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李丽
(商洛学院 语言文化传播学院,陕西 商洛 726000)
应用型本科院校特色专业ESP和EGP教学实效对比研究
孙李丽
(商洛学院 语言文化传播学院,陕西 商洛 726000)
摘要:文章通过选取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色专业进行教学大纲对比,运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从词汇量、使用教材、教学方法、学习能力和技巧、课时量、兴趣和动机7个方面对EGP和ESP教学实效进行调查;使用AHP问卷量性数据分析得出词汇量这个影响因子影响力最大,课时量因子影响最小。结合教学大纲对比的质性分析提出调整教学大纲的参考性意见,使之既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又符合学生的发展,从而真正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特色专业英语教学实效,最终实现其服务地方社会的目的。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ESP;EGP;教学实效;特色专业
随着国际交流的加深,英语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更加广泛,因此高校无论是培养研究型人才还是应用型人才都需要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这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特别是其特色专业中的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1]。高校英语教学分为普通英语(EGP)和专业英语(ESP),而从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定位来看,ESP教学更能满足其要求。但从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来看,学习ESP之前仍需要开设EGP作为基础课程,如何达到EGP教学与ESP教学的最佳衔接是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教学的关键。本文选取了某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7个特色专业进行了EGP和ESP教学实效调查及对比研究,旨在科学编排教学大纲,做好两者衔接,提升英语教学实效,提高其学生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增强其就业竞争力以及职业岗位适应能力,满足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特色专业ESP的价值。
一、研究现状
教学实效是指通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等各种教学活动所达到的实际效果[2],即学生对知识的实际掌握程度和有效运用程度,可以从以下方面考查:词汇掌握、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及技巧、对教材的把握程度、所学课程的难度、教材形式的灵活度、知识的运用能力、考核测验的结果、英语学习的兴趣。研究教学实效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平衡学校教学与社会需求矛盾,实现教学价值。
最早关于大学英语教学实效的研究出现在1958年,主要从大学英语教学是否要结合专业、如何教授词汇和语法谈英语教学实效的提高[3]。其后,特别是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这方面的研究不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也的确促进了大学英语教学。但研究从内容方面看主要存在于对EGP和ESP学科建设、课程关系方面的研究[4],缺乏结合EGP教学和ESP教学实效对比研究两者的衔接;在研究对象方面,主要是对高职高专院校的研究[5,6],缺乏对具有地方特色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研究,而且主要是对一般专业的研究[7],缺乏对特色专业英语教学的研究。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选取某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7个服务地方性特色专业的1893名二年级和四年级学生,其中男生1052人(大二614人,大四438人),女生841人(大二527人,大四314人);文史类学生362人(大二242人,男生70,女生172;大四120人,男生35,女生85),艺术类学生73人(大二40人,男生18,女生22;大四33人,男生12,女生21),理工类学生1458人(大二859人,男生526,女生333;大四599人,男生391,女生208);834人通过CET-4(大二375人,大四459人),382人通过CET-6。
2. 研究工具
(1)教学实效问卷
两份问卷分别为大二学生(《应用型本科院校EGP教学实效问卷》)和大四学生(《应用型本科院校ESP教学实效问卷》)设计,采用统一指示语,均包括二类题型:(1)17道5选项选择题从课时量、教材内容、教学方法、词汇量、学习能力技巧、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7个维度调查目前英语教学实效;(2)1道因素排名题为7个影响教学实效的因子排名打分,得分最高为7分,最低为1分。
(2)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研究对象所在学校的英语教学大纲,包括各专业统一的EGP课程教学大纲和各专业ESP课程教学大纲。它们均包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开课单位、开课对象、总课时、选定教材、参考书、课程概述、教学目的、课时分配和说明十一部分。
3.研究程序
调查过程中以班为单位发放问卷1917份,答卷完毕后回收有效问卷1893份。采用Excel表格统计数据,并根据统计出的结果算出每道题的平均值,然后利用AHP数据分析法对收集到的有效数据进行分析。随后,对EGP课程和ESP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对比研究,描述分析教学大纲对特色专业英语教学实效的影响。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教学大纲的对比
