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中年级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

2016-07-04 11:49:45丁莉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10期
关键词:中年级自主阅读培养

丁莉

【摘 要】近几年,有关自主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之势更是可圈可点,教学模式的百花齐放、教学理念不断翻新固然可贺。如今,致力于学生自主学习水平的提高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追求目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谈小学中年级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经验。

【关键词】中年级;自主阅读;培养

自主学习是当今教育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的主题,而致力于学生自主学习水平的提高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追求目标。上世纪70年代后,在多个学科中开展了众多关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为目标的教学实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习方式理念自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首次提出了后沿用至今。近几年,有关自主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之势更是可圈可点,教学模式的百花齐放、教学理念不断翻新固然可贺。现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小学中年级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经验。

一、坚持学生主体地位是教师指导的前提保障

“主体”是一个哲学概念,从认识论上看主体即指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承担者,与客体相对应,并由于主、客体的互依性和互存性决定了我们无法孤立的从学生自身来考察其主体地位与主体性。而在自主阅读教学中,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彰显自主阅读教学理念的最主要表现。教学中对于教师与学生地位的争论从未停息,而对于小学阶段的自主阅读教学,不论如何强调教师指导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对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强调与坚守是教师自主阅读教学安排和设计的最根本前提。

首先,教师在思想上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转变“权威人士”的角色意识,将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作教师和学生共同交流对话的契机与深度阅读的平台,引发两者共同的思维焦虑与冲突,并在实现教学价值的过程中促进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发展与提高。

其次,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征,要积极创造学生自主阅读的机会,多给予学生成功的鼓励与支持,提高其自我效能感,增强本体性意识,进而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再次,在教学中要有计划的培养学生主体性:鼓励其自我调节;创设旧知识和新知识不断吸收、同化与改造的机会;促进其主体的超越性与扩展性。最后,教师要为学生发展提供强大的情感支持与帮助,在人认知发展的过程中,小学阶段是一个关键的转折期,而此时心理特征的发展却表现出更多的外铄性,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关键发展期与危机情境,予以适时的鼓励与支持,确定其保持正确的自我认知与自主评价,为自主发展提供长久不绝的情感助力。

总之,在自主阅读教学中教师任何教学指导都一定要将学生的主体地位放在第一,在保证其主体性充分发展前提下,发挥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为学生个体发展提供保障与支持。

二、规范教师指导策略是教师指导的措施保障

自主学习能力获得途径是该教学理念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之一,因此要在自主阅读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策略指导使其获得阅读的元认知能力的提升,换句话说教师此时的教就是为了未来的不教。而规范教师指导是有效提高自主阅读效能,提升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社会认知理论认为自主学习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由低级至高级发展起来的。因此教师指导主要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充当了个体与社会交互作用的中间媒介,为学生个体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机会与条件。而自主学习能力由低至高发展的渐进性与过程性,也要求了教师指导必须尊重学生自主能力的阶段性发展特征,遵循其循序渐进的规律。

个体是通过观察、阅读、观察榜样的行为来学习技能的,而学习要变成一种自主的过程主要先后经历观察水平、模仿水平、自我控制水平与自主水平四个发展阶段。

从自主阅读教学看,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阶段,依照其发展阶段特征有计划的予以适切的、针对性的、发展性的指导:当学生处于观察水平时,教师指导则应该更趋向于示范性指导,让学生通过观察合理的阅读目标的确立、有效的阅读方法的选择、高效的阅读策略的应用等教学环节,促其了解各项教学流程、要素的内容与特征,对技能的内化提供基础。而当学生处于模仿水平时,教师指导则要为其提供可参考的榜样,用以进行示范指导或示范,促其理解自主阅读学习的思维过程,并加速使其内化进程。在自我控制水平,学生已经可以独立的运用策略或技能解决相关阅读,教师此时已经从“教”的阶段转向了“导”的阶段,而达到自主水平时,学生已完全掌握了自主阅读学习的本质特征与实施过程,并且可以灵活自如的实施与运用。

因此,教师在组织自主阅读教学时,要明确学生所处的自主水平与阶段,进而选择相应的指导内容与手段,切忌将自主阅读教学指导流程静态化、模式化,阻碍学生自主成长水平的阶段性成长与自主学习水平的有效提高。

三、凸显语文学科特色是教师指导的理念坚守

自主阅读相对于其他自主学习必须要体现其学科性质,突出学科特点,实现语文课程标准的需要与文化人文诉求。2011年最新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了“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教学的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与自主阅读的培养目标不谋而合,都是为了学生的自主、全面、和谐的发展,并通过自主阅读教学这一途径实现其最终理想。我认为具体实施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在自主阅读指导中,重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

人文性在此可引申为两种解释,一是语文课程本身包含的人文性,一是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实现人发展的人性关怀。从这两点足以提醒教师,在自主阅读教学中,传授方法固然重要,但是让学生了解、体会、感悟、反思、甚至创新阅读文本所具有的思想内涵与人文关照更是重中之重,不要在技术理性的支撑下,抹煞了语文教学的本淳与质朴。而另一方面,自主阅读中的人文关怀则更是在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重视学生文本阅读与理解的个性需求与多样体验,尊重学生的研读成果,鼓励多元思路的展现,并相机进行适度的情感熏陶和价值引导。

2.在自主阅读指导中,强调语文课程的实践性与综合性

实践性与综合性作为语文学科的性质,是对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要求与体现。在自主阅读中,一味的剖析文本、释解结构、升华感情并不能完全让学生真正体会语言的实际效用。因此,在自主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本着实践能力提高的目标,创设各种机会使学生的识字、朗读、写作、口语表达等能力得到综合实践与锻炼,真正达到口、脑、眼、心的“四到”,进而促进其阅读思维的发展与提高。

3.在自主阅读指导中,实现语文课程的超越性与拓展性

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主要是实现学生个体在有效自我认知与自主控制的基础上,实现自我的超越与主动的拓展,而对于自主阅读中的自主提高也有此要求,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自主不应仅仅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圈定扩展阅读范围或篇目,而更应该是在教师拓展的“示范”与“支架”的引导下,学生自主的、自动的选择自己的拓展阅读领域与主题,实现主体发展的多元化和个性化。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中不仅要强调学生的“学”为主,也要重视教师的教“导”为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开发、独自探求确实重要,但教师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方法的指导和技能的训练更是不可低估。教师的“导”是引导、指导、诱导、辅导;更是关注、促进和激发,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提高其自主阅读的技巧与能力,并最终促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宗旨。

猜你喜欢
中年级自主阅读培养
情境作文教学的实践探索
未来英才(2016年1期)2016-12-26 16:20:24
小学中年级识字教学策略研究
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情景策略
给学生带得走的智慧
探究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策略
浅谈中年级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中年级作文训练要点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9:06:43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6:40:21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