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强
对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李强
摘要:以大学体育教育为研究对象,以其教育改革为研究目标,介绍大学体育教育以及当前大学生的健康水平,分别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对中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现状进行分析和思考,根据目前体育教育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的对策。研究发现,树立“健康教育”的大学体育教育核心理念、构建多样化、开放式的体育教育模式、确立大学体育教育目标并合理设计、设置大学体育课程体系、不断提升大学体育教师的整体水平、加快大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有利于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大学体育;教育改革;问题
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使得其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是我国大学所肩负的重要使命。而作为文化系统和大学教育的重要一部分,体育教育在其中起着培养和发展人才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完成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的经济、文化受到了时代的影响,其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这就要求我国大学体育改变其传统教育观念,同时也要促进体育教育目标以及教育方式的改变。以前大学体育教育是针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塑造,而现代体育教育的发展方向是弘扬我国体育文化、铸造学生人格、培养学生行动能力以及发展学生个性。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同时也是充满竞争的时代,而大学体育教育要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就必须实现教育改革。因此,对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方面的研究,要准备把握和分析其背景,针对背景和现存的一系列问题,找到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的正确方向、途径和对策,就成为促进我国大学体育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保证。
近几年来,特别是确立了“健康第一”这一指导思想之后,我国通过不断改革大学体育教育,从而取得了相关方面的成就,如不断增加并丰富了体育教育改革的内涵等。但是在不断改革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大学体育教学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不能与时俱进等,对于我国大学体育改革的顺利开展形成了严重的阻碍作用。因此,这就需要在进行大学体育改革时,能够在改革中及时发现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不断分析,从而能够找到其解决方法,最终实现大学体育教育的改革创新,提高其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
据全国2000-2014年学生身体素质状况调查数据发现,我国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呈现下降趋势,尤其是四项身体素质中的耐力和柔韧这两项素质,是14年以来我国大学生最薄弱的两项素质,同时也是下降最为突出的环节。从我国大学生的整体身体健康状况来看,从1996年一直到2014年,连续18年都呈现下降趋势。相比于国外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我国大学生在身高、体重、身体机能以及形态等方面的指标已经明显下降。另外,我国解放军2005年决定在大学进行招兵时发现,在对大学生在部队进行体检的过程中,仅有35%左右的学生身体状况是合格的。根据2012年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资料显示,在精神卫生方面,占据全世界2%左右的人口都患有强迫性习惯紊乱,且在这个比例中,青年人(20岁左右),尤其是知识分子占大多数,这种精神方面的疾病如果发展严重极有可能转移为自杀。据我国相关报道,我国从1978年一直到2010年,已经将近7万多大学生自杀。从目前我国的人均死亡年龄来看,知识分子人均死亡年龄仅为51岁,青年死亡率远远高于老年人的死亡率。
关注青年人身体素质,从教育方面来看,主要是体育教育。因此,加大对我国大学生体育教育改革的分析和研究,争取在其改革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排除改革弊端,创新教育改革,最终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促进我国大学体育教育质量的提升,就成为我国当前教育改革方面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1大学体育教育改革背景分析
作为我国大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深入改革大学体育教育同时也受到了体育教学部门的高度重视。从我国的教育改革历程来看,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无论是从教育理论到教学方法,还是从理论到实践,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都取得了一定成绩,另外其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投入也备受关注。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在改革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微观和宏观问题。如大学体育教育改革中,其教育的目标不清晰、教学内容单调且散乱、教学模式无实质性突破、教学设计比较薄弱、考核形式缺乏客观性,此外在大学体育教育改革中,忽略了对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忽略了体育人文精神等。而这些问题都对我国大学体育教育任务的实现带来了极大的不利影响,严重阻碍了其改革的步伐和方向。而当前,我国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时期,各方面的变化,如政治、经济、文化等对于我国大学体育教育都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而面对各种挑战,就必须通过改革的方式来实现大学体育教育的进一步生存和发展。
