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附注射液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凝血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2016-07-04 09:25刘泮力崔东清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10期
关键词:参附注射液凝血功能炎性因子

刘泮力,崔东清

(北京市第六医院,北京 100007)

参附注射液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凝血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刘泮力,崔东清

(北京市第六医院,北京 100007)

[摘要]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凝血功能以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9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观察组45例给予液体复苏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对照组45例仅给予液体复苏治疗。观察2组凝血功能以及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相比治疗前延长(P均<0.05),纤维蛋白原(FIB)、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相比治疗前降低(P均<0.05);观察组TT与PT相比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缩短(P均<0.05),APTT、FIB、INR相比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APTT相比对照组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FIB与INR相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5)。2组治疗后IL-6、IL-10、TNF-α均明显增高(P均<0.05),但观察组各项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能够有效改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凝血功能,降低治疗后炎症因子的提高程度,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参附注射液;创伤失血性休克;凝血功能;炎性因子

创伤失血性休克是由于严重创伤所导致的出血引发的休克,是低血容量休克中的一种。由于心脏的血液供应量降低,有效血液循环中的血液流量减少,重要脏器以及组织血液灌注量减少,导致出现细胞代谢系统紊乱以及功能性障碍的一系列病理过程。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治疗中最主要的救治方法是液体复苏治疗,而在晶体以及胶体溶液大量应用的液体复苏过程中,可能引发机体的凝血机制紊乱,同时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还可能升高,对患者疾病的预后带来不良影响[1]。有临床研究发现,中药制剂能够作为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主要辅助治疗药物[2]。笔者观察了参附注射液联合液体复苏治疗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凝血功能以及炎性因子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8月—2015年5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90例,均在入院后经创伤病史询问、临床体征及症状检查以及其他辅助检查确诊,符合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在2007年制定的《低血容量休克复苏指南》中的相关诊断标准[3],存在皮肤冷湿、精神状态等基础状态改变,收缩压低于90 mmHg(1 mmHg=0.133 kPa)或者相比基础血压值降低超过40 mmHg或者脉压降低不足20 mmHg,尿液量低于0.5 mL/(h·kg),心率超过100次/min,中心静脉压(CVP)低于15.2mmHg或肺动脉压(PAWP)低于8 mmHg,创伤严重程度评分为10~16分。排除存在严重消化系统、血液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系统存在严重疾病者,妊娠期者,严重原发性疾病、恶性肿瘤与精神系统疾病者,在院外进行输血、液体复苏、止血药物等治疗者,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所有患者均上报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获得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入组后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45例,男26例,女19例;年龄18~57(35.72±13.95)岁。对照组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17~58(36.13±13.77)岁。2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5]吴兆苏,霍勇,王文,等. 《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编撰委员会.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J/CD].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4,6(3):78-110

[6]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CD].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5,7(3):26-89

[7]Kang SJ,Mintz GS,Park DW,et al.Mechanisms of in stent restenosis after drug-eluting stent implantation: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analysis[J]. Circ Cardiovasc Interv,2011,4(1):9-14

[8]De Caterina AR,Cuculi F,Banning AP. Incidence, predictors and management of 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 stent restenosis:a comprehensive review in the era of drug-eluting stents[J]. EuroIntervention,2013,8(11):1326-1334

[9]Hu RT,Liu J,Zhou Y,et al. Association of smoking with restenosis and 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 after coronary stenting:A meta-analysis[J]. Pak J Med Sci,2015,31(4):1002-1008

[10] Rosendorff C,Lackland DT,Allison M,et al.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and Americ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J]. Hypertension,2015,65(6):1372-1407

[11] Schneider CA,Pfister R. Treatment of 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type Ⅱ diabetes mellitus:drugs,coronary intervention and bypass surgery[J]. Dtsch Med Wochenschr,2015,140(9):657-662

[12] Keenan TE,Rader DJ. Genetics of lipid traits and relationship to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 Curr Cardiol Rep,2013,15(9):396

[13] Biscaglia S,Ceconi C,Malagù M,et al. Uric acid an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 elusive link deserving further attention[J]. Int J Cardiol,2015

[14] Otsuka F,Byrne RA,Yahagi K,et al. Neoatherosclerosis: overview of histopathologic findings and implications for intravascular imaging assessment[J]. Eur Heart J,2015,36(32):2147-2159

