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实践类课程教学体系建设及教学归档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以东华大学外语学院为例

2016-07-31 23:27张兰芳黄培希
关键词:外语学院外语类东华大学

张兰芳,黄培希,赵 萍,张 曦,王 蕾

(东华大学 外语学院,上海 201620)



外语实践类课程教学体系建设及教学归档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以东华大学外语学院为例

张兰芳,黄培希,赵 萍,张 曦,王 蕾

(东华大学 外语学院,上海 201620)

高校外语类实践课程建设和管理是高校课程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基于对高校外语实践类课程建设和管理现状上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设管理要求的综合考量,对东华大学外语学院进行了优化实践类课程建设和管理的一系列探索与实践:完善外语实践类课程教学体系;建立外语学院实践类课程教学归档管理标准;建立立体化的教学归档平台(纸质归档和电子归档并存,建立实践类课程成果展示区),实现实践类教学材料收集、展示一体化。旨在通过对东华大学外语类实践课程建设和管理上进行有益探索来促进高校外语实践类课程的建设和管理。

实践类课程;教学体系;教学归档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对人才培养要求的日益提高,高校对大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也日益重视起来。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高等学校要强化实践育人的意识,区别不同学科对实践教学的要求,合理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要切实加强实验、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保障各环节的时间和效果,不得降低要求。”[1]实践类课程是培养当代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培养质量[1]。对于高校外语类专业来说,外语实践类课程的实施对学生利用语言进行沟通表达、分析解决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外语实践类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也直接关系着外语类专业学生的语言综合实践能力以及就业竞争力。对外语实践类课程进行优化管理有利于提高实践类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 高校外语类实践课程建设的思考

(一) 外语实践类课程建设现状

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有计划地组织学生以获取感性知识、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增强实践能力、培养综合素质、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试验能力为目的的多种教学形式的统称[2]。外语实践类课程是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岗位职业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对于语言类专业来说,实践类课程的开展是外语教学过程应该贯穿始终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3]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以及整体办学水平不断提高的新形势下,包括笔者单位在内的许多高校外语学院对实践教学环节都很重视。以笔者所在东华大学外语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为例,我院将实践类课程设置为英语、日语两个专业的高年级必修课。根据学院两个专业现有年级(2013级至2016级)的教学计划看来,英语专业实践类课程学分数为29学分,占据专业所有必修学分的21.01%(29/138);日语专业实践类课程学分数为30学分,占据专业所有必修学分的21.58%(30/139)。英语专业开展的实践类课程主要为:“语言实践(1/2/3/4)”(各种俱乐部活动形式)、“专业实习”(近几年为“上海电影节、上海电视节(以下简称两节)志愿者活动)、“企业实习”、“毕业论文”。日语专业开展的实践类课程主要为:“专业理论与实践(1/2)”“中外大学生共同研究与实践”“日语听说实践”“日语口语实践”“任务型国际交流实践”“毕业论文”。其中“中外大学生共同研究与实践”“日语听说实践”“日语口语实践”“任务型国际交流实践”四门是日语专业2015年调整了培养方案后新增的四门实践类课程。

(二) 外语实践类课程教学归档的内涵及要求

实践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巩固知识、锻炼能力,培养素质也需要实践。我们要充分认识实践教学在学生实践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中的重要地位。[4]高校外语类专业要摒弃过去因“重理论,轻实践”造成学生只会读写不会利用语言进行交际和实践创新的教学模式。我们应正确认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坚持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发展[2],同时形成“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促进理论”的良性循环[4]。

作为实践教学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教学档案管理对于实践教学工作的规范有效开展有着重要意义[5]。实践教学的材料不仅是教学评估的重要凭证和重要依据,而且也是人才培养的参考资料。完整地保存反映实践教学过程、经验、方法、结果的材料,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为学校培养人才提供宝贵的财富[6]。同时,抓好实践类课程教学与实施的“第一手材料”,也能为教师提供教改的素材和参考。搞好实践教学的管理工作,就抓住了整个教学管理工作的一个关键[7]。因此,我们在重视实践教学的同时还要重视对实践教学的管理归档,使其成为高校外语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践类课程教学归档的要求可以简要地概括为“规范化、系统化、可追溯、可展示”。

(三) 外语实践类课程教学归档常态中存在的不足

经过对几所高校的调研,结合东华大学外语学院在2016年11月迎来的教育部普通高校本科审核评估前期的专业评估自查,发现许多高校外语类专业虽开展了很多实践性课程,但却不重视相关教学材料的归档管理工作,在归档常态上普遍存在“过程重现难、评价难、无规范、展示性弱”的现状。具体表现为以下不足之处:(1)普遍存在重传统课程考卷归档,轻实践课程归档的现象。管理上比较随意,对教学的成果缺乏总结意识,考核材料都分散在教师手中。最终教学管理层面只能见到学生的分数,不见材料。(2)作为实践性较强的外语类课程教学,缺乏相应的实践类课程教学归档标准。没有一个相对规范的实践类课程教学归档的文件,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就无法进行科学合理的归档。(3)缺少动态的实践教学归档展示平台。由于对教学成果的疏于集中管理,使得很多特色实践类课程成果无法得到展示和宣传,不利于学院实践类课程的长远建设和开展。

