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分型建设”

2016-08-01 06:11巫晓燕赵慧平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

巫晓燕,赵慧平

(沈阳师范大学 文学院,辽宁 沈阳110034)



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分型建设”

巫晓燕,赵慧平

(沈阳师范大学 文学院,辽宁 沈阳110034)

摘要:实施“技能强化型”与“学术拔尖型”分型建设是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改造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重大举措。“技能强化型”,以培养学生的教师教育技能为基本目标,同时探讨学生其他专业技能的培养方式;“学术拔尖型”以培养学生的学术兴趣、科研能力为基本目标。两种培养模式相辅相成,均以学生成才为出发点,以拓展学生的实践能力、研究能力为宗旨,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分型建设;基本目标

近年来,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非常注重对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改造,力争把该专业打造成具有全国一流水平的特色专业。具体做法是:一是以“三个工程”(名师工程、精品课建设工程、精品教材建设工程)和“两个平台”(辽宁省中学语文教育研究与实践基地、辽宁省文艺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为抓手,为中学语文教学服务,为地方文艺事业服务,通过专业建设的核心项目带动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全面发展;二是建构“主学辅修、一专多能”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培养学生的师范职业能力作为核心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从事其他语言文字工作的能力,使学生成为专业特点突出、适应职业面广的复合型人才。2015年,文学院加大了对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改造的力度,实施“技能强化型”和“学术拔尖型”分型建设,这既是“主学修辅、一专多能”人才培养模式的进一步深化,也是为了落实辽宁省人民政府和辽宁省教育厅对师范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一、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分型建设”的必要性

2015年11月,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实施意见》(辽政办发〔2015〕89号),辽宁省教育厅在转发《实施意见》的《通知》(辽教发〔2015〕190号)中,就做好《实施意见》的落实工作提出了如下要求:“各校要进一步更新观念,提高认识,结合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十三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切实把转型发展作为深化综合改革,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突破口,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主动融入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不断提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各校要主动适应辽宁经济社会和三次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创造性,切实采取有力措施,针对学校改革发展的难点和瓶颈问题,聚焦专业设置、课程教材、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等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整体提升学校服务地方的能力和水平。”[1]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实施分型建设,另一个重要动因是辽宁省将要推行教师资格证制度。2015年12月31日,辽宁省教育厅印发了《辽宁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辽教发〔2015〕190号)。《实施方案》明确规定:“2015年12月31日之前入学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师范类专业学生,可以持毕业证书申请直接认定与所学专业相应的中小学教师资格。2016年1月1日之后入学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师范类专业学生,申请中小学教师资格者,不再执行直接认定的政策,须参加教师资格考试。”同时,确定了教师资格证的考试内容与方式:“考试分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笔试主要考查申请人从事教师职业所应具备的教育理念、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知识、科学文化素养和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和信息处理等基本能力;教育教学、学生指导和班级管理的基本知识;拟任教学科领域的基本知识,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的知识和方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面试主要考查申请人的职业认知、心理素质、仪表仪态、言语表达、思维品质等教师基本素养和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教学基本技能。”[2]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进行改造,实施“技能强化型”与“学术拔尖型”分型建设,就是为了落实省政府和省教育厅对师范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对学生进行分层培养,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应用型人才。此外,实施“技能强化型”与“学术拔尖型”分型建设,进一步明确了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专业定位和建设特色,确立了“学科性+职业性”的专业建设思路,以适应中文职业岗位需要为培养目标,构建“专业基础能力+专业岗位能力”的课程体系,逐渐形成综合素质高、专业应用能力强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分型建设”的内容与目标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一向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教师教育的职业能力。首先,着力夯实专业基础,实行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专业拓展课的三级课程模式,既注重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也努力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专业实践能力,还大力发展学生的理论思考、理论概括能力。通过这样的课程设置,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学生能说会写,既具有十分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学科的知识理论素养,又具有过硬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践技能。其次,实施“双领域”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在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文艺学等专业课程教学中,联系中学语文教学的实际,融入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课程的内容,培养学生语文教学的素养和能力。目前,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校级重点建设专业1个;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优秀课程1门,省级资源共享课程1门,校级重点课程11门,校级网络课程15门;校级教改立项19项;校级精品教材1部。此外,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教师共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其中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3项。

为了适应时代和学生的需要,为了尽快适应辽宁省教育改革的大趋势,文学院在上述教学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化技能型”与“学术拔尖型”分型建设的改革思路。这项改革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完善课程体系,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将分层建设与课程体系建设统一起来;二是建设学生实践平台,根据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往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着力打造实践平台,为培养技能型人才提供重要支撑。

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体现了分型式人才培养的理念,优化课程体系,体现专业特色,同时开设多方向选修课程,拓展知识体系,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教学平台;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建设网络教育平台,以现代技术手段培养新型现代教育人才,体现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能力;强调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突出合作精神与团队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长期以来,我们的高等教育常常“把学生基础学力视为同一水平(一般是以本校录取的分数段为依据),在这个基础上,确定对学生进行‘绝对评价’标准,即培养规格和相对应的课程考试标准。这种‘绝对评价’方式在学生起点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仅从课程学习成绩的角度,起到了鉴定作用和激励作用,但它存在着明显缺陷”[3]。这种对人才进行绝对评价的方式无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更不能培养出真正的人才,因此,我们要优化培养方案,按照学生的学习要求、人生规划及学习实际,研究和设计分型式的培养目标,从而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有机结合,打通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建立将理论知识的传授与课外实践能力互动,专业教育与教师职业技能教育互补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实践教学,推进人才培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中学和社会的文学专门机构合作,建立新型的学生见习、实习的实践教学基地,确立专业实践长效机制,在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分型建设”的方案