因此,对于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背景进行了解和准确把握,并对其改革的方向和对策进行积极探索和思考,就成为大学体育教育全面开展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同时也是完成其教育任务,提高其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下面本文将通过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来对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现状进行详细分析,并试图找出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的对策,从而能够有效推动改革的顺利开展。
2.2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微观分析
2.2.1大学体育教育改革中,其教育的目标不清晰
在近几年教育改革中,我国已经适当调整了体育教育的目标。但是大部分高校仍然偏重于技术教学,这是因为长期受到传统教育目标的影响,其在体育教育目标的确定上都是受微观支配,使得体育教育的目标偏形式化,这就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由于这种教育目标背景的存在,使得目前我国大学仍然存在两种认识:第一种强调,在大学体育教育中重点是对大学生进行体育操作技术方面的教育;第二种强调,在大学体育教育中要注重对学生个人能力进行全面发展。但是,大学体育教育的目标永远都是,通过对学生进行运动技能的训练来不断提升其自身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而且这也是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最直接的目标。由于不同的学校对于体育教育思想的认识存在一定差异,使得大学生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终身体育意识等很难在大学体育教育目标中体现出来,导致其目标不够清晰、全面。
2.2.2大学体育教育改革中,其教学内容单调且散乱
目前,体育技术、技能教学是我国大学体育教学中采用的最主要的教学内容,但是这种教学内容不仅单调、重复,而且内容散乱、缺乏有效整合。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很难被目前这种按部就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带动起来,从而不利于科学分析和确定不同学生的不同身心发展。另外,从目前大学体育教学的内容以及课程的设置上来看,其过于单一化,与现实社会生活不匹配。再加上教材缺乏弹性,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忽略课外体育活动,从而最终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素质以及个性化发展。
2.2.3大学体育教育改革中,其教学模式无实质性突破
体育教学模式是一种有关体育的教学策略、教学活动模式、教学程序,其是根据体育教学设计思想而设计的,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大学体育教育模式包括体育课程的设置、教学方法体系以及教学过程结构等,是一个成系统的模式。但是我国大学体育教育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以及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其教学模式仍然采取一种以教师为中心,以体育技能传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体育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独立、自主个性的培养是一种限制,同时也限制了他们多样性和个性化的发展。另外,大学体育教育在其教学模式上太过死板,不能培养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热情,从而也就不利于学生对于体育学习发挥主动性,逐渐形成了一种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
2.2.4大学体育教育改革中,其教学设计比较薄弱
根据大学体育教育目的以及教学条件,其教学设计就是对某一学段、学时或者单元的体育教学进行科学、合理的计划,并进行最优化的研究工作。当前,在我国大学体育教育中,根据其大学的具体实际情况,采用教学设计的方法来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科学的进行教学的能力很薄弱,基本不能实现大学体育教育的创新性改革。
2.2.5大学体育教育改革中,其考核形式缺乏客观性
在大学,学生都十分看重学习成绩,又因为大学体育课为必修课,因此其成绩高低直接与学生的实际利益相关联,因而学生们也都普遍关注体育课成绩。但是长期以来,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学习情况都是以具体体育项目的指标来衡量,这样就使得体育教师主要采取一种应试形式来对学生进行教学,限制了学生积极、主动性的有效发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多以体育达标为衡量标准,这种形式在体育课程管理和评价上都存在极大的随意性,使得体育考核形式过于重视技术评价,而对于其教学过程的反馈信息却不关注,导致大学体育考核形式缺乏客观性,没有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
2.3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宏观分析
