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注射液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炎症指标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2016-07-04 09:25:16魏洪波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10期
关键词:丹参注射液血液流变学炎症反应

魏洪波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辽宁 沈阳 110034)

丹参注射液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炎症指标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魏洪波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辽宁 沈阳 110034)

[摘要]目的研究丹参注射液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炎症指标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102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丹参组与对照组。2组患者均采用糖尿病饮食控制、降糖降压治疗。丹参组加用丹参注射液治疗。2组患者以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炎症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肾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丹参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丹参组治疗后TNF-α、IL-6及IL-8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在血液流变学上,丹参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及红细胞压积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在肾功能上,丹参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排泄率(UAER)、血肌酐(SCr)及血尿素氮(BUN)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丹参注射液有助于减轻糖尿病肾病患者微炎症状态,改善血液流变学,从而起到延缓肾病进展,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关键词]丹参注射液;糖尿病肾病;炎症反应;血液流变学

糖尿病肾病属于糖尿病最常见并发症之一,可进展为终末期肾病。在各种导致终末期肾病原因中仅次于肾小球肾炎。目前对于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有微炎症反应学说、血流动力学异常等[1]。随着血糖控制效果不佳及疾病进展,肾功能逐渐出现代偿不足及肾脏病理性损伤。其中正常白蛋白尿期与早期糖尿病肾病期为控制糖尿病肾病的重要环节[2],在这两个时期有效控制血糖及保护肾脏可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然而目前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上主要仍在于降糖药与降压药的使用,其效果不够理想[3]。丹参注射液具有改善血流动力学,减轻炎症反应的功效,主要应用于冠心病的治疗中,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尚未得到推广。本研究中笔者探讨了丹参注射液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炎症反应、血液流变学及肾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入选条件:①门诊或住院诊断符合WHO关于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4];②符合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且分期为早期糖尿病肾病[5],24 h尿蛋白排泄率(UAER)为30~300 mg/24 h。排除心脏病、原发性高血压、血液系统疾病、原发性肾疾病、合并感染及近期使用过肾毒性药物者。根据就诊时间结合病历号将患者随机均分为丹参组及对照组。丹参组51例,其中男28例,女23例;年龄(53.9±10.7)岁;糖尿病病程(4.6±1.1)年。对照组51例,其中男25例,女26例;年龄(54.5±10.2)岁;糖尿病病程(4.7±1.4)年。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2组患者均接受糖尿病教育、饮食控制及运动治疗。口服降糖药及降压药,控制空腹血糖低于7.0 mmol/L,控制血压低于130/80 mmHg(1 mmHg=0.133 kPa)。2组患者给予缬沙坦(代文,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217)口服,剂量为80 mg/次,1次/d;丹参组患者加用丹参注射液(江西天施康中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36020629),剂量为10 mL/次,用250 mL生理盐水稀释后静脉滴注,1次/d。2组患者均以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2]Kim C,Choi HE,Jung H,et al. Comparison of the effects of 1 Hz and 20 Hz rTMS on motor recovery in subacute stroke patients[J]. Ann Rehabi Med,2014,38(5):585-591

[3]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 2010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J]. 中国临床医生,2011,39(3):67

[4]韩辉,崔然,杨文明,等. 益气活血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证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6(11):745-751

[5]谭玉明,张玉莲. 偏瘫活络片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临床观察[J]. 吉林中医药,2013,33(1):39-40

[6]Fusco A,Iosa M,Venturiero V,et al. After vs. priming effects of anodal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on upper extremity motor recovery in patients with subacute stroke[J]. Restor Neurol Neurosci,2014,32(2):301-312

[7]王彦华. 益气活血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疗效观察[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20(10):1391-1393

[8]武平,梁繁荣,杨玲,等. 针刺对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J]. 针灸临床杂志,2009,25(6):8-10

[9]杨晓鸣. 益气活血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临床观察[D]. 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

