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慧娟 青木
“我们司里的同志,大部分都有家人当老师,我们对老师有一种天然的情感”,许涛说,“我们把这种朴素的情感升華为事业的情怀,‘用情去做教师工作。”
因为“用情”,所以“用心”。“我们提倡把工作当作学问做。每项重点工作都要立课题,用数据说话,以科学的研究为依据。同时高度关注基层创新,并善于把新鲜的、可贵的一线经验上升为国家政策,让国家政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教师工作面广线长,涉及各级政府多个部门,覆盖各级各类学校,统筹协调推进的工作量很大,需要“用力”。“我们提出,努力把教师工作司打造成全国教师之家,用力推动提高教师的地位待遇,让教师心无旁骛地教书育人。”
用情、用心、用力,让教师工作充满温暖人心的力量。
引领乡村文明,提升国家教育品质,乡村教师发挥着重要的基座作用
《人民教育》:许司长,您好!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最后5年的开局之年。今年教师工作总的思路是什么?
许涛:教育是立国之本,教师是强教之源,做好教师工作意义十分重大。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把广大人民群众和广大教师的期待变成我们的行动,用情用心用力做好教师工作,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自觉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做到“五个更加注重”,即更加注重引导教师自觉重德养德,奠基立德树人;更加注重补齐乡村教师队伍短板,促进教育公平;更加注重深化教师教育综合改革,提升教师教育质量;更加注重健全教师管理制度,营造教师发展良好生态;更加注重抓好落实,确保每项政策举措落地生根,努力培养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提供坚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人民教育》:有高水平的师资,才有高质量的教育。提高教师水平,要多一点“雪中送炭”、少一些“锦上添花”。去年出台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有媒体评论说这是一项最没有争议的政策。今年,在补齐乡村教师队伍这一“短板”方面有什么新举措?
许涛: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和薄弱环节在边远贫困乡村地区。目前,我国有乡村教师33 0万。引领乡村文明,提升教育品质,乡村教师发挥着重要的基座作用。今年,我们要全面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重补充。持续实施特岗计划,鼓励省级政府建立统筹规划、统一选拔的乡村教师补充机制,推动城乡教师交流,为乡村学校培养补充大批好教师。推动落实连片特困地区生活补助政策,为在乡村学校从教30年以上的教师颁发首批荣誉证书,提高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为乡村孩子稳定留住大批好教师。
提质量。全面推进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努力破解教师培养课程、教学、师资保障、质量评价等各个环节瓶颈问题,鼓励地方政府和师范院校采取多种方式定向培养“一专多能”的本土化乡村教师,提高乡村教师培养质量。改革实施“国培计划”,集中支持中西部乡村教师校长培训,同时针对乡村教师校长特点,提供符合乡村教师校长实际需要的持续混合式培训,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强管理。深化教师资格、考核评价、职称(职务)等方面的改革,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改革,全面落实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拓宽乡村教师职业发展通道,营造乡村教师发展的良好生态。
崇师德。推动各地各校制订出台实施细则,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引导广大教师自觉重德养德、提升崇高职业声誉。师德是养出来的,要通过我们的工作,激励教师主动追求教育理想。
抓落实。细化任务分工,加强督促推动,切实抓好实施每项政策举措的“最后一公里”,让每项政策举措都能落地生根、见到实效。
紧紧扭住教师管理领域的“牛鼻子”问题,着力破解影响教师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
《人民教育》:您常常以“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句话提醒、激励自己。2 016年,如何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的师德和精神素养?
许涛:一方面,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力度,做好优秀教师典型的选树、宣传和表彰工作,营造学先进、赶先进良好教书育人氛围。比如,联合中央媒体继续做好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向全社会弘扬正能量;将优秀乡村教师巡回报告做成每年固定的师德教育活动,感染和激发更多的学子到乡村建功立业;开展“我的志愿服务故事”征文活动,广泛宣传教师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优秀事迹。
另一方面,深入落实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加大对违反师德行为的查处曝光力度,形成师德高压线不敢碰、不能碰、不想碰的有效机制,打造崇德向善、风清气正的教书育人环境。我们将筹备召开全国师德建设经验交流会,就制定出台大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实施细则、治理有偿补课、严禁违规收受礼品礼金等工作,交流典型经验和做法,部署下一阶段工作;我们将重点落实治理有偿补课“六个一批”方案,在教育部门户网站、中国教育报设立专栏,实时公示各地治理有偿补课实施办法,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切实纠正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行风问题;我们将完善师德舆情监测和曝光平台,对违反师德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并进行通报,切实形成威慑力,起到警示教育作用。
《人民教育》:如何进一步深化教师资格、职称(职务)等方面的改革,破除教师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解决瓶颈问题?
许涛:这个问题前面在谈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时已经涉及,2016年,我们将做好以下工作:
进一步深化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和定期注册制度试点工作,为全面实施改革奠定基础。把握好“入口关”是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的关键。教育部于2011年启动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试点工作,并陆续印发《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扩大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与定期注册制度改革试点的通知》,2015年在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试点基础上,新增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试点省份,改革已经形成全面推进之势。改革试点严把教师队伍的入口关和考核关,提高了教师队伍的准入门槛,破除了教师资格终身制,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和水平。2016年,将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
进一步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对现行中小学教师管理制度进行突破和创新。2015年8月,李克强总理主持国务院第103次常务会议,决定在前期试点和扩大试点工作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同年9月,人社部、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对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进行工作部署。一是调整完善教师职称(职务)评价标准,将师德表现和教育教学工作业绩作为教师职务(职称)评聘的主要依据。二是改革教师职称(职务)评价机制,积极探索说课讲课、面试答辩等符合教师职业特点的评价方式。三是结合贯彻《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落实向乡村教师的职称倾斜政策。四是统筹推进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改革的相关工作。这次改革的另一个亮点是将中学和小学两个教师职务(职称)系列合一,最高职务等级设置到正高级,破除了中小学教师职业发展的“天花板”。2016年教育部将会同人社部,指导各省完成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平稳过渡和首次评审工作,研究制定深化中等专业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
《人民教育》:择校说到底是择教师(校长)。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抓手,但在推进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如何在机制上保障其落地?
