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群波
摘 要:激励理论是现代企业管理范畴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其对提高企业管理成效、提升企业职工综合素质、促进企业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员工作为企业经营的中心力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科学有效的利用激励理论促进员工自我行为管理、工作进步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将就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方法方面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激励理论 企业管理 运用方法 意义
一、激励理论
1.激励理论。从心理学范畴而言,“激励”主要是通过激发人的内在动力,促进其朝着期望目标坚持行动的一种过程。在企业管理中,运用不同管理手段,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利用其自身潜能提高企业经营效益,促进企业发展进步的理论模式即为激励理论。在当前现代企业管理中,尽管企业领导者逐步认识到了激励理论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的管理操作中,仍然存在激励形式单一、激励过程反馈无效、激励期限有限的困境。未能有效帮助员工自我定位,充分激发自我潜能为企业发展服务。
2.激励模式。激励模式主要有物质激励、精神激励两种模式。其中,物质激励是一种外在的激励方式,通过对员工薪酬的奖励性、惩戒性调整,能够有效刺激员工的物质需要。员工为了追求丰厚的薪酬回报,会更加努力的工作从而为企业创造更高效益。而精神激励则主要从满足员工的心理需求入手。企业通过对员工个人工作进行表扬、尊重、认可,使员工感受到企业对其工作的重视,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责任心,使员工更加积极主动的为企业创造更高效益。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都是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创造性的重要激励方式。无论企业在管理中如何运用物质激励形式与精神激励形式,其目的都是为了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力,从而更好的实现企业的经营效益。
二、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方法
工作满意度是员工对企业工作负责的首要考虑因素。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初级及起步阶段,可以通过提高工作满意度以及增强员工保障范围来激励企业员工。
1.提高工作满意度。
1.1收入 。员工在企业生存的第一要素即是薪酬收入。在当今物质社会,以薪酬来激励员工工作,是最直接也是极其简单有效的方式。当前经济市场中,经济因素占据人才流通的重要比重。良好薪酬制度,一方面体现的是企业运用激励理论实施物质激励,以真实的收入来获得对员工的工作奖励。比如,对于工作成绩优秀的员工,给予一定程度的加薪奖励。另一方面,薪酬制度也是员工工作能力水平的一个直接衡量指标。公平、合理、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的薪酬制度,能够使员工从心理层面上感受到自身工作付出与企业经营效益之间的密切关系,凸显员工个人价值与企业价值的双重实现与统一,有利于增强其企业归属感。
1.2工作性质:丰富工作内容。企业工作繁杂丰富,员工每天都要处理无法计数的工作事件,久而往之,容易产生疲惫与厌倦心理。而辨别工作性质,丰富工作内容,也是激励员工的有效方式之一。企业内部针对员工不同的工作兴趣爱好,分配与之相关的工作种类,甚至因此重新设计更有意思的工作职务,能够让员工在工作中坚持自身的兴趣爱好,而不是为薪酬被动的接受工作、消极完成任务。相反,员工能够在重新设定的职务安排中获得更多的心理自由,也能够运用自身擅长的工作方式参与工作,并感受到活力与激情,感受到工作责任与成就,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
1.3工作环境:完善竞争平台。企业工作环境是员工学习进步的主要场所。企业管理中,一方面要优化企业工作环境,在经济可行的情况下尽可能的为员工提供舒适的办公环境,既能树立企业自身的形象,同时优美的办公环境也能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激发员工的自豪感。另一方面,工作环境的公平、公正安排,能够平衡员工的不满情绪,也能制约懒惰员工的投机取巧心理,使企业所有员工在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中认真工作。
2.增强员工保障范围。
2.1提供生活保障。企业正常经营得以运行的最基本因素即是员工。员工作为真实的个体存在,既是独立于企业运行的个人,也是服务于企业的集体。企业管理中,对员工的个人需求的保障,也是“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体现。对员工提供充足的生活保障,也是激励员工积极工作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医疗与养老保险,是企业能够为员工提供的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方式。除此之外,企业也要增加其他附属的福利计划。但是,因为员工个人的生活需求不尽相同,因此可以采用“自助餐”式的福利制度以备员工自行选择。比如,员工可以自行选择参加企业高层专业会议,或者换取更多期限的假期,甚至是索取同等价值的资金福利等等。这些福利保障方式的推行是自由的,无限制的,充分的考虑到了员工自身的福利需要,有利于降低企业离职率,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2.2提供心理保障。现代社会,房贷、车贷成为了年轻一代工作者们的集体标签形象。企业适当的为员工提供住房补贴或者无息住房贷款,能够極大的减轻员工的心理负担与生活重担。生活基本问题的有效解决,实际上也为员工提供了心理保障,有利于促进员工专心于实际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此外,也要落实员工休假制度。阶段性的假期修整,也是员工生理、心理层面的一个放松期。有效的休假调整有利于促进员工下一阶段工作能力的高效发挥。因此,企业管理中要完善休假制度,科学化心理保障条例,助推企业发展进步。在实际的管理操作中,公正并不是企业员工积极工作的决定性因素。薪酬制度的公平、竞争平台的公正安排,尽管能够起到正面激励的作用,但是这些长期内个人所得出入差别较小的奖励政策,并不能长久维持员工自身对企业工作的使命感。因此在企业经营发展中后期,要通过增加员工教育培训机会、了解员工内在需求等方式激励员工。
3.增加教育培训机会。
