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传来,李先保
(安徽科技学院 食品药品学院,安徽 凤阳 233100)
基于专业认证背景下的应用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与实践
——以安徽科技学院为例
杜传来,李先保
(安徽科技学院食品药品学院,安徽凤阳233100)
摘要:为加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以安徽科技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为例,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科研与学科建设及教学团队和校企合作等方面阐述了基于专业认证方向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问题。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等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进行探索,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一些方法和思考。
关键词:专业认证;应用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融入了国际先进的高等教育理念,是提高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基础[1]。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目标是促进我国工程教育的改革,提高工程教育的质量,促进我国工程教育与国际工程教育接轨,推进国际互认[2]。作为强化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教育部在2006年启动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目前,已经有江南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十多所高校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通过认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和导向性作用[3]。
安徽科技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为导向,加强专业内涵建设,突出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本文从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和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及校企合作与产学研结合、师资队伍建设以及科研和学科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应用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
1紧扣专业认证标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
1.1科学定位办学层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高等院校的只有科学定位办学层次,明确办学方向,才能培养出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合格专业人才[4]。安徽科技学院遵循“科学定位、分类指导、多元发展、特色办学”的高等教育发展方针,确立了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办学定位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定位。为此,安徽科技学院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必需以满足食品相关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提高就业质量、胜任职业岗位为目标,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近年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于2010年、2013年和2015年连续三次进行了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按照“重基础、强实践;重素质、强能力”的总体要求,认真对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用标准和专业补充标准,逐步形成了符合学校地方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以市场需求和提高就业能力为导向,以素质和能力培养为主线,着力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既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人才培养方案。
1.2坚持能力为导向,优化课程体系
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关键是课程体系的重构[5]。安徽科技学院课程体系的构建采用了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两个平台及专业方向课程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以及个性化拓课程三个模块,构成“2+3”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优化,重点进行了以下的改革尝试。
1.2.1学科基础和专业基础课以“必须”为原则,夯实基础课,突出专业知识功底,保证专业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使学生掌握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再学习的发展潜力。
按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规范”要求,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知识体系涵盖12个知识领域(见表1)。
表1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知识领域
学校虽经过多次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但始终保证上述课程的开课学时和开出率,教学过程中尤其注意强化这些课程的教学效果。近几年,本专业学生一直维持30%左右的考研录取率,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对学科基础和专业基础的重视程度,也是学校强调“重基础”、“高水平”的具体体现。
表2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核心课程
1.2.2专业核心和方向课以“够用”和“实用”为原则,设置核心课,精选专业方向课,突出职业核心技能,拓展学生就业空间,保证专业技能的目的性和实用性,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和胜任工作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将从事食品行业所需的基本知识和能力设计以下四门专业核心课程,见表2,采用“项目化教学”,实行“教学做一体化”,以典型产品为载体,对其加工步骤、影响产品品质关键工序等进行强化训练,提高岗位能力,实现与用人单位零距离对接。
根据市场的人才需求设置食品工程、品质检测和产品研发等3个专业方向,同时增加实习实训类课程的比例,整合专业基础课的实验内容,增设核心课程配套实训、产学研能力培养与实践、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实践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1.2.3创新创业课和个性化拓展课以“协调”和“开放”为原则,设置自然科学或人文素质、专业拓展和创新创业等课程供学生选择,突出个性发展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必要的保证,力求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
