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创业困境及建议
——以深圳职业技术学校院为例

2016-07-11 07:10同婉婷
职教通讯 2016年10期
关键词:企业家精神创业教育高职院校

同婉婷



高职院校学生创业困境及建议
——以深圳职业技术学校院为例

同婉婷

摘要: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有内驱力强、创意新颖、实操水平高的优势,但在创业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困境。通过调查发现,商机、技术、团队、资源等四方面的准备不足是高职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容易遇到的创业困境,对此,提出培养企业家精神、建设“专业+”创业教育模式、提升项目培育质量等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创业;创业教育;创业教育模式;企业家精神;项目培养

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全面部署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另据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2014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2.9%,比2013届(2.3%)高0.6个百分点,比2012届(2.0%)高0.9个百分点。其中,应届本科毕业生创业比例为2.0%,比上届(1.2%)高了0.8个百分点;高职高专毕业生创业比例为3.8%,比上届(3.3%)高了0.5个百分点。这表明,创业已然成为大学生的一股不可逆转的潮流,并且,高职高专毕业生创业意愿更加强烈。

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有着得天独厚的创业土壤。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深圳本土高校,过去三年应届毕业生的创业率均维持在5%左右,高于全国平均值。笔者选择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创业观察窗口,分析高职高专学生的创业现状,了解其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典型困境,尝试梳理下一步的突破点,以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为后来的创业者提供经验借鉴,降低创业风险。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创意创业园的孵化项目为调研对象,主要涵盖第一期到第六期的150个孵化项目,其中,重点走访40个面临较大困难的学生创业项目。通过调研发现,这些创业项目在运营1~2年时,会暴露出不少问题,包括团队、资金、市场、产品,等等。若创业者能够及时发现问题的本质,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企业会迈向快速发展通道;反之,则会陷入严重的经营困境,甚至难以为继。在重点走访的40个调研样本中,创业1年的项目占12%,创业2年的项目占71%,创业3年的项目占17%。调研采取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深入了解创业历程,挖掘典型困境,以期提供更具参考价值的数据反馈和案例分析。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困境分析

对实地调研材料进行整理,发现,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面临的主要问题集中体现在商机、技术、团队、资源等4个典型方面。

(一)市场意识薄弱,缺乏捕捉商机能力

美国创业教育和研究的领袖人物杰弗里·蒂蒙斯这样定义商机:“商机具有吸引力强、持久、适时的特性,它根植于可以为客户或最终用户创造或增加价值的产品或服务中。”[1]创业过程的起始点是商机,创业过程的核心是商机问题。选择什么样的创业项目,选择怎样的商业模式,是一个项目运行的基础。

通过调研发现,学生在选择选择创业项目时,出发点更多地着眼于我会做什么,我能做什么,大多是基于个人兴趣,或依托所学专业,而不是基于市场需求、顾客需求(见表1)。

表1 创业项目的选择原因

学生选择创业项目的方式停留在产品思维阶段,而真正的市场意识仍显疲软,对市场缺乏敏锐的洞察力,缺乏捕捉商机的能力,未看到用户未被满足的需求。这样的立项出发点,往往会造成产品和服务无人购买,经营面临困难。

(二)专业研发优势不突出,难形成技术壁垒

在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者身上存在着一个悖论,即学生多以专业优势来选择创业项目,但是,专业优势又无法成为其核心竞争力。表2给出了大学生创业项目的核心竞争力分布情况。

表2 创业项目核心竞争力分布情况

调查显示,只有15%的项目的核心资源是专业技术。高职学生的特点在于动手能力强,实操水平高,以技术应用见长。与研究型大学相比,高职学生多数不具备专业领域内顶尖的技术研发能力。因此,他们的创业项目普遍存在技术壁垒不高的现象,在市场中难以以技术形成核心优势,部分有创意的产品推出后很快被模仿和抄袭。

一个好的思路未必是一个好的商机。由于市场意识薄弱,技术壁垒不高,造成了高职院校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存在着较高的项目变更率。调查显示,有52%的创业项目在创业过程中,其主营方向发生部分或全部变动。至于变动的原因,35%选择了“在市场中没有竞争力”,7%选择了“没有市场需求”。对于初创企业来讲,项目主营方向发生变更相当于整个创业历程推倒重来,会大大增加创业者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也会增加经营风险。巨大的转型会让创业者和创业团队都面临更严峻的考验。

如何敏锐把握商机,使自身的专业优势和市场需求无缝对接,建构更具市场竞争力的商业模式,是每个高职院校大学生准备创业时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三)创业团队的组建随意性较大,同质化现象比较普遍

