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卸良浙江兰溪市灵洞初中
初中科学课堂中的环境教育渗透与实践
麻卸良
浙江兰溪市灵洞初中
摘要:时代发展,科技进步,与之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严峻。解决环境问题,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教师应利用现行教材,将科学教学和环境教育有机结合,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保护环境的行列中。
关键词:科学教学;环境教育;科学实践;渗透
目前人类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题:气候变暖、O3臭氧层被破坏、酸雨危机、淡水资源不足、能源危机、森林覆盖率过低、垃圾没有得到有效处理和各种化学品污染等等。
环境问题正日益严峻,在中学科学教育的教学目标内已经有了明确的指引:“引导学生对科学产生持续的兴趣,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学习方法以及对自然和社会的情感关心”。因此在中学科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是长远而艰巨的教育任务。
科学课程中涉及到和环境教育相关的内容包括:1)七年级内容主要是:海洋污染,淡水资源危机,土地沙漠化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等;2)八年级内容主要是:大气污染,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汽车尾气和废水、废气、废渣等对水、大气、土壤的污染等;3)九年级内容主要有:核污染,酸雨,白色污染,有毒化学物品,光化学烟雾,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及其意义等。
教材中所涉及的环境问题面广,若能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内容,制定相关的教学目标,激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运用到实践中,将会起到引导,渗透,关注,甚至重视的作用。
1.现实社会中教育的功利性严重影响了科学教育中的环境教育
应试教育的目的性,使得科学教学也带有很大的目的性。但是和环境相关的知识不在考试划定的范围内,导致了师生都未能对环境教育有着迫切的重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将环境教育知识分场景讲授给学生会有更好的效果,这也是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的一个有效而直接的途径。
2.初中教师对于环境教育认识的相对不足制约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展开。一方面,考试涉及的环境教育的内容相对较少,教师对其并没有认真的钻研和思考,对教材中的环境教育知识挖掘不够。另一方面,一些教师对于环境教育的重视不够,认为这不是自己的任务。
3.国人的环境意识淡薄是学生环保意识淡薄的重要外因。各地方一直以抓经济建设为主,也不乏有牺牲环境破坏性污染性的开发。虽然近年来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但仍有不少国人对此意识淡薄,而中小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认识就更为淡薄肤浅了。
1.挖掘环境素材,从教材处理中渗透
中学教育中的科学课程与环境保护联系的很密切,从初中空气知识中对空气污染的介绍、废水中三废的介绍、一氧化碳和天然气对大气的污染的介绍到高中化学中硫酸、硝酸等知识点中对危化品的回收与利用、煤及煤制品的综合利用中废水和废液的综合处理等,学习知识点和环境保护紧密相关。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适当引导学生对课本上涉及到的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等内容展开讨论,做到教学、环保教育两不误。
例如结合书本上的工业制取氨气模拟实验,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工业生产废气中的氨气如何回收再利用?如何将氨气分离提取出来?等等。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出酸碱性知识点:对于碱性物质用酸溶液或酸性溶液吸收成或制成相应的化工产品,反之亦然。师生共同得到如下观点:既要消除污染,也要使得三废得到回收再利用,变废为宝,达到环保与经济效益的双收益。
在对科学学科知识的练习及应用中,应将环境教育和环保理念紧紧结合到题目中,渗透贯彻环境保护教育。事实上在中考命题中,有关环境污染与保护问题也越来越重视,渗透了“低碳减排、绿色生活”,紧密结合了环保主题,有针对地进行环保主题教育思想的渗透。
2.创设学习情景,从课堂教学中渗透
在目前中学教育教材中,增加环境保护的相关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抓住要点,选择寓教于乐的环保影片、视频等内容尽量进行具体形象的教学,学生也能产生深刻的印象。如:在讲空气这一知识点中,空气是人类和一切动植物的生命支柱,同时也是重要的自然资源。让学生了解空气中的主要污染是什么?这些污染物对人体、生物的危害应怎样防治、减少污染等基本知识。这样抓住教材的潜在因素进行环保教育,既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又提高了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结合社会热点,从科学实践中渗透
环境教育要让学生认识环境,理解环境的破坏、污染的危害,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意义,不能只是局限在科学课堂内,环境教育要结合当今社会热点问题,通过科学实践活动来理解环境知识,树立正确的环境观、价值观。如针对水污染教学可调查当地企业的治污排污情况。采集不同废水和不同水源的水进行实验:
针对现今的“五水共治”行动,调查当地污水处理与整治措施,体会身边环境的改变及积极义。让环境教育深入学生的意识中去。
总之,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环境保护是摆在人类面前一个长远而艰巨的任务。环境保护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全人类一代代的不懈地坚持和努力。结合现行的初中科学教材内容,在科学课堂中渗透环境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对于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保能力也是行之有效的。
参考文献:
[1]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0.10
[2]环境化学导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5
[3]浅谈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教育理论与实践第27卷
[4]结合化学教学开展研究性环境教育环境教育教学体会2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