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下的贫困问题

2016-08-01 06:28张若琼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全面小康贫困线贫困

张若琼

(福建师范大学 经济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0)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下的贫困问题

张若琼

(福建师范大学 经济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0)

摘要:贫困问题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影响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围绕2020年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能否完全消除贫困的目标,通过小康社会监测体系中的经济发展指标的计算和预测,得出到2020年我国可以完全建成小康社会,同时根据平衡膳食宝塔提出的每人每天所需各类食物量测定贫困线,并利用其他相关指标评价我国的贫困状况,得出我国目前的贫困状况依然严峻,贫困线存在低估现象以及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

关键词:贫困;贫困线;全面小康;贫富差距

党的十六大着眼于我国长远发展,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十八大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贫困问题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影响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1]166-167,根据“木桶效应”,社会的不公平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因此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势必彻底解决贫困问题。

贫困人口是指收入不能满足日常生活基本需求的社会群体,贫困线是指在特定的社会发展阶段,维持人们的基本生活所需消费的最低费用线。对于贫困线的测定存在诸多争议,我国采用的方法有恩格尔系数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法、基本需求法、比例法、马丁法等。[2]目前国家统计局测定贫困线采用的是马丁法,首先确定最低营养需求,即每人每天2100大卡,然后确定满足这一营养标准的食物需求,进而推测货币量,即“食物贫困线”,最后确定“非食物贫困线”[3]54-61。世界贫困标准普遍采用的是世界银行根据购买力平价公布的“1天1美元”的标准,2015年10月5日,世界银行将这一标准提高至每天1.9美元。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运用的是收入比例法,即以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中位收入或平均收入的50%作为这个国家或地区的贫困线。目前世界各国的贫困线划分有绝对贫困标准和相对贫困标准两种,发达国家大都采用相对贫困标准(例如国际贫困线法),即要让低收入者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保证贫困人口过上“体面的生活”,而不仅仅是免除生存危机。发展中国家大都采用绝对贫困标准,我国的贫困线标准也属于绝对贫困标准。[4]在我国,经过近些年经济发展,绝对贫困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未来小康社会的建设中需要更多关注的是相对贫困问题。

在导致贫困的原因中,一类为内因,即个体缺少达到最低生活水准的能力;一类是外因,即社会的排斥和剥夺。[1]166-167也有研究发现,有食物保障的贫困家庭通常将贫困归因于个人,而没有食物保障的家庭将贫困归因于社会和宿命。[5]一般认为,有两种方法能帮助贫困人口脱贫,一是通过促进就业解决因家庭规模较大而导致的贫困,二是通过提供公共援助解决因家庭人力资本不足而导致的贫困问题。[6]

一、文献综述

真实测量贫困标准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只有这样才能朝着建设一个更高水平、更全面的、更平衡的小康社会的目标迈进,并在此基础上解决贫困问题。然而在贫困问题的研究方面,现有文献大多表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贫困标准都是被低估的。骆祚炎(2006)认为现阶段中国基尼系数很高,线性支出系统ELES在制定全国及各地区贫困线上具有较强的实用性。[7]通过此法计算得出的贫困线比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要高,说明官方公布的结果存在低估。而世界银行与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的贫困线均大于计算所得,认为现行的各种国际贫困线标准较高,不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姚金海(2007)应用ELES方法测量贫困线,得出的贫困线与国家统计局统计资料显示的情况基本吻合,但我国执行的贫困标准低于测算出的贫困线,直接导致了我国对贫困人口的估计偏低。他认为我国应该提高现在的贫困标准(农村低保线和城镇低保线),向国际看齐。[8]张全红(2010)运用马丁法测算中国农村贫困线标准,得出农村实际贫困线要比官方公布的低收入线还要高出1倍,贫困人口也要多很多,并认为贫困线的差异是导致不同贫困估计结果的主要原因。[9]顾昕(2011)认为无论基于“绝对贫困”还是“相对贫困”的概念,中国的贫困线标准都相对偏低。[10]李力、欧涉远、李霞(2012)通过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调整过后的贫困线和近两年中国农村基本实现“应保尽保”之后的全年平均低保标准均高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贫困标准,认为国家统计局低估了农村贫困线与贫困发生率。[3]54-61陈宗胜、沈扬扬、周云波(2013)认为贫困人口的减少只是“表象”,相对贫困状况日趋恶化,贫困率的逐步下降是由于测量贫困的相对数值相应地下降,农民整体收入水平提高的同时,实际贫困线却未能有效提高,致使贫困线的相对值持续走低,穷人较难从经济增长中获得好处,政府的扶贫历年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扶贫标准亟待提高。[11]现有文献对于贫困线的测量大都没有考虑居民的营养需求,本文将从居民的基本营养需求这一基点出发来测量贫困线。