1.2治疗方法2组均在入组后选择常规液体复苏治疗,复苏液为万汶500 mL与林格液1 500 mL混合而成。观察组在液体复苏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参附注射液(雅安三九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51020664)30 mL加入25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

1.3观察指标在患者入院时抽取外周静脉血,急诊检验凝血指标、炎性因子指标。在创伤治疗结束后2 h,准备手术或者转住院部并且尚未进行其他药物治疗之前,再次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检查上述指标。凝血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炎性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6(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2结果

2.12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比较治疗前2组FIB、PT、TT、APTT、IN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FIB、INR相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PT、TT、APTT相比治疗前明显延长(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FIB、INR、APTT相比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PT、TT相比治疗前明显缩短(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FIB、INR相比对照组明显提高,PT、TT、APTT相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均<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

2.22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指标水平比较2组治疗前IL-6、IL-10、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IL-6、IL-10、TNF-α均相比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但观察组各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3讨论

表2 2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指标水平比较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

创伤失血性休克是由于不同原因的创伤引发的循环容量丢失,有效循环血液流量以及心脏排血量的减少,组织灌注功能下降,细胞代谢功能紊乱的病理改变。休克过程中机体组织发生缺氧缺血以及再灌注损伤,从而影响机体凝血功能,对患者预后带来不良的影响。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体内脏器可能导致继发性血栓形成,降低组织灌注的作用,加重缺氧缺血以及再灌注损伤,在休克后期机体失代偿功能受到严重影响,由于失血而引发的凝血因子损耗无法有效代偿,在早期休克形成的高凝状态则会进展成为凝血障碍,导致纤溶以及凝血功能紊乱,严重的患者还可能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以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4]。

中医理论中早期失血性休克是厥证中的血瘀虚证,主要病因为阴血亏虚与阳气衰微[5]。患者久病不愈则真阴亏耗,或者由于大汗、亡血、过泻、呕吐以及房事过度等导致大伤阴血,脏腑濡养功能失调。而阴阳相辅相成,阴损累及阳,所以阴亏阳损。阳气的温煦功能不足则导致厥证发生。《伤寒论》中指出“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而《证治汇补》中有“世以卒然昏冒为厥,方书以手足厥冷为厥”的说法。而暴病或者久病都会耗伤阳气,导致阳气大量衰败,阳气亏虚无法有效发挥温煦功能。患者可能保持一定的意识,但在病情的不断发展下,邪毒向体内侵入,气血亏损,阴阳无法有效互补,可能出现大量冷汗、闭目张口、手足厥冷等症状,而还可能发生神昏,则发展为脱证。而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凝血功能的改变,在中医观点中属于血症,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血液不循常道行走,而引发的血液渗出肌肤之外症状[6]。《灵枢·贼风》中有这样的说法,“若有所堕坠,恶血在内而不去……则血气凝结”,《诸病源候论》中则言“血之在身随气而行,常无停积,若因堕坠损伤,即血行失度,皆成瘀血”。

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是由于气随血脱、血液无法有效运行则停留聚集在血管中,导致瘀血证的形成,疾病发展后期则由于血脱气随、元气失脱、气不能摄血而导致出血不止,成为血症。《血证论》中指出“离经之血,或排于体外可视,或存于体腔,或停滞肌肤,无论何种,总有血液滞留停积成瘀”。因此在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治疗中,要注意气血同源与辨证施治的治疗原则,针对气血两虚的病因,选择益气补虚法为气虚血瘀证的治疗方法。《景岳全书·血症》中指出“血必由气,气行则血行,故凡欲治血,则或攻或补,皆当以调气为先”。《血证论》则提出“止血、消淤、宁血、补血治血四法为血症的通治疗法”。瘀血证与血症中掺杂了较多疾病,需要根据具体的致病原因以及掺杂疾病选择治疗方法。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大多以气血两虚为主,所以具体治法需要以补气活血为主,治疗气虚引发的血瘀疾病[7]。补气药物的重用能够有效提升气血的运行能力,加速瘀血的消散,而辅助以活血药物能够化去瘀血、通畅气血。

