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杰
[摘 要]雅克·德里达(Jacques Derrida)是解构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解构思想有其丰富的内涵,在今天,解构成为了“分析”、“批判”的同义词。其实,生活中很多人有意无意间都在用着解构思想思考问题。当前,我们所生活的时代进步很快,但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又产生了许多新的问题:科技使人“边缘化”了,人们越来越感觉自己的思想跟不上科技发展的节奏;资本主义试图使他们的价值观念居于全球的中心地位,变相的以推行“普世价值”来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面对我国一些人们理想信念的失落,社会意识形态的激烈冲突这一现实,不由得使人深思解构思想中关于“去中心化”、关注“他者”以及对资本主义进行无情的批判等问题的现代意义。在人类文明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解构思想仍然具有丰富的当代价值。
[关键词]德里达;解构;解构思想;价值
[中图分类号]B08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06 — 0087 — 02
在人类思想的长河中,任何一种具有颠覆性的伟大思想出现以后似乎总是要遭到来自某些方面的质疑和批判,解构思想也难以逃脱这一命运。2004年德里达逝世后,他的思想并没有离人们远去,反而对人们影响越来越大,尤其是他的解构思想不仅没有死亡,而且已经成为了“分析”或“批判”的同义词,解构思想无处不在,从而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解构思想之所以具有如此大的生命力,是因为它关系社会现实、关心人的处境。理论只有既具有理论意义又具有现实意义才能焕发出生命力,解构思想做到了,因此它拥有着朝气蓬勃的生命力。
一、解构思想的内涵
二十世纪里,各种理论学派和思潮竞相出现,可能正如恩格斯所说:“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由衷的喜悦……”〔1〕,正是由于二十世纪科学的进步带动了人类思想的进步,才使这个世纪成为了一个思想上“百家齐放、百家争鸣”的世纪。而解构思想就是诸多思潮中的一种,其代表人物德里达著述了许多著作,其中《论文字学》、《声音与现象》和《书写与差异》等三部代表性著作为他思想的伊始,加上其他的专集和合集,解构思想逐渐形成并对理论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凡是德里达所接触到的或者说是他想要去研究的思想理论,都被他无情的“解构”了。解构的对象是“逻各斯中心主义”、“语音逻各斯中心主义”、“语音特权”。德里达明确指出“解构”的基本内涵:“在传统的哲学对立中,并没有对立双方的和平共处,而只有一种暴力的等级制度。其中,一方(在价值上、逻辑上等等)统治着另一方,占据着支配地位。消除这种对立首先就是在某个选定的时刻颠倒那个等级关系。”〔2〕在德里达看来,自柏拉图以来的西方哲学有一个根本性的错误,那就是要寻找某些“超验所指”,并以它们为中心建构起了具有等级秩序的逻各斯中心主义。
从德里达晚年给解构下的定义:“如果要我给‘解构下个定义的话,我可能会说‘一种语言以上。哪里有‘一种语言以上的体验,哪里就存在着解构……这种语言多样性正是解构所关注与关切的东西……”〔3〕这里可以看出,解构思想是反对“语音逻各斯中心主义”和“语音特权”的,解构思想质疑一种语言的那种没有被思考过的权威或者被特别赋予确定性的话语霸权,也就是说,解构思想反对的是普世话语。
解构思想还具有寄生性、批判性和人文关怀性。首先如果没有文本的存在,没有别人的思想存在,也就不存在解构。因为解构本身就是对已有的思想进行“分析”。正如德里达本人说的“文本之外无他物”。其次解构是对“权威”、“中心”的批判。挑战权威的目的不是全部否定它,而是在肯定它的基础上发现其不利个人、社会进步的因素,进而克服它。当然权威有时也许是适应当时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可能会成为阻碍,这时就应当客观的摈弃它。德里达在运用解构思维思考问题时认为,对于即成理论,并不是否定它,而是在肯定的基础上释放出更多的被它自身压制的因素。最后,解构思想中对“他者”的关注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他者”是社会上处于弱势地位的群体或者个人,对“他者”的关注不是一种同情,而是一种必要。
二、解构思想的当代价值
解构思想是人类思想的财富,具有重要的价值。特别是解构思想中存在的那种及时反思的态度、批判精神、反对普世话语和对“他者”的关注对我们现代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尤其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几年,对这些思想的把握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在经济社会取得进步和发展的同时,要对社会上处于弱势地位的群体和个人给予关心和热爱;在面对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时候,要学会用批判的眼光去吸收和借鉴西方文明,反对西方的普世话语。
