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中学生的行为与家庭关系及社会支持间的关系*

2016-07-11 07:48郭茂林杨晓庆唐显鹏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家庭关系留守社会支持

郭茂林,杨晓庆,陈 孜,唐显鹏

成都医学院 (成都 610500)



留守中学生的行为与家庭关系及社会支持间的关系*

郭茂林,杨晓庆△,陈孜,唐显鹏

成都医学院 (成都610500)

【摘要】目的了解家庭关系、社会支持等相关因素对留守中学生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中的3个行为分量表:强迫行为、敌对行为和适应不良行为量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以及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对四川某地的951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留守中学生在年龄、家庭关系、社会支持、问题行为上与非留守中学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女中学生在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敌对行为上明显高于留守男中学生(P<0.05)。强迫行为与家庭亲密度、适应性、主观支持和客观支持呈负相关(P<0.01或P<0.001);敌对行为与家庭关系、社会支持各维度呈负相关(P<0.01或P<0.001);适应不良与家庭关系、社会支持各维度呈负相关(P<0.001)。在结构方程模型中,家庭亲密度与强迫行为、敌对行为的路径系数依次为-0.10、-0.18(P<0.05);主观支持与强迫行为、敌对行为、适应不良的路径系数为-0.18、-0.18、-0.26(P<0.05);客观支持与适应不良的路径系数为-0.14(P<0.05)。结论家庭亲密度、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对留守中学生的行为有明确影响。

【关键词】留守;行为;家庭关系;社会支持

近年来,留守儿童的不当行为引发的事故时有发生,随着留守儿童问题行为的日益凸显,关于留守儿童问题行为的形成原因或影响因素的研究逐渐成为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研究重点。留守儿童行为不良将影响其生长发育和社会化过程,可能导致成人时期发生违法犯罪、适应不良和精神疾病,同时,行为不良的儿童生活质量在多个方面明显低于行为习惯良好的儿童[1-2]。相关研究[3]表明,家庭关系、社会支持与留守儿童的行为密切相关。一方面,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父母文化程度、父母关系、亲子沟通、家庭经济状况、教养方式、家人生活习惯等都会影响留守儿童的行为[4-9];另一方面,社会支持水平低可严重影响留守儿童的行为[10-11],留守儿童得到的社会支持越多,尤其是感受的主观支持越多,就越能充分利用社会支持,越不容易产生问题行为[12]。有研究[13-16]表明,社会支持水平与留守儿童的问题行为呈负相关。支持利用度对留守青少年的情绪、问题行为具有负向预测作用,主观支持和客观支持对留守儿童的问题行为具有明显的负向预测作用。

目前,我国相关学者针对留守儿童的行为研究,主要集中在家庭关系对留守儿童行为影响和社会支持对留守儿童行为影响的双变量式简单相关研究。本研究将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等多变量分析法,主要了解家庭关系、社会支持对留守中学生行为的影响方式或作用机制,为引导留守儿童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同时,对影响留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相关因素综合对比分析,为以后针对留守学生的心理支持相关研究及干预措施的提出奠定基础。

1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采取对四川省某中学的学生现场发放问卷、匿名填写和即刻回收的方法,共发放问卷987份,回收有效问卷951份,有效回收率为96.35%。其中,留守学生468人,占49.21%;非留守学生有461人,占48.48%;未明确表明是否留守的学生有22人,占2.31%。年龄(14.93±1.92)岁,其中,男429人, 占45.11%,女497人,占52.26%,未报性别的有25人,占2.63%。

1.2调查工具

本研究参照“留守儿童”的定义[10],将研究对象“留守中学生”定义为父母双方或者单方在外务工,被留在户籍所在地,由父母一方或他人代为监管的18周岁及以下的中学生。一般人口学特征等采用自编问卷。