许涛:今年我们将继续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要求,积极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和“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工作,探索教师人事管理新机制。自2014年印发《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以来,全国已有22个省(区、市)出台了相关文件,对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政策文件出台后,我们有序推进“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示范区建设,去年6月面向社会公布了19个示范区,同时开展经验交流,努力破解交流轮岗制度障碍。2016年,我们还将继续开展示范区建设,鼓励各地积极推进“县(区)管校聘”管理改革,实行教师“无校籍管理”,为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提供制度保障。
大力推动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提高教师教育质量
《人民教育》:教育质量的提高,有赖于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在当前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选拔培养高质量的教师,满足广大中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的需要?
许涛:近年来,我国教师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教师教育改革持续推进,教师培养质量和水平得到提高,但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一些师范院校对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关注不够,关起门来办教师教育,教育教学改革相对滞后,教育实践质量不高,教师教育师资队伍薄弱,培养出来的师范生与中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的实际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2016年,我们将发挥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力推动教师教育院校深化师范生招生选拔、培养机制、模式、课程、师资和质量评价等方面的綜合改革,全面提高教师培养质量。
在选拔方面,推动各地各校通过自主招生、入校后二次选拔、设立面试环节等多样化的方式,遴选乐教适教的优秀学生攻读师范专业。
在培养机制方面,推动师范生培养走出高校“象牙塔”,建立完善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协同培养机制,增强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
在培养模式方面,分类推进中学、小学、幼儿园、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教师培养模式改革。中学教师重点探索本硕一体化培养模式,小学教师重点探索全科教师培养模式,幼儿园教师重点探索构建厚基础、强能力、重融合的培养体系,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重点探索高层次“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特殊教育教师重点探索复合型知识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在教育教学方面,强化师范生教育见习、实习等实践环节,实施高校教师和中小学教师共同指导师范生的“双导师制”,推进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研究型教学改革,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变革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着力提升师范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师资队伍方面,推动建立专兼职结合的教师教育师资队伍,鼓励高校与中小学、教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和教育行政部门积极探索“协同教研”“双向互聘”“岗位互换”等教师发展新机制。
在质量评价方面,积极探索建构自我评估、专业认证、常态数据监测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教师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人民教育》:教师培训是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重要途径。如何进一步以问题为导向,创新教师培训模式?
许涛:教育部高度重视教师培训工作,自2010年启动实施“国培计划”,以农村教师为重点,加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推动各地大规模教师培训工作的开展。2015年起“国培计划”调整实施范围,集中支持中西部乡村教师校长培训。在创新培训模式方面,我们根据教师发展规律和教师培训特点,采取符合乡村教师实际的培训模式。
——针对乡村教师工学矛盾突出、很难长期离岗学习,学校规模小、乡村教师身边专家和能手少,培训机会少、乡村教师专业发展难以持续等突出问题,采取短期集中面授、网络跟进研修和课堂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模式。
——针对传统集中培训学习时间短、教师专业发展无法持续的难题,实施跨年度递进式培训项目,将集中面授与网络研修相结合,推进跨年度、递进式培训。
——针对骨干教师训后辐射引领作用难以有效发挥的问题,实施教师工作坊高端研修,采取集中面授与教师网络工作坊研修相结合的方式,培养“种子”教师,建立名师网络工作坊,引领市县骨干教师专业成长,建立名师辐射引领机制。
——针对传统远程培训重线上学习、轻线下实践,培训难以落地的问题,实施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建立网络支持下的校本研修良性运行机制,探索教师全员常态化培训模式。
——深入推进培训“互联网+”,有效利用互联网和移动学习等手段,加快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建设,深入开展线上学习与线下研修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努力探索教师终身学习的“新招、实招、硬招”,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最近,教育部刚刚印发《乡村教师培训指南》,针对各地开展“送教下乡培训”“乡村教师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乡村教师工作坊研修”和“乡村教师置换脱产研修”等四类培训,提出了明确具体、引领性和操作性强的措施,推动各地变革乡村教师培训模式,提升乡村教师培训实效。
《人民教育》:培训内容也是影响培训效果的重要因素。如何丰富培训内容,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吸引力?
许涛:在丰富培训内容方面,我们遵循培训要贴近乡村教师实际的原则,确保培训接地气、有实效。
制定了“国培计划”课程标准,根据不同类别、层次、岗位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和专业发展的需求,注重培训实践取向,针对问题解决,突出专业能力提升,遵循教师成长规律,服务教师终身发展。
颁布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培训课程标准和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标准,这是国家层面首次建立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体系,为广大教师校长提升自身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树立了标杆,也为各地开展提升教师校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提供了依据。
研制教师校长培训课程标准。通过对教师校长教学能力的科学诊断测评,按不同能力层次,开设具有针对性和系统性的培训课程,确保教师校长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教师校长全员培训质量。
推行教师校长培训自主选学,推动各地建立“菜单式、自主性、开放式”选学服务平台,实施教师校长培训选学制度,从而满足不同学科、不同起点教师校长的培训需求,提升教师校长培训的实效性。
《人民教育》:2016的教师工作任重而道远,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