2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2.1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修订完善课程教学大纲
新一轮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紧扣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确定课程的教学任务和要求,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充分发挥课程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支撑作用,确保课程教学目标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要求相一致。重点在大纲的理论和实践学时安排、行业企业专家参与授课、教学手段和方法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和评价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比如,要求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的课程门数占有实验课程门数的比例不得低于80%,部分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要有行业企业专家授课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层次的改革。
2.2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推行现代教学模式
基于专业认证理念, 在推进知识性教育迁移到能力导向教育的过程中, 大学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通过发现式、发散式探索式和探究式等教育教学方法引领大学生走进专业大门。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积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参与式等多种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入服务学习、体验学习、自主学习等教学形式,在教学手段改革中,2015版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食品工艺学、食品分析与检测、食品工厂机械与设备、冷技术与冷库设计和食品工厂设计与环境保护全部的5门核心课程以及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化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安全学、食品技术原理等主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一律尝试推行使用翻转课堂、移动课堂、慕课、视频公开课等现代教学模式,强化师生的互动与交流,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2.3改革考核形式和方法,建立全过程评价体系
传统的教学考核方式单一,导致了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根据食品专业课程的特点,以“考试形式多样化、考核标准具体化”为原则,将考核形式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在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核心课程的考核中改革以往“一考定成绩”的模式而采用了增加期中考试和单元测试等过程考核形式,同时明确每一阶段考试的考核要求和具体的考核评价标准。在专业方向和实践课程的考核过程中,采用开卷、半开卷、课程论文、实践技能测试等方式,建立全过程考核评价体系,例如,食品工厂机械与设备课程考核,采用平时成绩占60%(绘制单元机械与设备的平面图、立面图、关键部位的剖面图)和考试成绩占40%(单元机械与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和作用等基本知识)的考核方式;食品分析与检测课程考核,采用平时成绩占50%(分为抽签笔试和抽签操作两部分)和考试成绩占50%(食品分析与检测的基础知识、原理、操作等内容)的考核方式。全方位、多角度的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每一次理论及实验教学,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践、独立思考和自主创新的能力。
3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强化工程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食品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专业[6],实践能力对于食品专业学生的就业至关重要,因此,采用了多种措施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1更新实践教学内容,增加综合性实验和自主开发性实验的比例
改善现有的实验教学条件,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项目比例,使其占实践教学内容的比例达到50%以上。新建食品生产及工厂化模拟的实训车间,通过课程设计、食品研发训练、大学生创新课题等提高学生自主开发性实验比例,增强了同学们的创新设计能力,培养了他们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强化实践教学,建立多层次阶梯式的实践教学体系
针对食品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实践能力特别是综合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不强的问题,近年来,我院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改革,逐步建立了一套涵盖课程基础性实验、专业综合性实验、企业生产实训、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毕业实习等多层面、多环节实践教学体系。通过这一完整的学校——企业——学校——企业的反复,构建理论和实践多学期阶梯式运行体系,强化学生的工程意识,实现“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 螺旋式上升,促进学生实践能力提升。
3.3工学结合,以就业为驱动深入推进企业生产实习
企业实习是强化学生工程意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现阶段的企业实习却往往因为各种原因很难达到预期的实习目的。企业的目标是追求生产效益,高校的目标是培养人才,由于缺乏相应的政策保障制度和有效的的管理运行机制,企业忙于生产,参与积极性不高,也缺乏应有的条件,如企业的兼职指导教师安排还不够到位,学生食宿安排有些困难,实习岗位安排不能与学生能力培养有效接轨等,因此学生入驻企业实习有相当大的困难。另一方面,学校每年举办大型招聘会时,很多企业急需大量人才而纷纷进校进行现场招聘,由于时间短,企业过于集中,学生很难短时间了解企业,所以真正能够现场签约的很少。为此,遴选了许多有意招聘食品专业毕业生的企业,通过企业和毕业生双向选择确定实习单位,先实习后就业,同企业签订了实习就业协议,把实习和就业有机的结合起来,实习阶段既是学生完成学业提高实践能力的阶段,同时也是企业选拔培训和招聘人才的试用考评阶段,大大提高了企业接收学生实习的原动力,同时也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
