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而不随 敬而不畏

2016-07-10 11:37俞正强
人民教育 2016年2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外婆儿童

俞正强

讲到师生关系,特别是小学的师生关系,想到中国的两句古话:“非敬无以为学”;“亲其师,信其道”。这两句话,可谓道尽师生关系的精髓。如何建设良好的师生关系,自然应从这两方面着手。

非敬无以为学

要做到“敬”,是很不容易的,保持“敬”则更不容易。学生离开了对教师的“敬”,教师的教导就会成为耳边风。

敬,是学生受教的基础前提。这句话,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学生知道“敬”,另一方面是教师值得“敬”。

对小学生而言,教师值得 “敬”否,与教师学问是否深厚关系不大,更多的来自父母对教师是否尊敬。若父母敬老师,孩子多半会“敬”老师的。

这样说来,师生关系就是家校关系的延伸了。

曾经有位小学二年级学生的父亲来到我的办公室交流,他是一位中职学校的教师,他跟我说了他对儿子的教导:

“儿子,老师的话不一定要听的,因为老师许多话是错的。”

“父亲的话也不一定听的,因为父亲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

这样的教育,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十分常见的。我们通常认为该父亲民主、平等、科学。

但是,这种看似平等、民主、科学的教育,正是蚕食校园中 “敬”的原因之尸。

比如,老师要求学生早20分钟到校,参与早读。

也对,一天之计在于晨,早起早学。

也不对,减少了学生的睡眠时间,久之,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年级的学生,以他的理解,如何分辨对错?

如果老师一开口,学生就分辨对错,批判性、思辨性是强大了,但是受教性是大打折扣了。

师生关系不是科学,科学是讲对错的。

师生关系是伦理,伦理是不讲对错,只讲应该与否。

作为校长,我在每一届一年级新生人学时,都会与家长讲明“非敬无以为学”的道理。希望老师们尊敬家长,不论是局长、董事长都只是家长;不论农夫还是走卒,都依然是家长,都一样“敬”之。也希望家长们尊敬老师,不论老师清贫艰涩,都一样“敬”之。若在作业本上看到学生的错误没有批改出来,不要在孩子面前批判老师不认真,不妨说“啊呀,老师这些天可能忙坏了,孩子你要心疼老师,可不能写错了”。

如此这般,学生会从心底里“敬”自己的老师,持久地“敬”自己的老师。

亲其师,信其道

教师的可“敬”,多与教师的师品相关,教师作为成人而在高处。

教师的可“亲”,则多与教师的师能相关,教师作为儿童而在低处。

有一位老师曾与我讨论过她的困惑:学生有疑惑,都喜欢问自己的父母,不喜欢告诉她,她很郁闷。

这位老师反思:自己脸上也常有笑容,工作也尽心,对学生也爱护有加,但学生就喜欢报告父母,学校的事情,总要从家长的口中反馈回学校。

事实上,可能有更多的学生既没有报告老师,更没有报告父母。

我跟这位老师讨论了以下一则案例,老师是怎么被“亲”的。

一位二年级的小朋友在抄写生字并组词,突然想到一个问题:“高兴”和“快乐”有什么不一样?

这个问题,老师会怎么回答呢?我们来比较以下三个版本,并体会不同版本之间的差别。

版本一:查词语手册

生:老師,“高兴”和“快乐”有什么不一样?

师:小朋友,你真会思考,我们有一本词语手册,你去查一下,再读读,背背,就明白了。

生:是。

注:老师的脸上是亲切的,笑眯眯的。

版本二:老师告诉你

生:老师,“高兴”和“快乐”有什么不一样?

师:哦,很好,你很会动脑筋。老师告诉你,高兴和快乐其实是差不多的,高兴就是快乐,快乐就是高兴,他们是同义词、近义词,都表示主体在经历事情过程中获得的积极的情绪体验。但是,高兴显然不是快乐,快乐当然也不全是高兴,他们是有差别的,首先,在体验的水平上……懂了吗?

生:不大懂(注意:我们经常是用学生更不懂的来解释学生已经不懂的东西)。

师:好,那我再给你讲一遍……懂了吗?

生:懂了,懂了(如果再说不懂,老师岂不又要说一遍?)

注:老师的脸上也是亲切的,笑眯眯的。

版本三:请你告诉我

生:老师,“高兴”和“快乐”有什么不一样?

师:哦,你认为有不一样吗?

生:当然,否则为什么要有两个词呢?而且我们常说祝你生日快乐,却很少说祝你生日高兴呢?

师:哦,你在家里最喜欢谁?

生:外婆,我读书了,妈妈才接我到城里。

师:老师问你,你外婆住在你家,有一天她回乡下了,说好一天回来,结果一天没有回来,过一天还是没有回来,第三天你打开门,发现外婆回来了,你高兴吗?

生:高兴啊,很高兴啊!

师:好,后来,你舅舅请外婆去上海,说好一个星期回来的,结果一星期没回来,你打了电话,一星期又没回来……终于有一天早上,你打开门,看见外婆回来了,你高兴吗?

生:高兴啊,很高兴啊!

师:两次高兴有不同吗?

生:有啊。

师:好了,那个不同,就是高兴与快乐的不同,明白了吗?

生:?(点头又摇头)

注:老师脸上还是亲切的,笑眯眯的。

现在,我们来比较三个版本。三个版本都解决了学生的困惑,老师的态度都是亲切的。其不同之处在于,版本一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查阅资料。版本二发挥了教师的博学专长,要给孩子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版本三发挥了学生的经验感悟。

面对三个不同的版本,我们想象“下,哪个版本的老师是可亲的?显然,版本三的老师是可亲的,为什么?

因为,版本一的老师知道学生获得知识的路径在哪里,版本二的老师知道知识的内容有哪些,版本三的老师知道儿童的生活在哪里。

可亲的原因,是因为老师知道儿童在哪里,并且心甘情愿地愿意成为儿童。

因为有敬,所以亲而不随。

因为有亲,所以敬而不畏。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外婆儿童
破耳兔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唠叨的外婆
外婆的钱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外婆回来了
留守儿童
新时期需要怎样的师生关系
六一儿童
如何关爱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