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梅
《课标》中提出,“积极倡导自助、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学语文是基础学科,也是人文学科。修订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也指出:“语文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主体的实际活动,指导学生在主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那么怎样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近年来杜郎口等中学自助学习模式流行,模仿者非常多,但一些核心问题,如,老师的作用怎样体现,合作学习的内容与实际怎样把握,仍有争议,还有待实践中完善。
为此,我们开展了《小学语文主体性学习策略的研究》的课题研究,试图扭转语文课堂中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寻求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适合具有校本特色的新教学模式。在研究中我们构建了“三学式”课堂教学模式,翻转了师生的课堂角色,体现“预学、共学、延学”三种方式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先学、互教、师教、自解。课堂中以“学习卡”为媒介,以合作学习为形式,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不再是一张白纸。若将学习卡看作是“一张试卷”,那么课堂学习就是“一次开卷考试”,学生有备而来、有话可说,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
主体性学习的策略之一:做好预学指导
体现主体性学习就是要给学生所需要的知识,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做好教学给予。学生需求的确立必须是在学生先学的基础之上。从心理学角度说,在预习过程中,发现疑难点,从而在大脑皮层上形成了一个兴奋中心,即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状态。这种注意状态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并指引着学生的思维活动转向对疑难问题的解决。这样的需求才是学生的好奇点,才是课堂学习的原动力,从而促进提高学习效果。所以预习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强调的是,“预学”是指在教师指导意图之下的学习,而不是漫无边际的、没有主旨的学习。这种学习不是学生的独自课外阅读,而是具有一定任务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
预学指导的内容都是老师上课要考查或是要求展示交流的内容。在教师日常教学中也会留预习作业,但基本是一句话带过,大部分学生不会引起重视,往往是被忽略的作业,而有了学习卡,也就是将预习作业书面化、问题化了,且具有指导性。在预学中,学生都经过了独立思考,有了初步的印象,再加上课上老师的讲解、同学的交流互补,理解就会更为深刻了。
主体性学习的策略之二:规范合作小组
合作学习作为主体性学习的主要形式,是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的。我们的合作学习就是通过学生讨论或操作,将班内个体的意见集中起来,变成组群的意见;将组群的意见在班内展示讲解,变成大家的共识。这样的方法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但是合作学习需要规范、营造,要想发挥作用,必须是一个课堂内外、师生上下、学科教师联动的动态管理的产物。
1.合理分组:组内异质。每个组的学生之间要有差异,按好中差学生搭配组成,便于组内的帮扶,带动学习。学优生帮扶学困生会充满自豪感,学困生急起直追成为内在需求。组与组之间的学生情况要一致或相当,班内的各组情况是建立在一个公平的基础之上的,便于组间的互相评比对照。小组学习共同体的形成,提高的不仅是学习水平,更重要的还有思想的凝聚力。
2.科学管理:实行组长负责制。从课上到课下,校内到校外;从学习到日常表现等等,都要有组长负责,让组内成员养成一种相互的精神依赖。营造组内文化氛围,每个小组要按特色起名,有能够振奋精神、利于团队凝聚力提升的组训或是口号。组内学习要有任务指向。在课堂的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都要有任务来完成。中等程度的学生先发言,他的发言可以启发程度差的学生,又给优等生留有补充的空间;程度差的学生再说,可多可少,看似补充,实则给他发言机会;优等程度的学生做总结发言,达成组内意见的一致性。要有激励性的评价方式,做好组内、组间评价。组内评价员的评价就是以调动组员积极性为目的鼓励性评价,记录好的表现,不记录差的表现;组间的评价由老师或是班长来做。最好是月评价,不建议太频繁。
合作小组的有效管理是课堂主动性呈现的催化剂,是关键环节,合作得好才会是共赢。
主体性学习的策略之三:珍视质疑驳论
很多的合作学习课堂上会出现有合作无交流,有交流无碰撞,有碰撞无火花的现象,这样就是一种流于形式是无效的合作。教师的主导作用善于引导用“问题”点亮课堂,用“辩论”激活课堂。主体性学习的课堂教师不是无事可做或是不用做事,教师所要解决的是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会是即刻生成的,会是很尖锐的,会是很没有价值、很可笑的……所有问题都可能大大超过教师的备课预设,所以教师要做的功课是更多的。教师不仅要学识渊博,还得有足够的课堂智慧,能够把控得住教学的主线。
主体性学习的策略之四:思考教学整合
推进该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特别是初期,学生的培养还很浅层,感觉40分钟的时间全部以学生为主体去合作交流,教学任务很难完成。讨论了中心问题就完不成巩固练习,不给时间讨论又违背了主体性学习的本质。这时,教师们就会有这样的言论:“你说还不如老师我来说。”“告诉你得了,讨论半天也没个结果。”很多时候教师容易走回原路。这种现象的出现是一个必然的经历,这时候领导的引领作用就尤为重要,一放面要坚定立场,一方面要疏导解决。解决的困惑越多,模式的推进越成熟。我们应该有大课程和大教材观,做好教材内容的整合教学。
在主体性课堂模式的研究中,不断出现的问题就是我们的研究点、突破点。我们会等待,等待慢慢从量变达到质变:让学生习惯,课堂中他们是主角。我们会努力,努力营造高分与幸福并存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