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竹平
竹平治班专栏
同理心与故事
李竹平
与儿童打交道,我的一点经验是:两个法宝不可或缺,即同理心和故事。正是靠着这两个法宝,班上的几个名声在外的“淘孩子”不仅渐渐改掉了坏习惯,而且有时还能成为班级同学的正面榜样。
接手这个班时,允是知情老师重点向我提醒的对象之一。果然,几乎他一个人就能将整个教室闹得鸡犬不宁,尤其,他是不肯受一点委屈的,自己犯了错,受了批评,不仅不肯认错反思,而且还耍狠,扔书本摔凳子加哭鼻子,完完全全一副小皇帝的做派。
通过观察和聊天我发现,允的表现欲十分强烈,但他分不清什么时候该表现,也分不清怎样的表现是积极的,怎样的表现是错误的。如果一个儿童从小就被鼓励表现自己,大多是会浑身活跃着无数要展示能量和能力的细胞。我决定先尽量满足他的表现欲,让他当了整队时的队长。果然,他兴奋不已;同样,很快他就只顾显摆,根本无法胜任这项任务,有时方法简单粗暴,有时自己玩耍拖沓。每次我与他聊一个合格队长应该怎么做时,他都毫不犹豫地保证能改正缺点,把事情做好,但每次事后他又忘了自己的保证。
一段时间之后,感觉时机成熟了,这天,我征求他的意见,说要公开选举队长,他马上变了脸色,似乎要发作了。我冲他笑笑:“怎么,对自己没有信心?”一听这话,他似乎明白了什么,望着我说:“有。”“如果你没被选上呢?”我趁热打铁。他犹豫了一下,说:“那以后还有选举吗?”……正如所料,他毛遂自荐,却没有得到同学们的一张选票,但是,他也没有像以前那样哭鼻子或耍狠,而是发起呆来。在这件事上,我的同理心就是做到真正了解并理解具体的儿童,在适当的时候采取适当的办法,引导他们自我反思,实现成长。
一有机会,我就跟孩子们讲自己小时候的成长故事。每当这个时候,孩子们就完全忘了我是老师,不仅争着挤到我的身边,甚至坐到我的腿上,趴在我的肩上。故事大多是真实的,有时也会进行创造,不着痕迹地将“淘孩子”们的故事编进去,不同的是故事中淘孩子学会了自我反思,变得越来越好。故事让我和孩子们之间增加了信任。下课时间,他们都喜欢黏在我身边。
这一天,不知什么原因,竟然有四个“淘孩子”一起在其他老师的课堂上闹腾起来,难以收拾。我决定在每日联系卡上公开批评他们。如我所料,“淘孩子”们一看到联系卡上点名批评了自己,自尊受到了挑战,一个女孩马上发作了,摔凳子扔书包,那架势似乎要给老师一个下马威。其实这个小女孩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平时最喜欢黏在我身边。我故意视而不见,先讲了一个人因被纵容而总是不能进步的故事,然后问允和另一个被点名批评的孩子:“你们怎么想呢?”允第一个站起来:“忘了今天,改正错误,明天争取上表扬名单。”小女孩根本听不进去,继续自己的“表演”,我想,该是“出手”的时候了。我故意装出十分生气的样子,严厉批评了她,再将哭着鼻子的她喊到办公桌边,又“推心置腹”地聊了起来……这次之后,小姑娘再也没有这样肆无忌惮地耍过性子了。我之所以敢对她“生气”,是因为我已经了解到我已经成了她最信任的人,她是不愿意真的惹我生气的。
为什么同理心如此重要?赞可夫说:“教师把每一个学生都理解为他是一个具有个人特点的、具有自己志向、自己智慧和性格结构的人的时候,这样的理解才能有助于教师去热爱儿童和尊重儿童。”具有同理心的理解是相互的,它是相互尊重的基础,它使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彼此心心相印,携手一起成长。为什么需要故事?故事是儿童成长中不可或缺的营养品,儿童很容易自居为故事中的正面角色——但教师要尽量避免把故事的教育意义直接提炼出来呈现给儿童,这样就败坏了故事,使故事失去了原本的魅力。
作者单位:(北京亦庄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