[10] 盖红兵,张爱芬,李晨霞,等. 血浆Hcy、D-二聚体、hs-CRP水平检测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价值[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10A):75-76

[11] 甘俊鹤. 益气活血开窍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48例疗效观察[J].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3,30(2):47-50

1.3观察指标①炎症指标: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次日晨起空腹状态抽肘静脉血5 mL,采用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②血液流变学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次日采静脉血,采用血液分析仪全自动化检测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及红细胞压积。③肾功能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次日检测患者24hUAER、血清肌酐(SCr)及血尿素氮(BUN)。

1.4疗效评价标准根据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24 h尿蛋白定量变化评价疗效,其中治疗结束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24hUAER较治疗前降低幅度>50%为显效,治疗后症状完全缓解,24hUAER较治疗前降低幅度为30%~50%为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24hUAER较治疗前降低幅度不足30%为无效。根据显效率及有效率之和为总有效率。

2结果

2.12组患者疗效对比丹参组51例患者中,显效13例(25%),有效32例(63%),无效6例(12%),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51例患者中,显效4例(8%),有效28例(53%),无效19例(37%),总有效率为63%。丹参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U=-3.008 4,P=0.002 6)。

2.22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指标对比治疗前2组患者TNF-α、IL-6及IL-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患者以上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丹参组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1。

2.3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比治疗前2组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及红细胞压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患者以上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均<0.05);且丹参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1 2组治疗前后炎症指标对比

注:①与治疗前相比,P<0.05。

表2 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比±s)

注:①与治疗前相比,P<0.05。

2.42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UAER、血清SCr及血BU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患者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治疗后丹参组患者UAER、SCr及BUN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3。

3讨论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范畴,而肾病属于中医“水肿”“关格”“溺毒”范畴[6]。中医很早就认识到糖尿病与肾病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圣济总录》中提到“消渴饮水过度,脾土受湿而不能有所制……聚为浮肿胀满而成水也”,明确提出糖尿病、脾脏、肾脏三者之间相互作用关系[7]。而《太平圣惠方》中认为“三则饮水随饮便下,小便味甘而白浊……皆五脏精液枯竭,经络血涩、荣卫不行,热气留滞”,深入探讨了糖尿病肾病发病的中医机制。综合各方医家观点认为,消渴为燥热之邪,易伤及阴津,阴津耗损的结果是痰热郁瘀易阻于脉络导致血行不畅;而另一方面消渴久病不愈,先伤及脾脏,脾失健运导致水湿停聚,同时气血生化功能失调。肾失濡养而致肾虚。肾主封藏,主水液与纳气,肾虚时封藏无力,加之水湿停聚,形成水谷精微随尿下注,即蛋白尿的来源[8]。因此从中医辨证上看,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中存在血液变化异常与脏器受损两方面原因,这与现代医学对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具有一定的对应之处。