1.课程类别:EGP课程为通识必修课,属于公共课;ESP课程为专业基础课,属于专业课。EGP可以作为ESP的先修课程。2.开课单位:EGP课程的开课单位为大学英语教学部,教师为英语专业;ESP课程为所在专业开设,教师为本专业教师,这要求任课教师即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又有很好的英语基本功和语言教学技巧,但这种教师在该校比较缺乏,影响了ESP的教学实效。3.开课对象:EGP课程的开课对象是非英语专业一、二年级的学生,这体现了EGP课程基础性的特点;ESP课程的开课对象是该专业四年级的学生,要求学生不但要有英语文化基础,更要有扎实的专业文化基础。但是实际情况是,大四学生面临着毕业和找工作的压力,不能够很好地学习ESP课程。4.课时分配: EGP课程为280课时,每单元学时分配中均安排有教授、讨论和习题环节的学时,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但是每单元讲授、讨论和习题的学时均相等,没有做到因教材不同而增减课时数量; ESP课程仅为32课时,课内全部为教师讲授的课程,没有讨论、练习和评价等实践课程,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很难得到及时有效的巩固和提高。5.选定教材:EGP课程选用教材为精读课程方面的教材,为《大学英语精读》(2006),要求学生系统地学习英语;ESP课程都是直接订购的介绍专业知识和专业题材的教材,没有紧密结合地方性的特色专业。 6.教学目的:EGP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使其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ESP课程是为了能够提高其阅读和翻译与本专业相关英语文章的能力,提高专业水平。7.教学内容:EGP课程是对语言知识(词汇、短语和语法结构)语言技能(写作和阅读技巧)的教与学,这违背了其教学目的,并没有体现对学生听说和翻译能力的教学;ESP课程是对专业术语的英语表达和使用,但是缺乏对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
(二)问卷的结果分析
1.评价因子的计算分析
根据上面的分析,英语教学实效的评价问题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建立AHP结构模型(见表1)。其中,教材内容的二级准则层为难度、时效性、能否为所学专业服务和灵活性;学习能力和技巧的二级准则层为听懂授课、听懂相关材料、用英语回答课上问题、用英语进行相关交谈、读懂相关文章、掌握阅读技巧和具备相应写作能力;课时量的二级准则层为周课时总量和周课时分配。
表1 教学实效评价的结构层次图
建立各方案层分别对准则层的判断矩阵,然后利用和法计算方案层各判断矩阵的权向量,得到EGP和ESP在七个准则方面的比较结果。将一级准则层向量与二级准则层向量对应相乘,得到各因素的组合权向量,即可以累加得到层次总排序结果,如表2所示:V1、V2、V3和V4四个因子对教学实效影响力较大,其中,影响力最大是V1,最小的是V2。
表2 EGP&ESP教学实效组合权向量对比结果
2.EGP与ESP的比较
(1)词汇量。ESP词汇量教学实效(0.183)明显优于EGP(0.167)。 因为ESP的词汇更多的是以学生熟悉的专业知识为背景材料,使用的频率较高;而EGP的词汇大多是在讲述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的课文之中出现的,对于缺少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的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讲学习这些词汇是比较困难的。
(2)教材内容。总的来讲,ESP教学内容时效性高于EGP。在教材难度上,EGP(0.235)较ESP(0.219)更为合理。因为教育部基础司制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和教育部高教司制定《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稿)符合英语等级发展规律,在英语目标和能力、课程安排和课程设置方面EGP的教材与高中阶段的教材衔接紧密。而对于学习了几年基础英语的学生来说,首次接触的ESP课程无疑更难接受;在教材内容的时效性方面,二者结果差不多。这说明学校在选用教材方面都是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选定的21世纪的新教材,这一点在教学大纲中的选定教材上能够得到证明;在教材内容能否为所学专业服务方面,ESP(0.478)明显优于EGP(0.282),这主要是取决于它们的授课内容,EGP的授课内容主要是与个人生活和社会习俗相关的材料,EGP的授课内容主要是介绍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原理和应用文体;在教材灵活性方面,二者相差也不大。
(3)教学方法。ESP(0.150)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实效性略高于EGP (0.140),这主要是由学生对待两门课程的态度引起的。ESP是他们的专业课,教师是专业课老师,熟悉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学习风格,而EGP教师一般仅熟悉英语知识,对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知之甚少,在教学中不能灵活插入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
(4)学习能力与技巧。总体上ESP(0.145)和EGP(0.141)基本相当。在听懂英语授课方面,EGP(0.151)优于ESP (0.142)。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EGP的讲授内容与高中课程相似,学生听起来更容易,ESP的讲授内容是学生初次接触的专业知识的英语表达,难免会有些吃力;另一方面,EGP教师是专业的英语教师,在英语方面的表达强于ESP教师,因此学生更容易接受EGP教师的英语授课。在听懂相关材料方面,ESP(0.154)优于EGP(0.140)。ESP的材料多半是以学生熟悉的专业术语为关键字的材料,学生听懂了这些术语,也就基本懂得了材料的大意,EGP的材料则是以英语国家的文化和习俗为背景的材料,对于没有系统学习英语国家文化的学生来讲,要听懂这些材料肯定是比较困难的;在用英语回答课上问题方面,ESP(0.155)略优于EGP(0.150)。用英语回答ESP提问首先要求的是学生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回答EGP提问要求学生有较为深厚的英语功底;在用英语进行相关交谈方面,ESP (0.154)明显优于EGP (0.130)。因为ESP是在学生学习EGP的基础上开设的,学生交谈专业知识比EGP方面的话题显得更为轻松;在读懂相关文章方面,EGP(0.152)优于ESP (0.139)。除了大学的EGP课程开课时间较ESP长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学英语有四、六级考试,考试的内容绝大多数都是属于EGP范畴,学生所接触的和ESP相关的材料基本上都局限在课本里,阅读相关文章机会较小;在掌握阅读技巧方面,EGP(0.133)略优于ESP(0.128)。一是因为EGP开课时间较长,学生学习、训练较多,二是由于大学英语考级的的压力,学生掌握EGP的阅读技巧更容易考试通关,三是ESP的阅读材料与专业知识紧密相连,学生也具有一定的阅读技巧;在具备相应写作能力方面,EGP (0.144)明显优于ESP (0.128)。这主要是由课时和训练引起的,EGP的开课时间较ESP长,课时数较ESP多,在训练方面,除了课堂训练之外,每次考试的英语写作基本属于EGP范畴,特别是四、六级考试,而关于ESP的写作则只能在短短的几十个课时上进行,学生相应的写作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