二、指标选取

1.小康社会评价指标。对于小康社会实现程度的评价,本文主要从经济角度出发,采用国家统计局会同发改委制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中的经济发展指标[12],其中又分为人均GDP、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城镇人口比重、失业率(城镇)五个二级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中的经济发展指标

注:权重表示各二级指标在一级指标中所占的比重。

对于这五个指标的实现程度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vij表示第i年底j种指标的实现程度,xij表示第i年底j种指标的实际值或预测值,xj表示第j种指标的目标值。

经济发展实现程度表示为各种二级指标实现程度的加权平均,计算公式如下:

wi=∑αjvij*100%

其中,wi表示第i年经济发展的实现程度,αj表示第j种指标的权重。

此外,还将选取评定小康社会的十个评价标准中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准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准,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准为1.8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为8000元。

2.对贫困问题进行测度的指标。中国营养学会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给出的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提出了一个比较理想的营养膳食模式,它所建议的食物量如表2所示:

表2 中国居民每人每天所需摄入的各类食物量

国家统计局按能量法制定贫困线的标准是最低2100大卡,而膳食宝塔中所标示的各类食物的建议量的下限为能量水平1800大卡,上限为能量水平2600大卡的建议量,对各种食物的最低消费量与最高消费量取均值,这样得出的各类食物的能量水平为2200大卡,与国家统计局标准相近,这样在用营养均衡计算贫困线时就能兼顾国家统计局测定贫困线的参考标准。

根据每人每天所需各类食物平均数量,将这一水平按每年360天进行年化,再根据各类食物的年平均价格,计算一年所需费用,得出维持这一水平所需的年人均费用。由于数据的可获得性,表格中的部分指标用相近指标代替,其中水果用苹果代替,动物性食物统一用生猪代替,奶类或豆类统一用大豆代替,烹饪油用花生和油菜籽两类油料的平均价格代替,各类食物的物价水平通过历年《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的平均每50kg所需价格进行计算,最后进行加总得出年所需费用。

其中Yi为维持这一营养水平第i年所需费用,Xk为第k种食物每日所需量,Zik为第i年第k种食物平均每50kg零售价格。

此外,还将选取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两个指标对贫困问题进行分析。

三、分析结果

1.小康水平的实现程度。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0-2015年的数据进行计算并对2016-2020年的数据进行预测,得出各年各项指标的可实现程度,可得以下数据:

表3 经济发展程度中各二级指标各年实现程度(单位%)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截止2015年,五个二级指标中人均GDP、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和失业率(城镇)均已100%实现,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和城镇人口比重尚有一定差距,但经预测,所有指标在2020年均可100%实现,这说明我国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可以完成的。

2.城镇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2000年价格为基期,对2000-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作价格调整,并对2016-2020年价格调整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做预测,估计2020年城镇和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各自能达到的水平,与小康社会所需达到的标准进行比较,可得经价格调整后的城镇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如图1所示:

图1 2000-2020经价格调整后的城镇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注:1.横轴表示年份,纵轴表示可支配收入水平(元);2.系列1表示价格调整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系列2表示价格调整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000-2015年数据均来自历年国家统计年鉴。