二、 东华大学外语学院的探索与实践

(一) 完善外语实践类课程教学体系

张忠福教授提出依据高级实用型人才素质和能力要求,构建由基本技能层、综合应用能力层、创新能力层的“三层次”实践教学体系。[2]因此,我们本着“重技能、重应用、重创新”的原则,以东华大学2016年11月教育部本科审核评估为契机,对实践类课程教学体系重新进行了梳理和完善。我们将两个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更新为专业技能实践、专业理论实践、综合创新实践三大模块。在本次评估中,英语专业将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实践教学体系中,丰富了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更加注重学生英语综合创新能力的培养。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在本次评估中,日语专业对2016级培养方案(根据学校学生培养方针,16级后进校学生将参照最新修改的培养方案)进行了调整,在实践教学模块的调整上表现为降低了毕业论文的学分比重,增加了“日语视听说综合训练”“日本时事听解”“口译训练与技法”“日语交替传译综合训练”“日语口译实践”五门课程,将实践类课程的总学分由原先的30学分提高到了32学分,学分比重由原来的21.58%提高到了22.54%(32/142)(培养计划修改后总学分调整到142学分),丰富了日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更加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实践能力的提升。具体如图2所示。

图2 日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日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综合创新实践模块内的“任务型国际交流实践”课程教学大纲中已涵盖了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以及各种学科竞赛活动。因此,该图中不再单独列出。

(二) 建立外语实践类课程教学归档管理标准

为解决目前高校外语实践类课程教学“过程重现难、评价难、无规范、展示性弱”的现状,便于对外语实践类课程的统一管理,笔者认为有必要建立一套外语学院实践类课程教学归档管理标准。根据课程的实施方式以及课程对学生考核结果的形式,我们将其分为四大类进行教学归档。具体如下:

1. 传统课堂教学类。主要指以传统课堂形式授课的课程,期末考核方式为卷面和口语、听力结合考核。我院主要体现为日语专业的专业技能实践课程,如“日语听说实践”“日语口语实践”“日语视听说综合训练”“日本时事听解”“口译训练与技法”“日语交替传译综合训练”“日语口译实践”等实训课程。这类课程通常还是课堂授课,因此可以采用纸质归档和电子归档结合的方式进行归档。纸质归档延续传统的试卷文档盒归档方式,电子归档时以学期为单位,建立文件夹(文件夹名称:学期+课程名称+课程代码+任课教师姓名),采取一个教师一个学期一门课一个文件夹的方式。

2. 毕业设计类。对于外语学院来说即毕业论文,最终呈现的是纸质的论文。对毕业论文的归档管理需建立论文指导规范,如论文开题的规范、中期检查规范、评阅规范。答辩后由各系部论文管理专员统一整理,以资料袋的形式单独归档。资料袋上写出清单,按班级和学号进行编号排序。

3. 项目活动类。通常是采用项目或活动灵活分组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校内或国际交流、调查、研究的实践能力培养课程。如:“语言实践”“专业理论与实践”“中外大学生共同研究与实践”“任务型国际交流实践”“创新创业(第二课堂)”。这类课程由于不是传统的课堂教学,其考核方式主要是实践活动作品、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等,因而可以将很多有代表性的作品做成彩册打印展示,电子制作的作品可以存储于文档室电脑,必要时可以通过显示屏展示,实现归档、展示一体化。

4. 实习实践类。通常是指专业实习、企业实习、社会实践等。考核结果主要是参与到企业、社会组织中进行实习实践的实习报告、实习小结等纸质材料,也有部分是实习实践的图片和音、视频等电子材料。这类课程也采用纸质归档和电子归档同步进行的方式。纸质材料根据专业、年级、班级单独归档,特色实习实践材料可以彩色打印以供展示。图片,音、视频等电子类的材料存储在文档室电脑中,可以通过显示屏进行展示。

(三) 建立立体化的教学归档平台,实现收集、展示一体化

1. 完善硬件设施,实现纸质归档与电子归档并存

传统的单独的纸质归档已经不能满足目前多种课程成果归档的需求。随着网络技术的成熟,电子档案与多媒体信息相结合,通过用视频、音频或用数字代码形式存储事物信息的原来形态,形象生动地再现历史活动状况,从而改变了纸质档案记录信息的单一性,使反映出的信息图、文、声、像并茂[8]。因此我们需要完善相应的硬件设施。为了满足多种形式的管理需求,我们采购了电脑、播放显示屏、大容量移动硬盘。