3.1鼓励继续教育。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激烈,人才市场需求量极大。企业发展中,机遇与挑战并存,企业竞争空前激烈。同时,企业竞争的实质也是人才的竞争,是学习力与创造力的竞争。因此,在企业管理中,有效激励员工坚持继续教育,提供再教育机会,有利于员工自身的成长,也有利于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因此,企业可以增加员工接受再教育的机会,安排适当的时间以备员工参与更多证书的获取。对不同资格证书考试、考核的准备,也是员工对待工作的态度体现,是其工作学习欲望强化的体现。但是这种激励方式也容易使员工不能合理分配工作与继续教育时间,压缩工作时间导致工作实效下降,因此企业管理中既要充分认识到员工继续教育的重要性,也要就继续教育工作的时间与程度做出合理安排。
3.2岗位轮换。岗位輪换,也是企业管理中激励管理的一种方式。员工之间的岗位轮换,有利于彼此之间转换工作环境与工作氛围,并能够在其中接触到丰富的人际关系网络。通过不同程度的岗位轮换,工作内容得到调配,员工之间的交流、合作更加频繁,员工学到新知识与新技能的可能性增加,难度也相对减少。科学合理的岗位轮换是企业激励管理的一个变通性策略,其调配需要考量到员工与不同工作岗位的适应性,以及员工与员工之间合作的融合度,操作可行性相对较复杂。在企业的实际管理中,需要企业领导者和组织者系统的信息调查与严密的决策考虑。
4.了解员工内在需求。
4.1通过分析员工的自我性质,合理安排工作种类。当前企业管理中,往往按照员工个人能力水平以及专业学历水平安排工作,反而忽视了员工自身的人格类型,因此在管理中容易存在管理态度问题,以致制约员工个性需求,最终影响企业发展。因此,在企业管理中,合理的分析员工自我性质,以有效实现激励管理,最终合理安排工作种类。对于外向型的员工,其激励方向要注重向外。而对于内向型的员工,则要注重诸如精神激励的向内管理。其中,要加强与员工之间的沟通交流,真实的了解员工的具体需求,对于一些工作岗位提倡并允许毛遂自荐的方式进行参与,从而更加合理有效的进行工作安排。
4.2员工自我价值实现,设定阶段性目标。员工在企业工作既要获得必要的薪酬收入,也要实现自我价值。部分员工对自己的成长规划与未来发展并没有明确的设定,甚至多数员工懒怠度日,消极的被动的完成工作任务,并没有自我价值实现的意愿。在此情况下,企业管理人员可以帮助员工设定阶段性的目标,让员工从最初的被动懈怠工作的状态转变为努力实现职业发展目标。阶段性的工作目标对于员工而言,负担相对较小,同时也能有效的激发员工的好胜心与新鲜感。这样,员工既可以从阶段性目标中获得成就感,也能够在一次次工作目标的完成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并且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这种目标激励的方式,对于不同员工而言,也容易产生正负两面的影响。员工设定目标过高,在阶段期限内无法完成任务,则会因此产生挫败心理,不利于下一阶段的目标设定与完成。而设定目标过低,员工轻松完成,也达不到激励作用。
5.完善评价激励体系。激励评价体系是界定并实施员工奖惩激励的重要部分。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评价激励体制并遵照实施。企业管理中,对于员工的奖惩激励都要根据既定的标准来实施。建立完善企业的内部评价体系,从员工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综合素质、工作完成效果、客户反馈等等方面完成对其工作的评价,并且也要结合企业经营状况、企业规章制度等,公平、科学、合理的予以激励。
5.1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有效的奖励制度能够使员工感受到工作的活力,强化自身的工作动机。就企业管理来看,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符合企业经营实际状况,同时也是对员工的贡献表示尊重的一种体现。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方式不能一成不变,不同员工个体之间的行为差异较大,“一刀切”的激励方式容易弱化员工的需求刺激,因此要适当的创新改变,给予员工新鲜感,促进其对工作保持持续的战斗力,促进其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
5.2惩罚激励。激励理论并不是单纯的只有正向激励,而且包括适当程度的惩罚等负向激励方式。对于企业内部严重违反企业规章制度,以及造成严重工作失误的员工,要给予适当惩罚。当然,惩罚力度既要合理恰当,使被惩罚员工心悦诚服,也要使惩罚事件达到警戒的正面作用。惩罚员工更重要的目的是为了使员工认识到其错误行为的危害性并引以为戒。这种惩罚性的激励政策,基本上对绝大多数员工的成长有有益作用,并能在工作中加强警惕心理,时刻以企业集体利益为中心。但不适当的惩罚容易损伤员工的自尊心与积极性,使员工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企业工作进展,因此需要掌握适度原则。
三、结语
当今世界,企业竞争环境激烈,在企业管理中,如何科学有效的利用激励理论促进员工行为管理是企业工作的重要部分。本文就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种的运用方法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其中,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模式对于员工管理有极其重要的助推作用。在具体实际管理中,企业可以通过提高工作满意度、增强员工保障范围、增加教育培训机会、了解员工内在需求、完善评价激励体系等方式加强对员工的激励管理。 激励理论作为企业管理范畴中的一种外在形式,能够有效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强化企业归属感,促进企业发展进步。企业领导者不仅要认识到激励理论的重要性,也要从管理政策与行为规范中将激励理论落到实处,使其发挥优势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培玉,傅勇.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J]. 企业经济,2011,07:39-41.
[2]张玲玲,赵翔,史景景.论激励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J]. 现代商贸工业,2013,14:94-96.
[3]黎明,耿晓钢.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研究[J]. 企业研究,2013,16:90-92.
[4]蔡新秀.激励理论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分析[J]. 现代商贸工业,2012,12:91-92.
[5]董宇鲲.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J]. 经营管理者,2014,11:53.
[6]刘静.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J]. 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08:31.
[7]石强.探讨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J]. 现代经济信息,2014,1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