3.4以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实施为推手,突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安徽科技学院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从2011级开始,先后选拔组建了5个卓越班,结合我院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进一步明确了我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和企业培养标准,采用“学习——工作——研究”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突出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知识与能力素质的融合性、校内和校外教学的统一性、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开放性、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校内和企业学习实践的贯通性,强调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工程能力、人文素质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学习能力的培养,树立知识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素质养成三位一体。具体的做法是,依托“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采用“3+1”的培养方式,实行 “双导师制”,改变以往学生全部在校内实验室完成毕业论文的这一种单一形式,增加学生的毕业设计比例,累计用1年的时间在企业实习和做毕业设计,培养、锻炼个人素质和发展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协作能力和在企业与社会环境下的综合工程能力。
4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产学研结合,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4.1校企共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推进产学研合作
校企合作既可以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办学提供实践场所、企业师资资源,又可以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定位、课程体系设计等提供可靠的信息,还可以为高校教师提高教学科研能力提供很好的合作机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校企合作办学从2006年开始,从校企合作共建就业实习基地到企业参与教学过程的合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近年来,与马鞍山雨润食品有限公司正式签约成立“雨润”特色班,与淮南益益集团、合肥华泰集团、滁州华怡食品、滁州天成食品有限公司、蚌埠兄弟粮油科技食品有限公司、安徽省凤宝粮油食品有限公司、安徽恒裕酿造有限公司等20多个食品企业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与此同时,为了更进一步促进产学研深度合作,与马鞍山雨润食品有限公司合作申报获批了国家级校外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与蚌埠兄弟粮油科技食品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了安徽省糯米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4.2积极推行校企多元化课程开发模式,校企共同制定教学大纲,合作开发应用型课程
以往的课程开发基本上由专业课教师完成专业课程分析、课程设计等全过程,经常使课程教学与市场需求相脱节。而现在在多次调研的基础上发现,只有开发高质量的多元化课程才能真正将校企合作落到实处,真正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真正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为此,根据食品学科专业发展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和学生的需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社会认可度为课程遴选依据,专业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资源、教学方法等方面大胆改革,着力体现课程的实用性、新颖性和综合性。采取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建设模式,与企业合作共同制定教学大纲、共同开发课程,充分发挥有行业企业经历的教育专家和来自行业企业一线专家对应用型课程建设的指导作用,大力开放多元化的应用型课程。经过广泛调研,将本专业的《食品工艺学》、《食品品质控制管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等课程作为应用型课程的试点。通过应用型课程建设,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改革,也促进了专业教师和食品行业的专家、企业的工程师、技术骨干之间的密切联系,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4.3引入行业企业专家授课,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知水平
学生的专业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着重要影响。为此,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大纲中明确要求必须引入行业企业专家讲授一定的教学内容,同时强化学生在实习教学环节的企业专家授课或培训,并利用学生的课余闲暇时间,不间断的邀请行业企业专家进校开展学术报告,充实到教学队伍中,以扩展学生视野,增强学习兴趣[7]。行业企业专家与学生面对面的接触,学生获得了大量的行业企业现状和发展前景等相关信息,极大提高了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及认可度和认识水平。
4.4加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当前,李克强总理提出了“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的号召,并且把创业精神培育和创业素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大学生目标群体为主导的创新创业活动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活跃程度和创新能力的标志[8]。为此,在专业培养方案中设置了创新创业模块,增加了创新创业课程设置。同时,引入本科学生科研导师制度,从大一到大四每年立项了大批国家级、省级和校级大学生创新创训练计划项目,由老师带动学生课题组从事创新课题研究和创业实践项目训练,完善了创新创业实训体系建设。
5加强师资培养和引进,强化教师的实践能力,构建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体系
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关健[9]。应用型本科教学中,主体是学生,关键是教师。因此,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中之重。在教师的引进、培养、使用等方面积极构建“双能型”教师队伍和素质结构。“双能型”教师的要求,除了学历和职称以外,更强调教师的工程背景和实践经验,要求教师要有不少于三个月的企业生产管理实际工作经历,或者主持或参与应用性项目研究,且研究成果已被企业实际应用,具有良好的经济或社会效益。因此,对青年教师明确提出必须进企业进行岗位锻炼,并经学校认定符合“双能型”教师资格。同时,积极选派教师“走进企业”,通过企业挂职锻炼、合作开展项目申报等形式努力培养他们的实践技能,每年选派1~2名年轻教师到企业一线锻炼3个月以上,目前获得“双能型”证书的教师达90%以上。
不仅如此,注重引进企业中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师参与实践教学,在学生进入企业的实践环节和学生从事毕业实习或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实施学校和企业共同指导学生的“双导师制”,共同指导学生,共同评价考核学生。
6依托科研和学科建设强化专业特色
