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妮,周 颖,张华鹏,吴子婴,胡国樑
(浙江理工大学 材料与纺织学院,杭州 310018)
关于高等院校“纺织品检验与贸易”本科专业方向建设的探讨
——以浙江理工大学纺织品检验与贸易专业方向为例
李 妮,周 颖,张华鹏,吴子婴,胡国樑
(浙江理工大学 材料与纺织学院,杭州 310018)
本文分析了纺织品检验与贸易专业方向的现状,并以浙江理工大学的纺织工程专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在该专业方向下设置纺织品检验与贸易本科专业方向的原因,并从纺织品检验与贸易专业方向的特点、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验室建设这几个方面对该专业方向的建设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纺织品检验;贸易;本科;专业方向
纺织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包含纺织工程、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和服装设计与工程四个二级学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下简称目录)中规定纺织类本科专业为纺织工程(081601)和服装设计与工程(081602),特设专业为非织造材料与工程(081603T)和服装设计与工艺教育(081604T),而目录中规定轻工类本科专业为轻化工程(081701)。也就是说,纺织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的四个二级学科除了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本科专业目录中都有直接与其对应的本科专业。
目前,国内纺织高等本科院校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主要通过在纺织工程专业下设置专业方向的模式进行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如表1所示,以东华大学和天津工业大学为例:东华大学建立了纺织材料系,并通过纺织工程专业下纺织品检验与商务方向进行本科生培养;天津工业大学设纺织品检验与商务系,通过纺织工程专业下纺织品商务与检验专业方向进行本科生培养。这种招生与培养模式逐渐成为国内纺织院校认同的培养模式,并受到学生和社会的广泛认可。随着纺织工程本科人才培养的多元化,以社会需求为人才培养导向,按专业方向招生和培养已经成为纺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
浙江理工大学材料与纺织学院纺织工程专业下已有纺织技术与贸易、针织技术与贸易、纺织品设计3个方向,形成以“纺织工程+艺术设计”和“纺织工程+商品贸易”为特色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新模式。目前本校在纺织工程专业下新设纺织品检验与贸易方向,并在此新专业方向以及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专业硕士点和博士点的基础上,成立了纺织材料系。自此,浙江理工大学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二级学科将具备完整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人才培养体系,这将更有利于促进本校纺织专业的发展,紧跟时代潮流,为社会培养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方面的人才。
表1 两所纺织院校纺织工程专业的本科培养方向
我国是纺织大国,浙江省是纺织大省,社会上亟需和国际接轨的纺织品质量检验、控制和贸易方面的人才;另外,随着纺织加工技术的发展,纺织生产对设备的依赖性越来越高,对劳动生产技能的依赖性将逐渐降低,纺织加工对质量控制的依赖性将越来越强,纺织质量检验与控制将成为高质量纺织产品生产中极为重要的技术手段。虽然,国内有多所纺织类高职院校(如武汉职业技术学院[1,2],辽宁轻工职业学院[3-5],大连轻工业学院职业技术学院[6])设置有纺织品检验与贸易专业,但它们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市场对纺织品检验方面人才的需求。浙江理工大学处于纺织产业的集中地和沿海发达地区,具有纺织品检验与贸易方向人才培养的地域与经济区域优势,培养该方向的本科人才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
本文就在浙江理工大学纺织工程专业下如何设置纺织品检验与贸易方向进行了探讨,希望通过纺织品检验与贸易方向本科生的培养增加我校纺织工程本科生培养的多样性,丰富我校纺织工程内涵,并进一步推动我校纺织材料学与纺织品设计学科建设。
浙江理工大学纺织工程专业经过长期的建设和发展,已成为国家特色专业、浙江省重点专业和省优势专业,所属学科为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具有纺织工程学士、硕士和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纺织工程专业办学整体水平处于国内同专业的前列。纺织工程专业专业建设已日趋完善,因此如何在纺织工程已有专业方向的基础上建立纺织品检验与贸易专业方向,既不脱离纺织工程专业培养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又不和已有的专业方向雷同,突出纺织品检验与贸易专业方向的特色,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另外,由于我们面对的对象为纺织品,而随着纺织技术的发展和功能纺织品的出现,现代纺织品既涉及高分子材料领域的知识,也涉及无机材料领域的知识,同时还涉及物理和化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如何让学生在如此庞大的结构体系中学到适应市场要求、突出专业方向特色的专业知识是我们需要解决的另外一个关键问题。