从结果可以看出,预计2020年价格调整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7214.8元和11299.4元,均符合小康水平。对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与2010年数据相比,预测得出的2020年的结果基本实现这一目标,并且我国目前经济运行状况良好,这表明我国在2020年完全有能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3.我国历年公布的贫困标准与世界银行贫困标准对比。将我国历年公布的农村贫困标准与世界贫困标准进行对比,得出表4:

表4 我国官方农村贫困标准与世界贫困标准的对比

数据来源:历年《中国统计摘要》、《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世界银行网站。

注:1.标准1为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农村贫困标准,标准2为世界银行公布的国际贫困标准;2.世界贫困标准中,2000-2007年间采用1天1美元的标准,2008-2014采用1天1.25美元的标准,2015年采用1.90美元的标准;3.2014、2015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的数据是以2010年扶贫标准为标准的。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贫困标准虽已较高,但是与世界贫困标准相比,还相对较低。实际上世界银行公布的世界贫困标准其实有两条,一条是绝对贫困线或极端贫困线,一条是贫困线[10],上述分析中的世界标准选用的是绝对贫困标准,这表明我国目前的贫困标准离世界相对贫困标准还有很大距离。

4.官方贫困标准和测量得出的贫困标准的对比。根据上文所述营养标准和计算方法,计算出平均每人每年所需的各种食物量,并进行货币折算,得出每年所需的货币量,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农村贫困标准对比,结果如下:

表5 营养标准所需消费与国家农村贫困标准的对比

注:各类食物物价水平来自历年《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中的各类食物平均每50公斤价格,并进行折算。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2000-2010年国家农村贫困标准低于根据营养标准折算的每年每人所需花费在食物上的费用,而2011年以后国家标准虽高于这一标准,但由于数据限制的原因,部分食物是用原材料替代的,计算结果存在严重的低估,实际测量国家标准可能仍低于这一标准,这表明我国的扶贫力度依然过低,国家贫困标准存在低估。

5.恩格尔系数。

表6 2000-2014城镇及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注:城镇表示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农村表示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2000-2015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一直维持在35%-40%的水平,根据恩格尔系数评价标准,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处于富裕水平;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在2000-2011年一直维持在40%以上,在2012年以后略有下降,处于40%以下,表明我国农村居民家庭2000-2011年处于小康水平,在2012年以后开始进入富裕水平。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总体表明我国的城镇和农村家庭生活水平比较富裕。

表7 2000-2015我国基尼系数水平

2000-2015年间我国基尼系数均在0.4以上,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基尼系数在0.4-0.5,表明收入差距较大,我国一直处于贫富差距的警戒线之上。这一现象也表明我国收入差距过大,更应该重视相对贫困问题,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重大部分人的利益,争取达到共同富裕。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综合分析了2020年我国能否建成小康社会,以及目前我国贫困标准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数据的预测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经预测,小康社会评价体系中的经济发展指标到2020年均能100%实现,同时小康社会的十个评价标准中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都超过标准水平,这表明到2020年我国完全可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2.我国的贫困问题依然存在,与世界贫困标准相比偏低,低于世界银行公布的绝对贫困标准;3.我国的贫困标准低于根据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所计算出来的食物消费,表明我国的贫困问题依然严峻,贫困标准仍然被低估;4.近年来我国经济得到极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和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均在40%以下,整体来讲我国居民生活富裕;5.我国的基尼系数较大,自2000年以来均处在0.4以上,这表明我国的贫富差距在警戒线之上,在经济获得极大发展的同时,却没有做到公平,贫富差距问题较为严重。