风险投资家约翰·多尔曾说:“与拥有B等管理团队和A等思路的企业相比,我更喜欢拥有A等创业者和团队却只有B等思路的企业。”组建一个杰出的团队对于初创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别是对于大学生创业者而言,经验、人脉、资金等社会资源都相对缺乏,搭建稳定高效的团队至关重要。但在调研中发现,学生在组建团队时随意性较强,往往是从身边熟悉的人中选择性情相投的伙伴搭建团队,如表3所示。

表3 创业合伙人构成情况

由表3可以看出,38%的创业合伙人为同专业的同学。团队成员的年龄、专业、背景、资源很难形成互补,同质化严重。正是这种随意性和同质化,造成在创业过程中团队问题频频出现,直接影响到项目的运行。如电信学院的学生团队研发出了一款产品,但团队中并没有人懂产品营销,这就会使企业的发展陷入困境。调查显示,有67%的创始股东在创业过程中发生了部分或全部变动,对个人和企业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很多项目都是因团队的解散而终结的。

(四)缺乏资源,更缺乏掌控资源的能力

调研时发现,学生在创业起步阶段迫切需要各种资源支持,包括人力、物力等各个方面。但创业者也都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经营能力的匮乏,才是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见表4)。

表4 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

由表4可知,创业者在创业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有来自外部的,比如资金,但是,更多地是来自内部的,比如“自身能力不足”“团队能力不足”及“经营管理不善”等。这种来自内部的能力匮乏,直接造成学生在接收外部资源的扶持时,表现出迟疑态度。

有25%的创业者表示,他们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缺乏资金,但问到“是否考虑引入外部资本”时,有78%的创业者表示“暂不考虑”,只有9%的创业者表示“迫切需要”。通过进一步的访谈发现,这种矛盾态度源自创业者对于自己掌控资源能力的不自信。创业者担心自己不能很好地运作资金,更担心风险投资的引入会让自己失去对项目的掌控。

有50%的创业者表示,希望得到更多的企业咨询、企业培训相关方面的服务。但就是否邀请创业导师这一问题,有96%的创业者表示“不想邀请创业导师”,或者“想过但并没有去找”。创业者担忧自己不能很好地划分导师指导和企业独立运营之间的界限,所以,更热衷“普惠性”的培训和咨询,回避深入的、个性化的创业指导。

不能很好地把握商机,缺乏掌控资源能力等问题所反映出的更深层次的问题是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职业变迁能力等方面的缺乏。高职院校学生拥有比较好的技术应用水平,动手能力强,有好创意,但是,在项目进行市场化运作的过程中,往往就会表现出综合能力的欠缺,项目发展的后劲不足,容易陷入困境。

三、对策思考

过去20年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产生很多新的工作岗位,但在未来20年,这些岗位会极大程度地被电脑以及高度自动化的机器所取代。随着产业、行业更新迭代的速度越来越快,未来一个人的职业生涯肯定会面临多次岗位转变和行业变迁,仅仅依托大学期间所学的专业技术,已经无法应对未来瞬息万变的社会变化。2010年,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是2.97年,世界五百强是40年,世界一千强是30年。这意味着即便学生刚毕业就创业,一创业就成了世界五百强,当他退休的时候,这个企业就要倒闭。

从这个角度而言,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不能以学生的创业项目数量,或者当下创业成功与否来判断教育成果,而是应该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生涯应变能力,辨别生活中机遇的能力,富有远见和具备批判思维的能力来判断。随着创新和技术的进步,原有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发生了变化,创新型经济的时代已经全面来临,创新创业教育肩负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的育人使命,是决定学生未来人生幸福指数的重要因素。

要打破高职院校学生创业困境,就要打破以专业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剥离掉创新创业教育的功利性评价,深挖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从整个人才培养体系的战略视角出发,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企业家精神为引导,以提升综合素质为目标,让学生具备在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中实现自我价值的能力。基于此,创新创业教育应该从人才培养体系的器物层、制度层、观念层不断渗透,逐层深入,为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一)观念层:创新创业教育全人化,培养企业家精神

真正的企业家具备战略眼光、卓越的领导力、营销能力和决策能力,有全面的格局和宽广的视野,更具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创新创业教育所带给学生的,并不是立竿见影的商业利益,而是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以及职业品格的塑造。

大学生创业活动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美国,英文为“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通常被译为创业教育,直译为“企业家精神”更为贴切。国外开展创业教育的知名高校都会将企业家精神作为基础课程,并认为企业家精神和创业计划的制定密切相关。如百森商学院的三门基础课中包括“企业家精神和商业计划”,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安德森商学院开设了“企业家精神和创业启动”“企业家精神和商业发展计划”等课程。一份好商业计划书是企业家精神的外化,一个优质的创业项目必凝结着企业家的精神诉求和人生愿景。

