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协同创新的机制体制研究

2016-08-01 05:12李添
企业文化·下旬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体制机制协同创新校企合作

李添

摘 要:加快推进校企协同创新,需要重视体制机制的研究。在国内,首先是存在众多高校的发展受到区域内高新产业的限制这一不足,其次是不能高效的实现对校企的管理与应用。因此,推进校企协同创新发展成为了这些高校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另外校企协同创新的机制体制问题多多,其中如何有效地突破现存的体制壁垒、机制障碍,如何构建符合学校发展实际的体制机制,是高校实施协同创新必须解决的首要任务。这也符合协同创新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推动人才、技术等多方面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校企合作;协同创新;体制机制

一、高校协同创新互利共赢

在国外,校企协同已经有了非常丰富的建设经验和成熟的建设体系,而且目前在国内,同样也有不少校企协同的先进实践案例,出现了一批经济效益好、校办产业有一定规模的高校。但是,有些处在区域位置偏僻、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的高校,由于大型企业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滞后等因素,导致在开展校企协同机制体制创新改革时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和局限。

一方面,这些学校缺乏发展资源,人才引进受限较大;另一方面,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有待提高。因此,开展校企协同显得格外重要和紧迫。基于开展校企协同,学校方面不但可以吸纳企业资金促进发展,还可以利用企业的先进设备和技术来提高教育质量,甚至可以让校企双方人才互为所用,同时,通过校企协同还可以在联合招生、学生实习、就业和企业技术人员培训、科研等方面进行互补,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协同。

二、高校协同创新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校董事会作用尚未得到高效发挥

新时期,我们国家相当重视教育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经验的不断积累,部分学校组织成立了高等学校理事会(董事会)。这在高校办学的制度方面是一个重大的改进和创新,为高校协同创新体制机制这一工作的发展和实施提供了新的契机。2014年9月1日起施行的《普通高等学校理事会规程(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37号),既是对高校理事会创新模式的肯定,更是对高校理事会健康、有效、规范运作的要求和鼓励,主要目的是引导和促进高校健全理事会制度,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给高校与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预留更大的合作空间,并实现多赢局面,推动经济社会向前发展。《普通高等学校理事会规程(试行)》明确了高校理事会的组成、职能和作用,但是调查显示,现如今众多学校董事会一直未能高效执行其应有职能,这阻滞了高校协同的创新发展,其中,董事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理事会成员未能明确自身职能,即未能认识到自主办学、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等职能,二是理事会在运行中的结构不够完善,缺少科学合理的规章规定来规范运行;总的来说董事会在校企协同机制体制的创新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务必要高效发挥董事会应有的作用来推进校企协同的发展进程。

(二)缺乏合理的资源共享、利益分配机制

基于协同创新,所参与的企业和个人拥有的资源、付出的劳动以及自身的利益均存在着不小的差异,不能很好的保持一致。因此,一旦出现资源共享和利益分配两机制不合理的现象,这样会严重影响协同创新的发展,同时这一问题也将影响高校、政府及企业三方的强强合作,影响高校的自主办学以及自主创新等活动的开展,也会造成理事会对高校工作监督不到位现象的产生,综合来看,影响到了校企协同的发展。

三、构建符合高校发展实际的协同创新体制机制

基于新形势,高校开展协同创新,最重要的是解决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不断创新体制机制。要根据高校现存的体制机制,充分看到其不足的地方,把重要的突破点放在对体制机制的深化改革上,并努力抓住这一突破口,想方设法的排除创新体制机制上的阻碍,以实现高效、开放、集成、多样作为校企协同建设的阶段性目标,争取将高校创新水平以及人才教育水平提高到新的层次上去。

(一)充分履行理事会的基本职责

高校学校应该积极完善理事会制度,保障理事会及其成员充分的了解并参与学校的相关事务。并应结合实际情况,与相关的企业建立长效的合作机制,不断的提升高校对社会的服务能力。理事会成员应该能充分的听取相关方面的意见,扩大决策民主。最后,理事会要有完善的监督体制机制,积极接受社会监督,提升社会的责任意识。

(二)全面优化理事会结构

协同创新不仅需要学校主管部门参与,同时也需要民主、创新等多方面综合性的人员加入,高校应充分优化理事会结构,联合多方人员,可以由以下四部分组成,1.高校主办方、管理单位、协同建设部门代表;2.高校各部门职员、教学科研方面人员、教师学生代表;3.国家政府等相关支持高效协同发展的机构;4.杰出校友、社会知名人事、国内外知名专家。另外还应当督促理事会的各方面代表做到比例均衡,使其能充分、有效地发挥理事会的作用。

(三)高校应构建科学的评价机制

现行的教师评价体系已极大的阻碍了高校的发展,高校教师们基于这种评价体系只是一味的注重论文发表的数量、课题的级别,或者是获奖的级别等,根本不再关心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和推广。高校应尽快摒弃以获奖级别、论文数量等评价因子的现行的评价机制,让研究者更加注重转化科研成果,并大力强调科研成果应有针对性、适应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水平,激励教师积极主动参与协同创新,努力建成科学有效的激励措施和评价体系。

(四)构建良好的交流与合作模式

推动协同创新必然要求加强合作与交流。高校应积极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合作,主动邀请或利用优势条件引进国内外高水平专家学者,积极合作创新,努力将协同创新提升到新的高度。另外还应该及时更新发展模式,密切联系企业共同发展,双方的有机结合加上高校内部的积极配合相信一定可以大力推进协同创新的发展。

(五)构建丰富的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核心任务,而协同创新体系的构建直接被人才培养质量所影响,因此,该方面的构建工作变得十分重要,新形势下,校企协同主要可以通过对学生培养、人才培训、技术服务、联合组建研究中心途径来实现,同时也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有效依据,丰富人才培养模式迫切需要高校工作的重视,首先可以通过组建跨学科研究中心、实验平台等多种形式,高校内部专业之间进行联合研究,高校科研人员与企业技术人员相互交流合作,提高高校人员的整体学术水平,形成优势知识结构,从根本上推动人才培养工作的发展;其次校企联合组织人才培训,积极利用有利资源进行人才培养,还有可以针对性人才培养方法,因材施教,这对不同专业技能的学生等进行最合适的教育培养。可见丰富教育模式,积极改革创新是校企协同的重要突破口。另外校企双方协同创新策略是实现高校高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利用双方优势共同建设科研平台以及实践基地,着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国家社会输送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

四、结束语

通过建立高校和企业(特别是校董事会成员单位)的协同创新机制,能够大力发挥校董事会的作用,并不断完善校董事会的体系结构,使其真正成为学校、企业以及政府之间的一条重要的纽带。基于协同创新,企业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提供高校学生实习和就业机会,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并在联合办学等方面支持学校建设。同时,学校应在企业人才培训方面充分展现优势,推动科学研究发展,加强对企业的技术指导,并积极与企业搭建合作平台等。创新机制,明确高校理事会职能,发挥实际作用,使得协同创新机制体制能真正的推动高校和企业实现互利共赢。

参考文献:

[1]张力.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战略意义和政策走向[J].教育研究,2011(07).

[2]邹晓东,陈汉聪. 创业型大学:概念内涵、组织特征与实践路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03).

[3]顾永安. 校地互动:地方高校科学发展的新思路[J].高等教育研究, 2011(02).

猜你喜欢
体制机制协同创新校企合作
检察机关不规范司法行为的原因分析
云服务环境下的高校协同创新研究
高职院校深化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探索
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高校脑科学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研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