(5)课时量。EGP (0.124)较ESP(0.114)更为合理。在周课时总量上,EGP(0.497)的分配较ESP(0.439)更为合理。EGP每周4个课时,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能得到充分的锻炼,ESP每周2个课时,学生所学的知识得不到及时的巩固,相应的能力也不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在周课时分配上,ESP(0.561)较EGP(0.503)更为合理。因为ESP教师是专业课老师,能够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地引入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并进行实践课程的教学,EGP教师为专业的英语教师,虽然英语能力较强,但是不能很好地分配学生的实践练习课。
(6)兴趣。和ESP(0.130)比较看,EGP(0.159)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大一刚进校园,同学之间都不太熟悉,师生之间也不熟悉,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为浓厚,而到了大四,所开设的ESP课程又是以所学的专业知识为背景的,加之实习、就业压力,学生对ESP学习难免会有所放松。
(7)动机。和ESP(0.124)比较看,EGP(0.130)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正常情况下,ESP应该更能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动机,而在问卷中没有体现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学生考虑更多的是通过考试、出国等间接动机,所以他们觉得EGP学习动机更强。
四、小结
结合对某应用型本科院校7个特色专业英语教学实效分析结果,应对教学大纲进行如下相关调整,真正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特色专业英语教学实效,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为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和阅读写作技巧,应根据每单元具体教学内容、理论和实践的具体需要灵活调整课时的分配;EGP课程的教材可以初步涉及学生所学专业理论知识,ESP应加入该校特色专业的特色内容;ESP课程可以考虑由大学英语部和专业所在院系联合开课;ESP课程开课对象调整为三年级学生,既能衔接一、二年级EGP课程,增加课时,又能提高学习效果,减轻学生压力,让学生在找工作时灵活运用,增加就业优势和机会。
参考文献:
[1]潘懋元,车如山.略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J].高等教育研究,2009,(5):35-38.
[2]王朝英.把握英语教学目标提高教学实效[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2,(4): 50-53.
[3]赵琏.大学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几个问题[J].西方语文,1958,(1):104-109.
[4]王蓓蕾.同济大学ESP教学情况调查[J].外语界,2004,(1): 35-42.
[5]姜妹.基于CBE模式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创新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11):14-16.
[6]王迪.论学前英语教学由EGP向ESP教学的转型[J].教育与职业,2014,(12):134-135.
[7] 孙李丽,王正良,孙雪娥. 错误分析理论视角下ESP长句翻译——以电子信息专业英语为例[J]. 商洛学院学报,2013,(3):82-85+91.
责任编辑:郑诗锋
收稿日期:2016-04-15
基金项目:陕西省商洛学院科研项目(12SKY001);陕西省社科联研究项目(2013Z002)
作者简介:孙李丽(1985-),女,山东临沂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二语习得。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44X(2016)05-0109-04
A Contrastive Study of Teaching Effect of ESP & EGP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SUN Li-li
(School of Language and Cultural Communication, Shangluo University, Shangluo Shananxi 726000, China)
Abstract: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syllabus of major with specialties in selected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conducts a survey on teaching effect of ESP and EGP in questionnaire from seven aspects: vocabulary,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methods, learning ability and skills, class hours, interest and motivation; furthermore, the sufficient quantitative data analysis in AHP method draws a conclusion that vocabulary is the most influential factor, yet class hours is least influential. Combining with the quality analysis of the syllabus contrast, this paper propose reference suggestions about readjusting syllabus to accord with the talent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students’ development, attempting to truly enhance the English teaching effect of major with specialties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and to finally achieve the goal of serving the local community.
Key words: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AOU); ESP; EGP; teaching effect; major with specialties (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