我们认为纺织品检验与贸易专业方向的学生既需要具备一定纺织工程专业的工程背景,又需掌握扎实的材料分析与测试方面的理论基础,重点学习各类纺织品的检测技术,掌握检测结果的分析和处理,能够进行纺织品结构和性能设计,并能通过检测结果调整纺织品加工工艺流程,从而控制纺织品的质量,促进纺织品在国内外市场的贸易流通。这样逐渐形成以“纺织工程+材料设计”为特色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本专业方向培养的学生将具备扎实的纺织材料与工程领域中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以及一定的纺织品贸易知识,具备综合分析和解决纺织材料质量检验和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能运用已掌握的知识、方法、仪器来检测和评价纺织材料的结构、性能和使用及加工特性;能在检测和评价的基础上,具备提出和解决纺织工程和纺织品消费使用中技术问题的能力;能从事对纺织材料改善和新型纺织材料的研究、设计、成形和应用工作;能在纺织品流通领域从事贸易工作。
本专业方向要求学生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知识,掌握机械基础、电工电子技术等工程技术知识,掌握外语、文献检索、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科技写作等工具性知识,掌握纺织材料的基本性能,学习纺纱、织造等纺织科学与工程主干学科知识;要求学生以纺织类专业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为基础,系统地学习纺织产品的生产原理和制备技术,掌握纺织材料的结构、性能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能进行纺织新材料结构和功能设计,具备纺织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要求学生掌握各种纺织品的检测方法,通过检测结果对纺织品的质量进行控制,进而设计纺织品的结构和性能;要求学生掌握纺织品贸易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现代企业管理,具备国际化纺织品流通运作、现代纺织企业生产管理的相关知识,具备从事贸易工作的基本能力。通过以上要求,使学生具备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实践的能力,并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同时具备系统的工程素质、良好的专业素质和严谨的科学素质。
课程设置将决定学生学习哪些方面的课程,掌握哪些方面的知识,是培养目标的实现途径和培养要求的具体体现,课程设置对于本科生知识层次和技能的培养极其重要。我校所设置的课程包括通识教育、专业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和独立开设的实践课4个部分,课程性质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为进一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选修课(含分层分类教学课程)学分的比例不低于50%。要求学生在3~6年内最低修满165个学分,其中包括5个学分的第二课堂学分。
通识课程强调英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数学、物理等课程的掌握,学生通过学习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了解国家政策法规,掌握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同时,为了顺应时代趋势,满足学生创业的要求,在通识教育中设置了创业基础课程,使得有创业想法的学生能够有更好的创业理论支持,实现创业。
专业基础教育课程强调让学生打下较为宽厚的专业基础,有利于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毕业后适应社会与科技的发展和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该部分课程首先通过设置“纺织学科导论”和“学科专题讲座”两门课程,使学生入学后对纺织工程专业以及纺织工程专业下各个方向有初步的了解,以便学生在第二学期期末专业方向分流时了解各专业方向,从而正确选择其专业方向。专业基础教育课程是关于材料与工程知识的学习,其中,“纺织材料学”、“高分子物理”、“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课程相辅相成,学生在学习材料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从微观和宏观掌握纺织材料的形态结构和性能以及形态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为学生设计纺织品奠定坚实的材料基础。有别于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学生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能够从理论上更深层次地掌握纺织品检测技术,并能主动地进行纺织品设计。而学生通过“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机械设计基础”“工程力学”课程的学习,能够具备一定的工程基础。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选修纱线、机织物、针织物、非织造布、服装方面的课程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掌握这些产品的织造工艺和产品性能,从而为后阶段纺织品检验的方法及根据检验结果调控纺纱织造工艺,控制产品质量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