1.“分型建设”培养理念辨识。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应了解“分型建设”的内涵与目标,尽早明确自己的学业定位与职业定位,能够积极主动地融入到“分型建设”的教改项目中,真正成为专业建设的主角。教师层面,应通过有效的课程设置与教学设计,实现“分型建设”的人才培养目标。

2.制定符合“分型建设”的人才培养方案。其基本思路为:适当调整一年级与二年级专业课程,重点打造三年级与四年级本科生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认真设计各年级“小学期活动”的具体内容,从而实现“分型建设”的专业改造目标。

3.适当调整当前课程体系,为分型建设打下课程基础。

4.重点利用“小学期”,设置活动方案、训练方案,打造实践平台。

5.制定与分型建设相适应的教师工作量核定细则。

按照本教改的思路,具体实施方案大致分为三个层次,各层次相互协调和配合,最终实现“分型建设”的总体目标,具体如下图:

图1

按照上述专业建设思路,提出以下具体措施:

1.立体实践教学体系和平台建设。在校内,进一步优化“小学期”实践课程体系,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认知实践、专业实践、创业活动、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建立“学生大学期间创新、创业平台”,每年资助“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进一步加强专业竞赛和专业、职业相关证书的培训工作,每年资助专业竞赛活动,对竞赛取得成绩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逐步将本专业学生大学期间所取得专业资格证、职业资格证、职称证纳入学生考核体系中,最终实现与学分认定对接,完善相关制度。此外,继续加强教育实践、其他职业实践平台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实训基地。

2.设计学生自治型教学管理模式,建立专业性的学生社团。在各年级辅导员及学生会的大力配合下,设置学生互助学习小组、学生学术沙龙、学生读书会等自治性活动,并逐步纳入学分管理体系。

3.大力推动就业指导、培训工作。按照用人单位及职业要求,开展就业指导和培训,聘请中学优秀语文教师及其他岗位优秀人员进校园,开设毕业就业指导和培训微型课程。同时,积极开展能够使学生职业素养和专业综合能力得到提升的各种活动,将模拟面试大赛、说课(讲课)大赛、文学专业知识竞赛、文学专业特色活动节等四个活动打造成品牌。

4.开设学术拔尖型(卓越人才培养方案之一)实验班。从第三学年起,开设一个学术拔尖型实验班,制定新的人才培养方案、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开拓学生的学术视野、培养学生的学术思维,为学生打造学术性学习空间。

总体说来,“分型建设”是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改革发展中具有共性的课题,对所有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均有参考价值。在具体实施“分型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将按照“不断探索、积极实践、逐步完善、认真落实”的工作思路,尽快实现“强化技能型”与“学术拔尖型”人才培养目标。正如有的研究者所说,“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人才培养机制所强调的,是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式要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人才市场需求,适时地进行调整、改革与创新。其核心内涵,是大众化背景下人才市场需求及其变化决定着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的发展和变化,高校要及时关注人才市场需求及其发展变化,并在学校内部建立起敏捷的、应对市场人才需求变化的办学机制。”[4]

[参考文献]

[1]辽宁省教育厅.转发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实施意见通知:辽教发〔2015〕162号[EB/OL].(2013-03-10)[2015-11-13].http://www. lnen.cn/zwgk/zwtz/283583.shtml.

[2]辽宁省教育厅.关于印发《辽宁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辽教发〔2015〕190号[EB/OL].(2015-12-31)[2016-03-10].http://www.lnen.cn /zwgk/zwtz/284169.shtml.

[3]赵贤德,冯寿忠,司马周.大众化条件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人才分型培养的理论与实践[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11):64.

[4]李金奇.市场机制导向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1(8):34.

(责任编辑:李天喜)

收稿日期:2016-02-01

基金项目:沈阳师范大学教改项目;辽宁省教改项目( UPRP20140660)

作者简介:巫晓燕(1973-),女,四川新都人,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824(2016)04-0064-04

Division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Normal)Specialty

Wu Xiaoyan,Zhao Huiping

(SchoolofLiberalArts,ShenyangNormalUniversity,Shenyang,Liaoning110034,China)

Abstract:“Skill-enhanced and academy-enhanced” construction is an initiative transformation for the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normal) majors from School of Liberal Arts, 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 Skill-enhanced construction aims at the basic goal of developing students’ skills of teaching education, and explores the training of their other professional skills. Academy-enhanced construction intends to cultivate students’ academic interest and improve their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The two training modes complement each other, take student’ s success as starting point and expand th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and research ability so as to realize the overall goal of talent cultivation.

Key Words: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normal) specialty; division construction; basic goal

赵慧平(1956-),男,辽宁绥中人,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

猜你喜欢
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哈尔滨新区师范附属小学校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品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作品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试析汉语言文学教学如何提高实效性
探析汉语言文学中国学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