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梅 李楠
[摘 要]根据日常班级管理和任课老师的反馈与评价,高校课堂普遍存在着一些消极行为,从而影响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和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这些消极行为成为众多教育者关注的热点问题。结合某高校学生的认知特征和课堂行为特点,在高校课堂管理中运用行为导向教学法,希望达致良好学风和相互激励的课堂学习氛围。
[关键词]行为导向教学法;课堂消极行为;课堂管理;礼仪与形体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06 — 0168 — 02
目前,高校课堂的消极行为已经成为教育者关心和重视的主要问题,它不但影响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和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而且还是对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挑战。因此,对课程的改革和创新成为现在高校课程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更多的课程改革却更多的注重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创新,而忽视了教学外在课堂环境的改革,因此本文希望通过课堂形式的改革,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自主和任课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一、高校课堂消极行为的现象及成因
1.高校课堂消极行为的现象
通过课下与各专任老师交流和通过听课的形式发现高校出现的课堂消极行为主要包括:旷课、迟到早退、与同学聊天、睡觉、听音乐、玩手机、看小说杂志、吃东西、发呆、看考证教材或看书自学等。
2.造成高校课堂消极行为产生的原因
2.1天气因素
当天气炎热、闷热的情况下,学生会出现上课情绪低落、烦躁或睡觉的现象;当天气寒冷时,旷课和迟到的同学人数升高,主要表现在起床晚、迟到和身体不适旷课。
2.2外部人为因素
2.2.1教师对课堂的组织管理能力不足
教师对课堂的组织管理能力不足表现在认为大学课堂不应该像中小学,所以对点名考勤不重视,对上课说话、吃东西、打手机及看书等现象不管不顾,助长了学生学风懒散的风气。
2.2.2教师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主要表现在:备课不充分,让学生觉得组织混乱,无从下手没有头绪,降低了学习兴趣;照本宣科,上课形式单调,让学生觉得自己看书就可以,不用来上课听讲;缺乏人格魅力,老师高高在上,没有关注学生的心理,没有形成师生平等的和谐上课环境。
2.3内在环境的原因
2.3.1学生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指激励并维持学生朝向某一目的的学习行为的动力倾向。根据调查绝大多数学生考上高校院校之后,都是希望拿到毕业证即可,只有少部分有思想或家庭贫困的学生希望通过努力学习拿到荣誉和奖学金,来实现自身认可和缓解家庭压力。
2.3.2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差
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差主要表现在:没有良好的作息时间,在广州觉得学生晚上作息时间非常晚,造成无法早起或者上课补觉的习惯;现在电子设备的不断更新,网上聊天工具、手机游戏、电视剧等资源使学生沉迷于网络;随着现代家庭教育的发展,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越来越薄弱。这些都是造成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的因素。因此针对这些外部和内部因素,教师在课程改革上不单是要从教学内容上进行改革,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多方面因素,从上课的管理形式上进行改革。
二、 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概念
自20世纪80年代始,德国职业教育界展开有关行为导向教学法的讨论。1980年,德国教育专家T·特拉姆提出,行为导向是一种指导思想,培养学习者具备自我判断能力、懂行和负责的行为,并在实践活动中加以展现〔1〕。国内的学者认为,行为导向教学是在教学活动中创造教与学、师与生互动的社会交往情景的一种教学方法,主要强调学生的实践与行动;也有学者认为,行为导向教学是由一系列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所构成的教育教学指导思想与策略,主要强调培养学生的个体行为能力。〔2〕因此,行为导向是一种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自发主动学习的教学方法。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一套既可以综合使用又可以单独使用的教学方法。它主要有任务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基于项目的引导文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实验法、现代四阶段教学法等。
三、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课堂管理中的运用与实施
1.课程简介
基于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公共必修课“礼仪与形体训练”课程,本文展开进一步研讨。该课程属于面向全校大一新生的素质教育课程,实行小班教学,每班人数为50人左右。
2.实施过程
2.1组建团队
在课程开始的首次课,由班长对学生进行分组。分组的要求:男女生分配合理;7-9人一组,同一个宿舍的同学尽量不分为一组。
2.2角色分配
因授课对象是来自高校院校的学生,故在角色分配时,教师选择的是以公司的职位来设定。建设好团队后,让每一个组选举出一名CEO来负责该团队,其余的组员在CEO的带领下完成给公司取名和部门人员划分的工作。具体分配情况如下表:
