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瑞玲
[摘 要]目前的高中办学重智轻德,导致高中生思想道德水平下滑。十八大提出了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高中语文教学应该主动承担起立德树人的重任,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语文德育教育有以下途径,在作者介绍中渗透德育教育,在作品解读中渗透德育教育,在作文训练中渗透德育教育,在课外阅读中渗透德育教育,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关键词]语文教学 立德树人 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60014
有人问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了您认为最主要的东西?”这位科学家平静地回答:“在幼儿园。在那里,我学会了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情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我想,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主要东西就是这些。” 诺贝尔奖获得者道出了教育的根本——立德树人。
一、学生德育的现状
目前不少高中追求的是一切为了高考,一切为了多上名牌大学,一切为了多上重点大学,教育的功利性太强。在高考指挥棒下,素质教育没有得到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没有得到全面发展,重智轻德,导致学生缺乏对社会的感恩,缺乏对父母的孝顺,缺乏对学习的敬业,缺乏对他人的诚信,缺乏对同学的友善,不少学生的“灵魂”落下了。李克强总理说“教育走得太快,请等等落下的灵魂”。复旦研究生投毒案、北大学生弑母、高中生下春药迷奸同学致死,等等,这些都是学生灵魂落下的不幸写照。
二、语文学科立德树人的必要性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将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公民个人层面的道德准则。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使学生通过优秀文化的浸染,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语文学科是高中的主要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其人文性决定了语文要发挥学科优势,在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立德树人,教书育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语文日常教学实践中,要引导学生转向爱、善、智慧。
三、语文学科立德树人的策略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德育教育渗透。
(一)在作者介绍中渗透德育教育
入选高中语文课本的作者都是名人名家,就是今天的明星。学生都喜欢追星,要让作者成为学生心中的明星。每一个作者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一个故事可能都是一个励志故事。高中生已会自主学习,在介绍作者时,可让学生在课余查找资料,使用百度,然后在课堂上交流。学习《沁园春·长沙》时,让学生介绍自己所知道的毛泽东。我们一般人只知道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但是很多人不知道毛泽东是诗人,是20世纪伟大的书法家,是个文武双全之人;不知道他的家族为革命牺牲了6人,不知道他及他的家族为革命所付出的牺牲。学生查阅了大量资料,才知道毛泽东是如何伟大的,才知道胜利来之不易,才知道成功来之不易。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革命成功,经历了28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斗。那么,我们高考要成功,人生要完美,同样需要打持久战,同样需要艰苦奋斗。《故都的秋》作者郁达夫,胡愈之先生曾这样评价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的名字,在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纪念碑上,也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烈士的名字。” 郁达夫是一个作家,更是一个爱国者。教师教育学生同样也应该是爱国者,我们的爱国应该体现在在校爱学习。《小狗包弟》的作者巴金是“当代世界伟大的作家之一”,获得无数世界级的声誉,但是他没有读过大学,是一个自学成才的典范。没有机会上大学,只要努力,不一定就没有作为。高考我们需要努力,但是努力了有时候不一定成功,人生绝不是高考华山一条路。
(二)在作品解读中渗透德育教育
高中语文教材中有无数的德育因素。语文教师要善于解读文本,善于从教材中挖掘德育因素。
1通过诵读文本渗透德育。读是学习语文的基本途径,通过读可以培养语感,也可以净化心灵。可以集体诵读、小组诵读、个别诵读;可以读完全文,可以选读一段,也可以反复读一句。主要读精彩的地方,读启发意义的文段,读有德育因素的句子。如集体诵读《大堰河——我的保姆》,体会大堰河的善良、勤劳、坚强。
2通过把握文意渗透德育。在古诗词中,有很多爱国诗篇。屈原的《离骚》塑造了诗人忧国忧民、矢志不渝、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怀。《烛之武退秦师》体现了烛之武在自己的国家危难时,受命于危难之际,不计较个人恩怨,只身前往敌国交涉,用自己出色的外交才能维护了国家安全的爱国精神。《我有一个梦想》表现了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热爱祖国,反对种族歧视,追求和平与自由的强烈情感。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并培养爱国情怀。