专业教育强调进一步加强专业方向教育,凸显专业方向的特色和培养目标,使学生能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更好地满足工作要求。学生通过核心课程“纤维和纺织品测试技术”以及“纺织品标准和检验学”的学习,能掌握检测的各种方法、要求和步骤,能基本从事纺织品的检验工作。而核心课程“纺织品质量管理和控制”则进一步拔高了对学生的要求,要求学生能够通过检验结果对纺织品质量进行管理和控制。目前各大纺织企业对纺织品质量的管理和控制具有广泛的需求,但由于对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均要求颇高,这一方面的人才严重欠缺。我们希望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初步具有这方面的能力。“图像处理技术在纺织中的应用”“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方法”“科研软件使用技巧”等课程可以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处理检测结果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扩充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有可能的后阶段的研究生学习奠定一定的科研基础。该部分课程中贸易模块的课程满足纺织工程专业对学生在贸易方面的整体要求,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纺织品流通领域的相关工作。有别于高职院校“工贸结合”人才教育培养模式[7],该专业方向也拟培养适合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高素质人才。
独立开设的实践课强调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践课程的学习进一步加强理论课程的学习[8, 9]。其重点在于与前面专业教育部分对应的实践课程的学习,需要强调的是应该尽可能多地建立与各检验检测局和测试研究院等单位的联系,参与这些单位的培训或在这些单位进行实习,对于该专业方向人才素质能力的培养具有较大的提升作用[10]。
总之,纺织品检验与贸易专业方向的课程将以纺织工程工艺课程为基础,在学习关于纺和织的基础上,掌握各类测试分析方法,通过测试分析结果对原材料进行加工以及对纺和织的工艺进行调整,从而控制纺织品的质量,加快纺织品在国内外市场的流通。
为了适应纺织、服装出口和内销的需求,贯彻、执行我国目前制定的相关标准,我们在进行实验室建设时将注意以下几点:
(1) 保留一些老式的仪器设备,以便学生了解测试设备或测试技术的发展情况,比如纺织材料中回潮率的测试实验中,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得到纺织材料的干重,这些方法包括烘箱法、真空烘箱法、干燥剂干燥法、红外线干燥法、微波干燥法。需要对这些方法进行对比分析讲解,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各门测试技术;
(2) 配置一些行业中认可的高、精、尖的仪器设备,尤其是涉及安全性、功能性检测项目的。目前出口产品特别是出口到欧盟国家的产品,对产品的安全性检查非常严格,而安全性检查中常常涉及一些微量甚至是痕量的检查,在进行这些物质的检查时,对仪器的精度和灵敏度要求都很高;
(3) 为了提高测试数据准确性,取得各方认可,尽量配置国内外知名品牌的色谱、质谱、光谱、力学特性、气候等仪器设备。无可否认,在仪器的精准度方面,国外的仪器设备仍然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
(4) 学生在实践性环节中应尽可能使用与检测机构相同或类似的仪器装置进行实验和研究,充分与社会接轨。
纺织工程下纺织品检验与贸易专业方向以纤维及纤维集合体材料的认知与表征为主体,其与纤维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精密测量仪器、产业用纺织品、复合材料、生物与组织工程材料、表面与界面科学等多学科交叉,并与工程联系紧密。纺织材料检验与贸易专业方向的知识涉及物理学、化学、数学、力学、机械、电子商务、计算机基础知识以及纤维及其制品检验与评价的测量学和仪器学。本文从专业方向特色、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实验室建设四个方面对建设纺织品检验与贸易专业方向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从而进一步推动浙江理工大学纺织工程专业建设,丰富纺织工程专业的内涵。
[1] 包振华.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纺织品检验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重构[J].纺织服装教育,2012,27(4):322-325.
[2] 包振华.纺织品检验与贸易专业“ITE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3,(18):226-228.
[3] 刘润华.纺织品检验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5,13(2):110-112.
[4] 刘润华,宋东霞.高职纺织品检验与贸易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8(1):35-37.
[5] 刘润华.高职纺织品检验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J].纺织服装教育,2015,30(1):68,70.
[6] 乔燕.纺织品检验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07,9(3):23,24,29.
[7] 董艳.构建“工贸结合”纺织品检验与贸易专业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山东纺织经济,2015,(1):43,44.
[8] 包振华.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纺织品检验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4,(5):84-86.
[9] 牛建涛,周燕,官伟波,等.基于“工商融和”的纺织品检验与贸易品牌专业建设与实践[J].山东纺织经济,2015,(9):26-28.
[10] 赵双军,王化冰.基于现代学徒制下的纺织品检验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6,(3):79-82.
2016-10-05
浙江理工大学2015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纺织工程(纺织材料检测与商务方向)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jgyl201502)
李妮(1979—),女,湖北宜昌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本科高等教育方面的研究。E-mail: lini@zstu.edu.cn
G640
A
1009-9034(2016)04-02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