2.3礼仪课工作证
公司组建,角色分配完成之后,把制作工作证的任务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团结和做制作具有自己公司名称、品牌logo和文化理念的工作证。
2.4理念文化的渗透
很多公司都非常注重企业文化的打造,对员工的素质也非常看重,每天的问候不但是一种形式,更是一个公司文化的具体表现。但在绝大多数的高校课堂中,老师认为大学的课堂不同于中小学不需要考勤,不需要互相的问候,上课也不用举手不用起立,有疑问可以直接向老师提出,这样造成的后果是助长了学生自由散漫不重视课堂习惯和态度,进入社会也就更没有规矩。因此,在礼仪与形体课堂中,老师与学生的师生约定是:上课铃一响,老师发出指令:“上课!”,审计部的学生喊:“起立!”,全班同学齐声鞠躬问候:“老师好!”,任课老师欠身回复:“同学们好,请坐!”。大家坐下,安静的还是与老师合作完成课堂任务。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看似是小学、中学的做法,用在大学的课堂也会起到很好的作用。它既可以形成一种文化氛围,又可以让学生收敛感官于课堂,从课程一开始就为学生营造了课堂就是学习的圣地的氛围。下课时,同学们收拾好垃圾和桌椅一起击掌下课,形成有序的习惯和表达上课后的喜悦感。
四、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课堂上的公司组建对课堂管理的促进作用
通过对学生为期一学期的课堂行为监控,得出以下数据:
本学期迟到的人数为2人;旷课的人数为0人;请假人数为4人;看其他书籍的人数为0人;睡觉的人数为0人;玩手机的人数为10人。
数据来源于每个团队审计部同学的小组考勤、对小组成员进行以上行为的课堂记录。通过这样的规范记录,提升了学生的课堂自律能力,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种上课形式对授课教师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教师通过胸卡的识别,更容易记住学生的名字,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同时也可以关注到每一个团队之间和每一个学生之间的特质差异,以便于教师更好的进行因材施教。
4.1.2课堂上的公司组建对课堂教学模式的促进作用
通过这样组建公司的形式运用任务驱动将整个学期的课程模块串在一起,提升了学生课堂的积极性,丰富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开放式的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的学习和活动中,使每一个角色分工明确,每一堂课的前中后都有事可干,加强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群体责任感,同时也增强了团队内部的凝聚力,形成了很好的社群学习氛围。正向的社群学习氛围是做好课堂管理的首要因素。
4.2建议
根据对课堂消极行为的研究和分析,及运用行为导向教学法后课堂消极行为得到改善的现象出发,本人提出以下几条建议以便使高校课堂的管理得到有效的提升。
4.2.1改变高校院校教师传统的课堂管理的观念
转变大学课堂管理松散的态度,切忌抱有我上好我的课,学生听不听都与我无关的态度。自由是在一定限制内的自由,教师应首先意识到课堂的神圣,给学生灌输好课堂的规章秩序,教师严格,学生才能重视,才能形成良好的教学风气。
4.2.2提升高校院校教师自身素养和教学水平
教师应认真备课,组织策划好教学环节中的每一个流程,只有这样才能使整个课堂连贯流畅的进行。教师还应把课堂交到学生的手里,让自己成为引导者,而不是给与者,让学生成为探索者,而不是被填塞的鸭子。教师还应该在课堂中注重教学手段的创新和教材、教具的创新,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强课堂的教学互动,避免照本宣科或是念幻灯片文稿的现象。教师要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及个人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在学生心目中形成良好的人格魅力。
4.2.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除了是知识的传播者,也应该能成为学生的朋友,并且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如能尝试去记学生的名字,学生会有关注感,会更加配合教师的教学过程。
〔参 考 文 献〕
〔1〕李晓玲.行为导向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J〕.教育发展研究,2002,(11).
〔2〕陈士亮,王晓望. 行为导向教学论综述〔J〕. 教育与职业, 2005, (12).
〔3〕吴江萍.“引导—激发—创新”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湖南大学女生形体课教学模式实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4〕杨成.历奇教育〔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
〔5〕孔庆涛.行为引导教学法及其在项目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8, (7).
〔6〕〔美〕D·A·库伯,王灿明,等,译.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7〕李和平.行为导向教学模式行为探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0, (4).
〔8〕王晓华.“启发—引导—合作—创新”的教学模式在高校形体课教学及考核中的应用〔J〕.黄河之声,2013,(18).
〔9〕程辰.大学生课堂消极想为调查研究——以N市三所高校为例〔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3,16.
〔10〕张中迅.大学生课堂不当行为分析及对策〔J〕.社科纵横,2013,(12).〔责任编辑:杨 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