开展科学研究,大力加强学科建设是我们提高教学水平、教学质量与科研能力,向更高水平发展,强化专业特色的主要途径[10]。在科研和学科建设方面,紧紧围绕学校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加大与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围绕凤阳和蚌埠及周边地区经济建设的热点、难点问题,大力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和科技创新,努力促进教学能力提升。近三年来,校企合作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与企业合作共同申报获批了国家农业成果转化基金项目1项、安徽省重大科技专项项目3项和安徽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学院教师发表了中英文二类以上科研论文40多篇,申报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多项。与此同时,广大教师积极参与产学研合作,不断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到企业、生产第一线,了解企业需求,为企业进行技术服务,先后有10人担任企业技术专家或顾问,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得到了企业的认可和称赞。这些科研成绩的取得,使教师的科研水平和为地方经济提供服务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也进一步强化了专业产学研用结合,面向地方经济,服务农产品产后领域,重基础、强实践,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既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人才培养特色。
7结语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提出使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需要重新进行专业定位,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专业认证要求,关系到专业的生存和发展。安徽科技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必须坚持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导向,认真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目标导向”和“持续改进”的基本理念,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校企产学研合作和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围绕学科建设和科研强化专业特色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新,不断推进专业的内涵式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拓,任海伟,张轶,等.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导向的地方工科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粮油加工:2014(12):69-71, 75.
[2]周文化,郑仕宏,林亲录,等.基于专业认证理念的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建设[J].中国林业教育,2015,33(6):28-33.
[3]任海伟,陈晓前,张轶,等.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导向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J].粮油加工:2014(8):71-74, 77.
[4]张海生,张宝善,李小平.高校食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讨[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1,244(5):108-109.
[5]陆勇.浅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地方本科高校工程教育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6):157-161.
[6]姚芳,刘靖,刘萍,等.培养创新型食品专业人才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1(10):121-122.
[7]马世堂,熊友谊,张孝林,等.应用型高水平院校药物分析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6,30(2):92-95.
[8]江英.激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研究[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6,30(2):105-109.
[9]牛红梅,汪广恒,张亚婷.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导向的化工专业改革探析[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2,33(3):342-345.
[10]刘金福,司懿敏.基于农科优势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J].天津农学院学报,2010,17(1):45-47.
(责任编辑:郭万红)
收稿日期:2015-12-19
基金项目:安徽科技学院重点学科(AKZDXK2015B04);食品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xj201439);国家级卓越工程师计划项目(食品科学与工程)。
作者简介:杜传来(1968-),男,安徽省凤阳县人,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食品贮藏与加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772(2016)03-0111-06
Construction and Praclice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pecialty Based on Professional Accreditation——Taking Anhu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DU Chuan-lai, LI Xian-bao
(College of Food and Drug,Anhu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Fengyang 233100,China)
Abstract:To effectively improve our specialty construction level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 the university, promote professional accredit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pecialty based on professional accreditation was described from the five aspects, including drawing the plan of training the qualified personnels, constructing the course system, managing the practice courses, building the scientific researches and subjects, and constructing the teaching team and curricula and so on. Th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their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were explored.It provided some methods and thought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our school food professionals and talents training.
Key words:Professional accreditation; Application oriented university;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of Special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