1.2.1行为问卷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mental health inventory of middle-school students, MSSMHS)[17]。该量表共有60个项目组成,包括10个分量表。本研究选取其中3个有关行为的分量表:强迫症状量表、敌对量表和适应不良量表,采用5级计分法,从“无”到“严重”依次计分为1~5分。

1.2.2家庭关系问卷采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第2版中文版(family adaptability and cohesion scale,second edition,FACES Ⅱ-CV)[18-19]。该量表包括两个分量表,共有30个项目,主要评价两方面:1)亲密度,即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2)适应性,即家庭体系随家庭处境和家庭不同发展阶段出现的问题而相应改变的能力。该量表采用5级计分法,从“不是”到“总是”依次计分为1~5分。

1.2.3社会支持问卷采用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20]。该量表包含3个分量表:主观支持分量表,由5个项目组成,反应被试者主观感觉到自己拥有的社会支持方面的资源;客观支持分量表,由6个项目组成,反应被试者认为自己实际得到的社会支持状况;支持利用度分量表,由6个项目组成,反应被试者主动利用社会支持的情况。

1.3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留守中学生与非留守中学生的年龄比较

留守中学生的年龄为(15.48±1.71)岁,非留守中学生的年龄为(14.42±1.96)岁,两者在年龄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419,P<0.05)。

2.2留守中学生与非留守中学生在各量表得分上的比较

通过对留守中学生与非留守中学生在各量表得分上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可看出,非留守中学生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得分高于留守中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留守中学生在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的得分高于留守中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中学生在强迫行为、适应不良的得分高于非留守中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3留守中学生不同性别的家庭关系、社会支持、问题行为的比较

留守中学生中,女生人数所占比例高于男生人数。女生在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和敌对行为上的得分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4留守中学生问题行为与家庭关系、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

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问题行为中,强迫行为与亲密度、适应性、主观支持和客观支持的相关系数r=-0.214~-0.124(P<0.01或P<0.001);敌对行为与亲密度、适应性、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的相关系数r=-0.266~-0.135(P<0.01或P<0.001);适应不良与亲密度、适应性、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的相关系数r=-0.337~-0.196(P<0.001)(表3)。

2.5留守中学生问题行为与家庭关系、社会支持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以相关分析为基础,并依据修正系数修正后构建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该模型的AIC=42.229,说明模型拟合度良好,所有路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1)亲密度与强迫行为、敌对行为的路径系数依次为-0.10、-0.18;2)主观支持与强迫行为、敌对行为、适应不良的路径系数依次为-0.18、-0.18、-0.26;3)客观支持与适应性的路径系数为-0.14。在相关分析中,曾出现的其他有关联的部分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中显示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而没有出现在最终的模型中(图1)。

注:*P<0.01,**P<0.001

图1家庭关系、社会支持对留守中学生问题行为的影响

3讨论

本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四川省留守中学生的比例仍然较大,这与相关的调查研究[21]一致。留守中学生的年龄明显高于非留守中学生,可能是由于留守中学生较非留守中学生在家庭教育上存在缺失,只有父亲或母亲、甚至隔代抚养,使孩子在学业上接受的指导、督促较少,同时留守经历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甚至存在学习障碍,从而影响学业,出现入学晚或者降级。

本研究发现,留守经历对学生的家庭关系、社会支持以及问题行为上除敌对行为外,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与前期研究[22]一致,其中,亲密性、客观支持和适应不良尤其突出,提示父母长期不在留守中学生的身边,学生被寄养或者隔代抚养,可能会导致留守中学生缺乏安全感,家庭情感缺失,对人焦虑,孤独和冲动倾向严重等[23],使学生在亲密感的建立、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以及遇到问题寻求支持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可能表现出对环境的适应不良以及更多的问题行为。另外,留守中学生中,女生在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和敌对行为上得分高于男生,女生更擅长交流与表达,易主动寻求社会各种支持,而男生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男生,学习成年男性,表现自己强大、能解决问题以及好面子等,使其在支持利用度和主观支持上得分较低。在敌对行为上出现性别差异,可能是女生更敏感,更情绪化,控制不住自己情绪,易激动,有摔东西的冲动等,提示应加强男生的交流与表达能力引导,使其主动寻求社会各种支持,且对女生加强情绪控制的训练。