参附注射液是以《校注妇人良方》中的参附汤为基础,经现代医药学技术制成的中药注射剂,主要成分为人参与附子,主要功能为益气回阳、固本止脱,主要治疗元气大损以及阳气暴脱导致的厥脱,在现代临床中应用于心力衰竭与休克等疾病的治疗。参附注射液主要针对的疾病为阳气虚脱、心肾阳虚、脉细欲绝,病情较为严重危急的休克以及心力衰竭等。有临床研究证明,参附注射液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尿液、血压、微循环以及血气功能,可以在失血性休克中发挥辅助功效[8]。在早期休克动物实验中发现,参附注射液能够有效缓解血管内皮损伤,降低内毒素对机体的损伤,还可以缓解高凝状态,可以有效促进休克后期的凝血功能恢复[9-10]。有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参附注射液中含有人参皂苷以及乌头生物碱的有效成分,能够有效提高心脏功能,提高血压以及机体的免疫能力,促进微循环的改善,提高人体组织以及细胞对缺氧缺血状态的耐受程度[11]。

有临床研究发现,在患者应用液体复苏治疗中,大量晶体以及胶体液可能加重患者凝血功能的平衡失调以及炎症反应,而凝血功能失衡以及炎症反应加重会加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休克,从而对患者的预后造成不良影响[12]。本研究中单纯液体复苏治疗患者PT、APTT明显延长,表明凝血酶原激活量增加,血液中的凝血因子不断增多,血液系统处于高凝状态。而TT的延长与FIB的降低则表明患者的预后逐渐发展为凝血功能紊乱并可能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而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相比单纯液体复苏治疗患者的凝血时间明显缩短,PT与TT均相比治疗前与对照组明显缩短,APTT相比对照组明显缩短。APTT缩短表明在患者休克的发展中仍然存在凝血功能的紊乱,TT缩短则表明患者凝血功能处在动态的平衡状态。观察组各项凝血功能指标的浮动都相比对照组较小,表明患者凝血功能相对稳定。而在炎性因子的统计中,2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明显升高,提示患者休克治疗中均存在明显的炎性症状,而观察组提高幅度相比对照组明显减小,表明参附注射液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炎性症状。因此,可以证明,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治疗中联合参附注射液能够改善凝血功能的紊乱情况,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有效缓解炎性症状,对患者的临床预后改善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温穗文,郭晓燕,黄旭君,等. 限制性液体复苏对产后失血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J]. 广东医学,2014,35(21):3335-3337

[2]周洋,陈武荣. 失血性休克中医药复合液体治疗的新进展[J]. 中国医药导刊,2009,11(10):1708-1709;1711

[3]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低血容量休克复苏指南(2007)[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7,27(8):581-587

[4]Sloan EP,Philbin NB,Koenigsberg M,et al. The lack of consistent diaspirin cross-linked hemoglobin infusion blood pressure effects in the US and EU traumatic hemorrhagic shock clinical trials[J]. Shock,2010,33(2):123-133

[5]金美英,张鹏,齐向华,等. 清阳不及之厥证新治[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4,35(8):16-17

[6]陈文元,张英俭,梁伟伟,等. 参附注射液对轻、中度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3):81-83

[7]刘羽,靳琳. 中药治疗失血性休克的体会[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6(2):70

[8]朱文忠,任宝中,韩亚利. 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剂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疗效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29):3248-3250

[9]张近波,潘景业,李智强,等. 参附注射液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清及人脐静脉内皮细胞TM和EPCR表达的影响[J]. 浙江医学,2008,30(11):1193-1195

[10] 潘曦明,潘景业,张近波,等. 参附注射液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凝血酶调节蛋白表达的影响[J]. 浙江临床医学,2008,10(12):1533-1535

[11] 朱金墙,梁钰彬,华声瑜,等. 参附注射液的成分及其对心血管系统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中成药,2014,36(4):819-823

[12] Spinella PC,Holcomb JB. Resuscitation and transfusion principles for traumatic hemorrhagic shock[J]. Blood Reviews,2009,23(6):231-240

doi:10.3969/j.issn.1008-8849.2016.10.034

[中图分类号]R605.9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8849(2016)10-1120-03

[收稿日期]2015-10-31 2015-12-30

猜你喜欢
参附注射液凝血功能炎性因子
参附注射液结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观察
参附注射液结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疗效观察
手术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监测的临床意义
中医药对于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及血小板囊泡分泌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平喘固本汤治疗COPD稳定期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
氯吡格雷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对急性脑梗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观察
参附注射液治疗难治性脓毒血症并休克的临床观察
长骨骨折患者急性期外周血各类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分析
米诺环素联合奥硝唑治疗17例局限型侵袭性牙周炎
参附注射液外科临床用药特点分析