贫困问题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一个主要挑战,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大挑战,只有解决贫困问题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离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仅有五年时间,这不仅关系到小康社会能否全面建成,更关系社会的和谐与公平,小康社会的评价标准也应随经济发展而进行调整,这样才能在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小康社会建设的质量。2.提高贫困线标准,更改现有贫困标准的划定准则。如果只考虑热量的摄入而忽略蛋白质及其他营养要素,每日热量摄入标准实际上不足以维持人体的健康,尤其是儿童的生长发育将会受到严重影响[13],因此会造成贫困标准的低估;3.注重公平,照顾少数人的利益,缩小收入差距过大的格局。贫富分化会衍生出许多其他社会问题,例如犯罪率上升、社会治理难度加大等等[14],因此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应调整经济增长模式,使经济增长对贫困人口更有利[15],这样才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公平。4.改变扶贫方式,相关研究表明减少社会福利并不会增加贫困率,在减少社会福利时家庭会通过增加劳动供给而增加家庭收入,从而减少他们的贫困[16],因此增加政府补助并不是灵丹妙药,应把提供公共援助和增加就业相结合,鼓励贫困人口通过自身能力主动脱贫。

[参考文献]

[1]孙芬.全面小康视角下的城市贫困问题[J].兰州学刊,2004(2).

[2]刘建平.贫困线测定方法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3(4):60-62.

[3]李力,欧涉远,李霞.对农村贫困线及贫困发生率的反思——基于国家统计局和民政部的数据[J].宏观经济研究,2012(8).

[4]姚建平.我国城市贫困线与政策目标定位的思考[J].社会科学,2009(10):68-76.

[5]Grobler W.Perceptions of Poverty: A Study of Food Secure and Food Insecure Households in an Urban Area in South Africa[J].Procedia Economics and Finance, 2016(35):224-231.

[6]Osmond M,Grigg C.Correlates of poverty: The interaction of individual and family characteristics[J].Social Forces, 1978, 56(4): 1099-1120.

[7]骆祚炎.利用线性支出系统ELES测定贫困线的实证分析——兼比较几种贫困标准[J].当代财经,2006(3):5-10.

[8]姚金海.基于ELES方法的贫困线测量[J].统计与决策,2007(2):115-117.

[9]张全红.对中国农村贫困线和贫困人口的再测算[J].农村经济,2010(2):51-54.

[10]顾昕.贫困度量的国际探索与中国贫困线的确定[J].天津社会科学,2011(1):56-62.

[11]陈宗胜,沈扬扬,周云波.中国农村贫困状况的绝对与相对变动——兼论相对贫困线的设定[J].管理世界,2013(1):67-75.

[12]周四军,付卫红.到2020年我国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吗[J].经济数学,2015(1):58-64.

[13]王萍萍,方湖柳,李兴平.中国贫困标准与国际贫困标准的比较[J].中国农村经济,2006(12):62-68.

[14]冯明.破除“资源诅咒”[J].中国经济信息,2015(18):34-35.

[15]汪三贵.Overcoming poverty through development——A review and assessment of the experiences of large scale poverty reduction in China over the past three decades[J].China Economist,2009(3):104-118.

[16]Borjas G J. Does Welfare Reduce Poverty?[J].Research in Economics,2015(3):47.

(责任编辑:胡先砚)

收稿日期:2016-04-06

作者简介:张若琼(1991-),男,河南项城人,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824(2016)04-0102-06

Poverty Problems with the Intention to Build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around Way

Zang Ruoqiong

(SchoolofEconomics,FujianNormalUniversity,Fuzhou,Fujian350000,China)

Abstract:Poverty problems may produce impact on overall situation for the reform, development, stabilization and the realization of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around way. This paper aims at exploring whether the well-off society could be built and poverty could be completely eliminated by 2020. By calculating and predicting the data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monitoring system, it is concluded that China could finish the task of well-off society by 2020. According to the poverty standard published by Balanced Diet Pagoda and some other related evaluative criterion,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 could be arrived at: poverty problem is still serious, and poverty line turns out to be underestimated. In addition, the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proves to be severe.

Key Words:poverty; poverty line; well-off society;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猜你喜欢
全面小康贫困线贫困
后扶贫时代农村省级相对贫困标准确定方法研究
我国贫困高中生资助制度的建设
悬置的“贫困”:扶贫资金资本化运作的逻辑与问题
天柱县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思考
四川省“贫困片区”全面小康发展状况与日标测算
从权利观点分析中国贫困问题
贫困线是如何划定的
拥抱自由是摆脱贫困的根本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