由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除强迫行为与支持利用度无相关性外,家庭关系、社会支持与问题行为各维度均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01)。家庭关系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留守中学生的强迫行为、敌对行为、适应不良行为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01);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的结果显示,只有亲密度对留守中学生的强迫行为和敌对行为有关联,适应性与留守中学生的行为无关联,这与范兴华等[24]、倪喆等[5]、陈绍红等[6]和卢茜等[8]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由此可见,亲密度是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对于留守中学生而言,父母长期不在自己身边,与他们的情感交流缺乏,遇到问题难以获得父母直接的各种支持与帮助,进而使他们感到孤独、无助,引发留守中学生一系列的行为问题和心理问题。因此,家庭成员之间应该多沟通交流,给孩子更多的情感支持,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以帮助留守中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其健康成长。

结构方程模型的研究结果表明,主观支持对留守中学生的强迫行为、敌对行为、适应不良行为有明显关联;客观支持只对留守中学生的适应不良行为有关联;支持利用度与留守中学生的强迫行为、敌对行为、适应不良行为均无关联。当留守中学生主观感觉到拥有丰富的社会支持资源时,视野更开阔,更自信,更乐观积极,会主动想到运用资源解决问题,适应环境,从而减少问题行为的出现。可见,留守中学生是否主观感觉到自己拥有社会支持方面的资源将直接影响其行为,包括是否适应学校生活、老师教学、家庭学习环境,是否愿意参加课外活动等。因此,有条件、有策略地加大留守中学生的支持力度,对其健康成长至关重要。给留守中学生提供客观支持的同时,还应该特别重视其对这些支持的主观感受。作为父母,在工作之余应通过电话、网络等工具,经常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不仅要了解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更应了解孩子的情感需要以及满意程度,减少孩子各种问题行为的发生;对于学校而言,班主任、任课老师以及心理老师应该给予留守中学生特别的关注,让他们在情感上得到更多支持,通过开展各种讲座、主题班会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引导他们学会运用目前已有的社会支持来应对各种不利因素,提升他们有效运用社会支持的能力;对于社会而言,应鼓励社会各界优秀人士多关注留守中学生,不仅为他们捐赠生活学习用品,更应该用自己真诚的情感和成功的成长经历去影响他们。

参考文献

[1]McGee R,Silva PA,Williams S.Behaviour problems in a population of seven-year-old children: prevalence,stability and types of disorder--a research report[J].J Child Psychol Psychiatry,1984,25(2):251-259.

[2]Sawyer MG,Whaites L,Rey JM,etal.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mental disorders[J].J Am Acad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2002,41(5):530-537.

[3]段婧.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4]赵金琦,张晚霞,李一辰,等.北京市6~12岁儿童行为问题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2,20(7):642-645.

[5]倪喆,刘健,徐云,等.家庭环境对儿童行为问题影响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32):110-113.

[6]陈绍红,廖珠根,汪时华,等.江西省留守儿童行为问题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4,35(1):95-97.

[7]朱倩云.留守儿童偏差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J].心理研究,2014,7(3):74-80.

[8]卢茜,佘丽珍,李科生.留守儿童情绪性问题行为与亲子依恋的相关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2):141-144.

[9]叶慎花,谭顶良.儿童行为问题的家庭影响因素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2(13):8-10.

[10] 程忆民.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2.

[11] 梁维.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系统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12] 刘晓慧,杨玉岩,哈丽娜,等.留守儿童情绪性问题行为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8):3287-3290.

[13] 江琴,Bjorn Albin.初中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特点与情绪行为问题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4,35(3):325-327.