2.3.1大学体育教育改革中,忽略了对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我国教育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却一直处于滞后状态。在大学体育教育中,通过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来实现体育教育的目的已经被人们所忽略。大学生的人格健康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身心健康,同时也关系到我国的未来与希望。如果大学生具有不健康的人格,如自闭、焦虑以及以自我为中心等,这就会严重影响其学习和生活的质量,不仅会妨碍到人际关系,同时还会使人处于一种消极状态。而在大学体育教育中,恰恰忽略了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2.3.2大学体育教育改革中,忽略了体育人文精神
健康的体质、人格以及生活方式是学生走向社会发挥各自能力的一种基本条件,而大学体育教育则是培养这种基本条件的一种教养手段。大学人文关怀以及人文精神应该在体育教育中得到有效体现,但是就目前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情况来看,大部分学校对于学生体育人文精神的培养并不重视,也没有将“健康第一”的人文关怀思想渗透到大学体育教育中去,在精神文明的倡导上做的不够好。大学体育教育的价值就是为了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如健全并优化学生人格、构建健康心理等,为学生走向社会后构建和谐人文世界奠定基础。但是目前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中,缺乏对学生进行一种人文、价值观关怀。
3.1树立“健康教育”的体育教育核心理念,加大理论指导的创新力度
教育发展以及教育改革的动力首先就是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作为学生在校学习体育运动的最后一个阶段,大学体育教育是对其身心健康、道德健康、终身体育意识的一种塑造和培养。因此对于大学体育教育改革来说,必须要重新审视体育教育的目标、体育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模式等,树立以“健康教育”为大学体育教育的核心理念。这一理念的树立,就将体育健身、健心的本质体现出来,而且同时还支持快乐体育、娱乐体育的观点,使得大学体育教育从理念到功能、从形式到内容等各方面都实现了比较完美的结合。“健康教育”体育教育改革理念体现出“以人文本”的教育思想,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在课程的开设上也要注重在体育教学中融入素质教育、健康体育等多个学科,实现其交叉性,拓展大学体育教育的研究空间。总而言之,“健康教育”体育理念的提出,大学体育教育方向的创新,能够促进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为实现大学整个教育体系的创新转型奠定基础。
坚持与时俱进的思想,在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中要加大对指导理论的创新力度。应当专门的、系统的、理性的指导体育教育理论的研究和创新,而不应盲目、随意。另外,在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应当坚持哲学思想,因为哲学是所有理论的思维基础,因此应当加强体育教育中对于哲学思维的运用,并在此基础之上把握好整体的大学体育改革方向,对体育教学思想进行积极创新。站在否定陈旧思想的基础之上,使得教育的基本理论能够创新的指导教育实践。要在改革过程中积极寻找和把握体育教育发展的规律性,从而提高教师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2构建多样化、开放式的体育教育模式
打破旧的教育模式,是教育不断向前发展的一种方式,对于大学体育教育改革也是一样。现代教育强调博通教育,不仅是体育教学部门独立的教育,而是结合学校内部各个专业、学科,实现彼此之间的相互协作和融通。体育学科要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促进学科之间的交流,使得体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充分发挥作用。因此,在大学体育教育的改革中,应当构建多样化、开放式的体育教育模式。如与其他院校或者院系联合举办各项体育竞赛。为了提高全校师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可以采取一定的方式来鼓励学生,使其变被动为主动,如将竞赛成绩纳入学校年终评比之中,对每项体育竞赛活动设置相应奖励,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参与力度。这种多样化、开放式的体育教育模式,不仅能够将师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充分调动出来,增强学生的组织能力,还能够促进大学体育教育改革,使其不断向前发展。无论是从微观方面来看,还是宏观方面来看,多样化、开放式的体育教育模式都能够给大学体育教育改革带来新的契机,使得大学体育教育改革从理论走向实践。
3.3确立大学体育教育目标,合理设计、设置大学体育课程体系
大学体育教育改革要重视其实效性,因此必须要确立清晰的体育教育目标,然后根据教育目标来对其课程体系进行合理的设计、设置和安排。大学体育教育目标就是学生所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除了增强体质之外,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掌握体育技能、培养学生健康习惯和兴趣等已经成为大学体育教育所追求的目标。下图为大学体育教育改革中其教育的目标体系图:
图1 大学体育教育目标体系框架
图1可看出,在大学体育教育改革中,要重视对教育目标体系的构建,然后根据教育目标来合理设置体育课程体系。在体育教材的改革过程中,也要注重实效性,根据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来进行体育理论知识的教授,能够开发出适合现代学生学习特点的课程体系,为其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打下良好理论基础。在大学体育教材内容的设计上,要注重多样化和时代特性,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体育项目爱好以及不同的区域来合理设计、设置体育课程以及体育教材,使得体育教育从整体上形成一种计划性、逻辑性和系统性,从而为提高我国大学体育教育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3.4不断提升大学体育教师的整体水平
