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海明,王 艳,李飞跃
(安徽科技学院 资源与环境学院,安徽 凤阳 233100)
环境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改革
——以安徽科技学院为例
邹海明,王艳,李飞跃
(安徽科技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安徽凤阳233100)
摘要:安徽科技学院环境工程专业是“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安徽省特色专业,为贯彻落实学校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目标,对该专业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性改革,主要包括: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方法、改革评价方式等五个方面。通过相关改革,切实提高环境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环境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卓越工程师;特色专业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已形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但是人才培养模式总体上难以满足经济发展、创新创业和产业升级的职业需求[1],特别是生产服务一线的应用型人才缺乏。为此,2014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2]。2015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文《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意见明确指出:应用型高校要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力培养应用型人才。此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要求:高等教育要优化层次结构,突出办学特色,大力培养技能型、应用型等方面的人才[3]。因此,准确科学定位、坚持特色发展已成为各个高等学校的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下,安徽科技学院在总结多年办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以建设“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为目标,遵循“重基础、强实践、重素质、强能力”的总体要求,不断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2009年获批为省级示范应用型本科院校,2015 年获批为地方高水平应用型大学[4]。环境工程本科专业是一门应用型很强的工科专业,重点培养现场工程师[5]。安徽科技学院环境工程专业多年来紧紧围绕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着力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2011年获批为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2013年获批为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2014年获批为省级特色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组织教学活动、规范教学环节、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纲领性文件,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依据,是一所学校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6-7]。安徽科技学院作为一所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为进一步体现办学特色,更好地培养出接地气的应用型人才,2015年启动了新一轮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为此,环境工程专业以此为契机全面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由学术型向工程应用型的深度转变,以期形成一种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校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1优化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其设置是否科学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此次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采用问卷调查、座谈会、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征求企业、行业、专任教师和学生的相关意见,聆听他们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理解和要求。在此基础上,以“平台+模块”和“工程教育认证”为指导,优化了课程体系,确保教学活动中的每个环节都能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1.1平台+模块
根据学校工科类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指导意见,设置了“三平台+两模块”的课程体系。
(1)三平台
①通识教育课程平台,突出思想政治、外国语、计算机等能力的培养,43学分,786学时;
②专业教育课程平台,突出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核心应用能力的培养,65.5学分,1171学时;
③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突出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7.0学分,114学时;
其中专业教育课程平台又分为学科基础、专业基础和专心核心,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又分为基础课程和核心实训课程;
(2)两模块
从实现创意角度来说,全画幅传感器也拥有一些优势,比如,在使用相同视角的镜头以相同的光圈拍摄时,全画幅传感器拥有更浅的景深,也就是通常说的背景会更虚。不过,现在的APS-C系统往往配备了超大光圈镜头,这让全画幅相机的优势只有在使用大光圈的定焦镜头时才会显现出来。
①专业方向课程模块,突出就业能力的培养,12学分,216学时,设置工业环境治理、农业环境治理和环境信息与管理三个方向,其中农业环境治理是安徽科技学院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一贯坚持的特色,因此该方向学生必选,其余两个方向二选一。
②个性化拓展课程模块,突出学生个性发展,6学分,108学时,设置人文素质拓展和专业拓展。
1.2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指专业认证机构针对高等教育机构开设的工程类专业教育实施的专门性认证,由专门职业或行业协会(联合会)、专业学会会同该领域的教育专家和相关行业企业专家一起进行,旨在为相关工程技术人才进入工业界从业提供预备教育质量保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的最低标准,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必须满足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制定的最新标准(2014年),为此,除了公共课外,构建了三大类课程体系:(1)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2)工程基础类课程;(3)专业基础及应用类课程。
2强化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之一。国家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 号)中指出:要大力加强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特别要加强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重要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8]。为此,学校在本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指导性意见中明确指出:具有工程技术背景的工科专业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不少于40%。实践教学包括实验教学和实习环节,实验教学主要培养学生在某一方面的实验技能,实习环节是在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基础上实现应用能力的培养,是知识由课堂走向实际生产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中,必须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实习环节体系。在环境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以“认识实习+课程实习+课程设计+实践应用及研究”为思路构建本专业实习环节体系,其构架见图1。
3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著名高等教育家潘懋元先生在论述高等学校的三大职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关系时指出:高等学校应该先有人才培养、再搞科学研究、最后为社会服务,他们的重要性和顺序是相同的,因此人才培养应该是现代高等学校的中心任务、重点工作和根本使命。在《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学校教育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等培养体系。所谓人才培养模式,简言之就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实现这些培养目标的方法或手段,即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这两个根本问题。