一是要学习解构思想中及时反思的理论态度。应当注意,这里指的是“及时反思”,不是简单的反思,简单的反思可以是事后很久进行,但那时已经失去了及时反思的效果。可以说解构思想适时地给了我们一个提醒:当一种新的“发明”(这种“发明”可以是技术或者理论)产生时,就应当及时对其进行全面的反思,这样才能防范于未然。事实上,人们的思想往往受到现有的理论体系和文本的束缚,成为了既有技术或者理论的奴隶。例如:昔日伦敦大力发展工业,经济社会得到了极大发展,正在人们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时,伦敦的上空被可怕的雾霾笼罩了,人们出行带着厚厚的口罩,终日见不到阳光,时刻被雾霾包围着,仿佛快要窒息……这时人们才开始反思工业的危害。这个事例说明人们并没有时时刻刻树立一种及时反思的态度,这是我们要从解构思想中吸取的经验和教训。
二是解构思想中时刻贯穿着批判精神。解构的本质是质疑、批判,质疑、批判是解构存在的动力,打破传统、固定思维是解构的目的。对于国家社会而言,如果想取得长久的进步、永恒的发展,“要改变世界,就必须对现存的世界持批判的态度,在对现实的批判中确定作为现实之否定的理想”〔4〕。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当今社会,批判和否定不是盲目的、漫无目的的,而是根据现实情况查找不合理的因素,借鉴其它国家成功的经验,通过纵向与横向的比较,寻求其中的差异性,进而改变它。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有两个方面的批判和否定十分重要:一是指导思想的大胆更新,只有敢于否定、批判它不合理的一方面,才能更好地指导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批判前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具有中国特点、符合中国国情。二是对于现存的社会形态,要努力的改进它,使之向前发展。使人们拥有更多的权利,获得更多的民主,得到更多实惠,这样才能使人类获得长足的发展。
三是解构思想中体现着对弱者的同情和人文关怀。解构思想中对“他者”的关注即是一种人文关怀。德里达的成长经历使得他对弱者有着不一般的感情,这是合乎情理的。
现如今,我国社会发展很快,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提高,但伴随着社会进步也产生了许多“他者”。就个人而言,残疾人士、农民工及其子女、蜗居族、蚁族、失独者、鳏寡老人等等,都是社会上处于弱势地位的“他者”,按照德里达的说法,在人生中不得志的人也是一种“他者”。对于这些群体或者个人,我们应该在政策上予以关照,在生活中不带有色眼镜去看待他们,善待每一个人,谁能保证自己永远居于强着的地位、永远不会成为一个弱者,当自己变老以后,或许一定程度上也自然而然的处在了“他者”的地位上。就一个地区而言,与东部地区和沿海城市相比,西部一些相对贫穷落后的地区、一些经济欠发达的省份或者城市处于弱势地位,需要国家给予政策上的帮助,因此国家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处于弱势地位,需要政策上的照顾,因此国家提出进行新农村建设。可见,德里达关注“他者”的思想,在治国理政上也是很有作用的,或者可以说治国理政的一些策略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他者”的关注。当然,我们还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够充分,有很多“他者”目前仍然没有被关注到,或者是由于某些原因,虽然关注到了,但无法对其进行照顾,如新疆问题等。这些都表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我们依然任重而道远。
就国际社会而言,“他者”是指一些贫穷落后、面积狭小、人口稀少、资源缺乏的国家或地区,如:非洲某些地区和国家。这些国家和地区没有在国际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因而没有话语权,只能在美国主导的霸权主义体系中求生存。对于这样的国家和地区,我们要给予尊重和援助,不能向美国那样嘴上倡导着实行“普世价值”,实则别有用心,要真正给这些国家和地区一些帮助,使他们摆脱贫穷落后,感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好处。如果大部分地区和国家都得到了发展,只剩下这些地区和国家,他们就会感觉被经济全球化边缘化了,这容易造成局势的不稳定,增加冲突和对抗。
无论是从我们国家内部还是国际社会而言,关注“他者”,就是要给予弱者一定的话语权,让他们内心的想法得以发声。我们要学会关注他者,促进社会和谐、构建和谐世界。由此可见,解构思想并没有离我们远去,而是离我们所处的时代更近了,研究解构思想并充分把握其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对我们促进社会的和谐有很大帮助。
〔参 考 文 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02.
〔2〕德里达.马克思的幽灵们——债务国家、哀悼活动和新国际〔M〕.何一,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21.
〔3〕德里达.书写与差异(上)〔M〕.张宁,译.北京:三联书店,2001:23.
〔4〕李秀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第四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9.
〔责任编辑:孙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