思想教育,必然有一个“明理”的过程。因为青年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处于成长的特殊阶段,是青春期萌动的时期,对社会、对他人开始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但这见解往往是肤浅的或不成熟的,甚至可能是错误的观点,如果教育者不及时加以正确引导,就可能会扭曲他们的心灵,影响青年的健康成长。因此,在教育过程把社会主义道德、爱国主义激情、共产主义价值取向、做人准则、科学态度、拼搏精神等灌输给学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但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实战中,许多教育工作者都可能会遇到这样或哪样的困难,简简单单、明明白白的道理,他们就是不爱听,说服不了他们,甚至收到的是相反的效果。因此晓之以理对教育工作者来说非常重要。

首先,教育工作者用以说服青年学生的必须是理,是真理。而不能是道听图说、社会流言,更不能是谎言、谬误,这是教育工作者对自己的说理充满信心的依据。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有很高的道德修养,要做到身体力行,以身作业则,教师只有力求自己品德高尚、人格完善,才能在“正已”以后去“正人”,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教师的世界观,他们的品格,他们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部学生”。我国当前正处于体制转型时期,各种观念的冲撞、社会利益的调整及生活方式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对教育工作者产生影响,如果教育工作者不注重自身的修养,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过程中不自觉地带入一些个人观点或流露一些自己的不平衡心态,将会对学生心灵造成不良影响,这样的思想教育就不可能取得正面效果。

其次,说理还必须从青年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青年学生对事物的认识都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只能由他自己来完成,教育者虽然可以给予一定的帮助,但是决不能越俎代庖。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认真分析他已经形成的认识是否有合理的因素,这种认识形成的原因,然后充分利用这些资料,帮助他们沿着他可以理解和接受的方式逐步前进,这样遇到的思想抵触会比较小。人的思想是自由的,是不能强迫的,如果我们不寻找到思想不通的本源,而是一味用压服的办法让学生接受你的道理,企图一步登天,或恨铁不成钢,那么不但思想问题得不到解决,教育者也会丧失在他们中的威信,更谈不上什么思想教育的效果。

再次,思想教育工作者要培养自身追求真理的信心和毅力。自己不坚定的很难帮助别人坚定,如果教育工作者对某种道理自己还有若干怀疑,却要说服他们相信它,说出来的话必然是勉强的、苍白无力的。曾经有这样一位教育工作者,为了向学生宣讲社会主义忧越性,将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比较。然而在举例的过程中,津津乐道的却是资本主义生活方式如何先进、言论如何自由等,对资本主义阴暗面的揭露却淡而化之,这样的宣传教育岂不是贻害学生,适得其反。教育工作者作为灵魂的工程师和塑造者,自己首先要培养追求真理的信心和毅力,做真理的捍卫者。习近平在教师节上的讲话中讲到,教育工作者要大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觉悟,提高自身理论的含金量,才能在课堂上、在与学生接触的每时每刻潜移默化地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传授给学生,使他们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存。

总之,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過程中,都要重视情感的投入、艺术的运用,思想教育的方法不能教条化、简单化、更不能生搬硬套,蹈规守矩,要遵循思想教育的规律,循循善诱,要创造轻松、愉快的教育环境,把爱化作阳光、变成雨露,渗透到青年学生的心灵中去,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发挥健全、和谐的发展,成为国家栋梁之材,这正是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猜你喜欢
尊重理解信心
Study Of ShiJie Control Thought
恢复信心比给猪刷脸更重要
谈科学故事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偏远地区高三英语学习方法探究
关于深入开展文化养老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寄宿制学校的班级管理更需要“以人为本”的心灵沟通
教若三“点”成线 注定别开“生”面
KX5的耐心与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