表3 2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对比

注:①与治疗前相比,P<0.05。

目前西医认为糖尿病肾病为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结果。其中包括微炎症反应机制。本次研究选取炎症指标包括TNF-α、IL-6与IL-8。TNF-α被证实与糖尿病肾病中蛋白尿严重程度相关。其作用机制一方面参与糖尿病进展,损伤胰岛β细胞,另一方面具有促进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的功能[11]。而IL-6可由多种免疫细胞产生,具有调节免疫应答的作用,其水平可反应机体炎症反应程度[12];IL-8具有趋化、激活炎性细胞功能,在炎症局部可明显升高。丹参注射液为心血管疾病中常用药,其主要成分为丹参提取液,具有活血化瘀与通脉养心的功效。中医认为丹参味苦性寒,可活血化瘀、通经止痛,入心肝二经。《本经》中提到丹参可“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破癥除瘕”,而《名医别录》中认为丹参具有养血除痹,除风邪留热的功效。现代药理[9-10]研究认为,丹参中所含有效成分,包括丹参酮等,具有改善微循环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引起的微血管痉挛,加快血液流速,同时可以明显抑制血小板释放的缩血管物质,丹参素可抑制血小板TXA2合成及ADD诱导的血小板聚集,降低血小板黏性,减轻血栓形成倾向;同时丹参中所含丹参酮ⅡA磺酸钠具有保护血细胞膜;另一方面丹参酮具有明显抑制白细胞趋势化性及随机运动功能,抑制炎症反应中白细胞向炎症部位游走,从而对于炎症反应具有一定的减轻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患者经治疗炎症指标水平均有所下降,而组间对比显示,丹参组治疗后TNF-α、IL-6与IL-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证实丹参注射液确实具有一定的减轻炎症反应的功效。在血液流变学方面,糖尿病患者生化代谢紊乱,血液黏度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减弱,同时高糖环境与微炎症反应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凝血功能失调,因此糖尿病肾病患者常表现出高凝、高黏及微血栓形成倾向[13]。在本次研究中,治疗后2组患者在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及红细胞压积比上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丹参组治疗后在血液流变学4个指标上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原因在于丹参注射液具有抑制血栓形成及调节脂质代谢的功效。从肾功能改善上看,治疗后丹参组患者UAER、SCr及BUN 3个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证实加用丹参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可更有效地改善肾功能。

综上所述,在治疗糖尿病肾病常规方法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可有效减轻糖尿病肾病中微炎症反应、改善血液流变学,更好地保护及改善肾功能。

[参考文献]

[1]马兴杰,杨丽霞. 糖尿病肾病蛋白尿形成机制[J]. 重庆医学,2011,40(20):2064-2067

[2]远航,刘念,贾治,等. 不同剂量的缬沙坦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的疗效观察[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11-13

[3]李敏州,高彦彬,马鸣飞,等. 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22):344-349

[4]叶任高. 内科学[M]. 5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07

[5]Chobanian AV,Bakris GL,Black HR. The seventh report of the joint national committee on prevention,detection,evaluation,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the JNC 7 report[J]. JAMA,2003,289(19):2560

[6]李秀华,李凤婷,李梦,等. 糖尿病肾病中医病名及病因病机浅述[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0,29(6):7-9

[7]许成群,徐明松,王元. 大黄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概况[J]. 中医药导报,2011,17(4):123-125

[8]刘波玲,张亚军,袁靖茹,等. 中医干预糖尿病前期的研究进展[J].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5,37(2):187-189

[9]曾宪平. 丹参注射液防治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疗效观察及其机制研究[J]. 中医药导报,2010,16(8):32-34

[10] 张滨. 丹参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炎症学指标的影响[J]. 山东医药,2011,51(9):75-76

[11] 赵迪,李华,赵富利,等. 内脂素及肿瘤坏死因子-α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J]. 山东医药,2010,50(17):48-50

[12] 杨浩,姜涛,宋秀霞. CRP、IL-6和TNF-α与糖尿病肾病关系的研究[J]. 北京医学,2011,33(4):289-291

[13] 李华,冯振东,叶树新,等. 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与血糖监测指标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2013,16(5c):1763-1765

doi:10.3969/j.issn.1008-8849.2016.10.015

[中图分类号]R58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8849(2016)10-1071-03

[收稿日期]2015-07-16 2015-08-20

猜你喜欢
丹参注射液血液流变学炎症反应
益气扶正法在脓毒症患者中的治疗及对血清核因子—κB活性变化的影响研究
硝酸甘油合丹参注射液治疗心绞痛40例临床观察
阿托伐他汀辅助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对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意义
华夏医学(2016年4期)2016-12-12 00:23:03
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观察
尿激酶溶栓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分析
美托洛尔联合丹参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性心肌病的临床效果
右美托咪定对脓毒症患者围术期血浆中细胞因子的影响
不同温度的造影剂粘度对CAG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影响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度烧伤脓毒症的效果研究
分析丹参注射液与黄芪注射液的临床药理及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