经济乃经世济民,捕捉商机是发现未被满足的社会需求,当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大众的企业家精神植根于创业者心中,当利他的思维方式变成一种习惯,那么,他在选择创业项目、拟定商业计划时,就不会单从自身需求、赚取利益出发,而首先是会从用户角度出发,发掘出更具有市场价值的产品和服务。只有当一个企业被大众需要,被社会认可时,这个企业才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日益强大。

以全人教育的视角来看待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业者的企业家精神,不仅能够产生经济利益,更能满足社会需求,推动创业型经济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

(二)制度层: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化,建设“专业+”创业教育模式

接受创业教育与产生创业行为之间有几年的时间差,即创业教育存在“时滞”效应。需要教育者能够沉心静气,深耕土壤,剥离掉功利化目的,不以短时间的创业“成功率”来论英雄。对创业者要配给资源“输血”,更要通过系统的教育体系,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提升未来创业者的“造血”能力、掌控资源的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属于交叉学科,具有综合性高、实践性强的特点。面对未来社会激烈的竞争和产业行业更新速度的加快,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多以专业优势来选择创业项目,但专业优势又无法成为其核心竞争力的悖论,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需要融到专业教育当中,建立以真实项目为导向的创新创业型课程。创业教育只有根植于不同的学科领域,与这些领域内的知识相互渗透、互相融合,才能够最大限度地达成其愿景,只有当创业教育的内容与每个学生自己的专业领域深度融合时,才能够推动这些学生理解并掌握创业的真谛。[2]

项目化课程是各专业在创新创业方向的有效延伸,要将其统一纳入学分管理,建设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项目课程群,并将此列为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的目标,当做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要将创新创业思维融入到专业教学中,在实践中学习如何将专业知识和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弥补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的学科短板,培养出具有开拓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三)器物层:创新创业教育市场化,提升项目培育质量

自由竞争是人类、企业、行业、产业进化的原动力,一旦被保护,就会滋生腐败,最终只能被淘汰。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开展,从政府到高校都推出针对学生创业项目的扶持政策。出现了大批以孵化园区、创业基金、创业导师等要素组成的扶持体系。想要解决政策“落地难”、项目孵化“质量低”的问题,就要打破以公益手法开展商业行为的扶持模式,真正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激发创业导师和创业者的活力,让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接地气”。

学校可以成立基金池,吸纳各方资金,创业基金减少无偿补贴的“输血”方式,更多采取商业融资的形式实现市场化运作;可通过第三方商业机构对创业园区提供服务,引入优质社会资源对大学生创业项目进行培训、诊断、指导;要鼓励具备行业资源和丰富创业经验的专家、创业者成为创业导师,也要鼓励高校老师成为创业导师,导师可获得市场回报,从而达到双赢互利的良性循环;打造资源汇聚平台,整合来自政府、民间、高校等各方资源,通过创业项目交流会,创业人才沙龙,论坛,展会等各种形式实现资源的流动和聚集,让创业者有机会与投资人、导师、产业上下游对接,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多的活水;提供条件让创业项目之间形成联盟、产业链,为初创企业提供更好的创业环境和创业氛围。

虽然创业之路困难重重,但调查显示,74%的学生表示即使创业失败,也会换一个项目继续自己的创业之路。创业者普遍认为,创业会让自己的综合素质提高,领导能力提升,视野更加宽广,接受性、包容性更强,不仅能吃苦,而且会吃苦。创业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发现、自我实现、自我超越的过程,是最高级别的职业规划。

高职高专大学生有动手能力强,与岗位零对接的技能优势,但也存在着可持续发展能力,职业变迁能力相对缺乏的短板。创新创业教育应扎根于人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需要,文化育人、复合育人、协同育人,因势利导,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创新性,在项目化、市场化的培育体系中,打破框架、整合资源,培育出一批真正的企业家。

参考文献:

[1]杰弗里·蒂蒙斯,小斯蒂芬·斯皮内利.创业学[M].周伟民,吕长春,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50.

[2]黄兆信,王志强.论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J].教育研究,2013(12):59-67.

[责任编辑金莲顺]

作者简介:同婉婷,女,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创业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创新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6)10-0066-04

猜你喜欢
企业家精神创业教育高职院校
时代赋予企业家应有慈善情怀
基于企业家精神视角的农民创业教育问题研究
构建高校研究生创业实践平台的有效途径分析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企业家精神和创始人关系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