[14] 史方方.初中留守儿童问题行为及其与人格特征、社会支持关系的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15] 班永飞,宋娟,吴孝勇.贵州省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行为特点及与社会支持的关系[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21(1):34-36.

[16] 魏昶,许倩,陈晓明,等.留守儿童问题行为与感戴、社会支持的关系[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4,22(6):664-666.

[17] 王极盛,李焰,赫尔实.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及其标准化[J].社会心理科学,1997(4):15-20.

[18] 费立鹏,沈其杰,郑延平,等.“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和“家庭环境量表”的初步评价——正常家庭与精神分裂症家庭成员对照研究 [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1,5(5):198-202.

[19] Olson DH,Russell CS,Sprenkle DH.Circumplex model of marital and family systems: VI.Theoretical update[J].Fam Process,1983,22(1):69-83.

[20] 辛自强,池丽萍,耿柳娜,等.青少年社会支持评价量表的修订与应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21(6):379-381,385.

[21] 段成荣,吕利丹,郭静,等.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和发展基本状况——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J].人口学刊,2013,35(3):37-49.

[22] 张介平.留守儿童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的测评结果分析[J].前沿,2012(15):126-128.

[23] 赵洁,林艳艳,曹光海.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的相关性[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46(10):1012-1015.

[24] 范兴华,方晓义,林丹华,等.家庭气氛冷清与留守儿童心理适应的关系:社会支持的中介[J].湖南社会科学,2013(5):128-131.

The Correlation of Left-behi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Behaviors with Family Relationship and Social Supports

GuoMaolin,YangXiaoqing△,ChenZi,TangXianpeng.

ChengduMedicalCollege,Chengdu610500,China

【Key words】Left-behind; Behavior; Family relationship; Social support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the related factors such as the family relationship and the social support on the behaviors of the left-behi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MethodsThe questionnaire was conducted among 951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some area of Sichuan province with the help of the three subscales of Mental Health Inventory of Middle-School Students including Compulsive Behavior, Hostility and Maladaptive Behavior Scale, Family Adaptability and Cohesion Scale, and Adolescent Social Support Scale. Results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left-behi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nd non-left-behi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age, family adaptability and cohesion, subjective support, objective support, support utilization, compulsion, and maladjustment behavior (P<0.05). The scores of female left-behind studen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subjective support, support utilization and hostile behavior than those of male left-behind adolescents (P<0.05). Compulsion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family adaptability and cohesion, subjective support, objective support (P<0.01 orP<0.001). Hostile behaviors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family relationship and social support (P<0.01 orP<0.001). Maladjustment behaviors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family relationship and social support (P<0.001). The results of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Analysis showed that family cohesion was correlated with compulsion and hostile behaviors and the corresponding path coefficient ranged from -0.18 to -0.10 (P<0.05), that subjective support was correlated with compulsion, hostile behavior and maladjustment behavior and the corresponding path coefficient ranged from -0.26 to -0.18 (P<0.05), and that objective support was correlated with maladjustment and the corresponding path coefficient was -0.14 (P<0.05). ConclusionFamily cohesion,subjective support and objective support have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behaviors of left-behi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doi:10.3969/j.issn.1674-2257.2016.03.021

*基金项目:四川省哲社十二五规划项目(No:SC12E055);四川省哲社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项目(No:CXSL-032003)。

通信作者:△杨晓庆,E-mail:305517274@qq.com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志码】A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1.1705.R.20160613.1042.002.html

·论著·

猜你喜欢
家庭关系留守社会支持
有关孝道入法的实践性研究
一个从无偿到有偿的另类投资
分析卡夫卡短篇小说中的孤独者形象形成原因
互联网对现代家庭关系的影响
农民工法律问题的研究
情暖“留守” 追梦同行
脑卒中患者家庭照顾者的照护负担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社会支持与员工工作满意度的相关关系
在城市“留守”的孩子
《一课》中教师娜迪亚悲剧形象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