作为我国教育工作的主要组织者和执行者,教师水平的高低对于教育以及教学质量有着最直接的影响作用,而这对于大学体育教师来说也是一样的。体育教师在大学体育教育改革中,担任着传授学生体育教育知识、培养其健康思想以及指导其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使命。当前我国大学体育教师应当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和身体特点,并在此基础之上对其个性和情操进行培养和发展。而要做到这些,首先大学体育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结构,如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能力以及其专业技能等,还要为实现创新型和全能型教师积极做准备。我国当前大学体育教育改革要求大学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这也是体育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另外,我国高校也应当对体育教师进行定期培训,重视对其进行继续在教育,从而提高大学体育教育的整体水平和质量。要重视对体育教师进行考核和奖励,充分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5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首先,针对大学生的性格和学习特点,在我国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往往会根据自身的兴趣来进行选课。因此在学生进行选课时,应当充分利用“项群”学习制度来加以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选课,也就是学生不能只是对某种单项体育运动课程进行选择,而应当选择同一类型或者性质相同的体育课程。另外,为了避免重视技术而轻视理论教育思想的产生,教师还要加强传授学生运动技能原理。例如,增加一些交叉学科体育项目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上课的积极性。还可以增加体育练习的趣味性和竞争性,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和竞争能力,从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从我国教育各方面的改革历程来看,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改革大学体育教育的各个方面中都取得了一定成就,如对体育教育理论、理念、课程、教学模式以及体育教育投入等方面的深入改革。但从目前这种改革状况来看,在我国大学体育教育中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而这种现状会严重阻碍我国大学实现体育教育教学的任务,也不利于我国确立大学体育教育改革方向,因此必须加大对体育教育改革的思考和研究,以促进我国大学健康教育、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刘鸿志.基于学生体质的大学体育教育改革措施分析[J].品牌(下半月),2015(5).
[2]张蓉.浅析素质教育背景下大学体育教育创新路径选择[J].当代体育科技,2015(9).
[3]吕建炳.体育教学方法实施及创新研究[J].科技资讯2015(7).
[4]徐立宏,马洪波.论当今大学体育教育的改革[J].青春岁月,2014 (5).
[5]张辉.中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的思考[J].知识经济,2010(12).
[6]任伟.试论大学体育教育改革新思路[J].山东工业技术,2014 (4).
[7]王造极,汪玉姣.大学体育教育改革与未来走势[J].文学教育(中),2013(10).
[8]王礼碧.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的方向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2 (9).
Reflections on the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Reform in China for a Number of Issues
LI Qiang
Key words:university sports;education reform;problem
Abstract:This article takes the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as the research object.Firstly,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and the health level of college students.Secondly,the paper analyzes and consider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reform in our country from two perspectives: the micro and macro perspectives.It is found that the core concept of "health education",the construction of diversified,open sports education model,the establishment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objective and reasonable design,set up the university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and constantly improve the overall level of university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and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reform goal.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83X(2016)02-0161-04
收稿日期:2015-11-14
作者简介:李强(1979-),男,山西永济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山西临汾041000 Linfen College,Shanxi Normal University,Linfen Shanxi,0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