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华
【摘 要】數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应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入手,用心去发现适合学生个性的教育方法。只有引发学生喜欢的老师,才会有愉快的情感体念。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师生关系,把以教师问讲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转变为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探索的自主参与学习。
【关键词】初中数学 学习 主动性
一、注重学生全员参与
教师备课时应尽可能考虑学生的全员参与;注重知识探索过程中的能力转化;注重认识与情感的和谐发展。备课时,要密切将学生生活经验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尽量在学生的情绪体验中找到相应的支撑点,使学生的心理定向、情绪定向、思维定向,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调动其学生积极性,促使学生自觉有效地参与到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之中。
例如,在“三角形内角和”教学设计中,传统教学往往是这样处理的:先由教师演示测量三角形内角和,而后学生模仿进行。这样设计,似乎学生也有了动手参与的机会,但是,这样模仿参与只是走过场式的学习,既不能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又不能发展他们独立思维的能力。
有鉴于此,在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中,我采用了“实践——观察——论证——总结”的教学步骤,先由学生在教师不加指点的情况下进行实践操作,留给学生探索的时空,让学生自己去想、去说、去做同时,在实践中,也必然有部分学生会碰到一些障碍,可让他们合作讨论,也可以让他们质问。然后,教师再不失时机地向学生展示规范操作的全过程。此时此刻,学生们有的急切地想知道自己实践操作是否正确;有的则想弄懂尚未掌握之处,他们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从而使教师的“导”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通过比较让学生肯定自己的成功之处,发现和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样,使学生既掌握了正确的操作方法,又初步学会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参与热情,可谓一举三得。
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在教学时要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说、敢想、敢问,促使学生形成一个健康的学习心态,从而调动其自主参与学习的内驱力;另一方面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时,要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好胜、好动的心理特征,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唤醒其参与学习的热情。
然而,有的教师认为,初中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似乎已进入“休眠”状态,“导”也无用。其实不然,试想,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其见识愈广、思维也愈成熟,“自主”的意识也就更强,他们怎会甘心做学习的傀儡?他们有他们的思想,他们有他们的见解,他们有交流自己想法的愿望与热情。只要教师能善加引导,相信涓涓细流,可以滔天。
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最终归宿,需要学生在长期的探索、实践中不断掌握各种自主参与的方法,并在灵活运用方法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使能力得以发展。所以,学会自主参与的方法是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关键所在。
如在 “二元一次方程组”第一课教学中,教师首先出示准备题:“篮球联赛中,每场比赛都要分出胜负,每队胜1场得2分,负1场得1分,某队为了争取好名次想在全部的22场比赛中得到40分,那么这个队胜负场数应分别是多少场?”教师提出是否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可以设两个未知数,由于单位“未知数个数”发生了变化,使学生在理解上遇到了障碍,新旧知识之间产生了强烈的矛盾。通过短时间的思考,学生心存疑虑,有了合作学习的需要。这时,教师再顺应学生的需要,安排四人一组进行操作讨论,让学生自己在小组学习中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这一系列安排,既顺应了学生的心理需要,又发挥了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了学生个体自主学习的动力和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了合作学习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应当注意的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虽然显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但是,在一堂课中,各种自主学习的方法又不是绝对孤立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配合,共同构建了一个完整的自主学习的方法体系。教师应根据知识类型与课堂教学结构的不同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和掌握各种自主学习的方法,促进其学习能力的全面提高。
三、做好课后练习
教师不但要在课内激发和维持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更要将课内迸发出的参与热情有效地延续到课后,以促进使其在课外积极主动地探索数学知识的奥秘,并由此体验到数学知识散发出的魅力,进一步激发其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从而使学生从课内到课外始终处于积极主动、自觉参与的氛围之中。
如复习“四边形”这一章,考虑到知识点较多且难点集中,为进一步帮助学生疏导、理解知识要点,复习结束前,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作业: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课后请你运用学到的知识设计一些问题,下节课中由你来考考大家,比一比谁是“最佳小老师”。教师这一富有创造性的提议立即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并在课后引起不小的参与热潮。
四、鼓励学习创新,让学生学有创见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学习,而且要鼓励创新,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老师要深入分析并把握知识间的联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数学思维规律,提出恰当的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去启迪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同时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试验、分析、猜想、归纳、类比、联想等思想方法,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要引导学生广开思路,重视发散思维。教师要精选一些典型问题,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猜想、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就有了内在的驱动力,和主动质疑的探索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