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健
[摘 要]本课题首先对我国高职物流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现状进行分析总结,找出当前我国高职物流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我国高职物流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为校企双方持久合作提出对策建议。通过加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内涵建设,创新校企长效运作办学机制,满足经济发展对高职物流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职物流;生产性实训基地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有学者指出,现代经济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流的水平。而物流的水平的高低则取决于物流人才培养的质和量。高职教育与其它高等教育不同,主要培训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指出:“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高职物流专业建设过程中,必须加强实践教学力度。与仿真型实训基地相比,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更能符合高职物流实践性教学发展的要求。
2 我国高职物流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高职物流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困难大,进度慢
实施校企业合作,是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必有之路,然而,从目前我国高职校企合作现状来看,普遍存在“学校热、企业冷”现象。市场经济,强调效益中心,企业对人才实行“拿来主义”,不愿多花钱培养人才;职业院校,经费来源单一,基地建设缺乏经济保障;加上国家缺乏校企合作保障机制,导致我国高职物流校企合作基础差,质量不高,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困难大,进度慢。
2.2 高职物流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功能不强,效率不高
高职物流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受资金制约,能建设投入使用的基地有限。建成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以简单服务为主,缺乏规模性服务。对生产性实训基地在技能考证、技术研发、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发不足。企业常以生产复杂、安全责任大等理由弱化生产性实训基地生产教学功能,导致基地功能发挥不力,效率不高。
2.3 高职物流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实践教学的组织水平较低
高职物流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实践教学组织水平不高,缺乏系统的规划管理。生产性实训与课程建设对接不紧密,生产性实训项目缺乏代表性,实训目标模糊,实训方法简单。重视生产操作的规范性,忽视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分解、情景设置等,与“教学做”一体教学还有距离。
2.4 对高职物流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认识不足,积极性不高
高职物流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建立在双方内在需要的基础上,双向积极主动结合。但在实践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企业缺少利益驱动,因而积极性不高,学校对基地建设的定位不准、目标不清、主动服务的意识不强。学校的老师普通还存在重理论轻实操观念;企业师傅只知道怎么做,缺少教学经验;能教会做双师型教师数量严重不足。
2.5 高职物流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制设滞后,缺乏长效机制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使用是提高高职物流办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但是我国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还很不规范,校企合作缺乏有效的保障机制,在校企协同育人、深度合作方面差距较大,缺乏相应的运行体系和长效机制,建立合作共赢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问题已经成为校企深度合作进一步开展的“瓶颈”。
3 高职物流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长效运作关键问题
3.1 从培养高职物流人才的战略角度出发,校企双方统一思想,提高对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认识,积极主动推进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3.2 以“互惠、互利、共赢”为原则,探索和寻找校企合作的切入点和结合点,使校企合作关系保持长期、稳定发展的良好状态,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3.3 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对高职人才的需求,深化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企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践基地,突出人才培养的实践性、职业性和开放性。
3.4 根据企业对物流岗位职业能力的实际需要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和课体系,为学生搭建一个“培训 实践 就业”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3.5 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开展校、企人才对流,开辟互利双赢合作新途径。
4 创新高职物流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长效运作机制
校企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高职教育“工学结合”发展的要求和趋势,是高职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特色、提高质量的重点。高职物流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在校企合作实践中积极探索和寻找校企共赢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创新高职物流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长效运作机制,使校企合作关系保持长期、稳定发展的良好状态。通过把企业搬进校园的方式,多角度、全方位地审视高职物流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的问题。以客观理性的思维,用系统的观点从目标、模式、平台和途径四个层面探索高职物流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融合”问题,创新高职物流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长效运作机制。
在高职物流校内生产性实训建设过程中,坚持“校企深度合作是培养新时代高技能人才的根本之路”的理念,贯彻“以服务为宗旨,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思想,成立了校企合作办公室,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人才培养过程、共同考核人才培养质量。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双方资源,加强实校内生产践教学基地建设;注重课程标准和企业标准融合,践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加强学校专职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培养,打造充足稳定“双师”教学团队;加强学校学生和企业员工互动,实现学生实习与就业有机结合;同时考虑学校评价标准和企业评价标准,推行校企双方共同监控和评价体系。明确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功能与任务,为学生实训及教学、科研、生产、社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
5 总结
本文以高职物流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为研究对象,在校企深度合作的基础上,创新高职物流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长效运作机制,通过建立高职物流校内生产性实践教学基地,探讨校企协同育人进行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建设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以及校企合作的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周庞荣.校路共建铁路高职特有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16(04)
[2] 丁镜之,夏罗生.建立健全的管理与运行机制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可持续发展的保证[J].现代职业教育.2016(04)
[3] 蒋丽,徐怀业.高职物流管理创新型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