根据上述实践类课程的归档管理标准,我们按照类别对近两年实践类课程进行了归档和整理,如对传统课堂教学类的几门课程不光要求试卷归档,还要求教师们对口语和听力考试进行录音留文档室电脑存档。在毕业论文的管理上英语、日语专业分别制作了毕业论文管理文件汇编册,使得对于毕业论文的管理有章可循,同时在对论文进行传统资料袋归档的基础上将资料袋进行了更加合理的编目排序。在“语言实践”“专业理论与实践”“中外大学生共同研究与实践”“任务型国际交流实践”“创新创业(第二课堂)”等项目活动类实践课程的管理中,我们要求教师将授课的资料根据上述归档标准进行了纸质和电子归档,特色实践材料打印成了彩册。在实习实践类课程的管理上,将原先分散在辅导员和教师手中的实习总结、实习报告根据相应归档管理标准进行收集归档。

2. 建立实践课程成果展示区

针对项目活动类、实习实践类的实践类课程,一些俱乐部类的、国际交流形式的课程成果可以制作成精美的彩册,在档案室单独开辟一块区域以供展示。为此,我们采购了展示架,在英语专业“语言实践”课程成果展示上,我们印制了一系列反映俱乐部活动的彩册置于展示架上进行展示和宣传。如CultureandArt、OriginalityInspiration,是由几个人成立一个小组制作的全英文电子杂志,学生主题自拟,图文搭配,有目录,有介绍,版块之间相互串联;还如“MyFamily”是学生在采访了家人之后手工制作的一本全英文家庭故事相册。我们还把英语专业每个班级每名同学的专业实习总结以图文方式进行了汇总印制成了一本“我在两节的日子”彩册以供展示。我们还将日语专业“任务型国际交流实践”课程以报告的形式做成了“都市调查中日共同研究”置于展示架上以供展示,赴日交流的学生用日文描述了在日本的各种生活体验,并附上所闻所见的照片。此外,我们也展示了两个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优秀成果。这些彩册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课程的实施形式、过程和结果,图文并茂,既方便了师生平时的查阅,也起了展示展览的作用。具体如图3、图4所示:

图3 实践类课程成果展示1

图4 实践类课程成果展示2

三、 实践类课程优化管理实施成效

通过以上举措,我院在实践类课程的管理上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我院对实践类课程教学体系进行完善后,学院的实践类课程变得更为整体化、系统化,实践教学的开展更有操作性;通过建立实践类课程教学归档的管理标准,学院在实践类教学归档管理上变得有章可循,有制可依。同时,根据考核方式的不同,将课程种类进行了划分,采取了多元化的归档方式,并对特色的教学成果进行立体化的展示,填补了以往实践教学归档上的空白。总之,我院对近几年的实践类课程教学成果的归档和展示后,实践教学过程和教学成果变得“看得见、可追溯”,有效提升了学院实践性教学效果,提升了学院人才培养的质量,也为整个高校外语类实践教学的管理提供了典范和示范。

四、 结论及展望

本文基于实践教学对于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以及对外语实践类课程在外语类专业人才培养上的重要地位的认识,对东华大学外语学院实践类课程优化管理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对外语类实践性教学体系进行有效的梳理,建立外语学院实践类课程教学归档的管理标准,以及对实践类课程进行科学合理的归档和成果展示,使实践教学变得“看得见、可追溯”,有利于提升整个外语实践教学的质量,也能够引起教师们对实践教学的重视。而实践性教学质量的提升也为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提供了反馈和建议,从而能够进一步改进理论课程的教学质量。后续的工作是希望保证实践类课程教学归档常态化的同时,建立实践类课程教学归档信息数据库,对教学成果展示在一体化的基础上实现信息化,使其作为一种资源更方便师生共享。

[1] 刘元林,张增凤,孟庆强.实践类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8):126-128.

[2] 张忠福.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实践教学体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2):11-14.

[3] 谢小苑.外语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2,(2):7-10.

[4] 朱正伟,刘东燕,何敏.加强高校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7,(1):76-78.

[5] 陈伟.高校法学专业实践教学档案的管理[J].兰台世界,2012,(2):41-42.

[6] 连红,王鉴棋.实践教学档案系统管理的动态模式探析[J].四川档案,2008,(4):30-31.

[7] 史金联.高校实践教学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24):154-156.

[8] 郭洋洋.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并存时期档案管理若干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4):181.

2016-10-06

张兰芳(1984—),女,安徽黄山人,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高校教学管理,外语教育技术。E-mail:lfzhang@dhu.edu.cn

G40-058

A

1009-9034(2016)04-0198-05

猜你喜欢
外语学院外语类东华大学
募集52万件物资驰援东华大学
东华大学研发出可体内吸收型蚕丝导线
外语类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青岛工学院应用实践小学期为例
东华大学开发出全纤维结构智能电子皮肤
How to Understand the Story of an Hour Using Id, Ego and Superego
Pilot Study f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iteness and Prosodic Features
Using visual pedagogy to help adult immigrant in Australia
外语类院校全口径PGT英语学习模式研究报告
构建外语类慕课质量评价量表分析
建立高校外语类慕课质量评价体系的必要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