随着我国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和环保事业的不断发展,为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领域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环境工程专业一项重要的任务。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随着“史上最严”新《环保法》, “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水污染防治十条措施”等法律法规的实施,社会将需要大量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因此,为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必须要对传统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缺乏实践、创新和创业能力的大学生是不能适应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图1 环境工程专业实习体系的构架
在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环境工程专业确立如下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环境污染治理、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专业知识,具有污染治理工艺设计和运行管理、工农业废弃物和城市垃圾资源化处置的专业能力,能够从事环境保护、规划与管理、污染治理、节能减排、监测与评价等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为实现此目标,采用“3+1”人才培养模式,“3”指学科基础学习、专业基础学习和专业学习,“1”指累计一年的教学实习环节,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学校与企业”的有机结合。
4改革教学方法
5改革评价方式
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增强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具有较强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应用能力的高技能专门人才。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有利于学生运用知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推动教师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有利于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通过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使教学工作的重点真正落实到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自身素质的提高。
教师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以课程教学目标为依据,科学设计课程考核的方式方法,以便全面检测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行为和效果。加强过程考核,包括考勤、回答问题、作业、实验技能等。重视考核后信息的分析、处理和意见反馈。任课教师要对考核后的结果及时进行分析、总结,进一步完善考核效果与提高考核水平。 在课程考核实践过程中,根据课程性质的不同,采取如下考核方式。
5.1理论课程考核方式
(1)理论性强的专业课程:采用传统试卷考核的方式,并与平时学习情况、个人表现等结合起来的考试方式。也可创新其他方式进行考核。
(2)应用性强的专业课程:可采取试卷考核、现场技能操作和答辩等多种方式结合,如《环境监测》核心课程采取“口试+操作”的方法,有效促进了学生对实验技能的学习,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3)考查课程:可采取试卷考核、大作业、小论文、调研报告、现场技能操作和答辩等方式与日常表现结合的考核方式。
5.2实验课程考核方式
(1)实验教学日常考核:是指在平时实验过程中对学生实验能力进行的考核或测验。考核内容包括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和实验报告三部分。
表1 实验教学考核标准
(2)应用研究性实验考核:应用研究性实验是指在学生高年级时开设的创新实验项目,如《环境工程创新研究项目》、《资源环境创新研究项目》和《环境工程研究法》等课程,实验内容主要是结合教师产学研合作项目和大学生创新课题等应用性较强的、研究周期较短的科研课题。
表2 应用研究性实验考核标准
基于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社会对环境工程领域专门人才的大量需求,安徽科技学院环境工程专业在“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安徽省特色专业建设和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背景下,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改革,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由学术型向工程应用型的全面转变,力争形成一种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校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曾玲晖,张翀,卢应梅,等. 基于卓越教学视角的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6(1): 19-23.
[2]张德化,国海.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服务区域经济能力提升路径探究——以安徽科技学院为例[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5,29(5):75-79.
[3]张子学,许峰,舒英杰,等.深入推进农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创新[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5,29(5):66-69.
[4]郭万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与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以安徽科技学院为例[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5,29(5):84-87.
[5]孟红旗,黄兴宇.环境工程专业实习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5,24(4):126-130.
[6]张宏喜.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原则与实践——对安徽科技学院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思考[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9,23(1):66-69.
[7]朱健,刘巨钦.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14(5):59-60.
[8]邓华,胡乐宁,蒙冕武.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构建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5(4):150-151.
(责任编辑:郭万红)
收稿日期:2015-11-20
基金项目:国家级环境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教高厅函[2013]38号);安徽省环境工程特色专业质量工程项目(2014tszy024)。
作者简介:邹海明(1977-),男,安徽省巢湖市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环境工程教学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772(2016)03-0098-05
Reform on Training of Applied Talents for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Major in Anhu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ZOU Hai-ming,WANG Yan, LI Fei-yue
(College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Anhu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Fengyang 233100, China)
Abstract: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major 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Anhui was graded as both national outstanding engineers training and province’s feature specialty of Anhui.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major, many strategies of reform have been performed to carry out the goal of establishing a high-level applied university, given 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Anhui. These included optimization of curriculum, strengthening practical teaching, and reform of talents training mode, teaching method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method. These may enhance the quality of applied talents cultivation i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major.
Key words: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Applied talents cultivation; Outstanding engineers training; Feature special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