3通过分析关键语句渗透德育。如屈原《离骚》中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不懈奋斗的精神。鲁迅《故乡》最后的句子:“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鼓励学生: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三)在作文训练中渗透德育教育
高中的中心工作是高考,所以教学的中心自然是围绕高考进行的。作文也不例外,必然要围绕高考进行训练。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作文训练主要围绕审题立意、内容、结构、语言等进行。文如其人,如果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不高,估计很难写出有内涵的作文。所以在作文训练中渗透德育教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1在欣赏高考美文中渗透德育。笔者喜欢研究每年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题目,收集各地高考满分作文让学生欣赏,因为每一年每一个地方的高考作文都是一个能引发大众关注的德育性题目。如2015年上海高考满分作文《温柔与倔强》结尾处“泪流满面是因为内心还温柔,咬着牙走了很远的路是因为依然倔强。对于这以后遥远的未知的生活,我们温柔地倔强”,告诉我们该如何面对生活。2015年福建高考满分作文《敢问路在何方》开头有这么一句很精彩的话:“马云开辟互联网时代之前,没人知道有这样一条路……后来马云开掘出了这样一条路,越来越多的人跟上马云的脚步,于是路渐渐宽广了起来”,作者告诉我们路在脚下。
让学生在反复的研读中,感悟满分的秘诀,心灵受到震撼,思想得到启迪。
2在写作评改中渗透德育。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和时代主题,让学生写作。例如关于诚信的,关于孝顺的,关于感恩的,关于读书的,这些都是时代的热点,都是学生关心的事情,让学生写出自己内心的想法。文如其人。学生作文抒写的一般都是自己的见闻感受,表达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但是他们的表达不一定合乎道德规范。教师应该在评语中合理引导。比如有的学生希望考个好大学,找份好工作,能赚更多的钱,教师在评语中可以这样写:这种想法不错,但也不是全部正确的,读书不仅仅是考大学,不仅仅是为了钱,心中要有国家、社会、家庭、父母。
(四)在课外阅读中渗透德育教育
功夫在课外。语文学习仅仅依靠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课外大量的积累。课外阅读则是语文积累的有效途径,也是语文德育渗透的重要路径。学生课余时间都喜欢看小说,但是他们不喜欢看名著,不喜欢看纸质版的,而喜欢在手机上阅读小说。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向传统阅读提出了新的挑战,语文教师要结合网络和时代的特点,把学生的德育工作与网络结合起来,寓教育于网络,引导学生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开展课外阅读。我们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网站,比如中国文明网、中国励志教育网、中华励志网,让学生阅读里面的故事。网上的知识毕竟是零碎的、不系统的,还要引导学生阅读传统的书籍。课外阅读除了方法的指导外,更重要的是阅读内容的选择。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思想现状,向学生推荐有关书目,列出书单,引导学生去读,使学生从阅读中收获双赢:一是提高阅读能力,扩大知识积累;二是提高道德素养。笔者喜欢看人物传记,喜欢看名人的成功之路,所以经常推荐学生看一些励志书籍和文章,通过名人的成功之路,知道成功是可以借鉴的,只要你向他们一样努力,就会收获很多。
(五)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语文实践活动可以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通过学生的体验进行思想教育。
1.在演讲中渗透德育。课余让学生阅读感动中国2015十大人物事迹、《好人365》“中国好人”故事、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人物事迹等。在课前三分钟让学生简单概括励志故事并作评论,从中积累作文素材,训练口语,感受道德的力量。
2.在诵读经典中渗透德育。学生诵读经典,享受阅读的乐趣,获得经典的修养,提高道德素质,提高阅读水平,全面提升素质。诵读的内容以课本里的古诗文和课程标准推荐的书目为主,充分利用零碎时间来读,比如课间十分钟、放学、睡觉前等,让经典诵读成为学生课外生活的一部分。通过每天读一点点,培养学生的坚持习惯,在每天的坚持中提高道德素养。
3.在书法练习中渗透德育。书法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很多年来书法并没有得到重视。可能很多语文教师也不懂书法,因为他自己的字也写得不好。虽然高考作文卷面分只有几分,但是如果因为卷面影响评委的阅读,丢失的分数可能就不止几分。所以语文应该重视书法练习,练好的不仅仅是书法,还有道德。因为书法的练习是需要沉下心来,付出长时间努力的。这样潜心的长时间的努力完全可以锻炼其秉性,提升其思想素质。可以把书法练习与古诗文诵读结合起来,练习的内容是名言名句,高考可能考到的名句,每天反复练习一句话,每天就背熟了一句话。
此外,可以在辩论赛中渗透德育,通过是非对错的辩论让真理越辩越明,还可以开展每一单元后面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责任。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要深刻认识语文学科渗透德育的意义,研究语文德育渗透的有效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责任编辑 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